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湛江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龙是中国史前先民们创造的具有神性的动物,从以下图片可推知,中华文明具有( )A.包容性 B.凝聚性 C.先进性 D.连续性2.据云梦秦简记载,秦代设有医学隔离场所,即专用于安置麻风病患者的“疠迁所”。汉代亦有专门的疫病负责人员,据《后汉书·孝桓帝纪》载:“元嘉元年春正月,京师疾疫,使光禄大夫将医药案行”,这些可以看出秦汉时期( )A.疫病防治理念的凸显 B.民间组织主导社会治理C.中医治疗理念较成熟 D.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3.公元4至6世纪进入黄河流域的鲜卑、氐、羌、羯等族,与中原汉族错居杂处,各民族接受了汉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如拓跋硅统治期间,注重屯田垦荒,“息众课农”;前秦的符坚,“广修学官”学习传播儒学等。这些现象( )A.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交融与发展 B.有利于提高迁入地的文化水平C.推动经济重心转移至长江流域 D.表明黄河流域已成为儒学中心4.铧锣一词源自波斯语pildw,流行于西域、印度等伊斯兰国家,是一种包馅油煎而成的面食,曾风靡唐朝的饮食市场。时人有书记载“明经因访邻房乡曲五六人……邀入长兴里铧锣店常所过处……与客食铧锣计二斤”。这反映出( )A.贵族尚胡之风得以盛行 B.时人的饮食结构得到改善C.文化交流影响社会生活 D.物种交流催生新文化因素5.某一历史时期,因洲际道路的开辟便利了中国和波斯、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克·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一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以上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A.全球联系的历史起源 B.蒙古西征的影响 C.元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D.中华文化的魅力6.据记载,五代至清末藏书家共1175人。其中明代就有427人,藏书的数量进一步增加,藏书10万卷以上者不在少数,还出现了一系列有关藏书理论与管理的著作。部分藏书家摒弃历史上“借书与人为不孝”的旧观念,公开自己的珍藏。这一现象的盛行( )A.适应了加强思想控制需求 B.折射出士人经济状况得到改善C.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D.表明教育普及已成为时代趋势7.如表为19世纪20年代到19世纪中后期我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情况,这体现了当时( )时间 主要报刊名称 主要创刊人 报刊主要内容19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特选撮要每月统纪传》、《六合丛谈》等 外国传教士、商人等 宣传基督教义;各国近事、商业消息、一般新闻评论和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等。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中外新报》、《华字日报》、《昭文新报》、《汉报》等 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围绕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和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矿企业,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编练新式海军、鼓励和扶植民族工商业,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等内容展开。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万国公报》、《工商学报》、《强学报》、《广智报》等 资产阶级维新派 围绕着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等主题展开。A.国人对中外大势认识不断加深 B.西方文化侵略方式的变化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逐渐成主流 D.民众崇洋媚外的心理严重8.根据《新青年》杂志的统计,在1919至 1926年间,除革命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和俄国的社会主义获得正面评价,并一直保持很高的使用次数外,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的评价均由正面变为中性,甚至负面。这反映出( )A.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B.中共积极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C.国内思潮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D.知识界对社会变革科学理论的探索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铁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1 世纪初,中国又研发出“和谐号”动车组车型。2017 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投入运营。到2023 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5000千米,稳居世界第一、上述现象( )A.缓解了城市内部交通拥堵 B.立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C.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D.实现了国民经济均衡发展10.蜻蜓眼玻璃珠的出现,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6世纪的古埃及。山东、湖北、广东等地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许多蜻蜓眼玻璃珠。