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2.2运动与相互作用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2.2运动与相互作用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运动与相互作用
一、选择题
1.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足球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踢足球时,脚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足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C.空中向前飞行的足球若到最高点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立即停止
D.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重力和向前推力的作用
2.2022年7月1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两颗卫星发射升空。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时消失,卫星将(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慢慢停下来
C.竖直下落 D.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3.“胜哥”将小球竖直向下静止释放后,每隔0.1秒的位置如图所示。假设小球运动至甲处时,所受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推测小球从甲处开始,其运动情况及每隔0.1秒的位置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4.“胜哥”做了一个关于单摆的科学小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球运动到B点时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A点时只受两个力作用
C.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B点时只受两个力作用
D.当小球运动到A点时,如果一切外力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
5.如图所示,“胜哥”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箱子却没有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箱子没有运动,此时箱子水平所受推力小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
B.箱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假设箱子受到的作用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箱子将静止在原地
6.踢毽子起源于汉代,高承《事物纪原》记:“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下列关于踢毽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空中的毽子是静止的
B.毽子上升过程中受到重力和脚对它踢的力
C.毽子落在水平地面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毽子竖直上升到最高点时,若所受外力突然消失,毽子将向上运动
7.如图所示,用 F=6N 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 A 时,物块 B 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N,则物块 B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A.4N,水平向右 B.4N,水平向左
C.6N,水平向左 D.6N,水平向右
8.下列情形中,松手后纸片还能保持平衡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是“胜哥”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四个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友情提示:图中的黑点表示物体)其中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
A. B.
C. D.
10.科学课上,“胜哥”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将一根长筷子插入桔子中(如图甲),然后将筷子提起,竖直悬在空中,用杯子不断轻敲筷子上端,发现桔子不断的往上爬升(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提着筷子的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上
B.敲击时,杯子对筷子的力与筷子对杯子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静止时,桔子受到的重力和筷子对桔子的静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桔子往上爬升,说明它具有惯性
11.在日常生活中,摩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益的摩擦需要增大,有害的摩擦需要减小。自行车使用过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自行车脚踏板和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
C.齿轮与链条咬合紧密
D.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
12.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匀速运动,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  )
A.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
B.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D.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左的摩擦力
二、填空题
13.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   力;飞叶转速变慢时惯性将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14.“无人机”送快递是低空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无人机起飞时,吹向下方的风量增加,使无人机上升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若无人机下方用一根绳子悬挂快递,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在无人机斜向右上方匀速直线飞行过程中,悬挂重物的绳子   (选填“会”或“不会”)偏离竖直方向。
15.如图所示,在18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木板A在水平地面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体B相对于地面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B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   (选填“左”或“右”),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N,当水平拉力F增大到20N,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N。
16.如图,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

(1)0~2秒,物体没有被推动,此时物体受到的阻力   推力(填“>”、“=”或“<”):
(2)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小;
(3)若6秒时,撤去推力,并马上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3N的拉力,画出物体向右减速运动的过程中的水平方向受力情况(示意图)。
17.在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1)甲图是“胜哥”研究二力平衡时的实验装置,此时小车保持静止。若在右盘中再加入一个较小的砝码,小车理应向右运动,但实际操作时小车往往仍保持静止。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配合”时,可取的做法是 。
A.否定相应的理论
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
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
D.分析原因,重新设计实验
三、实验与探究题
18.如图所示的是“胜哥”做的研究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时的场景。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相同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   相等。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木板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但最后还是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力是   (选填“改变”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所示。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向   (选填“左”或“右”)加速。
(a) (b)
19.“胜哥”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时,小慧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实验时,“胜哥”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木块放置情况 木板表面情况 压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平放 木板 6 1.2
2 平放 木板 8 1.6
3 平放 木板 10 2.0
4 平放 木板上铺棉布 6 1.8
5 平放 木板上铺毛巾 6 3.0
(2)分析序号   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f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关系式是   。
(3)“胜哥”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 于是用F﹣t图象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象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   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
四、综合题
20.如图是“胜哥”整理的二力平衡知识结构图,请补充完整。
请补充完整①   ,②   。
③轻质物体A在甲、乙两只弹簧秤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弹簧秤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甲弹簧秤的示数为   牛。
21.为提高车辆通行量,金华市交警支队打造了绿波带。在市区建成的绿波带道路上,车辆只要保持绿波速度就能一路绿灯通行。质量是1.5t的一辆装载钢卷的卡车,经过绿波路段上相距3.6×103m的两个路口,用时200s。问:
(1)该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绿波通行”?
