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姓名 班级 考号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第四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满分32分,限时20分钟考点1 贯彻新发展理念 考点2 推动高质量发展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伴随我国消费市场的扩大,快递业迎来了蓬勃发展。从拼“速度”到比“绿色”,成为近年来我国快递业低碳转型的生动缩影。下列做法有利于我国快递行业低碳转型的是( )①仓储环节——使用光伏电能,优化用能结构②包装环节——材料提质减量,循环回收利用③运输环节——优化人力结构,降低人工成本④配送环节——强化数据管理,提高配送效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三新”经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下表是2023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核算结果表。下列选项中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产业 增加值(亿元) 名义增速(%) 构成(%)“三新”经济 223 528 6.4 100.0第一产业 8 728 3.2 3.9第二产业 93 491 0.7 41.8第三产业 121 309 11.5 54.3注:“三新”经济增加值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三新”经济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A.创新促进了我国现代产业布局不断优化B.创新实现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C.我国迫切需要推进科技和农业深度融合D.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基础作用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关于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②新质生产力代表未来生产力发展趋势③发挥公有制经济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④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作为新质生产力催生的综合经济形态,低空经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强劲赋能已渐露蓬勃之势,已经广泛融入观光旅游、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等应用场景,其背后所蕴含的超万亿市场规模逐渐显现,展现出巨大潜力。以下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推导路径,科学合理的是( )①科技进步 ②政策支持 ③低空经济服务对象范围扩大 ④产业配套日益完善 ⑤低空经济供给增加 ⑥潜在市场需求扩大 ⑦创新创业积极性提高 ⑧创新创业成本降低A.①→③→⑤→⑧ B.①→③→⑥→⑦C.②→④→⑥→⑧ D.②→④→⑤→⑦5.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组建国家数据局的“背后深意”有( )①发挥政府在数据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配置效率②通过国家机构改革完善生产关系,释放数据生产力③助力数据更好赋能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④畅通数据要素流通,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安徽省委省政府建设“大黄山”的决策部署是指借助“黄山”这一国际超级IP,构建涵盖黄山、池州、安庆、宣城4市28个县区的统一大IP,进一步放大“旅游+”的效果,共同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上述举措意在( )①立足安徽优越条件,主动顺应旅游消费升级趋势②从需求端入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③对标国际标准,提升服务品质,促进我国旅游业进口④打造现代服务业集群,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云南省塔城镇利用当地特色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发动全镇群众利用闲置房屋和空地发展民宿、茶室、农家乐、加工坊等服务新业态,开发建设精品客栈和民宿85家、特色农家乐近180家、家庭式文化体验项目12个,实现了民房变民宿、资产变资源、村民变股民、田园变公园,农户年均收入达7万余元。塔城镇将农家“院子”变成致富“铺子”有利于( )①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②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③培育农村经济新业态,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④盘活闲置的生产要素,将资源优势与特色产业相融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4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额为21.2万亿元,增长6.1%,服务进出口额增长14%,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3.9%;跨境电商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船舶、汽车等优势产品出口较快增长;新设外资企业数量2.7万家,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这表明( )①我国服务进出口额已超过货物进出口额②我国引资和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③外贸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④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趋势不断增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8分)9.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加大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在解决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的同时,加大原创性和应用性技术研究。 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 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破除不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各种束缚。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上述举措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的经济逻辑。(8分)答案全解全析第四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1.A 2.C 3.B 4.B 5.D 6.B 7.B 8.D1.A 低碳转型、“绿色”(关键点)在仓储环节,使用光伏电能,优化用能结构;在包装环节,材料提质减量,循环回收利用,均有利于我国快递行业低碳转型,①②正确。运输环节优化人力结构,降低人工成本,有利于降低成本,但与快递行业低碳转型无关,③不合题意。配送环节强化数据管理,提高配送效率,有利于提高效率,与快递行业低碳转型无关,④不合题意。2.C 材料没有涉及我国产业布局不同时期的数据对比,不能得出“我国现代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的结论,A排除。我国经济目前仍处于转型升级期,“实现了”不符合事实,B错误。(更正)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基础作用,D错误。易混易错3.B 明确设问指向→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怎么办。(关键点)②不属于措施,不符合设问指向,②排除。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注意),③错误。4.B 解法一 分析材料关键信息对应的题支:低空经济随着和已渐露蓬勃之势,已经广泛融入观光旅游、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物流配,其背后所蕴含的超万亿市场规模逐渐显现,。由此可知,传导过程中应有⑥,故排除A、D。潜在市场需求扩大并不能使创新创业成本降低,故排除C,选B。解法二 观察四个选项可知推导起点是①或②,推导终点是⑦或⑧。①②在材料中都有体现,暂时不能排除,所以先看⑦⑧。低空经济供给增加和潜在市场需求扩大都不能推出创新创业成本降低(⑤→⑧、⑥→⑧错误),排除A、C。低空经济供给增加不一定提高创新创业积极性(⑤→⑦错误),排除D。故选B。5.D 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数据资源的配置应该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加以宏观调控,①表述错误。国家数据局的组建属于上层建筑的完,②表述错误。数字经济是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组建国家数据局能助力数据更好赋能实体经济,促进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建设,畅通数据要素流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③④正确。6.B 导师点睛7.B 发动全镇群众利用闲置房屋和空地发展民宿、茶室、农家乐、加工坊等服务新业态,将农家“院子”变成致富“铺子”→①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的庭院经济,未涉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②排除。“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夸大了发展庭院经济的作用,③不选。8.D 我国货物进出口额为21.2万亿元,增长6.1%,服务进出口额增长14%→服务进出口额只有增长率,没有数额,无法判断是否超过货物进出口额,①排除。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3.9%→外贸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③正确。,②排除。跨境电商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船舶、汽车等优势产品出口较快增长→④正确。9.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有利于营造创新环境,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加强科技创新,有利于形成新业态、新产业,推动产业链条的升级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要素支撑。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能发挥市场优势,释放市场潜力,又能破除壁垒,促进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推动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遵循改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能够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8分)解析 材料信息 链接教材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加大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 创新、人才,产业链条的升级发展 提供要素支撑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 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各自优势,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破除不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各种束缚 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激发活力;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 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