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测试初二生物试题说明1.本试题分为I卷和Ⅱ卷两部分,I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本试卷试题共95分,书写质量3分,卷面安排2分。3.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叙述与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不相符的是( )A.通过调节眼球中②的曲度,人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B.遇到强光时,眼球中的①会缩小以减少对④过强的刺激C.呼吸道感染时,病菌可能通过⑥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D.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可使鼓膜两侧气压平衡2.小明和同学一起观看《流浪地球2》,当听到“中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的,出列!”时,他们和现场观众一样,都热泪盈眶。控制这一反射过程的是( )A.脑干B.大脑C.小脑D.脊髓3.某市一位警察叔叔在与歹徒搏斗中不幸被刺中而导致腿部瘫痪。请帮忙分析,其躯体瘫痪可能的原因是( )A.缺少体育锻炼B.肌肉过度疲劳C.血液循环缓慢D.控制肌肉的神经受到损伤4.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B.骨骼肌是感受器C.①是传人神经D.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5.野外受伤危机:某一天,你和朋友在野外探险,朋友不小心被割伤,伤口流血不止,这时你应该如何处理?A.迅速用干净绑带捆扎伤口B.此时要先判断是哪种出血,再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C.用河水冲洗伤口后涂抹唾液消毒D.用力挤压伤口周围促进凝血6.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大脑皮层的影响,实验小组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饲养于复杂环境中,乙组小鼠饲养于简单环境中。3个月后,甲组小鼠的大脑皮层比乙组的厚,并且大脑皮层神经元树突上细刺状突起数量多(细刺状突起是神经元间建立联系的部位)。请推测,下列说法可能错误的是( )A.复杂环境能促进大脑皮层的生长B.复杂环境能增强小鼠大脑皮层的调节能力C.简单环境有利于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D.获取信息越多树突上细刺状突起越多7.2022 年1月 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剧烈喷发。截至当年1月18日,汤加火山喷发释放的二氧化硫气体达到了40万吨,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B.酸雨可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C.酸雨污染的菜地,撒一次草木灰就能彻底恢复土壤肥力D.酸雨可以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威胁人们的健康8.在“绿色奥运”的影响下,“绿化城市、绿色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逐渐深人大家的生活当中。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A.人走不忘关电灯,洗完手不忘关龙头B.通过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来驱动“空气取水”装置,用于浇灌植物C.在大型场馆的房顶设“光线导入”装置,减少其白天开灯的数量D.餐厅使用一次性木筷充当“公筷”和“私筷”,以确保饮食卫生9.近年,逢季节交替,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人们饱受感冒咳嗽的困扰。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从传染病的基本环节来看,患者、患者的飞沫分别属于( )A.传染源、传播途径B.病原体、传播途径C.传染源、病原体D.病原体、传染源10.小明的爷爷患有高血压,某天忘记服药后自行将两次剂量合并服用。这种做法可能导致:( )A.药效增强更快康复B.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引发危险C.减少副作用更安全D.使身体产生耐药性11.“防溺水”和“意外事故”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如图①②是某校模拟救护演练所采用的救护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图②的b处为动脉出血,应按a位置止血B.进行①时,应先使患者呼吸道畅通C.①的抢救措施为口对口吹气法D.等①抢救结束后马上拨打120 电话呼救12.“三手烟”指吸烟后残留在衣物、家具和窗帘等表面的有害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有害成分是焦油和尼古丁B.残留时间长、容易被忽视C.人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风险D.人在阳台吸烟没有“三手烟”危害13.有的同学到了春、夏季就很容易花粉过敏,这属于( )A.自身免疫病B.免疫功能失调C.免疫监视功能失效D.计划免疫副作用14·猫抓病(猫抓热)是一种由汉赛巴尔通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汉赛巴尔通体是一种短小的棒状细菌,存在于猫的口咽部,跳蚤是猫群中的传播媒介。该细菌常通过猫的抓伤、咬伤或人与猫密切接触而转移到人体,引起人体感染。由以上材料可知,猫和猫接触或人的皮肤被猫抓伤、咬伤后,容易感染猫抓热,此过程中正确的是( )A.皮肤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B.完整皮肤是阻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护墙”C.汉赛巴尔通体是猫抓热的传染源D.消灭跳蚤属于控制传染源15.下列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A.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B.给精神病人打针吃药C.给婴幼儿口服糖丸D.给出生3个月的婴儿接种百白破疫苗16.右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细菌模型,其中明显缺失的是( )A.液泡B.叶绿体C.细胞核D.DNA 集中区域17.小明在检测教室内的细菌和真菌时,所制作的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请你帮他指出哪种是细菌的菌落( )A.