其中曾侯乙墓出土170余颗。它们与中国本土所产玻璃迥然有别,而与出土自同时期埃及与地中海东岸的玻璃珠相近。这可用于说明( )A.区域文化间存在一定交流 B.丝绸之路是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C.古埃及是人类文化的源头 D.中国是蜻蜓眼文化最好的继承者11.《罗兰之歌》中罗兰在荆棘谷战败后对他的伙伴奥利维讲,“亲爱的伙伴,你看怎样才好?这么多的好战士都在战场上卧倒!我们要为美好可亲的法兰西哀悼,这样勇敢的将军都已丧失掉!我亲爱的大王,你怎么不在这里?我们怎样向他传送消息?”奥利维说,“我宁愿战死,也不愿被人笑话。”这一情节反映了西欧( )A.封君与封臣的真实关系 B.骑士阶层的道德理想C.民众希望加强封建王权 D.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12.《罗摩衍那》记载:十车王承诺立长子罗摩为太子,却因另一王后吉迦伊要求,流放罗摩。罗摩恪守父命,其妻悉多、弟弟罗什曼那追随流放。吉迦伊之子婆罗多得知真相后,力邀罗摩回国即位。这反映古印度( )A.王权受宗教严格控制 B.对传统道德与秩序的强调C.女性掌控了政治决策 D.严格地实行嫡长子继承制13.1856 年7月,墨尔本《巨人报》记述华人移民的采矿活动:一些中国人使用马拉搅拌机,那是他们集资从欧洲人那里买来的,他们稍晚就开始掌握了这种科学与技艺领域的珍稀样本……将搅拌机卖给中国人的原主一遍又一遍地说,华人通过坚持不懈获得了本来会错过的财富。这说明当时华人移民( )A.善于运用资金与协作模式 B.主导了澳大利亚矿业发展C.完全取代欧洲矿工的地位 D.仅依靠传统经验进行生产14.19世纪中叶,在工业化浪潮的推动下,英国经济蓬勃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如伦敦人口50年内从100万跃升至260万)。但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人口爆炸”与“发展失序”矛盾凸显,交通拥堵成为典型“城市病”。为此英国( )A.严格限制工厂规模 B.建立高效文官制度 C.开启地下铁路建设 D.大力提倡绿色出行15.如图是1913 年《女士家庭杂志》里呈现西方时尚服饰的插画,展现了 20世纪初西方女装风格,部分融入中国元素,如中式纹样、色彩搭配、立领等设计,这些服饰( )A.反映了欧洲女性思想的空前解放 B.体现了工业时代的简约实用之风C.折射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D.继承了封建时期极尽奢靡的风格16.如表为部分国家/地区药品价格监管机制及人均药费支出 (2020年),据此可推知( )国家/地区 药品价格监管机制 人均药费支出(2020年,美元)美国 市场主导,政府少干预 1200德国 参考欧盟定价,医保谈判 600加拿大 药品价格审查委员会强制限价 500中国 带量采购(“集采”)、医保谈判 450(估算)A.市场主导必然会导致药费支出高 B.不同药价监管模式影响药费支出水平C.政府干预程度与药费支出成正比 D.发展中国家药费支出均低于发达国家二、综合题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8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设立铁道部,并制定铁路规划,以发展经济和巩固国防。因资金困难及新军阀混战未能付诸实施。1931 年,又出台了关于铁路的“五年建设近期计划”,计划五年内在全国建成四大铁路网,总计达 8000公里。国民政府通过债务整理、成立中国建设银行、统一交通大学和派遣留学生等措施,为铁路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这一时期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左右了中国铁路建设事业,使其规划与建设严重地脱钩。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全国范围内共修了9条铁路,总长度仅3793公里(东北三省境内日本修筑的1600公里未计在内)。——摘编自马陵合、张枫《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铁路规划和建设》材料二 1825年,乔治·斯蒂芬森第一次实现了蒸汽机车的商业运营,铁路技术的时代就此拉开帷幕。此后英国的铁路建设突飞猛进,从1840年的3218.69千米扩展到1870年的2.5万千米。英国早期私人企业承担了相对大额的铁路建设投资,而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基本只是协调产权问题、保护穷人权益及监管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不法行为。——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请回答:(1)简述材料一中左右中国铁路建设的“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近代中、英两国在铁路建设方面的不同之处。(3)综合上述材料,围绕“交通建设与国家独立”,谈谈你的认识。18.古代文明从产生初期就存在交流与扩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图1古希腊文明示意图图2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图3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请回答:(1)依据材料,分别指出图1、图2、图3中文明交流的方式。(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选取其中一个地图,参考示例的答题思路,对“古代文明的扩展”这一历史现象进行解读。示例:秦的统一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秦国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实力,远交近攻,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秦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各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三、材料题19.一片茶叶,跨越山海,见证文明交融;千年商道,贯通东西,书写贸易史诗。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最早接触到茶叶及茶饮。17世纪,荷兰人把茶叶作为商品运回欧洲。茶叶最初被视为一种药用植物,后成为上流社会的奢侈饮品。