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4 提公因式法1. 初中毕业时,张老师买了一些纪念品准备分发给学生,若这些纪念品可以平均分给班级的( + 3) 名学生,也可以平均分给班级的( 2)名学生( 为大于 3 的正整数) ,则下列代数式中,不可能表示纪念品数量的是( )A. 2 + 6 B. 2 2 + 2 12C. 2 6 D. 3 + 2 6 解:C解析:因为这些纪念品可以平均分给班级的( + 3) 名学生,也可以平均分给班级的( 2)名学生( 为大于 3 的正整数) ,所以这些纪念品的数量既包含因式 + 3,又包含因式 2 ,所以包含因式( + 3)( 2),即 2 + 6 .因为 2 2 + 2 12 = 2( 2 + 6) , 3 + 2 6 = ( 2 + 6) ,所以选项 A,B,D 都有可能.因为 2 6 < 2 + 6 ,所以选项 C 不可能.2.若 3 + 2 + + 1 = 0,求 4 的值.解:由 3 + 2 + + 1 = 0,得 2( + 1) + ( + 1) = 0 ,所以( + 1)( 2 + 1) = 0 .因为 2 + 1 ≥ 1,所以 + 1 = 0 .所以 = 1.所以 4 = 1 .3.对 , 定义一种新运算 ,规定 ( , ) = ( + )(2 + ),其中 , 是非零常数,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四则运算.如: (2,1) = ( × 2 + × 1) × (2 × 2 + 1) = 10 + 5 , ( , 1) = ( )(2 1) .(1)填空: (1, 1) =______ (用含 , 的代数式表示);81/100(2)已知 (1, 1) = 3,且 (0,1) = 1 .①求 , 的值;解:因为 (1, 1) = 3,且 (0,1) = 1 ,所以 = 3, = 2, = 1, 解得 = 1. ( , 2 + 1) ≥ 13,②若关于 的不等式组 (3 , 1 6 ) > 恰好有两个整数解,求 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得 ( , 2 + 1) = 4 1 , (3 , 1 6 ) = 12 1 ,所以原不等式组可化为 4 1 ≥ 13,①12 1 > ,②解不等式①,得 ≤ 3,解不等式 ,得 > +1② .12因为不等式组有解,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1 < ≤ 3 .12又因为不等式组恰好有两个整数解,所以 1 ≤ +1 < 2,解得 11 ≤ < 23 .12(3)当 2 ≠ 2时, ( , ) = ( , )对任意的有理数 , 都成立,请直接写出 , 满足的关系式.解: , 满足的关系式是 2 = .解析:由题意得 ( , ) = ( + )(2 + ) = 2 2 + 2 + + 2 = 2 2 + ( + 2 ) + 2 , ( , ) = ( + )(2 + ) = 2 2 + 2 + + 2 = 2 2 + ( + 2 ) + 2.因为当 2 ≠ 2 时, ( , ) = ( , )对任意的有理数 , 都成立,所以 2 2 + ( + 2 ) + 2 = 2 2 + ( + 2 ) + 2 .所以 2 ( 2 2) ( 2 2) = 0.所以(2 )( 2 2) = 0 .所以 2 = 0,即 2 = .82/10024提公因式法1.初中毕业时,张老师买了一些纪念品准备分发给学生,若这些纪念品可以平均分给班级的(+3)名学生,也可以平均分给班级的(一2)名学生(为大于3的正整数),则下列代数式中,不可能表示纪念品数量的是()A.2+-6B.22+2-12C.2--6D.3+2-62.若3+2++1=0,求4的值,3对,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2+),其中,是非零常数,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四则运算,如:(2,1)=(×2+×1)×(2×2+1)=10+5,(,-1)=(-)(2-1).(1)填空:(1,-1)=(用含,的代数式表示);(2)已知(1,-1)=3,且(0,1)=-1.①求,的值:②若关于的不等式如(气a名三18恰好有两个整数解,求的取值范围:(3)当2≠2时,(,)=(,)对任意的有理数,都成立,请直接写出,满足的关系式46/5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4) 提公因式法 答案.pdf (24) 提公因式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