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 当然有。学会挑选食物,是对抗植物毒素的有效做法。在肯尼亚马萨伊马拉草原上,我们总能看到长颈鹿在悠然地嚼着金合欢的叶子。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因为,如果只吃一棵金合欢树的叶子,很容易引起中毒。因为金合欢会“通风报信”。金合欢含有特殊的化学武器——单宁。在通常情况下,树叶中的单宁含量并不高,毕竟合成单宁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长颈鹿在啃食树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这些乙烯被金合欢感应到,接着金合欢就会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过量的单宁会影响到长颈鹿的消化系统,降低它们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所以,聪明的长颈鹿自然会找新的地方进餐了。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洲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桉树叶子是考拉的主要食物,但是并非是棵桉树,考拉都会吃。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300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这种现象其实也发生在大熊猫身上,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挑嘴的大熊猫就只愿意吃冷箭竹,像毛竹、麻竹这样的竹子根本就不入它们的法眼。考拉如此挑选食物是有原因的。桉树可以说是将化学防御这件事玩到极致的植物之一。中国南方大片的桉树林根本不需要喷洒农药控制虫害,因为几乎没有动物能够解除桉树的防御武器。桉树叶片中含有大量的桉叶油,桉叶油中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有着特别的刺激性气味。虽然稀释过后的桉叶油也可以作为香精添加到人类的食品当中,但在高剂量下,桉叶油仍然有毒。对于食草动物而言,桉树叶是种“只可远观”的能源宝库。相对来说,作为考拉食物的三种桉树中的桉叶油含量远不如柠檬桉、蓝马里桉、辐射桉、丰桉这些应用于精油生产的桉树。但是,桉树毕竟是桉树,即便是桉叶油含量稍低,但是终归是有中毒风险的。为了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一只成年考拉每天最多会吃下约400克的桉树叶,这仅仅是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吃下的蔬菜总量,但这却是一只考拉一整天的能量来源。考拉会细嚼慢咽,尽可能地避免快速摄入大量的毒素。所以考拉的进餐时间通常约为4~6小时,而吃饭快的人可能一天的进餐时间加起来只有十几分钟。考拉吃下去的桉树叶,进入胃肠道之后,其中活跃的微生物不仅能将叶片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考拉可以吸收的营养,更可以分解其中的毒素,避免中毒。而考拉的这种做法显然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节能”,毕竟所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依赖于这半斤八两的桉树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考拉总是懒洋洋的样子,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能量进行剧烈运动,只能选择慢吞吞地生活。要说到解毒能力,马铃薯甲虫必然是能数得着的狠角色。1824年,科学家首次在美国落基山脉东坡发现了这种甲虫,谁也没想到这种生活在野生杂草刺萼龙葵上的小小甲虫,最终变成了人类农业生产的“噩梦”。1855年,就在被首次发现的30年后,人们发现马铃薯甲虫开始啃食美国科罗拉多州马铃薯,并且它们的胃口出奇的好,所有的马铃薯叶片都是它们嘴巴里的美味,如果叶子被啃食得过于干净,它们还会去啃食马铃薯块茎。所到之处如风卷残云,因为最早的危害发生在科罗拉多,所以这种虫子也被称为“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目前,马铃薯甲虫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的主要马铃薯产区,成为农田一霸。