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数智作业(十五)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57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25·扬州模拟)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①~⑥的箭头表示盛行风向。据此完成1~2题。1.风向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②④ B.②⑤ C.③⑤ D.③⑥2.与气温高、气流辐合下沉特点相符的气压中心是( )A.甲 B.乙C.丙 D.丁(2024·临沂一模)副热带高压的南侧盛行强劲的东风气流。受区域气压、风场和温湿度等扰动的影响,在东风气流中会存在一个槽或气旋性弯曲较大区域,随气流如同波浪自东向西移动,称为东风波。如图示意我国东南某山区一次东风波过境情况,该地出现了暴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据此完成3~5题。3.图示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月 B.4月C.7月 D.10月4.此刻,东风波槽线附近大气物理状况是( )A. B.C. D.5.本次东风波产生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有( )①副热带高压南侧气压梯度较大 ②波槽附近辐合上升气流较强 ③副热带高压北侧带来大量水汽 ④地形对降水有较大增幅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衡水三模)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是暖性而深厚的天气系统,其位置、范围和强度的变化对我国天气和气候影响巨大。下图示意某时期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据此完成6~7题。6.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 )①夏季西移北进 ②夏强冬弱 ③夏季强大,冬季消失 ④夏季西移南进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7.影响到我国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其南侧、北侧产生的降水和该高压相关的有( )①南侧偏东风,从海洋吹来 ②南侧偏南风,从海洋吹来 ③北侧偏西风,温暖潮湿 ④北侧偏东风,温暖潮湿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6分)8.(2025·沈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中国冬季最主要的灾害天气大多是由冷锋引起的。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东侧,是我国冬季冷锋频数多、冷锋活动强的区域之一。下图示意亚欧大陆及周边区域冷锋活动强年(a)、弱年(b)海平面气压场(单位:hPa)及30年平均的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等值线(1 028 hPa)。(1)分析图示区域冬季气压场形成的原因。(6分)(2)说明冷锋活动异常年西伯利亚高压的变化。(6分)(3)分析东北亚地区冬季主要气压中心异常变化对冷锋活动的影响。(6分)9.(2024·咸阳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北大西洋涛动,是指北大西洋上两个常年活动的气压中心(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的变化过程,当冰岛低压与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变大时,北大西洋涛动增强。北大西洋涛动的强弱显著影响欧洲西部的气候和湖泊的水文特征。(1)说明北大西洋涛动增强对欧洲西部冬季气候的影响。(6分)(2)研究发现北欧湖泊的湖冰数量和冰封时间与北大西洋涛动的强弱关系密切。分析二者关系密切的原因。(6分)(3)有学者认为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增强会使我国北方更易出现暖冬,请阐释此观点的依据。(6分)5 / 5课时1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填空:认识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冬季风。(1)气压中心: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又叫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2)风向:东亚为西北风,南亚、东南亚为东北风。2.填空:认识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夏季风。(1)气压中心: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北太平洋高压。(2)风向:东亚为东南风,南亚、东南亚为西南风。3.简答:南半球气压带分布有何特点?[提示] 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阐释季风环流的形成、分布及影响1.填表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风向 冬季 西北风 东北风夏季 东南风 西南风成因 海陆的热力差异 海陆的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2.判断(1)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 (×)(2)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最大的是印度低压。 (×)(3)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的势力弱,冬季风的势力强。 (√)(4)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 (×)(5)南亚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 (√) 选择性必修1教材图3.12、图3.13变式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完成1~3题。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亚洲低压出现在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C.③处 D.④处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为( )A.东北风 B.西南风C.东南风 D.西北风1.B 2.A 3.C [第1题,由图中区域轮廓及等压线分布可以看出,亚欧大陆出现低压中心,为北半球夏季,B正确。第2题,夏季亚洲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附近,为图中的①处,A正确。第3题,我国东部地区位于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风,C正确。] 