菌落小、表面光滑黏稠C.菌落大、呈青绿色B.菌落小,呈绒毛状D.菌落大、呈絮状18.脚癣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发生在趾间或足底,表现出奇痒、水疱、脱屑、糜烂等症状。下列关于脚癣及其致病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能为致病菌繁殖提供水、适宜的温度B.保持皮肤干燥可以抑制致病菌繁殖C.致病菌无细胞结构,靠自我复制繁殖D.患病后不能自行涂抹抗生素治疗19.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乳酸菌——腌制腊肉B.大肠杆菌——生产沼气C.酵母菌——酿造米酒D.醋酸杆菌——制作酸奶20.鸡枞菌与蘑菇的形态相似,其菌丝可以作为白蚁幼虫的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食用部分是子实体B.通过叶绿体制造有机物C.通过根从外界吸收营养D.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1.根据你所学习到的有关健康的知识,你认为下列行为最科学的是( )A.每天锻炼但经常熬夜赶作业周末及时补觉B.成绩优异但从不参与集体活动C.均衡饮食并定期与朋友户外运动D.体脂率正常但长期情绪压抑22.我们在处理吃不完的水果时,既可以用保鲜袋包裹好放入冰箱冷藏,也可以烘制成果干后密封保存,这两种做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能彻底灭杀微生物B.充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C.分离出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D.减少了食物中的含水量23.小明最近脸上长了几个“青春痘”,查询资料得知又称痤疮,产生原因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有关。毛囊中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最终导致炎症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痤疮丙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B.痤疮丙酸杆菌依靠芽孢繁殖C.痤疮丙酸杆菌在毛囊的缺氧环境中繁殖D.挤痘时流出的脓液含有大量该细菌24.下列各项食品的制作过程中,都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 )①酸奶 米酒 ②豆腐 面包 ③酱油 食醋 ④火腿肠 牛肉干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5.牛胃中有一种叫白色瘤胃球菌的细菌,在帮助牛分解青草中纤维素的同时,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下列关于该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真核生物B.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营寄生生活D.与牛相互依赖共同生活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6个小题,共45分。)26.(6分)快乐向前冲是山东电视综艺频道推出的一项大众娱乐节目,它以“拼搏”“进取”“欢乐”的特点赢得人们极大关注。(1)“Three,two,one,action!”伴随着口令,选手立刻踏上“疯狂跑道”,开始激情闯关。选手耳内的听觉感受器—— ,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 中枢形成了听觉。(2)“水上平衡木”一关,选手主要依靠小脑的 功能。(3)选手奔跑、跨越、弹跳、攀爬等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 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4)如果某参赛选手尿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且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据你推测此人有可能是患有 ,严重时需注射胰岛素,其不能口服的原因 。27.(10分)2024年12月,全国多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许多患者因为发烧、咳嗽、咳痰等症状到医院就诊,不少患者出现混合感染。专家建议大家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对室内进行消毒、及时接种疫苗,加强体育锻炼等。(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普通流感病毒、腺病毒等都属于 。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所致,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等,严重的会引发肺炎或其他脏器的衰竭。甲型流感病毒寄生在人体细胞中,属于 病毒。(2)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资料中划线部分属于的预防措施为 。图 1 是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的药物,此药物的购买和使用,是否需要医生的处方? 。(3)经研究发现,甲流患者早期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是由于人体呼吸道黏膜对进入体内的甲型流感病毒的防御导致的,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为避免被感染,许多同学提前接种了预防甲流的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措施之一,如要生产流感疫苗,需要进行病毒的培养,适合培养流感病毒的原料是:(“煮熟的肉汤”或“活的鸡胚细胞”),理由是: 。(4)结合图2分析,在接种初期密切接触流感患者仍然可能患上流感,原因是 。大多数疫苗需要接种 2 到 3次,才能更好地发挥效果。由图 2 可知:机体第 2次接受疫苗刺激后产生的抗体,在数量和作用时间上的特点是 。(5)某同学接种过乙肝疫苗,他认为自己体内有抗体,不会患上甲型流感,他的这种想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28.(9分)如图所示为某些微生物的形态图。回答下列问题:(1)A与D的结构相比,A的细胞内没有 。在生活中,图[ ] 被利用于酿酒和馒头等食品的制作。(2)枯枝落叶可被这些微小生物分解成 ,它们可以再被植物利用。这说明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的 起着重要的作用。(3)上图中与绿脓杆菌噬菌体结构最相似的生物是 (填字母)它不能独立生活。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有 (填字母),属于真菌的有 (填字母)。