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来说,马铃薯的茎叶绝对不是什么好食物,因为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说这些物质可以让动物闻风丧胆一点都不为过。首先,龙葵素可以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中毒反应。胆碱酯酶被抑制失活后,乙酰胆碱大量累积,以致胆碱能神经兴奋增强,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中毒症状。再者,龙葵素还能与生物膜上的甾醇类物质结合,导致生物膜穿孔,引起膜结构破裂。当龙葵素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就会随着血液循环破坏胃肠道、肝脏等体内脏器的细胞结构。高剂量的龙葵素由于其表面活性作用可能会导致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所以人吃下含有龙葵素多的食物时,轻则出现口腔和喉咙刺痒的症状,严重者表现为体温升高和反复呕吐而致失水、瞳孔散大、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如果剂量更高则会因为呼吸系统麻痹而死亡。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马铃薯甲虫体内拥有高效的解毒体系。在马铃薯甲虫体内活跃的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统,这类特殊的蛋白质可以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这个清除的过程,就像在垃圾焚烧厂焚烧垃圾一样清除有害物质,毕竟燃烧通常也是氧气与有机物剧烈反应的过程,只不过在生物体内这种垃圾处理过程会温和很多。至于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统就像是点火系统,让马铃薯甲虫拥有了可以熊熊燃烧的抗毒小宇宙。更重要的是,马铃薯甲虫对多种农药都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到今天人类手中的大多数农药已经无法对抗来势汹汹的甲虫大军。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用量最多的农药之一,但是对于马铃薯甲虫而言,这些农药几乎已经变成了饮料。就连新型的Bt蛋白(苏云金芽孢杆菌蛋白)类农药在对付马铃薯甲虫的时候也显现出了颓势。(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风报信”在文中指金合欢在感受到大量乙烯后,就会主动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B.“只可远观”在文中指食草动物因桉叶油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一般不敢食用桉树叶。C.“节能”在文中指考拉选择慢吞吞的生活方式来节省能量,以减少食用桉树叶的数量。D.“噩梦”在文中指马铃薯甲虫因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和抗药能力强对农业影响很大。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物中含有的单宁一旦进入动物的消化系统,就会降低动物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B.考拉采用少吃多消化的进食方式,成功地稀释分解了桉树叶中含有的有毒成分,避免中毒。C.马铃薯的茎叶中富含以龙葵素为主的生物碱,这种物质能够保护它不被大多数动物啃食。D.马铃薯甲虫体内的解毒体系,能促使氧气与有机物结合,从而改变有机物的性质和活性。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长颈鹿、树袋熊等动物采用挑选食物的方式来对抗植物毒素,都能通过稀释毒素来降低中毒的风险。B.桉树能分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桉叶素来抵御动物的侵害,很多动物都难以解除桉树的这一防御武器。C.龙葵素既可以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中毒症状出现,也能引起生物膜结构破裂。D.马铃薯甲虫对各种农药都具有强大的农药适应能力,即使新型的Bt蛋白类农药也难以将它彻底杀灭。4.