选择性必修1教材图3.14变式下图为亚洲某月季风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关于a、b季风风向、成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A.a为西北风,海陆热力差异B.a为东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b为东北风,海陆热力差异D.b为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季风影响下温和干燥B.b季风影响下高温干燥C.此时节我国东部高温多雨D.此时节我国多受寒潮影响4.D 5.C [第4题,结合图中的风向可知,a为东南风,b为西南风,A、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南风是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B错误;西南风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地转偏向力形成的,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D正确。第5题,a为东南风,a季风影响之下应是北半球的夏季,气候特征应是高温多雨,A错误;b季风会带来充足的水汽,因此气候特征应是高温多雨,B错误;该图显示的时节,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因此应为北半球的夏季,我国东部高温多雨,C正确;我国寒潮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不是夏季,D错误。]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特点的比较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印度洋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势力强弱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 我国东部地区、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2.澳大利亚北部的风向及成因(1)7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属于东南信风。(2)1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是由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成。(2023·湖北卷)下图示意我国四个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据此完成(1)~(3)题。(1)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2)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有(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 ②夏季热,气流辐散 ③冬季冷,气流辐合 ④冬季冷,气流辐散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理纬度 ②天气状况 ③海拔 ④海陆性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题导引】(1)受地形地势影响,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四地比较→丙地气压值最低→应是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拉萨;丁地气压明显低于甲、乙两地→应是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乌鲁木齐(2)丙地应为拉萨→夏季青藏高原强太阳辐射加热大气→在近地面表现为辐合风场→大气聚合上升到高空(对流层上部)→形成青藏高压→冬季近地面气温低→近地面气流辐散→高空形成低压(3)甲地(武汉)比乙地(海口)纬度高,距离冬季高压中心近→甲地比乙地的1月气压值大;丙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最高,气压最低;乙地纬度低且临近海洋,丁地(乌鲁木齐)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较高且深居内陆→受海拔和海陆差异影响明显→乙地气压低且冬夏气压差较小,丁地气压低且冬夏气压差较大【尝试解答】 (1)B (2)B (3)C甲地冬、夏季盛行风分别是什么?其主要成因是什么?[提示] 甲地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2024·张家口模拟)几内亚湾沿岸具有比较明显的夏季风,即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给几内亚湾沿岸带来丰富的水汽,登陆以后形成丰富的降水。下图为非洲几内亚湾西南季风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几内亚湾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类型主要为( )A.地形雨 B.对流雨C.锋面雨 D.气旋雨2.地中海表层海水温度上升的年份,几内亚湾西南季风( )A.势力减弱,影响范围缩小B.势力增强,影响范围缩小C.势力减弱,影响范围扩大D.势力增强,影响范围扩大3.西南季风过境西非北部,带来的天气过程是( )A.电闪雷鸣—沙尘遮天—大雨倾盆B.大雨倾盆—沙尘遮天—电闪雷鸣C.沙尘遮天—电闪雷鸣—大雨倾盆D.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沙尘遮天1.B 2.D 3.C [第1题,几内亚湾位于低纬度地带,难以形成锋面系统,但夏季气温高,能够抬升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多对流雨。故选B。第2题,几内亚湾西南季风出现在夏季,夏季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地中海地区。若夏季地中海表层海水温度上升,则副热带高压势力减弱,东北信风势力减弱,西南季风可长驱直入非洲大陆腹地,势力增强,影响范围扩大,D正确。第3题,西非北部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植被稀疏,沙化严重,西南季风过境会扬起沙尘,形成遮天蔽日的沙尘天气,而后与北半球东北信风相遇形成热带辐合带,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雷暴大雨天气,C正确。] 季风环流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和冬季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单位:hPa)及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5题。 4.南亚地区( )①夏季风比冬季风势力弱 ②夏季风由东南信风北移后偏转形成 ③冬季风比夏季风势力弱 ④冬季风由盛行西风南移后偏转形成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与冬季风相比,南亚夏季风与等压线夹角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较大B.