欧洲人不仅进口茶叶,还模仿中国传统的饮茶习俗,形成一股“中国热”。至19世纪中期以前,茶叶从中国源源不断、大规模地输往欧洲,最终普及为大众日常消费品。欧洲饮茶方式也逐渐本土化,德国人偏好奶油,英国人添加糖和牛奶,并发展出下午茶文化。茶叶贸易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习俗、饮食结构,茶馆也成为市民议政、思想交流的场所。——摘编自刘勇《中国茶叶与近代欧洲》材料二 “近年以来,日本、印度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亏本)。据统计,光绪十三年(1887年)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因之交困。”——摘编自曾国荃《曾忠襄公奏议》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茶叶输入欧洲后出现的变化,并简要说明茶叶的传播对近代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末中国茶叶贸易衰落的原因。20.对历史发展轨迹、原因的描述与阐释,是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华夏文明受到农业生产由播种、生长到收获这一循环状况以及四时、四季周而复始现象的启示,产生了一种循环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观。其中典型的循环论就是董仲舒改造后的五行相生相克系统,他将其用来解释各种伦常关系、朝代更替和社会演变。——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中国史相关史实,自拟论题,谈谈你对“循环论”历史观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D2.A3.A4.C5.B6.C7.A8.D9.C10.A11.B12.B13.A14.C15.C16.B17.(1)国外: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法西斯兴起,加紧了侵华步伐。国内: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实现了形式的统一,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国共两党对峙,政局不稳;工业体系不健全,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科技落后,受制于西方。(2)不同:英国起步早,中国起步较晚;英国主要由民间(私人企业)投资,中国以政府投资为主;英国政府在其铁路建设中主要承担监管与协调的作用,中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承担主导与决策的作用;英国基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则经济发展与巩固国防并重;英国建设成效显著,中国建设成效不及预期。(3)国家独立为交通建设提供政治保障;交通建设巩固国家独立等等。18.(1)方式:图1:殖民扩张或移民方式;图2:军事征服或武力扩张;图3:商业贸易或对外贸易。(2)示例:选取图1古希腊文明的扩展古希腊地处地中海沿岸,山多地少,本土资源有限,港湾众多,外贸发达。随着人口增长,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殖民扩张解决了资源匮乏的问题,推动了古希腊文明的扩展,使古希腊文明逐渐走向辉煌。古希腊文明的扩展不仅塑造了古代地中海世界的格局,还影响了此后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等文明的发展,使古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石。19.(1)变化:对茶叶的认知从陌生到熟悉;茶叶的功能从药用变为普通饮品;茶叶贸易的规模从小到大;饮茶的方式从模仿中国到实现本土化。影响:促进了欧洲的社会习俗、饮食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欧洲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了欧洲的国际贸易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利于中西之间的文明交流。(2)原因:西方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化生产带来的冲击;以欧洲为主导的全球贸易网(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印度、日本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制茶,提高了茶叶品质;中国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不能保障茶叶质量;中国沦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中国封建体制的僵化。20.示例应辩证看待传统“循环论”“循环论”来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符合小农经济简单再生产的特征。知识分子用其解释中国古代不断出现的王朝兴衰更迭,为新兴王朝的建立、政治家托古改制的变法提供合法性,曾经起到了积极作用。显示了知识分子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努力,是重要的文化成果。但是中国历史并不是简单的循环,比如商周时期,主要的生产工具是木器和石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则逐渐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有了巨大进步,分封制逐渐崩溃,各国通过变法逐渐确立封建制度。儒学创立后,不断丰富发展。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学派创立了新儒学,儒学受到统治者尊崇。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冲击,从唐代开始儒学复兴运动,最终儒学吸收佛教、道教形成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哲学化过程。总之,历史发展呈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总趋势,不是简单的圆周式循环,人们对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