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22 分离定律的常规解题规律和方法(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22 分离定律的常规解题规律和方法(有解析)

资源简介

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基础复习训练22
分离定律的常规解题规律和方法
一、单选题
菠菜的圆叶对尖叶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选用圆叶植株甲和尖叶植株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有关显隐性的判断和基因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甲自交,后代均为圆叶,则圆叶为隐性性状
B. 若乙自交,后代尖叶∶圆叶=3∶1,则尖叶为显性性状
C. 若甲、乙杂交,后代均为圆叶,则甲为隐性纯合子
D. 若甲、乙杂交,后代圆叶∶尖叶=1∶1,则甲为杂合子
(2024·河北保定期末)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其种子的籽粒饱满和凹陷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批纯合的籽粒饱满玉米种子和纯合的籽粒凹陷玉米种子,为鉴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下列杂交思路合理的是(  )
A. 分别种植两种玉米种子,再将得到的植株分别自交,观察子代的性状
B. 分别种植两种玉米种子,再将得到的植株相互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
C. 种植籽粒饱满的玉米种子,再将得到的植株自交,观察子代的性状
D. 种植籽粒凹陷的玉米种子,再将得到的植株自交,观察子代的性状
家鼠的灰毛和黑毛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毛对黑毛为显性。现有一只灰毛雌鼠(M),为了确定M是否为纯合子(就毛色而言),让M与一只黑毛雄鼠交配,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若子代出现黑毛鼠,则M一定是杂合子
B. 若子代全为灰毛鼠,则M一定是纯合子
C. 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雌鼠=3∶1,则M一定是杂合子
D. 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雌鼠=1∶1,则M一定是杂合子
(2024·华师一附中模拟)豌豆的紫花对白花为显性。两紫花豌豆杂交,F1中既有紫花豌豆又有白花豌豆。现去掉F1中的白花豌豆,则自然状态下F2的表型比例为(  )
A. 1∶1 B. 3∶1 C. 5∶1 D. 9∶6
(2024·广东深圳模拟)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某夫妇皆为褐眼,其甲、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是收养的(非亲生的),甲和丙为蓝眼,乙为褐眼,据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或丙是收养的
B. 该夫妇再生一个蓝眼孩子的概率为1/4
C. 控制甲的眼色的基因是纯合的
D. 若乙为亲生的,则乙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3
(2024·重庆育才中学模拟)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植物,果实有刺对果实无刺为显性。现有一批杂合有刺黄瓜,进行如下处理:①单独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再分别单独种植;②常规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均常规种植。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方案,F 果实有刺植株中杂合子占2/5
B. ①方案,随种植代数的增加果实有刺的植株比例逐渐增多
C. ②方案,F 果实无刺植株占1/4
D. 不管种植多少代,①②方案A、a的基因频率始终不变
(2025·湖南模拟)某哺乳动物皮毛的红色(H)和褐色(h)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H/h位于常染色体上。让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亲本 F
红色(♀)×褐色(♂) 雌性个体均表现为红色,雄性个体均表现为褐色
A. 基因H/h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 F 雌性和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C. 若让F 随机交配,则F 中红色∶褐色=3∶1
D. 若让F 随机交配,则F 雄性个体中褐色个体所占比例为3/4
(2024·江苏连云港模拟)某植物可自交或自由交配,在不考虑生物变异和致死的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况可使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交配3次后,所得子三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5?(  )
