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共17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共17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______________
2.“家天下”是指_________代替了禅让制。
3.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______,失去民心。
4.西周开创的地方管理制度是______________。
5.西周贵族等级是______、诸侯、卿大夫、______。
课前小测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
2.“家天下”是指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残暴,失去民心。
4.西周开创的地方管理制度是分封制。
5.西周贵族等级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课前小测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5课
课程目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形成
公元前770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
次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周平王东迁洛邑
进入春秋时期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475年
战国时期
开始
前期:春秋
公元前
221年
秦朝
建立
后期:战国
“春秋”:因孔子编订的史书
《春秋》而得名。
编年体史书《春秋》
东周
一、王室衰微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用七鼎六簋。
郑国国君使用的九鼎八簋,是僭越礼制的行为。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
材料中的行为在春秋时期没有被阻止,
反而为后来的一些诸侯竞相效仿。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王室衰微的背景
1.“礼崩乐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层层分封土地人口
向周王进献贡物、
西周分封制
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
各自为政,不在朝觐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春秋:王室衰微
王畿面积变小
政治控制力下降
分封制
逐步瓦解
经济实力变弱
2.分封制逐步瓦解
一、王室衰微
王室衰微的背景
1.“礼崩乐坏”
王室衰微的表现
“天下共主”
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缺乏经济、军事实力,权威削弱,失去对诸侯的控制。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p2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进入春秋时期以后整个政治格局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王室衰微
材料研读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变化: 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
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竞相争霸;
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p29)王室衰微的影响:
1.权力下移
2.诸侯崛起、竞相角逐,政治新面貌
自主阅读课本第二子目,完成下列表格
诸侯争霸 原因
方式
旗号
霸主
(1)王室衰微;
(2)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争斗
结盟和军事征伐
“尊王攘夷”
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宋襄公
越王勾践
吴王阖庐
问题一:了解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分布。
问题二:找到成为霸主的诸侯国所在位置。
读图学史
第一个霸主
尊王:指表面上尊崇周天子,利用周天子影响号令诸侯;
攘夷:指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袭扰。
二、诸侯争霸
①王室虽然衰微,但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
②为了赢得各诸侯国的认可
二、诸侯争霸
春秋首霸
齐桓公
齐桓公凭借什么成为了春秋首霸?
①齐国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
②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唯才是举;
③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实力,积极改革内政;
④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越王勾践
老马识途
一箭之仇
退避三舍
兵不厌诈
厉兵秣马
秦晋之好
一鸣惊人
问鼎中原
卧薪尝胆
兔死狗烹
【拓展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春秋争霸的成语故事吗?
管鲍之交
止戈为武
二、诸侯争霸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春秋晚期形势图(前482年)
春秋初期形势图(前769年)
春秋时期,晋国常与周边戎狄等发生冲突。为了消除边患,晋国大臣魏绛(jiàng)向国君提出“和戎”主张。
相关史事
二、诸侯争霸
争霸的影响
消极影响
(1)造成社会动荡,
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积极影响
(2)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
促进民族交融,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出现统一趋势与华夏认同的观念
春秋牛尊(现藏上海博物馆)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宗庙之牺,为畎(quǎn ) 亩之勤。”(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用在田间劳作)
——《国语 · 晋语》
文献史料
考古发现
《国语.齐语》中提到:“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炎、斤、膨(zhu),试诸壤土。”
1、农业
(1)生产工具的改进——
铁制农具的出现
(2)耕作方式的改变——
牛耕的使用
作用: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
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
人口也不断增多。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器
铁制农具
生产工具的变革
北京人、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半坡人
夏商西周
春秋
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自主阅读课本第三子目,
梳理经济发展的表现
领域 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规模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越王勾践剑与吴王夫差矛
春秋珍品莲鹤方壶
楚国精美漆器
湖北荆州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丝绸宝库”
文献史料:
齐国“聚庸而煮盐”,成为齐国重要经济收入之一。
------《管子·地数》
考古发现
文献史料
《战国策·东周》载:齐桓公“宫中七市”。
考古发现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
井田制瓦解
(土地国有),
土地私有制出现
经济基础(经济变化)
决定
上层建筑(政治变化)
王室衰微,
分封制逐步瓦解、
诸侯争霸
奴隶主贵族阶级没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深耕细作
各国进行变法改革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结论: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课堂小结
一、政局动荡
二、动荡下的新变化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动荡变化的春秋时期
礼崩乐坏
分封制走向瓦解
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
目的、方式、旗号、霸主
出现统一趋势
出现华夏认同的观念
经济发展
铁制农具和牛耕
手工业规模扩大,分工细密
商业活跃,保护鼓励使用金属货币
展发力产生
化变会社动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