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姓名 班级 考号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单元提升卷满分7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会陈皮讲究“足时采摘、足时开皮、足日生晒、足月返晒、足年陈化”。柑皮在阳光的沐浴下不断发生着神奇的“蜕变”:三年后,柑皮有了清香味,此时才可以称为“陈皮”;五年后,清香味更浓,回味更悠长;十年后,陈皮除了清香更浓和回味更长,还增加了层次感,药用价值也更高。新会陈皮的制作过程说明( )A.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两个状态交相进行的过程B.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主观能动性在改变规律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D.建立自在联系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必然要求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当前的消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如:自动续费须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重点强化预付式消费活动中经营者的义务等。材料体现了( )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推动认识发展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推动社会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4年6月30日,采用西桥东隧方案的深中通道正式建成开通。该工程规模宏大、技术难度高,全体参与者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成功地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为珠江两岸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只有实践才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深中通道建设的各阶段都要服务于整体设计方案③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方案设计和建设过程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嫦娥工程”立项以来的20年,我们不仅圆满完成了预定的“绕落回”三步走战略,更是额外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2024年6月25日,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的嫦娥六号给地球带回了一份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这将为人类提供更多关于月球的宝贵数据和信息,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和认知。这表明(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条件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③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④追求真理的过程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并非一帆风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我国科学研究团队经过18年持续研究,发现了玉米和水稻具有趋同选择的同源基因,即玉米基因KRN2和水稻基因OsKRN2受到趋同选择,可以通过相似的途径提高产量。基于这一重大发现,研究团队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解析了玉米和水稻驯化、改良过程中趋同选择的遗传规律,为未来作物育种提供了重要依据。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②理论可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③真理性认识具有能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④理论在实践指导下沿着科学方向不断深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贵州卫视联手《航拍中国》团队,打造大型桥梁纪录片《越山河》,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世界级桥梁的精巧与震撼,展现了交通发展巨变,也展现了坚持创新、敢于挑战,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时代精神!桥不仅连通了路,更是连起了小康和民心,串起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反映了( )①意识的能动性——把中国精神转化为跨越山河的实际②思维发展的过程——实现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目标③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时代内涵④联系的多样性——主动建立符合人民利益的具体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为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提高投资促进工作水平,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针对外资企业关注的共性问题,推出了新一批24条政策措施。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旨在解决对抗性的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③通过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④通过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在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国民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于2024年9月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这是我国职工法定退休年龄自20世纪50年代确定后70多年来首次进行调整,对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材料说明( )①生产关系的调整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②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及变化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④先进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推动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习近平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马克思认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上述观点共同强调(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B.生产关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10.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四下基层”( )①说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生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③体现了人民的意愿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说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我国的道路街巷名称中包含“人民”这两个字的至少有2 388条。2024年8月1日起,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多家媒体推出大型融媒报道《人民路上为人民》。对以下报道的标题理解正确的是( )①《双程堡村人民路:为乡村提颜值,为群众添幸福》——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人民至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②《淄博市人民路:从爆红到长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要践行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力量③《长春市人民大街:艺术熏陶人间烟火》——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坚守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④《长沙市人民路:引领消费新样范》——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对人民负责,推动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可以理解为改写命运的某个瞬间,或者说影响人的一生轨迹的转折点。它反映了年轻一代虽迷茫于当下,但仍然对未来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心态。它( )①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认识②表明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③反映了年轻一代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④表达了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条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爱国是成长最宝贵的养分,是当代青年最大的共识。在价值多元的当今社会,爱国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参军入伍是身体力行的爱国,为国家利益敢于斗争是事不避难的爱国,面对现实问题提出善意批评是心忧责切的爱国……尊重每个人的爱国方式,不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方式去爱国,应当是起码的要求。由此可见( )①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变化②爱国主义的实践路径是多元的③价值判断因主体差异往往没有统一标准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青年成长发展的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价值是引导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动力因素和内在尺度。漫画(原作者:昌志华)体现了( )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②人生价值的大小可以由人们自主设定③个人命运归根到底由价值选择决定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政策的不断完善,不少“海归”留学生、城市青年、返乡大学生转变观念,深入农村成为“新农人”。他们运用现代科技知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以其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新农人”的出现说明( )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对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②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就业观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④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到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有梦,是“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的希望,是“欲与天公试比高”“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志向,是“为我国家扶厄运”“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的担当。由此可见( )①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少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②少年梦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③每个少年都应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之中④勇于追梦、敢于圆梦是少年的最高价值追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22分)17.