A. 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
B. 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
C. 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基因型为aa的个体
D. 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基因型为aa的个体
(2024·贵州安顺模拟)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在杂交实验中,有多株高茎,让其与矮茎进行杂交,子代中高茎∶矮茎=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亲代高茎中杂合子比例为1/2
B.子代高茎中杂合子比例为2/3
C.若亲代高茎自交,则子代中高茎∶矮茎=7∶1
D.若子代高茎自交,则子二代中高茎∶矮茎=3∶1
(2025·河北承德高三月考)萝卜的花有白、红、紫三种颜色,该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三组不同类型植株之间的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组别 亲本 子代性状表现及数量
一 紫花×白花 紫花428、白花415
二 紫花×红花 紫花413、红花406
三 紫花×紫花 红花198、紫花396、白花202
A.白花、紫花、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rr、Rr、RR
B.白花植株自交的后代均开白花,红花植株自交的后代均开红花
C.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的后代中,既没有红花也没有白花
D.可用紫花植株与白花或红花植株杂交验证分离定律
(2025·菏泽市东明县一中期末)某动物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已知A基因控制合成酶①,B基因控制合成酶②,R基因的表达产物抑制A基因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动物毛色为黄色的基因型有18种
B. 基因A和B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毛色
C. 基因型为AaBbrr的黑色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纯合个体占1/4
D. 基因型为AaBbRr的黄色个体自交,子代中A基因的频率为1/2
(2024·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与自由组合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并能指导作物的杂交育种
B. 不可指导对细菌的遗传研究
C. 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可能有2 种表现型,所以产生的变异频率很低
D. 以分离规律为基础,并与分离规律同时起作用
二、非选择题
某种植物是单性花,在一株植物体上既有雄花也有雌花(雄花着生于植株茎的顶部,雌花着生于植株中部茎上),该植物的花色有红花和紫花之分,花色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研究团队将红花和紫花植株各90株均分为三组进行遗传实验,得到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杂交组合 结果
甲 红花×红花 红花∶紫花=9∶1
乙 红花×紫花 红花∶紫花=15∶1
丙 紫花×紫花 全为紫花
(1)雄花着生于植株茎的顶部,雌花着生于植株中部茎上的好处是______。对该植株进行杂交时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去雄,在杂交实验过程中需要套纸袋,其目的是______。
(2)红花和紫花中显性性状为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3)乙组中后代出现红花∶紫花=15∶1的原因是______。
(4)若要确定一红花植株的基因型,请设计两种实验方案。
①方案一:______;
②方案二:______。
(2025·河北唐山校考)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果皮颜色(绿色和黄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甲乙两同学分别从某种群中随机选取两个个体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
(1)甲同学选取绿果皮植株与黄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F 的表型。请问是否一定能判断显隐性? ,为什么? 。
(2)乙同学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实验二:上述绿色果皮植株作为父本,黄色果皮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 的表型。
①若实验一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绿色为______。
