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强基精测卷(二) (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思想政治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强基精测卷(二) (含解析)-《巅峰突破》2026版思想政治高三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第九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二)
满分35分,限时20分钟
考点1 寻觅社会的真谛  考点2 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口发展新形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这将有利于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我国推行延迟退休政策(  )
①成为正确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
②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
③表明了社会意识要随社会存在而变化
④调整了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年9月,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河北省平安建设条例》。这是一部创制性法规,也是河北省平安建设领域第一部综合性法规,将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河北,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该条例出台的哲学依据是(  )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③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共产党宣言》序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表明(  )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性力量
B.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C.经济基础的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状况
D.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斗争最高方式
4.2023年10月1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介绍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就时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场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变革,契合了时代发展,顺应了林农期盼,奠定了山区林区共同富裕的基础。由此可见(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国家政策的落脚点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顺应林农期盼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此举变革经济基础以适应上层建筑状况,促进上层建筑的巩固和完善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依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我国金融监管体系重塑,形成在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集中统一领导下,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共同构建的架构。金融监管改革再上新台阶,有利于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改革说明(  )
①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②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能推动社会发展
③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能够解决我国社会发展的对抗性矛盾
④强化监管能够将金融领域矛盾斗争性成功转化为同一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对漫画《颜值分两种,一种天生丽质,一种天生励志》的哲学启示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
A.要在不断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B.自我提升可以改变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
C.价值选择的标准因人的需求不同而具有多样性
D.理解颜值的概念要把握事物的对立统一
7.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强调严禁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但仍有地方变相宣传,衍生出一系列“高考旅行团”“‘文’鱼王和‘理’鱼王”,花式喜报屡禁不绝。专家指出要以科学教育评价减少高考喜报“黑话”。由此可见(  )
①价值观对人们价值选择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价值选择的差异往往会导致人们价值判断的差异
③人们利益的差异是导致价值观差异的重要因素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好儿女志在四方,青春因奉献闪光。“90后”青年小王,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井冈山革命老区,成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从“案头”奔赴“田间地头”,服务乡村振兴,小王也成了乡亲们口中津津乐道的“家里人”。这启示当代青年要(  )
①坚定理想信念,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梦想之中
②矢志艰苦奋斗,在伟大自我革命中彰显人生价值
③不负时代使命,自觉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
④坚持服务农村,努力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11分)
9.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24年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已召开了十次三中全会。从开启改革开放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变的是决议主题和内容,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面对人民群众期待、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始终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彰显了我们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强大决心和坚强意志,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十次三中全会决策部署中的“变”与“不变”的理解。(11分)
答案全解全析
1.D 2.D 3.C 4.C 5.A 6.A 7.B 8.A
1.D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人口政策、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等诸多方面。我国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成为正确解,①错误。推行延迟退休政策主要是调整政策适应变化,未体现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②排除。
易混易错
区分调整生产关系和调整上层建筑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及其他经济制度的改革等,体现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国家机构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转变等,体现的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2.D 《河北省平安建设条例》→上层建筑,①不选,②应选。
易错点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 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性质决定性质)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变化决定变化)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有时先于,有时落后于)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推动或者阻碍)
3.C 材料没有体现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D与题意不符,D排除。
B 阶级斗争的历史 阶级斗争的历史始于阶级产生后,阶级斗争并非贯穿人类社会始终,B排除
4.C ①错:
综上,②④正确,③排除。
5.A 重塑金融监管体系→改造社会的实践,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金融监管改革再上新台阶,有利于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①②正确。解决我国社会发盾,③错误。将金融领,④错误。
回顾教材
(1)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2) 
(3)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不能相互转化。
6.A 哲学启示(题眼)
一种颜值是天生励志,强调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要在不断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A正确。漫画重点不是理解颜值的概念,也未体现事物的对立统一,D不符合题意。自我提升可以改变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但这不属于哲学启示,B不符合题意。价值选择的标准因人的需
7.B 某些学校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观,导致高考喜报“黑话”不断→①③正确。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判断的差异导致价值选择的差异→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排除④。
导师点睛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解读
(1)社会历史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具体体现。
(2)阶级性强调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主体差异性不等于没有客观标准,而是强调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8.A 
伟大自我革命→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不是当代青年,②排除。推进乡村振兴主体→人民群众,④排除。
9.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十次三中全会决策部署中的“变”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助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彰显了我们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强大决心和坚强意志,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3分)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3分)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全会审议通过《决定》,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需要。(3分)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调整决议主题和内容,适应时代要求,满足人民期待,始终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2分)
解析 知识限定→历史唯物主义(题眼)
材料信息 教材知识
从开启改革开放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变的是决议主题和内容;必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会议审议通过了《……的决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面对人民群众期待、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归纳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要点总结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变革),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5)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6)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应该弘扬劳动精神,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