(2)当该辆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已知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等于车重力的0.2倍,求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是多少?
(3)在运输钢卷时,通常要用钢丝绳将钢卷固定在车身上,这是为什么?
22.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小车,质量为500kg,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
(1)当用200N的水平力拉小车时,小车静止不动,此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大
(2)当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拉力多大
(3)当用350N水平向左的力拉静止的小车时,小车将如何运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解析】【分析】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做出判断;
D.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
【解答】 A.踢足球时,脚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
C.空中向前飞行的足球若到最高点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而不再受到向前推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所受的外力突然消失,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不管物体是不受力还是受平衡力,这种状态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静止,二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时消失,就是说该物体受力为零,所以该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处于运动状态,所以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时消失,卫星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3.【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外力消失时小球的运动状态,并与原来相比,确定0.1s内通过距离的大小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小球运动至甲处时有一定的速度,当所有外力都消失时,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以甲处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原来受到重力作用做加速运动,所以小球从甲位置向下运动0.1s时的距离肯定小于原来的距离,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A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
(2)(3)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
【解答】A.小球运动到B点时运动轨迹为曲线,即没有处于平衡状态,则拉力和重力肯定不平衡,故A错误符合题意;
BC.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A点和B点时,都受到绳子的拉力和重力作用,故B、C正确不合题意;
D.当小球运动到A点时,此时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如果一切外力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一定律;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比较推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2)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3)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即可。
【解答】A.箱子在地面上保持静止状态,此时它受到的静摩擦力和推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故A错误;
B.箱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二者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不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不是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箱子原来是静止的,如果箱子受到的作用力完全消失,那么它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A、以地面为参照物,空中的毽子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毽子上升过程中受到重力,没有受到脚对它踢的力,故B错误;
C、毽子落在水平地面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当毽子竖直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如果所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毽子将静止不动,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B静止,由力和运动的关系可知,B要么不受力,要么受的是平衡力,因为存在拉力,可知B受的是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即拉力等于摩擦力。【解答】以B为研究对象,B在水平方向受弹簧测力计对其向左的拉力和物体A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因为B静止,所以这两个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所受摩擦力为4N,方向向右。
故答案为:A。
8.【答案】A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如果两个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解答】A.从图中可知,这两个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松手后,纸片能够保持平衡,故A正确;
B.从图中可知,这两个力大小不相同,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松手后,纸片不能够保持平衡,故B错误;
C.从图中可知,这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松手后,纸片不能够保持平衡,故C错误;
D.从图中可知,这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松手后,纸片不能够保持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分析】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包括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A.物体做匀速曲线运动,不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物体的速度越来越慢,不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
C.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快,不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都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的特点,但相互作用力作用在2个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解答】A、筷子的重力向下,受到的手的摩擦力向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手受到的摩擦力向下,故A错误;
B、杯子对筷子的力与筷子对杯子的力,受力物体不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桔子受到的重力和筷子对桔子的静摩擦力,受力物体相同,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桔子由于惯性静止不动,但筷子在向下运动,表现为桔子向上爬升,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 减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解答】 A.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
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
C.齿轮与链条咬合紧密 ,即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增大摩擦,故C不合题意;
D.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A
【知识点】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详解】物体之间相互挤压并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存在摩擦力。分析答】ABD、物体正在向右匀速运动,物体相对传送带静止,物体受到重力和传送带的支持力作用;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故A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
C、物体对传送带的压力,传送带是受力物体,物体是施力物体,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相互作用;不变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
【解析】【分析】(1)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和两个物体上;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解答】 (1)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相互作用力;
(2)因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所以,飞叶转速变慢时惯性将不变。
14.【答案】空气;不会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惯性
【解析】【分析】(1)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平衡力。
【解答】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无人机起飞时,电动机带动旋翼(螺旋桨)转动,对下方空气施力的同时获得升力,由力作用的相互性可知使无人机上升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
