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卷一、基础积累。(33分)1.(2025五下·西和期末)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妈妈常沉浸在对童年时光的回忆中:在院子里摘yīng tao ,捉mà zha 。对着蓝天nà hǎn ;也会提起xiōng táng ,握着quán tou ,练习shuāi jiāo ;有时候还在河边fàng sì 地奔跑,看jùn mǎ 在草原上fēi chí 。【答案】樱桃;蚂蚱;呐喊;胸膛;拳头;摔跤;放肆;骏马;飞驰【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分析】樱桃(yīng tao):指一种落叶乔木及其果实,果实小而圆,红色或黄色,味酸甜,是常见的水果。语境中 “院子里摘” 体现了童年在庭院中采摘果实的场景。书写要点:“樱”:左右结构,左边 “木” 字旁(横短竖长,撇捺舒展),右边 “婴”(上中下结构,中间 “女” 字横画宜短,避免与上下部件拥挤)。“桃”:左右结构,左边 “木” 字旁,右边 “兆”(笔顺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注意 “竖弯钩” 要圆润有力,避免写成 “竖弯”)。蚂蚱(mà zha):指蝗虫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善跳跃,是童年捕捉玩耍的小动物,充满乡土童趣。书写要点:“蚂”:左右结构,左边 “虫” 字旁(竖要直,提画短小),右边 “马”(横折、竖折折钩要写得紧凑,末横稍长托住上部)。“蚱”:左右结构,左边 “虫” 字旁,右边 “乍”(笔顺:撇、横、竖、横、横,注意竖画要直,横画间距均匀)。呐喊(nà hǎn):意为大声呼喊,通常带有强烈的情绪(如兴奋、激动)。语境中 “对着蓝天呐喊” 体现了童年无拘无束的释放感。书写要点:“呐”:左右结构,左边 “口” 字旁(写得小巧,位于左上格),右边 “内”(竖折、横折钩的折角要分明,内部 “人” 字撇捺不宜过长)。“喊”:左右结构,左边 “口” 字旁,右边 “咸”(笔顺:横、撇、横、竖、横折、横、斜钩、撇、点,“斜钩” 是主笔,要写得舒展有力)。胸膛(xiōng táng):指胸部,躯干的一部分,位于颈部和腹部之间。语境中 “提起胸膛” 描绘了练习摔跤时挺胸的姿态,体现力量感。书写要点:“胸”:左右结构,左边 “月” 字旁(竖撇要直,横折钩的折角圆润),右边 “匈”(上 “勹” 要包得住下部,内部 “凶” 字竖折和竖画要对齐)。“膛”:左右结构,左边 “月” 字旁,右边 “堂”(上 “小” 字中间竖钩要直,下 “土” 字横画间距均匀,末横最长)。拳头(quán tou):指手握紧时形成的块状物,常与力量、动作相关。语境中 “握着拳头” 是练习摔跤时的典型手部动作。书写要点:“拳”:上下结构,上 “穴” 宝盖(点要居中,横钩舒展覆盖下部),下 “手”(横画短,竖钩挺直,撇捺对称展开)。“头”:独体字(笔顺:点、点、横、撇、点,注意两个 “点” 大小有别,横画稍长,撇捺收笔利落)。摔跤(shuāi jiāo):一种竞技运动或游戏,双方徒手相搏,力求将对方摔倒。语境中是童年玩耍的活动,体现活泼好动的场景。书写要点:“摔”:左右结构,左边 “扌”(提手旁,横短竖钩直,提画斜度适中),右边 “率”(上 “亠” 要宽,中间 “幺” 字紧凑,下 “十” 字横长竖直)。“跤”:左右结构,左边 “足” 字旁(竖钩要直,提画短小,五个点画均匀分布),右边 “交”(点画居中,撇捺舒展,交叉点在横中线上)。放肆(fàng sì):意为轻率任意,毫无顾忌,语境中 “放肆地奔跑” 表现了童年在河边不受约束的自由状态。书写要点:“放”:左右结构,左边 “方”(点画居上,横画略斜,撇画舒展),右边 “攵”(反文旁,第一撇短,第二撇长,捺画有力)。“肆”:左右结构,左边 “镸”(长字旁,竖画要直,横画间距均匀),右边 “聿”(笔顺:横、横、横、竖钩、撇、点,竖钩是主笔,贯穿中部)。骏马(jùn mǎ):指跑得快的好马,常用来形容马的矫健。语境中 “草原上的骏马” 与 “飞驰” 搭配,展现草原的辽阔与动态美。书写要点:“骏”:左右结构,左边 “马” 字旁(横折、竖折折钩紧凑,提画短小),右边 “俊”(“亻” 旁竖画直,右 “夋” 笔顺:撇、点、撇、捺、撇、横撇、捺,撇捺要舒展)。“马”:独体字(笔顺:横折、竖折折钩、横,竖折折钩是关键,折角分明,底部横画托住上部)。飞驰(fēi chí):意为快速奔跑,形容速度极快。语境中 “骏马飞驰” 生动表现了马在草原上疾驰的动态。书写要点:“飞”:独体字(笔顺:横斜钩、撇、点,“横斜钩” 要写得流畅,斜度适中,撇点对称)。“驰”:左右结构,左边 “马” 字旁,右边 “也”(横折钩的折角要方,竖弯钩圆润舒展,贯穿下部)。故答案为:樱桃;蚂蚱;呐喊;胸膛;拳头;摔跤;放肆;骏马;飞驰【点评】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书写时注意左右部件的比例协调,同时结合语境理解词义,避免因字形相近而写错,书写时注意“放肆、呐喊”等词语的书写。2.(2025五下·西和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船艄(shāo) 附庸(yōng)B.蘸水(zhān) 诈骗(zà)C.颧骨(qián) 揩眼泪(kāi)D.船坞(wù) 吆喝(yǎo)【答案】A【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选项 A:船艄(shāo) 附庸(yōng)船艄(shāo):读音正确。“艄” 指船尾,读音为翘舌音 “shāo”,注意与 “梢(shāo,树枝末端)” 读音相同,“艄” 为 “舟” 字旁,与船相关。附庸(yōng):读音正确。“庸” 读 “yōng”,意为依附、从属,词语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东西。