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
若实验二后代都表现为绿色果皮,则绿色为______;
若实验二后代出现黄色果皮,则黄色为______。
(2025·湖北高三一模)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雄性育性受一组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的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为不育基因,Mf为恢复可育基因,m为可育基因,且其显隐性强弱关系为Mf>M>m。该种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下表为雄性可育植株的杂交组合及结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亲本 子代植株雄性可育 子代植株雄性不育
1 甲×甲 716株 242株
2 甲×乙 476株 481株
3 甲×丙 936株 0株
(1)该种植物雄性不育与可育的遗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据表分析,雄性可育植株甲、乙、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 、 。
(3)该种雄性不育植株在进行杂交实验人工授粉前,母本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进行去雄处理。
(4)现有某雄性不育植株丁,请从甲、乙、丙三种雄性可育植株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来鉴定植株丁的基因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实验思路: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子代植株 ,则植株丁的基因型为MM;
若子代植株 ,则植株丁的基因型为Mm。
(2025·辽宁省名校联盟模拟)野鸡(ZW型,2n=78)的长腿和短腿由A/a基因控制,圆眼和豁眼由B/b基因控制。让长腿圆眼鸡品系与短腿豁眼鸡品系中的雌雄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全为长腿圆眼鸡。回答下列问题:
(1)家鸡的A、B基因分别控制其______性状。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丢失1条的生物称为单体,7号染色体单体雄性野鸡在减数分裂时,初级精母细胞中可形成______个四分体。
(2)A/a、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能为(不考虑ZW同源区段)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或______;若要判断A/a、B/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采取的杂交方案是______。
(3)若A/a、B/b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另取多只长腿圆眼鸡与短腿豁眼鸡杂交,若后代中长腿圆眼鸡∶短腿圆眼鸡=3∶1,则亲本中长腿圆眼鸡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
(2025·广东东莞高三阶段练习)番茄的杂种优势十分显著,在育种过程中可用番茄叶的形状、茎的颜色(D/d)以及植株茸毛等作为性状选择的标记。为研究这三对性状的遗传规律,选用以下A ~A 四种纯合体为亲本做了杂交实验,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且无致死现象)如下表所示:
亲本组合 F 表型 F 表型及数量(株)
A ×A 缺刻叶 缺刻叶(60),薯叶(21)
A ×A 浓茸毛、紫茎 浓茸毛、绿茎(19),浓茸毛、紫茎(41),多茸毛、紫茎(15),少茸毛、紫茎(5)
A ×A 浓茸毛 浓茸毛(60),多茸毛(17),少茸毛(5)
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茎的颜色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2)根据亲本组合______杂交结果可判断,植株茸毛至少受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______定律,实验中F 出现所示性状及其比例的原因是F 产生配子时______。
(3)低温处理会导致某种基因型的花粉存活率降低,用低温处理A1×A2组合的F 后,F 的表型为缺刻叶∶薯叶=5∶1,可推知携带______基因的花粉存活率降低了______。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写出实验思路、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______。
一、单选题
答案:D
解析:
A项:甲自交后代均为圆叶,说明圆叶可能为显性纯合(AA)或隐性纯合(aa),无法直接判断显隐性,A错误。
B项:乙自交后代尖叶∶圆叶=3∶1,说明尖叶为显性(Aa自交),B错误。
C项:甲(圆叶)×乙(尖叶)后代均为圆叶,说明圆叶为显性,甲为显性纯合(AA),C错误。
D项:若后代圆叶∶尖叶=1∶1,符合测交比例,说明甲为杂合子(Aa),D正确。
