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两条红色的线段,哪段长?两条线段一样长。这两段线段有多长?可以目测出来吗?需要进行测量。问题思考③“呎”英国人把麦穗中较大的36 粒麦粒,头尾相接地排列起来,定为 1 呎的长度。②“步”中国的唐太宗李世民以他的左右脚各走一步来订为长度单位,称为“步”。① “腕尺”古埃及人用“腕尺”作为长度单位,但腕尺的标准常常是不一样的。长度的单位1. 长度测量的历史长期以来,世界上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代)选定的测量标准各不相同。如:我国使用尺来做长度单位,美洲国家用英尺来做单位。同一个长度用不同的标准来表示,结果不同,国际间交流不方便。人们逐渐认识到,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的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我国法定单位用国际单位制。2. 国际单位制(1)国际单位:长度的单位是米(metre),符号是m。3. 长度的单位(2)长度的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4)长度单位换算技巧数值不变,乘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如图所示: 是把25.68 cm换算为0.2568m的过程。25.68 cm数值不变原单位目标单位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 1cm=10-2m= 25.68 × 10-2 m= 0.2568 m5dm= = cm24nm= = mm6.45km= = m5×10cm506.45×1000m645024×10-6mm2.4×10-512.56cm= = m12.56×10-2m0.1256例题在计算时,单位换算非常重要。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 96 cm=96×10 mm=960 mmB. 96 nm=96×=0.096 μmC. 96 dm=96×10 cm=96 cmD. 96 nm=96×m=9.6×10-7 mA1.长度的测量工具________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常用的刻度尺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刻度尺精密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单位量程分度值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1)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线。如果零刻度线已经磨损,可以选用一个完好的整刻度线开始测量。(2)量程:刻度尺能测量的长度范围。(3)分度值: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这测量的精确程度。cm0~8cm0.1cm2、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①会认: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放平:刻度尺要与物体被测边缘平行。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紧贴: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要紧贴被测物。②会放对齐: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③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技巧包括将物理知识编成记忆口诀。如密度、压强等基本概念。将数学工具应用于物理分析,建立物理模型简化问题,特别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保持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源泉。理解基本公式的物理意义,收集错题并分析错误原因。物理公式的灵活运用需要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才是真掌握。建立错题本分析常见错误,物理现象的跨学科联系通过辩论澄清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美在于其普适性。④ 会读: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读出准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012345678cm准确值估读值5.1cm0.04cm测量结果 = + =5.14+分度值:0.1 cmcm⑤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准确值与估计值)和单位,注意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例如: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出铅笔长度为6.95cm,其中6.9cm是准确值,0.05cm是估计值。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分度值 1mm ;分度值 1cm ;分度值不同,同一物体的长度读数相同吗?物体长度为 2.78cm 。物体长度2.7cm。思考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使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和课本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测量对象 长度 宽度 厚度课 本作业本思考:怎样测量以下物体?一张纸的厚度一根细铜丝的直径硬币的直径链球菌半径 (3∽5) × 10-7 m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 8848.86 m人头发直径 约 7×10-5 m 地球半径 6.4×106 m一张纸厚度 约 10-4 m 太阳半径 7×108 m我国铁道标准轨距 1.435 m 日地平均距离 1.5×1011 m一些长度和距离小资料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在测量长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易直接测量的问题,这时我们可以使用特殊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1)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长度(如一张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可以测出n 个相同的微小长度的总长L,则一个微小长度l=(2)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使用不易拉伸的棉线使之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把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即可。(3)平移法:当一些物体的长度(如硬币的直径、圆锥的高等)隐藏在物体内部时,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①游标卡尺就是用此原理制成的。②测人的身高也用此法(4)滚轮法:多用于测较长的长度。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同时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线的长度等于圈数乘滚轮的周长,利用此方法可以测量花坛的周长、操场跑道的长度等。汽车里程表原理就是此法。时间的单位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时(h)、分(min)等2.时间的单位换算:1 h=60 min1 min=60 s手表 石英钟 电子停表 机械停表测量时间的工具: 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开始/暂停键复位键表盘秒针分针大表盘读秒小表盘读分思考:该秒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多少?认识停表用秒表测量时间演示实验 :0312334356378394110431214451647184920512253242655572859012678910113451213141.先读小表盘,小表盘一整圈是15min,一大格是1min。如图读作9min。2.再读大表盘,大表盘一整圈是30s,一大格是1s。分针前半读0~30s,分针后半读30~60s。如图为38.4s。3.两个读数相加。9min38.4s。进行实验:1.练习使用秒表。按动停表上的按钮,观察指针的变化,了解停表的使用方法。2.用停表测量时间。如脉搏跳动。实验记录:测量对象 跳动次数 对应时间脉搏 10次 脉搏 1min 误差(1)定义:在测量长度,时间以及其它物理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2)误差的来源①测量时,估读不可能非常准确。②仪器本身不精密。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 错误(1)与测量人的估读有关;(2)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有关;(3)受环境等因素影响。(1)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2)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就可以避免产生原因能否消除(4)减小误差的方法思考讨论:在实际的测量中是否仪器越精密越好?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仪器越精密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择刻度尺。(1)选用精密的仪器;(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3)改进测量方法。1. 应先删除测量数据中的错误数据,如明显的读数错误数据,或有效值位数不够的数据;2. 测量值有几位有效数字,求得的结果也要保留几位。①若平均数除不尽,应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②若平均数的最后一位有效数字是零,应保留不能删除。在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时,应注意以下两点:课堂练习1.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 )A.5.5m B.3.5m C.2.0m D.1.5m2.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BB3.一个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比真实值(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BA一、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 km=103 m 1 dm=0.1 m 1 cm=0.01 m1 mm=10-3 m 1μm=10-6 m 1 nm=10-9 m小 结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技巧包括将物理知识编成记忆口诀。如密度、压强等基本概念。将数学工具应用于物理分析,建立物理模型简化问题,特别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保持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源泉。理解基本公式的物理意义,收集错题并分析错误原因。物理公式的灵活运用需要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才是真掌握。建立错题本分析常见错误,物理现象的跨学科联系通过辩论澄清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美在于其普适性。三、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常见的还有小时(h)、分钟(min)等。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读数和记录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读数时做到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