选项 B:蘸水(zhān) 诈骗(zà)蘸水(zhān):读音错误。正确读音为 “zhàn”(第四声),“蘸” 意为用液体、粉末等沾染其他东西(如 “蘸墨水”),易误读为第一声 “zhān”。诈骗(zà):读音错误。正确读音为 “zhà”(翘舌音),“诈” 指欺骗,易误读为平舌音 “zà”。选项 C:颧骨(qián) 揩眼泪(kāi)颧骨(qián):读音错误。正确读音为 “quán”(第二声,声母 “q”,韵母 “uan”),“颧” 指面部眼下腮上的骨头,易误读为 “qián(前)”。揩眼泪(kāi):读音正确。“揩” 意为擦、抹,读音 “kāi”,如 “揩汗”“揩桌子”。选项 D:船坞(wù) 吆喝(yǎo)船坞(wù):读音正确。“坞” 指停泊、修理船只的地方,读音 “wù”,注意与 “呜(wū)” 区分声调。吆喝(yǎo):读音错误。正确读音为 “yāo”(第一声),“吆” 指大声喊叫(如叫卖、呼唤),易误读为第三声 “yǎo”。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汉字读音辨析。解题时需注意翘舌音、声调及易混声母,避免误读。3.(2025五下·西和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B.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C.放学后状和元元成群结队地走出了教室。D.成成很喜欢这架遥控飞机,不一会儿就操纵自如了。【答案】C【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选项 A:“悠然自得”:形容悠闲从容、心情舒畅的样子。句中描述草原上的绵羊,“悠然自得” 能生动体现绵羊闲适自在的状态,与语境匹配,使用恰当。选项 B:“养尊处优”:指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但也可用于拟人化描述)。句子将 “中指” 拟人化,说它 “不受外物冲撞”“曲线优美”,用 “养尊处优” 形象表现其优越地位,符合语境,使用恰当。选项 C:“成群结队”:指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强调数量多)。句中仅提到 “壮壮和元元” 两个人,数量上不符合 “成群结队” 所要求的 “众多”,属于搭配不当,使用不恰当。选项 D:“操纵自如”:指操作或控制得非常熟练、灵活。句中说 “不一会儿就操纵自如”,体现成成快速掌握遥控飞机的操作,符合语境,使用恰当。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解答这类词语运用题时,需注意理解词义核心:明确词语的含义、适用对象、数量范围、感彩等,同时结合语境匹配。4.(2025五下·西和期末)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甲骨文【答案】D【知识点】汉字演变【解析】【分析】选项 A:金文:金文是铸刻在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 “钟鼎文”,晚于甲骨文,是在甲骨文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字,故不是最早的成熟汉字。选项 B: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演变而成,出现时间晚于甲骨文、金文等,显然不是最早的成熟汉字。选项 C:隶书: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在秦朝开始流行,汉朝达到鼎盛,是汉字演变中由篆书向楷书过渡的字体,晚于甲骨文,不符合 “最早” 的要求。选项 D: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商朝晚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它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能够完整记录语言,证实了汉字在商朝就已发展成熟。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最早的成熟汉字。解题时需明确各选项文字的出现时间和成熟度。5.(2025五下·西和期末)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年,明明的爸爸 40 岁,爷爷 70 岁,他们分别在生日当天吟出诗句:“生当____仍迷痴,读得书多不记时。”“人生七十古来稀,再活三十年____。”A.及笄 古稀 B.不惑 古稀C.不惑 期颐 D.及笄 期颐【答案】C【知识点】词汇运用【解析】【分析】选项 A:及笄 古稀“及笄” 是古代女子年满 15 岁的称谓,与爸爸 40 岁的男性年龄完全不符,第一空明显错误;第二空 “古稀” 指 70 岁,爷爷已 70 岁,“再活三十年” 显然不是再到 70 岁,逻辑矛盾。故 A 错误。选项 B:不惑 古稀第一空 “不惑” 对应 40 岁(出自《论语》“四十而不惑”),符合爸爸年龄,正确;第二空 “古稀” 为 70 岁,与 “再活三十年”(即 70+30=100 岁)的语境冲突,错误。故 B 排除。选项 C:不惑 期颐第一空 “不惑” 准确对应爸爸 40 岁,正确;第二空 “期颐” 是古代对 100 岁的称谓,爷爷 70 岁 “再活三十年” 即到 100 岁,符合语境。故 C 正确。选项 D:及笄 期颐第一空 “及笄” 用于 15 岁女子,与 40 岁男性爸爸无关,错误;第二空 “期颐” 虽符合 100 岁的逻辑,但因第一空错误,整体排除。故 D 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年龄称谓。解题需匹配年龄称谓与语境。6.