科普文和科学论文一样,也同样讲求严密的逻辑性,这篇文章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5.动物世界的解毒办法究竟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雪山大地(节选)杨志军中午,父亲来到王石书记的南厢房,正吃着糌粑,就见旦增风尘仆仆走了进来。旦增说才让副州长两次打来电话找父亲,父亲不在,就把事情告诉了他,要他尽快征求父亲的意见。 父亲问:“什么意见?”旦增说:“州畜牧兽医站的站长调去当副县长啦,才让的意思是让你回去继续当站长。”父亲说:“我怎么能去,学校不办啦 教育比什么都重要,但在沁多县甚至在整个阿尼玛卿州,教育几乎等于零。”王石问:“学校进展得怎么样了?”父亲说了招生计划和教学计划。王石说:“现在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你招不来生怎么办?”父亲说:“不会招不来吧 招不来我就认了,你们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王石说:“我的意思是,你要是实在不想去州上,就得尽快让学生坐满教室,学生来了这么多,不能不管吧 谁管 全县除了你强巴,没有第二个人,到那时我们就有理由不放你,才让作为州长也得为学生考虑嘛。”父亲迎来了一段废寝忘食的日子,他的日尕将为他竭尽全力四处奔走,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这一次恐怕要烂成一片破氆氇了。最好说话的自然是角巴:“你说让梅朵和央金去上学 好,我要是不同意,你肯定不答应。索南嘛就算啦,他是桑杰的好帮手。”父亲说:“学校对学生的年龄要求是七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索南一定得去,他还不到十三岁。 另外,学校还得有一条大藏獒保护学生,梅朵黑、梅朵红、当周,你愿意给哪个?”“你挑。”父亲挑了梅朵红。又说:“角巴啦,沁多公社的娃娃上学的事,还得请你出面去给牧人们说,不然的话学校里就只有角巴家的孩子啦。”角巴说:“你让桑杰出面嘛,他是主任。”“桑杰的事太多,全公社的事,家里的事,都得他操劳,你就不能减轻一下他的负担?再说啦,请你出面,就是马到成功的意思,要是桑杰去说,十句不顶你一句,到头来路跑了不少话说了许多,一个学生不见来。”角巴笑了:“你知道就好。”父亲离开角巴,对自己的坐骑说:“日尕啦,现在就看你啦,但愿你的腿和我的心一样快。”日尕长嘶一声,像是说我的腿就是你的心,一样的快。①草原的绿色迅速褪去,枯黄的脚步越走越快,已经没有了花朵,上天恩赐的五彩斑斓又被上天收了回去。日子摇晃在晚秋和初冬的分界线上,一天比一天凉了。 日尕跑得够快,差不多一天一个公社。十天下来,父亲跑遍了所有的公社,日尕的膘掉了一层,骨头都奓起来了,父亲也累得几乎瘫倒。公社主任们答应得都很好:噢呀,噢呀,让孩子们去就是啦。却都是敷衍,没有一个学生被家长送往学校的。 父亲意识到十天的工夫白费了,又马不停蹄地开始跑第二遍,每到一个公社,不光见主任,还会直接跑到牧人家里,苦苦哀求:“就算你们不可怜我,也一定要可怜可怜我的日尕,你看它瘦成什么样子啦 都是为了你们的孩子。”他这么一说,同情就来了,有流泪的,有给日尕喂酥油的,有拿出家里仅剩的糌粑招待他也招待日尕的,但就是没有一个牧人会让父亲带走自己的孩子,因为除了去阿尼琼贡学经,草原上的人不知道也不认为还有别的地方别的方式可以认字写字。②父亲沮丧得就像满草原的牧草,黄了,黄了,眼看着枯萎衰败了。日尕知道主人心情不好,它的心情也不好起来,动作笨拙,无精打采不说,还老走错路。就像现在,它居然把父亲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且毫无必要的地方。父亲拍了它一下:“天就要黑啦,快往回走,回去的路上才有帐房,不然就又得走夜路啦。”它不听话,还是照直往前走着。 父亲真的生气了,勒紧缰绳;拉弯了它的头,拉得嚼子都滑出了马嘴。 日尕也生气了,长嘶一声,猛地抬起前腿,差点把父亲甩下来,然后直奔前方。父亲喊着:“日尕,日尕,你竟敢对我这样?我揍死你。”但很快父亲就意识到他要做的不是揍死而是赔礼道歉,日尕没有胡来,就算它心情不好,无精打采,也会一如既往地把他带到一个对他有用的地方:一顶帐房和一群牛羊出现在山坳深处。他跳下马背,抚摸着日尕,说着几近肉麻的奉承话,走向了帐房,心说今晚上只能住在这儿啦。紧接着他又发现:日尕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一顶可以过夜的帐房,③而是一个绝处逢生的希望:帐房里全是孩子,衣袍褴褛,有男有女。 父亲吃着他们拿出来的黑黝黝的风干肉,喝着他们没有掺奶子放酥油的盐巴茶,跟他们聊起来。原来他们没有阿妈阿爸,是白唇鹿公社的孤儿,最大的十四岁,最小的不到五岁。父亲不禁一阵欢喜:还犹豫什么?就让这些孤儿做沁多小学的第一批学生吧。他当下就决定了,长舒一口气,说他是专门来接他们的,县上决定所有孤儿都应该去上学。 