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C.气流的湿度较小D.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小4.C 5.A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南亚地区夏季等压线比冬季等压线密集,因此风力较大,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①错误,③正确;南亚地区夏季吹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②正确;南亚地区冬季吹东北季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④错误。故选C。第5题,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呈正相关。由图中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可以看出风力大小,夏季风较冬季风等压线密集,夏季风的风速快于冬季风,夏季风速大,地转偏向力大,使得夏季风与等压线夹角较小,A正确;由图可知,南亚冬季等压线较夏季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B错误;风与等压线夹角大小与气流的湿度无关,C错误;读图可知,夏季风与冬季风都吹过海洋,故风与地表摩擦力差距不大,D错误。]课时数智作业(十五)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建议用时:30分钟,分值:57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25·扬州模拟)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①~⑥的箭头表示盛行风向。据此完成1~2题。1.风向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②④ B.②⑤ C.③⑤ D.③⑥2.与气温高、气流辐合下沉特点相符的气压中心是( )A.甲 B.乙C.丙 D.丁1.C 2.D [第1题,图中的③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图中的⑤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综上所述,风向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③⑤,C正确。第2题,甲为冷高压,气温低,A错误;乙和丙为低压,气流上升,B、C错误;丁为高压,是副热带高压留在海洋上形成的高压中心,气温高,气流在高空辐合后下沉,D正确。故选D。](2024·临沂一模)副热带高压的南侧盛行强劲的东风气流。受区域气压、风场和温湿度等扰动的影响,在东风气流中会存在一个槽或气旋性弯曲较大区域,随气流如同波浪自东向西移动,称为东风波。如图示意我国东南某山区一次东风波过境情况,该地出现了暴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据此完成3~5题。3.图示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月 B.4月C.7月 D.10月4.此刻,东风波槽线附近大气物理状况是( )A. B.C. D.5.本次东风波产生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有( )①副热带高压南侧气压梯度较大 ②波槽附近辐合上升气流较强 ③副热带高压北侧带来大量水汽 ④地形对降水有较大增幅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C 4.B 5.B [第3题,由图可知,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出现伏旱,应为7、8月份,C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波槽线东侧吹东南风,西侧吹东北风,B正确,A错误;波槽线东侧是降水区域,湿度大,西侧气流下沉,干燥,C错误;东侧气流受山地抬升,以上升为主,气压低,西侧气流以下沉为主,气压高,D错误。第5题,副热带高压南侧由于受海陆热力的差异影响,海陆温差大,气压梯度较大,东风气流加大,①正确;波槽附近受地形影响,辐合上升气流较强,②正确;水汽主要来自东侧,③错误;地形抬升气流,对降水有较大增幅作用,④正确。B正确。](2024·衡水三模)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是暖性而深厚的天气系统,其位置、范围和强度的变化对我国天气和气候影响巨大。下图示意某时期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据此完成6~7题。6.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 )①夏季西移北进 ②夏强冬弱 ③夏季强大,冬季消失 ④夏季西移南进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7.影响到我国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其南侧、北侧产生的降水和该高压相关的有( )①南侧偏东风,从海洋吹来 ②南侧偏南风,从海洋吹来 ③北侧偏西风,温暖潮湿 ④北侧偏东风,温暖潮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A 7.A [第6题,由已学知识可知,副热带高压属于动力性高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夏强冬弱,②正确、③错误;夏季西移北进,①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第7题,影响到我国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因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其南侧以偏东风为主,偏东风从海洋吹来,挟带大量水汽,①正确、②错误;北侧以温暖潮湿的偏西风为主,与偏高纬度的冷气团相遇,易形成降水,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6分)8.(2025·沈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中国冬季最主要的灾害天气大多是由冷锋引起的。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东侧,是我国冬季冷锋频数多、冷锋活动强的区域之一。下图示意亚欧大陆及周边区域冷锋活动强年(a)、弱年(b)海平面气压场(单位:hPa)及30年平均的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等值线(1 028 hPa)。(1)分析图示区域冬季气压场形成的原因。(6分)(2)说明冷锋活动异常年西伯利亚高压的变化。(6分)(3)分析东北亚地区冬季主要气压中心异常变化对冷锋活动的影响。(6分)[解析] 第(1)题,陆地和海洋比热容不同,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冬季,亚欧大陆比同纬度海洋降温快,陆地上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势力强大的冷高压;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南移被大陆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了冬季气压场。