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姓名 班级 考号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运输(一)满分50分,限时25分钟考点1 多种多样的细胞和病毒 考点2 细胞膜 考点3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考点4 细胞核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20分。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4分。)1.某实验小组进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倍显微镜下不用对叶绿体染色就能观察其双层膜结构B.可通过观察黑藻细胞质的流动方向判断叶绿体的运动方向C.为了加快黑藻细胞质流动,可先置于光照下培养再观察D.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时,要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如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③为核仁,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B.图中②为核孔,通过核孔不仅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实现信息交流C.图中④为核膜,核膜上有核孔,故属于全透性膜D.图中①为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环状结构3.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众多、数量庞大,有一部分是病原微生物,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支原体、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和猴痘病毒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MRSA和支原体都是原核生物,两者都有细胞壁B.人食用较多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食物,有患癌症的风险C.猴痘病毒含有的核酸种类比MRSA、黄曲霉菌都少D.黄曲霉菌有核膜和细胞器膜,而MRSA、支原体没有4.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是大肠杆菌、洋葱细胞和兔红细胞的边界B.结构①为糖被,位于细胞外侧,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C.在功能复杂的细胞中,结构②的种类和数量较多D.结构③可以侧向自由移动,是细胞膜流动性的基础之一5.翟中和院士主编的《细胞生物学》中说过:“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骨架能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与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和能量转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中心体只在动物细胞中存在,它的合成受细胞核内DNA的控制C.内质网有两种类型,粗面内质网上能合成蛋白质,光面内质网上能合成脂质、多糖等物质D.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属于胞内蛋白,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每题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6.液泡中含有色素,其中的糖类、盐类等物质的浓度也很高,液泡中还含有各种酸性水解酶,可清除细胞中衰老细胞器等。下列关于液泡的推测正确的是( )A.液泡中的色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B.高浓度糖类和盐类等不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C.酸性水解酶是由液泡中的核糖体合成的D.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7.研究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再将不同的组分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沉淀①②③和上清液①②均含有双层膜结构B.沉淀①②④和上清液①②③均含有DNAC.ATP可在沉淀②和上清液①②③④中合成D.蛋白质合成发生在沉淀④以及上清液①②③④中8.用磷脂双分子层做成的脂质体可以将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图是携有特异性抗体的脂质体,它可作为靶向药物的运载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包裹的药物能进入靶细胞需依赖于脂质体和质膜的流动性B.脂质体上加入抗体有助于药物作用于靶细胞C.①处可加入脂溶性药物,②处可加入水溶性药物D.利用脂质体包裹,通过缓释可降低某些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三、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9.(12分)细胞中不同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下图1为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C~F为具膜细胞器(C、D均为双层膜结构),①②代表分泌蛋白的转移途径。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结构的名称是 ,未能在图1中表示出来的具膜细胞器有 。 (2)若该分泌蛋白为激素,可与靶细胞膜上的 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3)图1、图2细胞器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图1中的 对应图2中的 ,图1中的E、F对应图2中的 。图1中C、D生物膜的功能差别较大,从组成成分方面分析,其原因是 。 (4)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中,图2中结构丙是指 ,图1中蛋白质由E到F、由F到B都需要 的运输,E的膜面积变化为 ,F的膜面积变化为 。 答案全解全析1.C 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需要用通过叶绿体藻细胞质流动时,作为观察材料的黑藻,事先应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以提高细胞质的流动速度,便于观察,C正确;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时,要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以保持细胞的活性,D错误。2.B 题图中③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A错误;图中②为核孔,核孔不仅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实现信息交流,B正确;图中④为核膜,核膜上有核孔,核孔具有选择性,并非全透性,C错误;图中①为染色质,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并非环状结构,D错误。归纳总结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极少数真核细胞无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等。(1)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2)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3)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RNA和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运输通道,但遗传物质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3.A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A错误;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人食用较多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食物,有患癌症的风险,B正确;猴痘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而MRSA、黄曲霉菌均含有两种核酸,C正确;黄曲霉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和细胞器膜,而MRSA、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D正确。拓展延伸 支原体不具有细胞壁,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基因组多为双链DNA,散布于拟核区域,可以在特殊的培养基上生长。4.B植物细胞和大肠杆菌最外侧是细胞壁,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对于大肠杆菌、洋葱细胞和兔红细胞来说,细胞膜是其细胞的边界,A正确。5.A 细胞骨架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中心体还可以存在于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B错误;粗面内质网上能合成蛋白质,光面内质网上能合成脂质,C错误;溶酶体内部的水解酶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错误。拓展延伸细胞骨架的几种功能(1)白细胞的迁移、神经细胞树突的伸展等都与细胞骨架有关。(2)细胞骨架能构成某些细菌的菌毛和鞭毛,为细胞机械运动提供动力。(3)部分细胞骨架可以周期性的重建和消失,如细胞有丝分裂中的纺锤体。(4)分泌蛋白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需要借助细胞骨架。6.D 液泡中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不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细胞液中高浓度糖类和盐类使细胞液浓度较高,促进细胞吸水,从而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错误;液泡中不含核糖体,C错误;植物细胞中液泡中的细胞液具有较高的浓度,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D正确。7.ABD 动物细胞中有双层膜结构的是细胞核和线粒体,细胞核分布在沉淀①中,线粒体分布在上清液①和沉淀②中,A错误;动物细胞中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中,沉淀④是核糖体,不含DNA,上清液②③中也不含DNA,B错误;ATP可在动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合成,C正确;蛋白质合成发生在核糖体中,上清液④中不含核糖体,D错误。8.ABD 用磷脂双分子层做成的脂质体可将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该过程需依赖于脂质体和质膜的流动性,A正确;利用脂质体包裹,通过缓释可降低某些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D正确。9.答案 (每空1分)(1)核膜 液泡和溶酶体(2)受体(或受体蛋白)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D 甲 乙 生物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4)核糖体 囊泡 E的膜面积变小 F的膜面积先变大再变小(或者基本不变)图示解读:图1 A双层膜结构,是核膜,B是细胞膜,C表示叶绿体,D表示线粒体,E表示内质网,F表示高尔基体图2 ①脂质和蛋白质是生物膜的成分→甲和乙含有膜结构,丙没有膜结构。 ②甲还含有核酸→在动物细胞中甲是线粒体;乙还不含核酸→在动物细胞中乙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丙也含有核酸→丙是核糖体解析 (1)由上述图示解读可知,未能在图中表示出来的具膜细胞器有溶酶体、液泡。(2)若该分泌蛋白为激素,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或受体蛋白)结合,从而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3)由上述图示解读可知,图1中的D对应图2中的甲,都表示线粒体。图1中的E、F分别为内质网、高尔基体,与图2中的乙对应。由于图1中C、D生物膜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二者功能差别较大。(4)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中,结构丙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E内质网形成的囊泡转移到F高尔基体,而F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转移到B细胞膜,因此图1中E(内质网)的膜面积变小,F(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先变大再变小,即前后基本不变,B(细胞膜)的膜面积变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