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姓名 班级 考号密 ○ 封 ○ 装 ○ 订 ○ 线 密 ○ 封 ○ 装 ○ 订 ○ 线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第一单元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满分33分,限时15分钟考点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考点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考点3 社会基本矛盾的地位和作用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殷墟位于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附近,这里出土的以甲骨文、青铜器等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全面、系统地展现出三千多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下列对于该遗址所处历史时期描述合理的是( )①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 ③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④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此诗节选自唐代诗人张籍的《野老歌》。下列对诗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①“耕种山田三四亩”说明农民有少量土地②“岁暮锄犁傍空室”说明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③“呼儿登山收橡实”说明农民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④“税多不得食”表明征税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这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开篇中的一句话。该小说创作于19世纪50年代,当时正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种种罪恶和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化,使得英国社会处于爆发一场社会大革命的边缘。狄更斯通过两个城市的对比,给当时的英国社会借鉴及警醒。开篇中的“好”与“坏”分别指的是( )①资本主义制度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资本的原始积累充满了暴力和掠夺,剥削工人剩余价值 ③资产阶级思想家从正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美好蓝图 ④资本和生产资料高度集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缓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面对经济危机,西方各国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开出了各种药方,然而其药方只能是“止疼药”,经济危机的病根还在。列宁曾指出:无论美国或德国,这些国家的调节办法就是把工人“勒紧”,紧到挨饿的地步,另一方面保证资本家获得更高的利润。这表明(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阶级对立引发的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资本家逐利造成生产绝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④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是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恩格斯曾中肯地评价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他说:“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恩格斯作出如此评价的原因是,空想社会主义者( )①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滋养 ②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科学描述,激励一代代人为之奋斗 ③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 ④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对未来的设想只能是空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意义:“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这是由于巴黎公社( )①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体现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历史首创精神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无产阶级政权取代资产阶级政权的“英勇的尝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以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一致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以其特有的反思精神与批判精神不断激发思想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③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④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必须突破思想和制度的束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习近平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据材料,可以推断出( )①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要坚定走自己的路 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不会因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而逆转 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最终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这一基本矛盾决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于不断进步和变化中。下列选项能直接反映这一观点的有( )①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②我国两汉时期,租种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明显增加③18世纪出现了改良式蒸汽机等,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④我国明朝中后期,不少城市和乡镇出现了买卖劳动力的市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述:“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这说明( )①生产力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②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国情不同,现代化途径也会不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材料表明( )①实现现代化是各国发展普遍面临的历史任务②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③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④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全解全析第一单元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1.A 2.A 3.A 4.C 5.B 6.D 7.A 8.C9.A 10.D 11.D1.A “殷墟……以甲骨文、青铜器等为代表……商代都城的风貌”,说明殷墟所处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①②是关于奴隶社会的描述,①②符合题意。③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④是封建社会生产力的表现,均不符合题意,③④排除。2.A 唐代(关键点)《野老歌》→说明那时处于封建社会。耕种山田三四亩 农民有少量土地 ①√岁暮锄犁傍空室 在封建社会,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②√呼儿登山收橡实 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③ 税多不得食 在封建社会,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此外,还有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强迫农民从事各种徭役等方式 ④ 3.A 材料信息 体现那是最 好的时代 当时正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资本主义制度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①√那是最 坏的时代 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种种罪恶和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化 资本的原始积累充满了暴力和掠夺,剥削工人剩余价值 ②√(更正)从正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美好蓝图,③错误。资本和生产资料高度集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正),④错误。4.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的,①错误。生是经济危机的实质,③错误。开出了各种药方,然而……经济危机的病根还在→无法克服→②正确。无论美国或德国,这些国家的调节办法就是把工人“勒紧”,紧到挨饿的地步,另一方面保证资本家获得更高的利润→④正确。归纳总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直接 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 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其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结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5.B 恩格斯的评价 作出如此评价的原因 结论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 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对未来的设想只能是空想 ④√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无数真理 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滋养 ①√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科学描代人为之奋斗 ② 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且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③排除。6.D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不是巴黎公社,①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体现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历史首创精神,②正确。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不是巴黎公社,③错误。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无产阶级政权取代资产阶级政权的“英勇的尝试”,④正确。归纳总结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7.A 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②错误。,④排除。8.C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④错误。9.A 10.D① 生产力是(更正)中最活跃的因素 注意: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③√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强调阶级斗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④√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 题干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了阶级斗争等社会革命归纳总结社会基本矛盾的地位和作用(1)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必修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必修1)(2)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注①: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注②: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11.D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更要→③正确。国情不同,现代化途径也会不同→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④正确。①②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①②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