在无人机斜向右上方匀速直线飞行过程中,重物也做匀速直线运动,重物一定受平衡力,不考虑空气阻力,只有重力和绳子的拉力平衡,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拉力方向竖直向上,所以悬挂重物的绳子不会偏离竖直方向。
故答案为:空气;不会。
15.【答案】右;14;14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物体B处于平衡状态,据此判断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根据摩擦力的概念可判断其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对A进行受力分析,再进一步确定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据此分析。
【解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弹簧测力计对B的拉力为4N,方向向左;B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得,摩擦力与拉力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大小为4N,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以A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向右的拉力为18N,同时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和物体B对它的摩擦力,二者之和为18N,所以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
f=18N-4N=14N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水平拉力F增大到20N,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故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还为14N。
16.【答案】(1)=
(2)2
(3)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阻力和推力的大小关系;
(2)根据丙图,找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段,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再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知识计算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力的三要素,然后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即可。
【解答】(1) 0~2秒,物体没有被推动, 即处于平衡状态,即它受到的阻力和推力相互平衡,那么二者大小相等,即阻力=推力;
(2)根据丙图可知,4-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即f=F=2N。再2-4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由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还是2N。
(3) 若6秒时,撤去推力,并马上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3N的拉力, 则此时物体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2N和水平向左的推力3N,都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如下图所示:
17.【答案】(1)小车还受摩擦力作用
(2)C;D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解析】【分析】(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中,应该尽量减小小车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如果在右盘放入一个较小的砝码,那么小车就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于是桌面施加给小车向左的静摩擦力;因为二者平衡,所以小车保持静止状态;
(2)如果现象与理论不符,应该想办法弄清原因,而不是轻易否定结论。
【解答】(1)甲图是研究二力平衡的实验装置,此时小车保持静止。若在右盘中再加入一个较小的砝码,小车理应向右运动,但实际操作时小车往往仍保持静止。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小车还受摩擦力作用。
(2) 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配合”时,可取的做法是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故选CD。
18.【答案】(1)初速度
(2)改变
(3)左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分析】(1)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到达水平面时,小车速度相同;
(2)分析图示情景即可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运动,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为保证摩擦力对小车运动距离的影响,小车应从斜面同一高度上由静止滑下,使其到达水平面的初始速度相等,这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由图可知,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木板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这说明小车在木板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小,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由此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由于惯性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
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加速,由于惯性,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
19.【答案】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大小;1.2.3;f=0.2F;2.3N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
(2)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为一定值,即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3)静摩擦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由图2可知,静摩擦最大为2.3N,所以拉力为2.3N能使物体开始运动。【解答】(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此时拉力大小与摩擦力相等。
(2)由表中1、2、3三组实验数据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压力大小不同,摩擦力大小不同,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其他因素相同时,压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即滑动摩擦力越大,可得出,即f=0.2F。
(3)由图2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2.3N的水平拉力。
20.【答案】同一直线;静止;1.6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测力计的分度值,根据指针确定测力计乙的示数,最后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甲的示数。
【解答】根据乙图可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则示数为1.6N。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即甲对A的拉力和乙对A的拉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则甲的示数为1.6N。
21.【答案】(1)解:由图知,绿波速度为50km/h,
该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18m/s=64.8km/h,因64.8km/h>50km/h,
所以,该卡车不是“绿波通行”;
(2)解:卡车的重力:G=mg=1.5×103kg×10N/kg=1.5×104N;
F牵=f=0.2G=0.2×1.5×104N=3000N
(3)防止停车时钢卷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将驾驶室压坏,出现事故。
【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速度,再与建议速度进行比较。
(2)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阻力。
(3)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答】(3)钢卷具有惯性,刹车时,车辆停下来了,但钢卷有继续向前运动的趋势,若没有固定好,可能会导致驾驶员被钢卷碾压,造成事故。
22.【答案】(1)滑动摩擦力
因此用200N水平拉力拉静止的小车,小车仍然静止不动,所以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此时小车受到的阻力
(2)因为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50N,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小车处于平衡状态,则拉力
(3)因为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不变;大小仍然为250N;又因为拉力350N大于摩擦力250N,所以小车做加速运动。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存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先根据G=mg求出小车的重力,然后根据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并与200N的水平拉力进行比较,如果摩擦力大于200N,则小车运动,摩擦力为重力的0.05倍;如果摩擦力小于200N,则小车静止,然后根据物体受到静摩擦力,即为200N。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小车受平衡力作用,即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小车运动时的摩擦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