翌日启程,孩子们兴高采烈。行到半路,父亲让他们赶着牛羊继续朝前走,自己骑着日尕直奔白唇鹿公社主任家的帐房。 日尕看父亲高兴,跑动的姿势也变得轻灵而优美,转眼就到了。一见主任拉巴,④父亲就说:“孤儿是找不见奶头的羊羔,我要啦,牛羊是他们的衣食,我也要啦,我是学生的老师。”拉巴说:“……孤儿嘛,想要你就领走,云朵在天空,花朵在地面,既然孤儿归你啦,孤儿的牛羊自然也归你。”半个多月后,父亲的沁多小学开学了。学生除了白唇鹿公社的十几个孤儿,还有沁多公社的三十多个学生。学校邀请才让州长和王石参加开学典礼,并为沁多小学剪彩。才让州长坐着吉普车来了,看看像模像样的教室和五十多个学生,便没有再提让父亲去当畜牧兽医站站长的事。(选自《雪山大地》作家出版社2022年 12月出版,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写王石书记帮助父亲想办法拒绝才让副州长的命令,让父亲留下来当校长,可见王石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干部,是一个为藏族人民真心服务的共产党人。B.文中的角巴,解放前是草原上的富裕头人。父亲以为角巴最好说话,请求角巴去劝说牧人们送孩子上学,角巴却把责任推卸给了公社主任桑杰,说明角巴并非真心帮助父亲。C.《雪山大地》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但对父亲的白马“日尕”的描写却充满传奇色彩,带着浪漫主义情怀。例如“日尕”神奇地带着父亲找到一群孤儿,使父亲有了学生。D.尽管父亲苦口婆心地劝说,但是没有一个牧人同意自己的孩子去上学,这充分说明了“在沁多县甚至在整个阿尼玛卿州,教育几乎等于零”。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时草原上的季节特点,也为下文父亲“累得几乎瘫倒”,却依然没有能招到一个学生的故事情节做好了铺垫。B.句子②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父亲“像满草原的牧草,黄了,枯萎衰败了”的那种垂头丧气的情景,表达出父亲失望沮丧的心情。C.句子③中的“绝处逢生的希望”是指日尕带给父亲的不仅仅是一顶可以过夜的帐房,还有可以充饥活命的食物:风干肉和盐巴茶。D.从句子④父亲和拉巴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这部作品把一些藏语元素、藏族当地人的表达方式等,引入了汉语写作,丰富了当代汉语文学。8.在招生过程中,父亲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结合文本梳理概括。9.有评论家说“伏笔就是在叙述或者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出现的人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的一种表现手法”。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的描写,就是下文林冲沽酒回来发现“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的伏笔。小说中这样的伏笔常常为读者津津乐道。请你找出两例与文中最后一段故事情节相关的伏笔,简要分析伏笔的作用。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节选自《聊斋志异·促织》)材料二:太行毛大福,疡医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饰数事。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巨疮,溃腐生蛆。毛悟其意,拨剔净尽,敷药如法,乃行。日既晚,狼遥送之。先是,邑有银商宁泰,被盗杀于途,莫可追诘。会毛货金饰,为宁氏所认,执赴公庭。毛诉所从来,官不信,械之。毛冤极不能自伸,惟求宽释,请问诸狼。官遣两役押入山,直抵狼穴。值狼未归,及莫不至,三人遂反。至半途,遇二狼,其一疮痕犹在。毛识之,向揖而祝曰:“前蒙馈赠今遂以此被屈君不为我昭雪回搒①掠死矣!”狼见毛被絷,怒奔隶。隶拔刀相向。狼以喙拄地大嗥;嗥两三声,山中百狼群集。围旋隶,隶大窘。狼竞前啮絷索,隶悟其意,解毛缚,狼乃俱去。归述其状,官异之,未遽释毛。后数日,官出行,一狼衔敝履委道上。官命收履,狼乃去。官归,阴遣人访履主。或传某村有丛薪者,被二狼迫逐,衔其履而去。拘来认之,果其履也。遂疑杀宁者必薪,鞫之果然。①回搒:特指官吏对受审者实施的反复拷打或刑讯逼供行为。(节选自《聊斋志异·毛大福》,有删减)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前蒙A馈赠B今遂C以此被屈D君不为E我昭雪F回G搒掠H死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高其直”与《师说》中“惑而不从师”的“而”用法不相同。