第(2)题,读图可知,冷锋活动强年冷空气势力强,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中心气压值略有升高,强度略有增大,高压影响的范围更广。冷锋活动弱年冷空气势力较弱,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中心气压值略有降低,强度略有减小,高压影响的范围收缩。第(3)题,东北亚地区冬季主要气压中心异常变化表现为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异常偏强或异常偏弱。若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偏强,则阿留申低压加强,东北亚地区高低气压中心的气压差变大,气压梯度力增大,偏北风增强,从而导致冷空气南下速度加快,频率增加,华北地区的冷锋活动增强;若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偏弱,则阿留申低压减小,东北亚地区高低气压中心的气压差变小,气压梯度力减小,偏北风减弱,从而导致冷空气南下速度减慢,频率降低,华北地区的冷锋活动减弱。[答案] (1)冬季,亚欧大陆比同纬度海洋降温快,陆地上形成势力强大的冷高压;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南移被大陆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2)冷锋活动强年: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中心强度略有增大,高压范围更广。冷锋活动弱年: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中心强度略有减小,高压范围收缩。(3)若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偏强,则阿留申低压加强,东北亚地区气压梯度力增大,偏北风增强,从而导致华北地区的冷锋活动增强;若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偏弱,则阿留申低压减弱,东北亚地区气压梯度力减小,从而导致华北地区的冷锋活动减弱。9.(2024·咸阳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北大西洋涛动,是指北大西洋上两个常年活动的气压中心(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的变化过程,当冰岛低压与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变大时,北大西洋涛动增强。北大西洋涛动的强弱显著影响欧洲西部的气候和湖泊的水文特征。(1)说明北大西洋涛动增强对欧洲西部冬季气候的影响。(6分)(2)研究发现北欧湖泊的湖冰数量和冰封时间与北大西洋涛动的强弱关系密切。分析二者关系密切的原因。(6分)(3)有学者认为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增强会使我国北方更易出现暖冬,请阐释此观点的依据。(6分)[解析] 第(1)题,欧洲西部的气候主要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北大西洋涛动增强,欧洲西部在冬季受到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强,西风向欧洲西部输送的水汽和北大西洋暖流输送的热量变得更多,将使欧洲西部冬季变得更加温暖潮湿。第(2)题,北大西洋涛动的强弱会影响北欧地区冬季的风力大小和气温高低。当北大西洋涛动变强时,北欧附近接收到更多的温暖潮湿的水汽,且风力也会随之增强,大风搅动湖泊,使得湖冰变得破碎不容易冻结,导致湖冰减少;而温暖潮湿的水汽变多,又会使得当地平均温度升高,湖泊的结冰期变短;反之,当北大西洋涛动变弱时,北欧附近接收到的温暖潮湿的水汽减少,西风减弱,当地平均温度降低,湖泊容易结冰且结冰期变长。第(3)题,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增强,西风的势力增强,会将北大西洋的温暖的水汽带入亚欧大陆的内部,影响冬季盘踞在蒙古高原附近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并使其减弱,此高压为我国冬季重要的冷空气输送系统,此高压减弱会使得冬季南下的冷空气减少,使我国冬季风减弱,出现暖冬。[答案] (1)欧洲西部的气候深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北大西洋涛动增强,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都增强,为欧洲西部输送更多的热量和水汽,从而使该地冬季气候更暖湿。(2)北大西洋涛动的强弱会影响北欧地区冬季的风力大小和气温高低。若北大西洋涛动增强,则西风风力增大,湖泊风浪变大,湖冰易破碎并难以冻结,湖冰减少;气温升高会使北欧湖泊的冰封期缩短。反之,则湖冰增多,冰封期延长。(3)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增强使西风势力更强,西风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从而使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减弱,使得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减弱,冷空气活动减少,易出现暖冬。13 / 13课时1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填空:认识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冬季风。(1)气压中心: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___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__(又叫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2)风向:东亚为________风,南亚、东南亚为________风。2.填空:认识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夏季风。(1)气压中心: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___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__(又叫印度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北太平洋高压。(2)风向:东亚为________风,南亚、东南亚为________风。3.简答:南半球气压带分布有何特点?——阐释季风环流的形成、分布及影响1.填表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风向 冬季 ________风 东北风夏季 东南风 ________风成因 海陆的热力差异 海陆的热力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判断(1)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 ( )(2)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最大的是印度低压。 ( )(3)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的势力弱,冬季风的势力强。 ( )(4)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 ( )(5)南亚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 ( ) 选择性必修1教材图3.12、图3.13变式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完成1~3题。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亚洲低压出现在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C.③处 D.④处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为( )A.东北风 B.西南风C.东南风 D.西北风 选择性必修1教材图3.14变式下图为亚洲某月季风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关于a、b季风风向、成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A.a为西北风,海陆热力差异B.a为东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b为东北风,海陆热力差异D.b为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季风影响下温和干燥B.b季风影响下高温干燥C.此时节我国东部高温多雨D.此时节我国多受寒潮影响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特点的比较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印度洋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势力强弱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 我国东部地区、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2.澳大利亚北部的风向及成因(1)7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属于东南信风。(2)1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是由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成。(2023·湖北卷)下图示意我国四个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据此完成(1)~(3)题。(1)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2)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有(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 ②夏季热,气流辐散 ③冬季冷,气流辐合 ④冬季冷,气流辐散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理纬度 ②天气状况 ③海拔 ④海陆性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题导引】(1)受地形地势影响,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四地比较→丙地气压值最低→应是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拉萨;丁地气压明显低于甲、乙两地→应是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乌鲁木齐(2)丙地应为拉萨→夏季青藏高原强太阳辐射加热大气→在近地面表现为辐合风场→大气聚合上升到高空(对流层上部)→形成青藏高压→冬季近地面气温低→近地面气流辐散→高空形成低压(3)甲地(武汉)比乙地(海口)纬度高,距离冬季高压中心近→甲地比乙地的1月气压值大;丙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最高,气压最低;乙地纬度低且临近海洋,丁地(乌鲁木齐)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较高且深居内陆→受海拔和海陆差异影响明显→乙地气压低且冬夏气压差较小,丁地气压低且冬夏气压差较大【尝试解答】 (1)____ (2)____ (3)____甲地冬、夏季盛行风分别是什么?其主要成因是什么?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2024·张家口模拟)几内亚湾沿岸具有比较明显的夏季风,即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给几内亚湾沿岸带来丰富的水汽,登陆以后形成丰富的降水。下图为非洲几内亚湾西南季风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几内亚湾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类型主要为( )A.地形雨 B.对流雨C.锋面雨 D.气旋雨2.地中海表层海水温度上升的年份,几内亚湾西南季风( )A.势力减弱,影响范围缩小B.势力增强,影响范围缩小C.势力减弱,影响范围扩大D.势力增强,影响范围扩大3.西南季风过境西非北部,带来的天气过程是( )A.电闪雷鸣—沙尘遮天—大雨倾盆B.大雨倾盆—沙尘遮天—电闪雷鸣C.沙尘遮天—电闪雷鸣—大雨倾盆D.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沙尘遮天 季风环流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和冬季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单位:hPa)及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5题。4.南亚地区( )①夏季风比冬季风势力弱 ②夏季风由东南信风北移后偏转形成 ③冬季风比夏季风势力弱 ④冬季风由盛行西风南移后偏转形成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与冬季风相比,南亚夏季风与等压线夹角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较大B.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C.气流的湿度较小D.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小7 /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 第一部分 第三章 课时1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讲义(学生版).docx 21 第一部分 第三章 课时1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讲义(教师版)《高考快车道》202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2019).docx 课时数智作业15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