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招远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本试卷试题95分,书写质量3分,卷面2分,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的建国大纲,在1949年指引着新中国的诞生,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和海外华侨的一致拥护。“它”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流行的政治词汇之一。从“人民解放军”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B.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C.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D.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首战歌激励着中国好儿女奔赴朝鲜前线是为了A.挑战美国霸权主义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朝鲜政府盛情邀约D.提高中国国际地位4.1951年5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文章中写道:“刚分到田地的农民晚上兴奋得连睡觉都睡不好,半夜要起来好几次,出门去看看他新分得的插着小红旗的田。”文中的农民分到田地得益于A.《共同纲领》的颁行B.土地改革的实施C.手工业改造的完成D.“一五”计划的完成5.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图),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1953 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5 年中国第一套 6000 千瓦大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1956 年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装配成功。1956 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A.工业门类齐全B.优先发展重工业C.地区分布均衡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6.日记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作者本人对历史的记忆,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是美籍华人领袖司徒美堂的一则日记,其内容见证了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B.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C.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D.国民经济全面调整取得了巨大成效7.历史照片展现时代风貌。下列照片中的情景反映了A.三大改造的开展B.工业化的起步 C.土地改革的完成D.国企改革的进行8.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标兵、红旗手等光荣称号。雷锋行为体现的思想内涵是A.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B.开天辟地的首创精神C.团结合作的国际精神D.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9.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D.不忘初心,砥砺前行10.电视剧《繁花》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黄河路美食街商贾云集,通宵达旦,其中最风光的是商人宝总,服装、机械、金融,越做越大,每桩几乎都是轰动上海滩的大生意。煌煌大时代,人人争上游,道尽了一个时代的情义与至真。此“煌煌大时代”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B.中共七大的召开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中共十九大的召开11.如图反映了我国城乡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构成变化的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C.在农村实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D.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12.罗马尼亚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塞维林表示,在经济上“中国提出了一种不同方案,确保政府与市场、劳动与资本、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平衡。”这体现了A.中国道路的探索B.对外开放的格局C.民族团结的气象D.大国外交的自信13.如图所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说明邓小平是A.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B.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C.科学发展观的倡导者D.新发展理念的提出者14.下面是某位同学的历史复习提纲。他复习的专题最有可能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D.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15.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指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6.某同学梳理教材重点内容(右图)进行复习,据此判断他复习的是A.伟大的历史转折B.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C.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D.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7.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结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一国两制18.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A.可持续发展战略B.西部大开发战略C.放宽政策D.搞活经济政策19.中英谈判的见证者罗宾,巴特勒回忆道:“在谈判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关键构想,为谈判的成功和香港主权的和平移交打开大门”。文中的“关键构想”是A.“一国两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带一路”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进入21世纪后,中央政府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推动内地企业在港上市;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中心,在珠海横琴岛建设澳门大学新校区。中央政府的上述举措A.有利于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B.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C.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表明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1.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部分法律。这反映出我国A.重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B.重视港澳台地区的发展C.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D.坚定维护国家安全统一22.“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自2008年以来,这条以汉英双语播发的通告从未间断。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助力亚丁湾、索马里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海域”重新成为“黄金航道”。这表明中国海军A.装备日趋完善C.防御体系健全B.维护世界和平D.守护国土安全23.2023年4月,在中国积极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双方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原本因沙伊两国断交而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得到有效缓解。这说明中国A.积极发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B.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C.努力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D.重视大国责任与担当24.“两弹一星”的研制,不仅为战略导弹部队提供了技术保障,增强了我军的防御能力,还带动了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该材料意在强调A.科学技术成果影响广泛B.卫星技术服务经济建设C.核武装备保障国家安全D.我国军事力量全球领先2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成就巨大。小明搜集相关资料,以“走向太空”为主题,办一期展报。可人选的资料有A.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B.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籼型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15分,共45分)26.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 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 1 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摘编自陈争平《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简述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历史意义。(4分)材料二(2)指出从材料A到材料B所示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变化产生的影响。(5分)材料三(3)列举 1980 年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9分)27.外交是政治的延续,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49—1955 年我国外交大事件表(部分)(1)根据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表达,概括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足点。并依据材料列举中国50年代提出的重要外交原则与方针。(4分)(2)结合所学将外交成就与材料二中序号对应的内容匹配。(3分)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材料三 进入新时期以后,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了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目前形成的外交布局。(3分)(4)结合所学,概括影响外交成就取得的关键因素有哪些?(2分)28.“中国之治”立足中国,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1953年,大兴县委遵照中央选举委员会《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专门成立选举委员会,广泛宣传《选举法》,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民主法制教育。同年6月,县委先后完成划乡工作和第一次人口普查工作,选民到选区投票站投下自己庄严的一票,选出大兴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6名。——摘编自《大兴史志》(1)依据材料一,概括大兴县委为基层选举工作所做的准备工作。结合所学,指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5分)(2)请任选思维导图中的两个事例围绕“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这一观点写一篇国15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表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自洽,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