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将玉米播种到地里能正常长出幼苗,但是将大米或小米播种后,却长不出幼苗,大米或小米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  )
A.除去了谷壳 B.除掉了种皮 C.胚乳被损坏 D.胚已被破坏
2.以下是我市某中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时的实验数据记录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① ② ③ ④
处理条件 每组30粒结构完整的绿豆,分别按下列条件处理后放置10天
25℃,纱布湿润,瓶口敞开 0℃,纱布湿润,瓶口敞开 25℃,纱布干燥,瓶口敞开 25℃,纱布湿润,瓶口密封
种子萌发数 26 0 0 3
A.②组与①组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B.③组与①组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C.①组与其它三组对照说明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
D.④组与①组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3.根能够不断地生长,主要是因为(  )
A.成熟区的细胞不断地分裂新细胞
B.分生区细胞不断生长,根冠细胞不断的进行分裂
C.成熟区的细胞不断地分裂,同时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D.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地分裂,同时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4.如图是叶芽(枝芽)的纵切结构及其发育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幼叶发育成叶 B.芽原基发育成芽
C.芽轴发育成叶 D.叶芽发育成枝条
5.人们发现,植物在磷缺乏的土壤中,常会在靠近土壤表层长出大量平行的侧根。不同的植物,侧根形态结构略有差异,例如有些植物长出短而密集的侧根,甚至会紧密到形成毛刷状的结构(如图C)。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的生长需要含磷的无机盐 B.B比A生活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肥
C.C植物的根最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最小 D.根的不同形态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6.雌蕊中与结出果实和种子有直接关系的结构是(  )
A.柱头 B.花柱 C.胚珠 D.子房壁
7.丝瓜的花有雄花和雌花之分。雄花不能结果的原因是没有( )
A.花瓣 B.花丝 C.花药 D.子房
8.下图是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的某植物叶表皮结构的示意图。对图中a、b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a为气孔,它的开闭由表皮细胞控制
B.b为保卫细胞,其作用是保护植物体
C.所有植物的叶表皮上,a的数量都相同
D.b的形状和大小的改变控制了a的开闭
9.同学们想检测甜椒植株上、中、下部位叶片的有机物的含量,按照如下方案进行实验,经碘液检测①、②和③号叶片蓝色依次加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方法不能检测叶片中所有有机物的总量
B.图2中大烧杯内的液体为酒精,小烧杯内的液体为清水
C.图3中的操作为滴加碘液检验淀粉
D.图1中①号叶片的淀粉含量最少
10.下列生产生活中的措施:①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贮藏,②在贮藏粮食的密封仓内充加二氧化碳,③农田及时松土,④小麦种子晒干入库,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下列关于人体器官与其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子宫——形成受精卵的场所 B.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C.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D.胎盘——胎儿和母体物质交换的器官
12.下列病症与其病因的对应关系, 正确的是( )
A.佝偻病——缺少维生素A B.坏血病——缺少维生素C
C.地方性甲状腺肿——缺少铁 D.夜盲症——缺少维生素D
13.如图,下列有关“测定食物中能量”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生种子燃尽后,待温度计示数不再上升就可以读数了
B.实验中吸收的热量正好等于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
C.实验中要注意不随意走动,其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
D.若种子燃烧不完全,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14.下列关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蛋白质可被人体分解为葡萄糖 D.维生素需要被消化后才能被吸收
15.“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是人们的健康理念,下列生活习惯与此不相符的是(  )
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B.夜晚时间长,晚餐应多吃肉少吃菜
C.三餐分配要合理,切忌暴饮暴食 D.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但食不过量
16.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我们呼吸的空气也越来越“新鲜”。下列关于人体的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痰是在喉部形成的 B.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C.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D.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17.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膈肌会收缩或舒张。当膈肌收缩时不会发生的是( )
A.胸廓上下径增大 B.肺扩张 C.肋骨向上向外运动 D.膈顶部上升
18.如图为血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血小板,能将病菌包围、吞噬,是人体的“卫士”
B.如果某人感染病菌,①的数量可能低于正常值
C.如果某人贫血,可能是②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
D.③是白细胞,作用是止血,加速凝血
19.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寻找毛细血管的最佳方法是(  )
A.血流速度很慢的血管
B.血流速度快的血管
C.血管壁非常薄的血管