答案:B
解析:
鉴定显隐性可通过纯合子杂交,后代仅出现的性状为显性。
A项: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无法判断显隐性,A错误。
B项:纯合籽粒饱满×纯合籽粒凹陷,后代仅出现的性状为显性,B正确。
C、D项:单独种植一种纯合子自交,后代与亲本一致,无法判断,C、D错误。
答案:B
解析:
灰毛(显性)雌鼠M与黑毛(aa)雄鼠交配,若M为AA,子代全为Aa(灰毛);若M为Aa,子代灰毛(Aa)∶黑毛(aa)=1∶1。
A项:子代出现黑毛,说明M必为Aa(杂合子),A正确。
B项:子代全为灰毛,可能因后代数量少(4只),M为Aa时也可能全为灰毛,无法确定M一定是纯合子,B错误。
C、D项:子代出现黑毛或性状分离比例,均说明M为杂合子,C、D正确。
答案:C
解析:
紫花(显性)杂交后代出现白花,说明亲本为Aa×Aa,F 为1/4AA、2/4Aa、1/4aa(白花)。去掉白花后,F 为1/3AA、2/3Aa。
自然状态下豌豆自交:
AA自交后代全为AA(紫花);
Aa自交后代1/4AA、2/4Aa、1/4aa(白花)。
F 中白花占2/3×1/4=1/6,紫花占1-1/6=5/6,故紫花∶白花=5∶1,C正确。
答案:A
解析:
褐眼(显性)夫妇后代出现蓝眼(隐性,aa),说明夫妇基因型均为Aa。
A项:亲生子女可能为AA、Aa(褐眼)或aa(蓝眼),甲、丙为蓝眼可能是亲生,乙为褐眼也可能是收养,A错误。
B项:再生蓝眼(aa)的概率为1/4,B正确。
C项:蓝眼为隐性纯合(aa),C正确。
D项:若乙为亲生,基因型为1/3AA、2/3Aa,纯合子概率为1/3,D正确。
答案:B
解析:
杂合有刺黄瓜(Aa),①单独种植(自交),②常规种植(自由交配)。
A项:①方案F 为1/4AA、2/4Aa、1/4aa,F 中AA占1/4+2/4×1/4=3/8,Aa占2/4×2/4=2/8,aa占3/8,有刺(AA+Aa)中杂合子占2/5,A正确。
B项:①方案中,自交后代纯合子比例逐渐升高,有刺(显性)比例逐渐降低(aa比例升高),B错误。
C项:②方案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变(A=1/2,a=1/2),F 中aa占1/4,C正确。
D项:无突变和选择,基因频率不变,D正确。
答案:C
解析:
纯合红色(♀)×褐色(♂),F 雌性红色、雄性褐色,说明性状与性别相关,基因型为Hh(雌性H表达,雄性h表达)。
A项:H/h位于常染色体,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
B项:F 基因型均为Hh,B正确。
C项:F 随机交配,配子H∶h=1∶1,F 基因型HH∶Hh∶hh=1∶2∶1。雌性中红色(HH、Hh)∶褐色(hh)=3∶1;雄性中红色(HH)∶褐色(Hh、hh)=1∶3,整体红色∶褐色=1∶1,C错误。
D项:F 雄性中褐色占3/4,D正确。
答案:D
解析:
A项:Aa自交3次,Aa占(1/2)3=1/8,A错误。
B项:Aa自由交配3次,基因频率不变(A=a=1/2),Aa占1/2,B错误。
C项:Aa自交并每代去除aa,F 中Aa占2/9,C错误。
D项:Aa自由交配并每代去除aa:
F :AA=1/3,Aa=2/3(A=2/3,a=1/3);
F :AA=4/9,Aa=4/9(去除aa后,Aa占1/2);
F :A=3/4,a=1/4,Aa=2×3/4×1/4=3/8(去除aa后,Aa占3/8÷(1-1/16)=2/5),D正确。
答案:D
解析:
设亲代高茎中DD占x,Dd占1-x,与dd杂交后代高茎(Dd)∶矮茎(dd)=3∶1,即(x×1 + (1-x)×1/2)∶( (1-x)×1/2 )=3∶1,解得x=1/2,故亲代高茎为1/2DD、1/2Dd。
A项:亲代杂合子(Dd)占1/2,A正确。
B项:子代高茎中Dd占(1/2×1/2)÷(3/4)=2/3,B正确。
C项:亲代高茎自交,子代矮茎占1/2×1/4=1/8,高茎占7/8,C正确。
D项:子代高茎为1/3DD、2/3Dd,自交后代矮茎占2/3×1/4=1/6,高茎占5/6,D错误。
答案:A
解析:
组别三紫花×紫花后代红花∶紫花∶白花=1∶2∶1,说明紫花为杂合子(Rr),红花和白花为纯合子(RR、rr),但无法确定RR是红花还是白花。
A项:红花和白花的基因型可能为RR和rr,也可能为rr和RR,A错误。
B项:纯合子(RR或rr)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B正确。
C项:白花(rr)×红花(RR)后代全为Rr(紫花),C正确。
D项:紫花(Rr)与白花(rr)或红花(RR)测交,后代1∶1,可验证分离定律,D正确。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rr,褐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rr,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_ _ _ _R_、aa_ _rr,共有3×3×2+3=21种,A错误;
由图中色素的生成过程可知,基因A和B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毛色,B正确;
基因型为AaBbrr的黑色个体相互交配,三对基因分开算,Aa自交子代纯合子(AA+aa)比例为1/2,Bb自交子代纯合子(BB+bb)比例为1/2,故纯合子比例为1/2×1/2=1/4,C正确;
基因型为AaBbRr的黄色个体自交,就第一对基因而言,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4AA,1/2Aa,1/4aa,故子代中A基因的频率为1/2,D正确。
答案:C
解析:
A项:自由组合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可指导杂交育种,A正确。
B项: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项: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后代可产生2 种表型,变异频率高,C错误。
D项:自由组合以分离定律为基础,同时起作用,D正确。
二、非选择题
答案:
(1) 有利于传粉(避免自花传粉);不需要;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2) 红花;甲组红花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红花∶紫花=9∶1)
(3) 亲本红花植株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且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2∶1
(4) ① 让该红花植株自交,若后代全为红花,则为纯合子;若后代出现紫花,则为杂合子
② 让该红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若后代全为红花,则为纯合子;若后代出现紫花,则为杂合子
解析:
(1) 雌雄花位置不同可减少自花传粉;单性花杂交无需去雄,套袋可防止外来花粉污染。
(2) 甲组红花自交后代出现紫花,说明红花为显性。
(3) 乙组红花×紫花(aa)后代紫花占1/16,说明亲本红花中Aa占1/4(1/4×1/2=1/8,总紫花占1/16,故亲本红花中AA∶Aa=2∶1)。
(4) 鉴定红花基因型可通过自交(看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或测交(与紫花杂交)。
答案:
(1) 不一定;若显性亲本为纯合子,正反交后代均为显性性状,可判断;若显性亲本为杂合子,正反交后代可能均出现两种性状,无法判断
(2) ① 显性;② 显性;显性
解析:
(1) 若绿果皮为显性纯合(AA)×黄果皮(aa),正反交后代均为绿果皮(显性);若绿果皮为Aa×aa,正反交后代均有绿和黄,无法判断。
(2) ① 绿色自交后代性状分离,说明绿色为显性(Aa)。
② 绿色自交无性状分离(AA),与黄色(aa)杂交:
若后代全为绿色,绿色为显性;
若后代出现黄色,黄色为显性(黄色为AA,绿色为aa)。
答案:
(1) 遵循
(2) MfM;Mm;MfMf或mm
(3) 不需要
(4) ① 让植株丁分别与乙(Mm)和丙(MfMf或mm)杂交,观察子代雄性育性
② 全为雄性不育;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
解析:
(1) 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
(2) 组合1:甲×甲后代可育∶不育≈3∶1,甲为MfM(Mf显性可育,M隐性不育)。
组合2:甲(MfM)×乙后代1∶1,乙为Mm。
组合3:甲(MfM)×丙后代全可育,丙为MfMf(显性纯合)或mm(隐性可育)。
(3) 雄性不育植株无法产生可育花粉,杂交时母本无需去雄。
(4) 丁为雄性不育(MM或Mm),与乙(Mm)杂交:
丁为MM→子代MfM(可育)∶MM(不育)=1∶1;
丁为Mm→子代MfM(可育)∶Mf m(可育)∶MM(不育)∶Mm(不育)=1∶1∶1∶1(可育∶不育=1∶1)。
与丙(MfMf)杂交:
丁为MM→子代MfM(可育);
丁为Mm→子代MfM(可育)∶Mf m(可育)=1∶1。
故需结合两者结果判断。
答案:
(1) 长腿、圆眼;38
(2) 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让F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3) AaBB∶AABb=2∶1
解析:
(1) 正反交后代全为长腿圆眼,说明长腿(A)、圆眼(B)为显性。单体(2n-1=77)减数分裂形成38个四分体(77条染色体配对38对,余1条)。
(2) 基因分布可能为两对常染色体或一对常染色体+一对Z染色体。可通过F 自交,若子代雌雄表型比例一致为常染色体,否则为伴性遗传。
(3) 长腿(A)×短腿(a)后代长腿∶短腿=3∶1,说明亲本长腿为2/3Aa、1/3AA;圆眼(B)×豁眼(b)后代全为圆眼,说明亲本圆眼为BB。故长腿圆眼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2∶1。
答案:
(1) 紫茎;A ×A 的F 为紫茎,F 中紫茎∶绿茎=3∶1
(2) A ×A ;2;基因的自由组合;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 a;50%;实验思路:让低温处理的F (Aa)作为父本与薯叶(aa)母本杂交,统计后代表型比例。实验结果:后代缺刻叶∶薯叶=1∶1。实验结论:携带a基因的花粉存活率降低了50%
解析:
(1) A ×A 的F 为紫茎,F 紫茎∶绿茎=3∶1,说明紫茎为显性。
(2) A ×A 的F 表型比例为浓茸毛∶多茸毛∶少茸毛=12∶3∶1,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F 产生配子时基因自由组合。
(3) A ×A (Aa)自交正常F 为3∶1,低温处理后为5∶1,说明a花粉存活率降低(设存活率为x,则Aa产生雄配子A∶a=1∶x,雌配子A∶a=1∶1,后代aa= x/(2(1+x))=1/6→x=1/2,即a花粉存活率降低50%)。验证实验可通过测交观察后代比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