B.既,已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郑既知亡矣”的“既”意思相同。C.反,通“返”,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盖亦反其本矣”的“反”用法相同。D.委,放置,与《庖丁解牛》中“謋然已解,如土委地”的“委”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中好事少年所养的促织十分雄壮,成名看到后不敢拿自己的促织与之较量,但他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因为他知道留着低劣的促织也无甚用处。B.成名的促织与“蟹壳青”开始斗架时十分害怕,少年屡次用猪鬣毛撩拨它,它暴怒。发起攻击,最终咬住了“蟹壳青”的脖子,吓得少年急忙分开它们。C.毛大福行医回家途中遇到一只狼,狼向他求救,他跟从狼进了狼窝,并为一只病狼治了病。狼感激毛大福,后来在他受冤时想方设法救了他。D.一个叫丛薪的人杀害了银商宁泰,没被人查出,但狼知道是他。毛大福向狼说明自己受冤的情况,几天后狼就把丛薪的鞋送给县官,帮其破案。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2)拘来认之,果其履也。遂疑杀宁者必薪,鞫之果然。14.你怎样理解《聊斋志异》的“异”?请结合《促织》和《毛大福》两篇小说简要说明。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太傅平章贾魏公咸淳庚午冬大雪遗安抚潜侍郎文及翁身游廊庙意山林,六出花开一寸心。平地尺书①叨载史,瞻天班贺②齿诸任。屡丰岁事常如昔,太素风光直到今。收敛神功放晴景,白河半夜扫层阴。【注】①尺书:诏书。②班贺:列班庆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言诗人虽在朝廷做官,但心中却很向往隐居生活,体现出他对仕途的厌恶之情。B.颔联写诗人已经名留史册,且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颔联上句中诗人以“叨”字自谦,表示自己只是有幸参与其中,下句中“齿诸任”表明诗人只是与众多官员一同尽忠职守。C.颈联中诗人用连年的丰收岁事和当下的雪景共同描绘了生活安定、风光美好的图景。D.尾联直接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同时在其中寄寓着诗人对于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景。16.《窦娥冤》中窦娥期望用“六出冰花”印证自己的冤屈,这首诗中“六出花开一寸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默写。(1)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用“,”两句回答,说这样不叫“拒谏”。(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写泛舟广阔而邈远的湖面,流露出词人此时成为自然万物主人的意趣。(3)“以阔境显孤危”是古诗中的常用手法,杜甫《登岳阳楼》即此中典范。他先以雄浑之笔绘洞庭之辽阔,后以“,”轻描孤苦之境,阔大与孤苦形成鲜明对比,更显诗人孤独无助之情,令人动容。五、语言文字运用18.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怕硬欺软 杳无音信 顺水推舟 忍气吞声B.望帝啼鹃 孤身只影 长弘化碧 东海孝妇C.负屈衔冤 死而无怨 六月飞霜 前合后堰D.错堪贤愚 湛湛青天 亢旱三年 天降甘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曾点言志,只提沐浴吹风歌咏,似有不学无术之嫌,而孔子居然对他的话表示赞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而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甲),可见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想法。那么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乙)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补是人性的使然。