(2025五下·西和期末)下列对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大家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B.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神舟二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列数字)C.赤湾左炮台如同海防线上的第一道坚固盾牌,守卫着珠江口。(打比方)D.贮藏水分是植物抗旱的绝招。例如,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体内水分能达到95%以上。(举例子)【答案】B【知识点】举例子说明方法;列数字说明方法;作比较说明方法;打比方说明方法【解析】【分析】选项 A:通过 “鲸” 与 “象” 的对比(“比象大得多”),突出鲸的体型巨大,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选项 B:“2025 年 4 月 24 日 17 时 17 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是对事件时间、地点的客观陈述,未通过数字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道理(如大小、数量、程度等),不属于 “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选项 C:将 “赤湾左炮台” 比作 “坚固盾牌”,通过相似点形象说明炮台的防御作用,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选项 D:以 “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 为例,具体说明 “植物贮藏水分抗旱” 的特点,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判断。判断说明方法需紧扣其特征。(2025五下·西和期末)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借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写一写“欣喜若狂”的情景。8.下面是对湖水的静态描写,请根据情景,接着进行动态描写。那碧蓝色的湖水,真像华丽的锦缎。朵朵白云倒映在水中,是锦缎上俏丽的花纹。周围的树木也把苍翠的身影映入水中。忽然,一阵风吹过, 9.十几分钟,几十分钟,几个小时,时间仿佛凝固了。等待出现的每一秒都如此漫长。(观察加点部分,照样子拟写句子)【答案】7.妈妈见到了她多年未见面的好朋友,兴奋不已,又蹦又跳,像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她一把抱住好朋友,嘴里不停地说:“见到你真是太高兴啦!”8.水面荡起一圈圈波纹,水中的落叶也跟着荡漾起来9.五年,十年,二十年,时间如流水,母亲的头上长出了白发,脸上长出了皱纹。【知识点】遣词造句;仿写【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题时要紧扣题干要求,认真解答。7.题目要求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 “欣喜若狂”。先确定场景,选 “久别重逢” 易体现情绪。动作上,用 “又蹦又跳”“抱住” 展现激动;语言上,直白说 “太高兴啦” 传递狂喜;神态通过 “兴奋不已”“稚气未脱” 间接体现。故答案为:妈妈见到了她多年未见面的好朋友,兴奋不已,又蹦又跳,像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她一把抱住好朋友,嘴里不停地说:“见到你真是太高兴啦!”8.题目先静态写湖水如锦缎,有白云、树木倒影,要求接 “一阵风吹过” 的动态。风会让水面变动,故写 “荡起波纹”;水中物体也会动,选 “落叶荡漾” 呼应。这样既承接静态,又通过风引发动态,故答案为:水面荡起一圈圈波纹,水中的落叶也跟着荡漾起来9.题目用 “十几分钟,几十分钟,几个小时” 的时间递进,体现时间漫长及变化。模仿其形式,选 “五年,十年,二十年” 的时间递进。内容上,体现时间流逝的结果,“母亲白发、皱纹” 符合,从而得出答案。故答案为:五年,十年,二十年,时间如流水,母亲的头上长出了白发,脸上长出了皱纹。10.(2025五下·西和期末)根据提示,把下面的句子按照顺序排成一段话。( )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 )最后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 )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①)读书有三种态度。( )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 )另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答案】256143【知识点】句式衔接【解析】【分析】确定总起句:题干中已明确标注①句 “读书有三种态度” 为首位。这句话是全段的核心,总括了下文要介绍的内容,所有句子都应围绕 “三种态度” 展开,因此①是逻辑起点。梳理 “三种态度” 的顺序:②句提到 “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其中 “一种” 是对 “三种态度” 的首次具体说明,应紧跟总起句①,故②排第 2 位。⑥句提到 “另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另一种” 表示第二种态度,承接 “一种” 之后,故⑥排第 3 位。