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课件(共27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课件(共27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导入新课
统编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5课
课程标准:
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认识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其局限。
十九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

授课目录
一、十九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合作探究:试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鸦片战争的中英两国的社会状况。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世 界 中 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综合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君主专制,日益腐败
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发达
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船坚炮利
装备陈旧,军备废弛
殖民扩张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合作探究:试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鸦片战争的中英两国的社会状况。
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
攻占巴士底狱
《权利法案》
血腥的殖民扩张政策
工业文明的对外侵略性
在15、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地中海沿岸的热那亚等地出现后,资本主义便开始了自己的扩张历史。
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过去占主导地位的商业资本已经不再是一枝独秀,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越来越多的出现。当时的资本主义扩张,主要是海外市场的争夺,也就是原料和市场的争夺,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主要表现在争夺殖民地,奴隶贸易等等。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在欧美主要国家已经基本确立。这时的扩张主要是产品的输出、对原料的掠夺和殖民地的争夺,且以武力侵略的直接掠夺为主。
1840年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
历史解释
世界 中国
政治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君主专制,日益腐败
经济 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 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
军事 船坚炮利 装备陈旧,军备废弛
外交 殖民扩张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综合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先进的工业文明 VS 落后的农耕文明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合作探究:试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鸦片战争的中英两国的社会状况。
二、鸦片战争
思考:中英两国远隔重洋,19世纪中期从英国航行到东方中国必须绕非洲好望角,主要交通工具还是帆船,至少要四个月。相聚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 单位:万两(白银)
年 度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中英贸易中国
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9.29 219.06 出超99.77
1796—1799 537.30 572.00 出超34.7
1830—1833 773.50 995.03 出超261.98
中英正当贸易:中国顺差(出超),英国逆差(入超)
二、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
表格: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年度 英国输华 中国输英 中对英贸易
总值 总值 出(+)入(-)超情况
1765-1769 119 2915 219 0619 (+) 99 7704
1795-1799 537 3015 579 9722 (+) 34 6957
1830-1833 733 5023 995 0286 (+)261 5263
英国
入超
贸易逆差
中国
出超
贸易顺差
走私鸦片寻求贸易平衡
中国的自然经济排斥英国的商品
打开中国市场
二、鸦片战争(1840—1842年)
鸦片的危害
材料: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为计?”
——林则徐于1838年10月上《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
①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
②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④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材料: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③加剧了政治腐败
二、鸦片战争(1840—1842年)
2.直接原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
(1)时间:1839年,道光十九年
(2)地点:虎门海滩
材料:“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二、鸦片战争(1840—1842年)
3.过程: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
广州三元里抗英(1841)
关天培血战虎门(1841)
二、鸦片战争(1840—1842年)
4.结果:签订条约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清政府:耆英
英国:璞鼎查
英国军舰:康华丽号
二、鸦片战争(1840—1842年)
4.结果:签订条约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偿2100万银元
③接受协定关税
④开放五口通商
(广厦福宁上)
破坏了我国领土主权
加重国民经济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破坏了我国关税主权
使得东南沿海门户洞开,破坏我国贸易主权
(2)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领事裁判权
破坏了我国司法主权
(3)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片面最惠国待遇
1844中美《望厦条约》
1844中法《黄埔条约》
5.影响: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商口岸传教权
“治外法权”
二、鸦片战争(1840—1842年)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英国
法国
3.过程:
(1)1856年,英、法两国从珠江口集结,对中国发起进攻
(2)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3)1859年,英法拒绝以指定路线换约,进攻大沽炮台失利
(4)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内河航行权
“洋药”
鸦片贸易合法化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俄国对我国领土的侵占
材料:俄国不要花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时间 条约 特权
1858年 中俄 《瑷珲条约》 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1860年 中俄 《北京条约》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
2.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晚清时期总税务司署负责全国海关关税等事务,却由外国人赫德担任总税务司,由外国人控制,且外务部的设立专门处理对外事务。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四、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而且使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也开始发生巨大变化:深刻的社会危机和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面向世界的潮流,了解西方和学习西方长技成为经世思潮的重要内容;反侵略的思想和文学应时兴起;为了知己知彼,一些士大夫以满腔热情去研究世界及中国边疆的史地之学。一个古老的民族终于开始觉醒…… ——萧致治
林则徐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开了研究和学习西方之先河。林则徐具有实事求是的品格。他面对英美官员交涉鸦片烟土,需要国际知识,便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四洲志》
四、开眼看世界
魏源
《海国图志》
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和社会现状,介绍外国军事和科技,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徐继畲
《瀛寰志略》
福建布政使徐继畲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
四、开眼看世界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制,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华盛顿……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徐继舍《瀛寰志略》
材料三: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学习停留在器物层面
未形成理论
未付诸实践
维护专制制度
存在阶级局限
四、开眼看世界
我们可以从两次鸦片战争中汲取哪些历史教训?
所谓“以史为鉴”,正是面对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胜利使人兴奋,失败使人沉思。一个沉思着的民族往往要比兴奋中的民族更有力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先进的工业文明和落后的农耕文明
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导火索)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根本)
经过
结果:中国战败,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
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经过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影响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畬《瀛寰志略》
局限性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