儒道两家在作为学术流派产生之始,甚至在产生之前,就开始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带着这个假设来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说的“爱民治国”这些话了。而庄子虽然总是批评儒家,但也同意“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丙)如果老庄真的弃尘绝世,就应该如《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舆、长沮、桀溺等——(丁)连姓名都不屑于留,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了。可见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老庄与孔孟一样。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文明秩序的发展,老庄关怀的是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自在与自然。他们都重视人性和社会问题,只是朝着不同的学术方向发展。儒道无论存在多大差异,都能相互依存,形成互补,两千多年来虽然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而且已然内化成独有的中国人的人格特征。19.下面对语段中画横线处的标点说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孟子的话。除引用外,引号还可表示强调或特殊含义等。B.乙处的冒号使用正确,此处表示提示下文,其后的内容指的是“大胆的假设”。C.丙处“义也”后的标点使用正确,此处属句中的引用,句号可放在后引号的前面。D.丁处的破折号使用正确,两个破折号表示插入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和括号的作用类似。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高中阶段,能够清晰地说明事理尤为重要。 ① ,需要在认识事理上和说清关键要素上多下些功夫。要清晰地说明事理,就要对其有深入的认识。梁思成用“文法”作比来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林庚解说“木叶”背后的“暗示性”。之所以说得那么清楚,是因为他们对这些内容有深入的认识。一般而言, ② ,就越容易将其解说清楚。在说明事理时,要着重说清其中的关键要素。重要概念、因果关系、事物间的联系等,都是说明的重点。把它们阐说清楚,才能纲举目张,整篇文章的“清晰”就有了保证。梁思成分九个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从整体布局、建筑结构写到重要构件、装饰风格,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即使是非专业读者也会觉得条理分明,易于理解。说明事理,既可在归纳的基础上说明其中的道理, ③ 。例如,《说“木叶”》从对众多诗句的解读中抽绎出创作、欣赏的规律,《中国建筑的特征》在中西建筑的对比中解说建筑语汇的“可译性”。这两种思路都值得我们借鉴。21.下列句子中的“背后”和文中加点的“背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我自在门前理会,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B.在阅读散文时,我们应学会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章主旨。C.排在最前面的那位神仙骑在一个金黄色的大葫芦上,背后背着一个大帽子。D.他这个人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但是自己心里面有数就是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许多规律性工作被机器取代。有人认为人类将解脱,投身创造;有人担忧失业浪潮与价值迷失。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人工智能与新时代的劳动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答案】1.C2.A3.C4. ①全文结构层次安排逻辑严密。文章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开篇,引出下文;然后分别从“挑选食物”和“解毒能力”两个角度引出对长颈鹿、树袋熊的介绍和对马铃薯甲虫解毒能力的介绍。