第三单元 细胞的代谢 强基精测卷(一)(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生物学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细胞的代谢 强基精测卷(一)(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生物学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第三单元 细胞的代谢(一)
组 别 甲中溶液 (0.2 mL) 乙中溶液 (2 mL) 不同时间测定的相对压强(kPa)
0 s 50 s 100 s 150 s 200 s 250 s
Ⅰ 肝脏提 取液 H2O2溶液 0 9.0 9.6 9.8 10.0 10.0
Ⅱ FeCl3 H2O2溶液 0 0 0.1 0.3 0.5 0.9
Ⅲ 蒸馏水 H2O2溶液 0 0 0 0 0.1 0.1
满分40分,限时25分钟
考点1 酶 考点2 ATP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16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4分。)
1.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这一特点取决于酶的催化机理。如图为酶作用机理曲线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比较曲线①和③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B.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为反应分子提供了能量
C.酶高效性的体现与酶所处的温度和pH无关
D.底物浓度不变,增加酶的数量,曲线①的峰值不变
2.为探究酶的催化效率,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2O2分解生成O2导致压强改变
B.从甲中溶液与乙中溶液混合时开始计时
C.250 s时Ⅰ组和Ⅲ组反应已结束而Ⅱ组仍在进行
D.实验结果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3.某动物驱动蛋白能沿细胞骨架定向“行走”,并且能将“货物”转运到指定位置,“货物”结合在驱动蛋白的“尾部”,驱动蛋白通过“头部”与ATP结合并催化ATP水解,为“行走”供能,该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驱动蛋白对ATP水解、“货物”转运都有催化功能
B.驱动蛋白能催化ATP水解是因为它能提供活化能
C.为驱动蛋白“行走”过程供能的ATP来自细胞呼吸
D.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的水解速率远大于合成速率
4.某些蛋白质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在跨膜运输、信息传递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和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
B.伴随蛋白质磷酸化形成的ADP可进一步水解得到构建DNA分子的单体
C.蛋白质分子中可以发生磷酸化的氨基酸的缺失会影响细胞信息传递
D.Ca2+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要蛋白激酶作用,使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二、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每题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5.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科昆虫的通称,其腹部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由于大部分的能量都转化为光能,只有少部分转化为热能,因此称之为冷光。发光器能发光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萤火虫发光的原理可检测密闭容器内O2的含量
B.ATP是细胞中的能量货币,含量很少但更新速度很快
C.荧光素接受ATP水解产生的磷酸基团后形成荧光素酰腺苷酸
D.萤火虫发光器发光原理可为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提供思路
6.“诱导契合”学说认为,在与底物结合之前,酶的空间结构不完全与底物互补,在底物的诱导下,酶出现与底物相结合的互补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科研人员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S酶,该酶可催化两种结构不同的底物CTH和CU,且与两者结合的催化中心位置相同)进行研究,得到的四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SCTH、SCU分别表示催化CTH、CU反应后的S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酶催化CTH和CU两种底物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说明S酶无专一性
B.反应物相对含量的多少反映了S酶的活性大小
C.酶促反应过程中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将导致酶不能重复利用
D.①②③组的结果支持诱导契合学说,SCTH不能再被CU诱导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7.(12分)多酶片是一种复方制剂,其成分是胰酶和胃蛋白酶及辅料淀粉等,说明书如下图。已知人体食道和消化道环境的pH不一样,唾液的pH为6.2~7.4,胃液的pH为0.9~1.5,肠液的pH为7.6~8.4。回答下列问题:
多酶片说明书
性状:本品为肠溶衣与糖衣的双层包衣片,内层为胰酶,外层为胃蛋白酶。
适应症:用于消化不良、食欲缺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本品在酸性条件下易破坏,故服用时切勿嚼碎。
(1)酶的作用机理是           ,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以及       的特性。