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材料一 回顾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重要改革举措,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开启了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在改革实践中,党提出一系列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回答了什么是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新动力。 材料二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新中国的摇篮和延安精神的发祥地。2024年9月,“延安十三年与中国式现代化”展览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展览依托丰富的史料文物,全面回顾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为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基因与精神图谱打开了一扇窗口。延安时期,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成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为中国式现代化锻造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凝聚了团结的主体力量。在理论探索方面,我们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并阐明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现实路径,从而为回答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1)党在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9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延安孕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希望的认识。(6分)18.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受益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举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直接关系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参与者。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要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加强顶层设计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力量和方法,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人争当改革参与者、贡献者,宏伟蓝图才能变为美好现实。每个人既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的参与者。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加以阐述。(7分)答案全解全析1.A 2.C 3.A 4.C 5.A 6.D 7.A 8.D9.D 10.A 11.C 12.A 13.D 14.B 15.B 16.B1.A 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错误。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C错误。人类改造世界的必然要求,D错误。2.C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①说法错误。上层建筑动社会进步,④说法错误。归纳总结关于“动力”的知识归纳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主体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3.A 材料没有体现建设的各阶段,排除②。4.C (注意),①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④。归纳总结二者位置不能颠倒的情况1.中国梦:要把个人梦融入国家梦之中。2.党的建设: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3.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4.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6.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7.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8.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9.认识发展的历程: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5.A 动力;研究团队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解析了……遗传规律,为未来作物育种提供了重要依据,说明理论可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①②正确。真理性认识具,排除③。(纠错)沿着科学方向不断深化,④错误。易错点拨①实践是理论(属于认识的范畴)的基础,实践决定理论,理论指导实践。②理论属于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但理论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6.D 意识具有能动性,但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要通过实践把中国精神转化为跨越山河的实际,①错误。思维发展的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②错误。《越山河》……也展现……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时代内涵,③正确。桥不仅连通了路,更是连起了小康和民心,串起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联系的多样性,推动建立符合人民利益的具体联系,④正确。易混易错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7.A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 属于改革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①③√ ④ 属于变革生产关系,不属于调整上层建筑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的 ② 8.D 材料未体现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制约,②排除。9.D 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排除A。生产关基础,B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C不选。10.A“四下基层”→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生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 ①②√落脚点 ③ (更正)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④ 特别提醒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常常用来分析党和国家维护人民利益的重大举措,如说明民生问题、各项惠农措施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哲学依据。11.C 为乡村提颜值,为群众添幸福,强调乡村振兴要坚持人民至上,但不能推出区域协调发展,①理解错误。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承担者,淄博的爆红和长红体现为了群众、依靠群众,②理解正确。艺术熏陶人间烟火,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要维护人民利益,③理解正确。引领消费新样范,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消费新样范拉动经济增长,没有体现社会的变革,④理解错误。12.A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反映了人们对命运转折的一种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的认识,①正确。“年轻一代虽迷茫于当下,但仍然对未来充满了美好憧憬”→年轻一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③正确。材料未体现价值离不开社会条件”,②④不符合题意。13.D 在价值多元的当今社会,爱国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爱国主义的实践路径是多元的,②正确。“爱国是成长最宝贵的养分”→④正确。价值判断因主体差异往往(纠错),③错误。材料未体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①排除。回顾教材 正确的价值判断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客观标准)。14.B 人生价值的大小不是由人们自主设定的,②错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价值选择会影响但不能决定个人命运,③错误。15.B 强大动力,②说法错误。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有重要16.B 少年有梦,是希望,是豪情,是志向,是担当;“为我国家扶厄运”→少年应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之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①③正确。材料未强调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②不合题意。“勇于追梦、敢于圆梦”是实现最高价值追求,④错误。17.(1)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党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条件和实践需要,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实现了从新时期到新时代再到新征程的跨越。(3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新动力。(3分)③党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3分)(2)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产生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3分)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并为回答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3分)解析 (1)材料信息 对应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改革实践中,党提出一系列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新动力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材料信息 对应知识在理论探索方面,我们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并阐明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现实路径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产生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延安时期,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8.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分)②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牢固树立改革没有局外人、旁观者的观念。每个人既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的参与者;每个主体既是改革的见证者,也是改革的推动者。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团结一致攻坚克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分)解析 有效信息 对应知识每个人既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的参与者 群众观原理及其方法论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参与者。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受益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