②巧妙运用一系列衔接性词语,使前后衔接更加紧密。“当然有”“还有”“所以”“但是”等词语的使用,使文段衔接紧密,段落内部层次清晰。5. ①学会挑选食物,尽量选择毒素含量少的植物;②减少有毒植物的摄入量,延长进食时间;③有效利用体内拥有的高效解毒体系。【答案】6.B 7.C 8.①招生之前父亲心里充满希望。②和角巴商量后,父亲心情明快,满怀信心。③当“没有一个学生被家长送往学校”时,父亲心情是失望沮丧。④当“日尕”带着父亲找到孤儿作学生时,父亲不禁欢喜高兴。 9.伏笔事例①文章开头部分王石要求父亲“尽快让学生坐满教室”那么就可以不去当畜牧兽医站站长了,因为“才让作为州长也得为学生考虑”;这为最后一段才让州长“看看像模像样的教室和五十多个学生,便没有再提让父亲去当畜牧兽医站站长的事”埋下了伏笔。②文章第二段“最好说话的自然是角巴”,父亲对角巴说“请你出面,就是马到成功的意思,要是桑杰去说,十句不顶你一句”;这为最后一段“还有沁多公社的三十多个学生”的情节埋下了伏笔。伏笔作用①使故事情节发展显得自然流畅而不突兀,使小说更加耐人寻味。②前文伏笔,后文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紧凑,收到首尾圆合的完满效果。③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整个故事,更加深人地感受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增强小说感染力。【答案】10.BDF 11.D 12.B 13.(1)成名心想留着这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用处,不如拼一下博人一笑,于是把两只蟋蟀一起放进斗盆里。(2)把丛薪拘捕来辨认鞋子,果然是他的鞋。于是怀疑杀害宁泰的一定是丛薪,审讯他果然如此。 14.①“异”指奇异、离奇、怪诞的故事。②《促织》中蟋蟀能斗败强敌、跃上鸡冠,充满奇异色彩;《毛大福》中狼懂得报恩、帮助洗冤,违背常理,体现了“异”的特点,即通过奇幻情节反映社会现实。参考译文:材料一:村中有一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驯养着一只蟋蟀,它名叫“蟹壳青”,天天和青年人斗,没有不赢的。他想留着它来发财,就抬高它的身价,可是也没有买主。(他)径自上门去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便捂着嘴强忍住笑声。于是拿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笼里。成名看那头蟋蟀,个儿大大的,又长又壮,自己越发觉得羞愧,不敢(拿出自己的蟋蟀来)跟它斗。年轻人却执意逼成名较量。(成名)反过来一想:养着个坏蟋蟀什么用处都没有,不如让它斗一下,还可博得一笑,于是把两只蟋蟀一起放进斗盆里。成名的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傻得像只木鸡。年轻人又大笑起来。(成名)试着用猪鬃拨弄小蟋蟀的须子,(它)仍然一动不动。年轻人又笑了起来。(经过)多次拨弄,小蟋蟀突然大怒,径直向对方冲去,于是(两只蟋蟀)争相跳起进攻,振翅发声。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巴,竖起触须,直咬对方的脖子。年轻人大吃一惊,急忙把它们分开,让它们停止争斗。那小蟋蟀鼓起翅膀得意地叫着,好像在报给主人知道。成名高兴极了。(两人)正在一起观赏,一只鸡突然跑了过来,直奔蟋蟀去啄(它)。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幸亏鸡没有啄中,小蟋蟀跳出有一尺多远。鸡大步向前,步步紧逼,(眼看)小蟋蟀已在鸡爪子下面了。成名在慌忙中不知怎么搭救,急得直跺脚,脸色都白了。随即只见那鸡伸长脖子左右扑腾,走近一看,原来小蟋蟀正落在鸡冠上,用力叮住它不放。成名更加惊喜,忙把它捉住放进笼子里。材料二:太行人毛大福,是专治疮伤的医生。一天,他行医归来,路上碰到一匹狼,(嘴上叼着个小包裹,见到毛大福,)便将小包裹吐在地上,蹲在路边。毛大福拾起来一看,见里面包裹着几件金首饰。正感到惊异,狼又跃上前欢跳着,用嘴巴轻轻拉了拉毛大福的衣角就走开了。毛大福刚要离开,狼又回来拽住了衣服,像是要他跟它走。毛觉察到狼没有恶意,便跟着它去了。不一会儿,来到一个洞穴,见一匹狼正生病躺在地上,仔细一看,狼头顶上长了个大疮,已腐烂生蛆。毛大福立即明白了狼的意思,便为病狼仔细剔净蛆虫,又敷上药,才往回走来。此时,天已经晚了,狼远远地跟着送他。此前,县里有个叫宁泰的银商,在路上被强盗杀死,一直也没能查出凶手是谁。恰逢毛大福卖那些金饰品,被宁家人认了出来,把他捉到县衙。毛大福诉说了首饰的由来,县官不相信,给他上了镣铐。毛大福冤枉极了,但又无法替自己申辩,只求宽释几天,让他去向狼问个清楚。