④句 “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 是对⑥句 “随随便便的态度” 的目的补充(“用来装点自己” 的具体表现),因此④紧跟⑥,排第 4 位。⑤句提到 “最后一种是批判的态度”,“最后一种” 明确表示第三种态度,排在前两种之后,故⑤排第 5 位。③句 “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 是对⑤句 “批判的态度” 的具体解释(“用现实生活来检验” 的实际做法),因此③紧跟⑤,排第 6 位。故答案为:256143【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要完成这类句子排序题,关键在于抓住总起句、逻辑顺序(如并列、递进、补充说明) 以及句子间的衔接词。(2025五下·西和期末)根据提示,把诗句补充完整。11.诗中有画。《山居秋暝》中“ , ”展现了少女们洗衣归来、渔舟划破荷叶的有趣画面;《乡村四月》中“绿遍山原白满川, ”描绘了一幅江南乡村四月美景图;《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 ”描绘了一幅月出、鸟鸣的春山图。12.诗中有情。《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 ”寄托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惜别之情;《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 ”抒发了陆游深沉的爱国之情。【答案】1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子规声里雨如烟;时鸣春涧中12.报得三春晖;孤帆远影碧空尽;但悲不见九州同【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理解与记忆,解题需结合诗句意境与提示。11.第 1、2 空:《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通过 “竹喧”“莲动” 的动态描写,展现少女洗衣归来、渔舟穿行荷叶间的画面,呼应 “少女们洗衣归来、渔舟划破荷叶” 的提示,故填此句。第 3 空:《乡村四月》中,“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以 “绿遍山原”“白满川” 绘色,“子规声”“雨如烟” 添声与朦胧感,契合 “江南乡村四月美景图”,填子规声里雨如烟。第 4 空:《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 “月出” 惊扰山鸟、鸟儿在春涧中偶尔鸣叫的细节,构成 “月出、鸟鸣的春山图”,故填时鸣春涧中。故答案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子规声里雨如烟;时鸣春涧中12.第 1 空:《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 “寸草” 喻子女微薄孝心,“春晖” 喻深厚母爱,用反问凸显感恩之情,填报得三春晖。第 2 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以孤帆渐远、只剩长江东流的景象,寄托对友人的不舍,填孤帆远影碧空尽。第 3 空:《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直抒胸臆,即便临终仍为未见国家统一而悲,显爱国深情,填但悲不见九州同。故答案为:报得三春晖;孤帆远影碧空尽;但悲不见九州同(2025五下·西和期末)综合性学习。13.请结合图片内容,在横线上写出下列故事中的主人公。 倒拔垂杨柳 图一 大闹天宫 图二 吟诗葬花 图三 草船借箭 图四14.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出自哪本古典名著?请写出来。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 》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15.除了古典名著外,我们还读过许多民间故事,认识了许多人物。比如(填品质) 的猎人海力布,每年农历 都会在鹊桥上相会的牛郎织女。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请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 》。【答案】13.鲁智深;孙悟空;林黛玉;诸葛亮14.水浒传;西游记15.热心善良;七月七日(七月初七);田螺姑娘【知识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古典名著与民间故事知识。解题需熟知古典名著与民间故事。13.倒拔垂杨柳:这一情节出自《水浒传》。鲁智深(花和尚)在东京大相国寺看守菜园时,因众泼皮挑衅,徒手拔起垂杨柳,震慑众人。这一行为既展现其神力,也体现其豪爽不羁的性格,故主人公为鲁智深。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最经典的情节之一。孙悟空因被天庭封为 “弼马温” 不满,反下天庭,自封 “齐天大圣”,后搅乱蟠桃会、偷吃金丹,与天兵天将大战,尽显反抗精神,主人公为孙悟空。吟诗葬花:出自《红楼梦》。林黛玉目睹落花凋零,感怀自身命运,将落花收集埋葬,并作《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体现其多愁善感、孤高敏感的特质,主人公为林黛玉。草船借箭:《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经典桥段。