(2)糖衣以糖浆为主要包衣材料,有一定的防潮、隔绝空气、掩盖药物不良气味等作用,肠溶衣为一层特殊包裹物质,能使其包裹的药物顺利由胃进入小肠。结合多酶片的性状分析,服用多酶片时不能嚼碎的原因是防止胰酶             。
(3)为了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规格相同的5支洁净试管,编号1、2、3、4、5。
②向5支试管中分别注入5 mL一系列pH梯度的溶液,各加入5 mL胃蛋白酶溶液。
③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等大且适量的蛋白块,继续在恒温水浴锅中保温。
④将试管置于37 ℃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5 min。
⑤观察5支试管中蛋白块体积变化情况,记录蛋白块消失(完全被水解)时间。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上述实验步骤的顺序有误,最合理的顺序应是 
    (填序号)。
答案全解全析
1.D 酶具有高效性是相比较于无机催化剂而言的,误;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更显著,B错误;酶高效性的体现与酶所处的温度和pH有关,因为温度和pH会影响酶活性,C错误;底物浓度不变,增加酶的数量,只会加快反应速率,但是酶活性变,曲线①的峰值不变,D正确。
2.C 分析题表:
H2O2分解产物是H2O和O2,O2属于气体,会导致压强改变,A正确;甲中溶液与乙中溶液混合时反应开始,应从反应开始时计时,B正确。
3.C 根据题意,驱动蛋白通过“头部”与ATP结合并催化ATP(点拨)转运到指定位置,故驱动蛋白既能转运“货物”又能催化ATP水解供能,A错误;驱动蛋白能催化ATP水解是因为它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驱动蛋白“行走”过程消耗能量,细胞呼吸为驱动蛋白“行走”过程供能,C正确;细胞代谢旺盛时,ATP的水解速率和ATP的合成速率都升高,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错误。
4.B 当ATP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水解时,末端脱离下来的磷酸基团与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磷酸化,该过程伴随能量的转移,蛋白质磷酸化后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使得蛋白质有活性,A正确;ADP进一步(点拨),是构建RNA分子的单体,B错误;进行细胞信息传递的蛋白质需要磷酸化才能起作用,如果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将会使该位点无法磷酸化,故蛋白质分子中可以发生磷酸化的氨基酸的缺失会影响细胞信息传递,C正确;Ca2+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需要蛋白激酶作用使ATP水解供能,同时无活性载体蛋白变成有活性载体蛋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D正确。
特别提醒
  蛋白激酶使得蛋白质磷酸化,蛋白磷酸酶使蛋白质去磷酸化。
5.AC 萤火虫发光的过程会消耗O2,可利用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检测密闭容器内O2的有无,但不能检测O2的含量,A错误;ATP是细胞中的能量货币,含量很少但其和ADP之间的转化速率很快,B正确;荧光素接受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后形成荧光素酰腺苷酸,C错误;萤火虫将ATP中大部分的能量都转化为光能,可为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提供思路,D正确。
6.ABC 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S酶催化CTH和CU两种底物的结合中心位置相同,可说明S酶具有专一性,A错误;酶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反应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不可以用反应物的相对含量来表示,B错误;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可以重复利用,C错误;曲线①②说明S酶能催化CTH、CU反应→S酶被CTH、CU诱导,曲线③说明SCU能催化CTH→SCU被CTH诱导,曲线④说明SCTH不能催化CU→SCTH不能被CU诱导,①②③组的实验结果支持诱导契合学说,D正确。
7.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1分) 作用条件温和(1分)
(2)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中被破坏
(3)一系列pH梯度的溶液(或不同的pH或酸碱度) 蛋白块完全被水解的时间 酶的用量、保温温度和时间、蛋白块初始体积等 ①②④③⑤
解析 (1)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的特性是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2)酶作用的发挥需要适宜的pH等条件,服用多酶片时不能嚼碎的原因是防止胰酶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中被破坏。
(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pH(或一系列pH梯度的溶液),因变量是胃蛋白酶活性,可通过蛋白块完全被水解的时间进行比较;无关变量是酶的用量、保温温度和时间、蛋白块初始体积等,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最合理的顺序应是①取规格相同的5支洁净试管,编号1、2、3、4、5(分组并编号)→②向5支试管中分别注入5 mL一系列pH梯度的溶液,各加入5 mL胃蛋白酶溶液(无关变量保持一致)→④将试管置于37 ℃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5 min(无关变量保持一致)→③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等大且适量的蛋白块,继续在恒温水浴锅中保温→⑤观察5支试管中蛋白块体积变化情况,并记录蛋白块消失(完全被水解)时间(测定因变量指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