(4)真菌与细菌的繁殖方式不同,真菌通过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他们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 。29.(6分)在甜酒酿制作过程中,甜酒曲是主要的发酵制剂。甜酒曲含的微生物主要有根霉、毛霉及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根霉、毛霉首先进行糖化作用,接着酵母菌又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这样就制成了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甜酒酿。下图是甜酒酿的制作过程(1)由题意可知,在甜酒酿制作过程中,甜酒曲的根霉、毛霉将精米中的淀粉分解成 。(2)由分析可知,甜酒曲中的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需要在 环境下。A.适宜的温度、有氧B.适宜的温度、无氧C.高温、有氧D.高温、无氧(3)资料中甜酒酿制作过程中糯米蒸熟的目的是 。(4)如右图中能代表罐中酒精含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是 、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5)酿制甜酒的过程中酵母菌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探究酵母菌的发酵过程及影响因素,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丙对照,实验变量是葡萄糖B.若探究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应选择乙、丁两组C.一段时间后小气球能胀大的是甲组D.小气球胀大是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氧气30.(7分)生活中乱丢过期药品现象经常发生,可能会对生物及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探究该课题,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过期的感冒清热颗粒溶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该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①处应填的内容为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设计另外一组的目的是 。(3)A、B 两组实验均使用了20粒种子来进行实验,目的是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该实验还应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5)该实验对你生活的启示是 。31.(7分)路易·巴斯德,伟大的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医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他是一位科学巨人,被世人称颂为“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1)乳酸杆菌。法国是欧洲葡萄酒的主产地,但葡萄酒常常会变酸,只得倒掉,这使酒商叫苦不已。巴斯德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未变质的陈年葡萄酒中有一种圆球状的酵母细胞,当葡萄酒变酸后,酒液里有一根根细棍似的乳酸杆菌,就是它在营养丰富的葡萄酒里繁殖,把葡萄糖转变为乳酸,从而使葡萄酒“变酸”。他把封闭的酒瓶泡在水里加热到不同的温度,试图即杀死这乳酸杆菌,而又不把葡萄酒煮坏,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酒放在五六十摄氏度的环境里,保持半小时,就可杀死酒里的乳酸杆菌,同时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这就是著名的 。这个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市场上用这种办法消毒的商品还有 (任举一例)。(2)自然发生论的否定。巴斯德发现了酵母菌、乳酸菌。但是他心存疑问:这些小东西从哪里来?它们能否繁殖?巴斯德决心用实验来一探究竟,这就是鹅颈瓶实验。他把肉汤灌进两个烧瓶里,第一个烧瓶就是普通的烧瓶,瓶口竖直朝上;而第二个烧瓶,是瓶颈弯曲成天鹅颈一样的曲颈瓶,然后把肉汤煮沸、冷却。两个瓶子都没有用塞子塞住瓶口,而是敞开着,外界的空气可以畅通无阻地与肉汤表面接触。他将两个烧瓶放置一边。过了三天,第一个烧瓶里就出现了微生物,第二个烧瓶里却没有。他把第二个瓶子继续放下去,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直至四年后,曲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清澈透明,没有变质和产生微生物。然而,当他将鹅颈瓶的曲颈砸碎,结果发现过了几天,肉汤就变浑浊了,并且发出了异味。这就说明: 。他还用显微镜观察了用灭菌的滴管取的烧瓶中不同天数被感染的肉汤,发现随着时间的增长,里面的微生物密度确实越来越大。结果证明: 。(3)炭疽杆菌。巴斯德年过半百又开始潜心研究炭疽,即一种侵袭牛和许多其他动物包括人在内的严重传染病。在研究家畜的炭疽时,他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变量是病菌的毒性强弱B.乙组绵羊患炭疽是因为体内没有产生抗强毒病菌的物质C.甲组绵羊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甲组绵羊不患炭疽的原因是体内产生了作用于炭疽杆菌的物质-抗体(4)免疫学。巴斯德晚年对狂犬病疫苗的研究是他事业的光辉顶点。狂犬病虽不是一种常见病,但当时的死亡率为100%。巴斯德将患狂犬病的狗的唾液注射到兔的体内,兔很快发病而死。经过多次实验和分析,巴斯德决定将死免的脑和脊髓进行处理,使之自然干燥14天减毒。制成弱化病毒疫苗,注射到正常狗的体内,使狗获得了对该病的免疫力,1885年,一位几乎绝望的母亲,带着被狂犬咬伤的9岁男孩找到巴斯德。为了不眼睁睁看着男童死去,巴斯德决定为男孩打下人类的第一针。之后,巴斯德多次为男孩接种弱化病毒疫苗,男孩最终平安无事。由此可见,狂犬疫苗其实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无毒的 。目前,许多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疫苗,都采用了现代生物技术,其原理是将产生该种疫苗的目的基因“嫁接”到特定生物的遗传物质中,使目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得到表达而产生疫苗,从而解决疫苗生产过程中效率、安全等问题。本段中所涉及的生物技术为 技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