县官派了两个差役押着毛大福进山,一直来到狼窝,遇到狼外出没有回来。到了天黑也没有回来,三个人就往回返。走到半路上,遇到两只狼,其中一只头上的疮痕还在。毛大福认出这只狼,就上前作揖,祷告说:“上次承蒙你们馈赠,现在我却因为那些首饰被冤枉。你们如果不能替我昭雪,回去我就会被活活打死了!”狼见毛大福被捆着,就愤怒地扑向差役。差役拔出刀来,和狼对峙。狼用嘴顶着地,大声地嚎叫起来;刚嚎了两三声,就看见有上百只狼从山里的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群狼包围着差役打转,差役大为窘困。狼上前咬捆着毛大福的绳子,差役明白了它们的意思,替毛大福松了绑,狼这才一起散去。差役回到衙门,叙述了他们见到狼的经过,县官感到很惊异,但也没有马上释放毛大福。过了几天,县官外出,一只狼叼着一只破鞋子放在路上。县官命人收起鞋子,狼才离开。县官回到衙门,暗中派人查访破鞋子的主人。有人传说某村有个叫丛薪的人,被两只狼追赶,狼叼着他的鞋子走了。县官命人将丛薪拘捕到衙门来认,果然是他的鞋子。县官便怀疑杀死宁泰的人肯定是丛薪,一审问,果然他就是凶手。【答案】15.A 16.①“六出花”即指雪花,诗人以“花开”描绘冬季大雪纷飞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②雪花象征着洁白美好,诗人以此与“一寸心”相连,表达了自己对于纯洁的内心和高尚的品格的坚定追求。17.【答案】辟邪说 难壬人 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18.【答案】A【答案】19.C 20.两千多年来不仅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而且已然内化成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答案】21.B 22.①想要把事理说明清楚 ②对事理的认识越到位 ③也可在对比中凸显事理特征23.【答案】例文:在AI时代重塑劳动价值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而来,机器逐渐取代了那些重复性、规律性的劳动。有人欢呼人类将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投身于更具创造性的领域;也有人忧虑失业危机与价值迷失。面对这一变革,我们不禁思考:在AI时代,劳动的价值究竟何在?我们又该如何重新定义人与机器的关系?劳动的本质,从来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从农耕时代的“汗滴禾下土”到工业时代的流水线作业,劳动的形式不断演变,但其核心始终是人的智慧与力量的体现。如今,AI接管了计算、生产等机械性工作,人类的劳动则转向了更需要情感、创造力和判断力的领域。医生问诊、教师育人、艺术家创作……这些无法被算法完全复制的劳动,恰恰彰显了人类独有的价值。AI不是对手,而是工具,它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却无法替代我们的心灵。然而,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阵痛。当机器取代了部分岗位,许多人面临失业的危机,社会的不平等可能加剧。更深远的是,如果人类过度依赖AI,自身的技能可能退化,思考能力可能萎缩。就像汽车普及后,人们的步行能力下降;计算器盛行后,心算能力减弱。劳动不仅是产出成果的过程,更是锻炼心智、培养品格的过程。倘若将一切交给机器,人类或许会失去在劳动中成长的机会。因此,我们需要警惕技术的异化,避免沦为AI的附庸。面对AI的挑战,人类需要主动调整劳动的方向。首先,教育必须变革,从培养“记忆型人才”转向培养“创造型人才”。未来的劳动者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整合能力和情感共鸣力,这些是AI难以企及的。其次,社会应当重新定义劳动的价值。护理老人、陪伴儿童、社区服务等需要人情味的工作,虽然难以量化,却是社会运转的基石。最后,每个人都要在劳动中找到意义。无论是编写代码还是种植花草,只要投入热情与智慧,劳动就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途径。AI不会消灭劳动,但会重新定义劳动。AI时代的劳动,不再是简单的体力消耗,而是人类与机器协作共生的新形态。人类不应恐惧被机器取代,而应思考如何与机器协作,在更高维度上实现劳动的价值。无论是创造力的发挥、情感的传递,还是自我的实现,劳动始终是人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唯有坚守人的主体性,才能让劳动在AI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