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趁大雾天用草船诱敌,成功 “借” 得十万支箭,展现其神机妙算,主人公为诸葛亮。故答案为:鲁智深;孙悟空;林黛玉;诸葛亮14.“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一百八人” 指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聚义于梁山泊(方圆四五百里),这是《水浒传》的核心设定,故对应 《水浒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强调 “诚心向佛”“内心觉悟即是灵山”,与《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核心思想(追求内心的 “真经” 与修行)一致,故对应 《西游记》。故答案为:水浒传;西游记15.猎人海力布:出自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他得到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为救乡亲们,不惜说出秘密变成石头,体现热心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牛郎织女:传说中二人被银河相隔,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喜鹊搭桥让他们相会,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其他民间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八仙过海》《神笔马良》等,《田螺姑娘》讲述善良的田螺姑娘帮助农夫的故事,是经典民间传说。故答案为:热心善良;七月七日(七月初七);田螺姑娘二、阅读与鉴赏。(26分)(2025五下·西和期末)课内阅读。牧场之国(节选)①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16.选文第①自然段按照 顺序,主要描写了傍晚的荷兰 的特点。17.选文画横线的句子属于 (填“静”或“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1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表现出荷兰人每天的生活过于平静而显得单调。C.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营造出一片安然与宁静的氛围。19.“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6.时间;静谧(沉寂)17.动;以动衬静,写出了傍晚的宁静18.B19.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牧场上安宁、美好、和谐的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题时要仔细阅读文本。16.第①自然段从 “傍晚” 到 “最后一抹晚霞消失”“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明显按时间推移展开描写。文中 “一片寂静”“默默无言”“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沉睡的牲畜” 等词句,集中体现荷兰傍晚静谧(沉寂) 的特点。故答案为:时间;静谧(沉寂)17.画横线句 “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描写车船的移动,属于动态描写。这些动态场景并未打破宁静,反而通过轻微的活动,更凸显出周围环境的安静,即以动衬静,突出傍晚荷兰的宁静氛围。故答案为:动;以动衬静,写出了傍晚的宁静18.A 项:“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中 “忘记” 赋予马人的行为,是拟人手法,正确。B 项:“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体现的是荷兰人与环境相融的平和,而非 “生活单调”,错误。C 项:画波浪线句(如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营造出安然宁静的氛围,正确。故答案为:B19.“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是作者对前文描绘的宁静、和谐景象的总结与赞叹。荷兰牧场的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让作者心生向往,故表达了对荷兰牧场安宁美好、和谐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故答案为: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牧场上安宁、美好、和谐的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025五下·西和期末)课外阅读。认牙①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他能把真牙修理得像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像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解!②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解!