D.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
20.人的心脏和某些血管中具有可开闭的瓣膜,下列关于瓣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B.心房与心室间有房室瓣
C.心室与动脉间有动脉瓣 D.静脉血管中没有瓣膜
二、综合题
21.如图为海水稻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序号①~③表示种子的结构,④~⑦表示稻花结构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表示海水稻种子结构,萌发时的营养物质来自 (填序号)胚乳。
(2)图丙中,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水和无机盐在海水稻体内运输的动力主要来 。
(3)图丁表示海水稻花的结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海水稻受精完成后,其中的 (填序号)发育成果实。
22.如图,图一表示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图二表示密闭大棚内一天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图三中a,b,c表示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图四是探究共萌发芽种子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B点时植物进行的生理作用有 (填图三中字母);CD段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受 (答一点即可)等因素的影响。
(2)一天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候是图二中的 (填字母)点。
(3)图三中的a过程能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其主要是在细胞中的 内进行。
(4)图四是某同学探究种子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 。
23.临床上,呼吸衰竭的患者常通过气管外部插管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图一为呼吸机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呼吸机治疗时,吸气气源先流经呼吸机的过滤器,对空气进行一定的清洁处理;之后流经湿润器模拟人体鼻腔和气管壁的黏膜,以补偿气管插管患者失去的呼吸道对空气的 处理(填“湿润”或“温暖”)。
(2)根据图一判断,该呼吸机能够辅助呼吸衰竭病人完成的过程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d.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与吸气气源相比,通过呼吸器呼出的气体成分中增加的气体是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4)无论是自主呼吸还是用呼吸机辅助治疗,肺泡中的气体② 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气体①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经此过程血液变成了颜色鲜红、含氧丰富的 血。
24.肾功能衰竭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在可以采用人工肾代替患者已丧失功能的肾脏,其原理就是肾透析。在透析仪器中,通过导管与患者的动脉和静脉相连,管内有一种半透膜,膜外是特殊药液-透析液,新鲜透析液的成分与血浆相似。当患者的血液经过这些导管时,其中的物就透过半透膜扩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而透析液还可以向患者的血液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最后经过透析从而除去废物的血液再由静脉流回人体。图一是肾透析仪示意图,图二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结合以上资料及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一肾透析仪中半透膜的作用相当于图二中③ (填名称)以及④肾小囊的过滤作用。④肾小囊中形成的液体称为 。
(2)图二中③④⑤组成的结构叫作 ,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图二中的⑤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 和部分的无机盐等物质会回到⑤外的毛细血管中,这个过程叫作肾小管的 作用。
25.ECMO是“体外膜氧合器”的英文缩写,其作用是把患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补氧后再输回人体,这是新冠感染重症患者抢救的有效手段。ECMO的本质是一种改良的人工心肺机,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其原理如图一所示,图二为心脏结构模式图,图三为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 组织构成,图一中能暂时代替心脏的组件是 (填“电动泵”或“热交换机”)。
(2)图一氧合器的功能是使氧气融入,置换出二氧化碳,氧合器模拟人体的器官是 。
(3)重症患者消化系统受到损伤,导致患者无法进食,图一的营养补充液相当于图三 (填序号)中的消化终产物,该器官是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4)在图二心脏的四个腔中, (填序号)腔壁最厚,因为其与主动脉相连,其内的血液经由主动脉送往全身各处。
三、实验探究题
26.某校生物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D步骤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变蓝的试管是 号。
(2)实验中向1号试管中加水的目的是 。
(3)B步骤中的“搅拌”模拟口腔中 的作用。
(4)如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案:
①取三支试管滴加等量馒头碎屑和等量的 (填“唾液”或“水”);
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在 ℃的水中,另两支试管分别放在100℃和0℃水中,10分钟后取出,各加入碘液2滴,观察实验现象。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C C C D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A B A D C D D
21.(1)②
(2) 根尖(或根尖成熟区) 蒸腾作用
(3) 雄蕊和雌蕊 ⑦
22.(1) abc 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2)G
(3)线粒体
(4)二氧化碳
23.(1)湿润
(2)a
(3)二氧化碳
(4) 氧气 动脉
24.(1) 肾小球 原尿
(2)肾单位
(3) 葡萄糖 重吸收(或重新吸收)
25.(1) 肌肉 电动泵
(2)肺
(3)⑦
(4)④
26.(1)1
(2)形成对照
(3)舌
(4) 唾液 3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