③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解的问题全解开了。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侦探问一上午看了几个人,华大夫说六个人。侦探说:“总共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④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只要瞧见,我找你们去!”⑤天擦了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说那个家伙在“一壶春酒楼”喝酒呢!侦探听说后赶到酒楼,居然真把那家伙捉拿归案了。侦探问华大夫怎么认出这个匪徒的,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⑥这事传出去,人们对他那费解的事就全明白啦。他记不住人,不是毛病,因为他不记人,只记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还能不高?20.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21.文中哪句话说明华大夫治牙水平高?请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22.华大夫有两件令人“费解”的事,一是 ,二是 。作者连用两个“费解”的用意是 。23.短文第④自然段是对华大夫 和 的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华大夫 的心情。24.读了本文后,你觉得华大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20.本文主要讲了华大夫通过黑脸汉子的牙齿,认出他就是匪徒,帮助侦探抓捕犯人的故事。21.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22.治牙能耐大;记性差;使人物形象带上传奇色彩,也为后文情节的开展作铺垫23.动作;语言;怒火中烧24.华大夫是一个医术高超,对工作专注负责,自我要求高的人。我知道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核心内容的概括能力及信息筛选能力。解题时要梳理事件的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剔除次要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文章的主要情节,注意仔细读文章。20.通读全文,核心事件是:巡捕房侦探追查黑脸匪徒,华大夫起初因记不住人说不清楚,后通过牙齿认出匪徒在酒楼,协助侦探抓捕。提炼 “华大夫通过牙齿认出匪徒,帮助侦探抓捕” 这一主线,故答案为:本文主要讲了华大夫通过黑脸汉子的牙齿,认出他就是匪徒,帮助侦探抓捕犯人的故事。21.文章第①段开篇即点明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随后用具体事例解释这一评价:“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这句话通过两个对比 ——“真牙修得像假牙(强调美观度)” 和 “假牙做得像真牙(强调实用性)”,从 “美观” 和 “实用” 两个维度,生动且具体地展现了华大夫治牙技艺的高超:既能让受损的真牙恢复完美外观,又能让人工制作的假牙具备真牙的功能。这一描述比单纯说 “医术高” 更有说服力,是文中最直接、最具体体现其治牙水平的语句,因此成为本题答案。故答案为: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22.第 1、2 空:需从文中找出明确被称为 “费解” 的两件事。第①段提到 “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解!”,这里的 “能耐” 指的是华大夫高超的治牙技术,即 “治牙能耐大”;第②段指出 “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 也是费解!”,明确第二件费解的事是 “记性差”。第 3 空:分析作者连用两个 “费解” 的用意。从人物塑造角度,“医术极高却记性极差” 的反差,让华大夫的形象更具独特性和传奇色彩,引发读者的好奇:为什么一个医术顶尖的人会有如此明显的 “缺陷”?从情节结构角度,这两个 “费解” 设置了悬念,为后文的情节反转(华大夫通过牙齿认出匪徒,解释 “记不住人是因为只记牙”)做了铺垫,让后续的解谜过程更自然、更有冲击力,使文章的叙事更具吸引力。故答案为:治牙能耐大;记性差;使人物形象带上传奇色彩,也为后文情节的开展作铺垫23.第④段中,“‘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 是对人物动作的描写,通过 “拍桌子” 的力度(钳子 “蹦得老高”),直观展现了华大夫的情绪波动;“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只要瞧见,我找你们去!” 是对华大夫语言的描写,通过他的话语,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愤怒。结合语境,侦探怀疑华大夫 “跟匪徒有瓜葛”,这一质疑触及了华大夫 “人善、正派、规矩” 的底线(文中第②段提到他 “正派、规矩”),因此他的 “火起” 是对自身清白被质疑的强烈反应,从中能清晰体会到他 “怒火中烧” 的心情 —— 既有被冤枉的愤怒,也有对自身职业操守被质疑的不满。故答案为:动作;语言;怒火中烧24.从 “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 可见其 “医术高超”;从 “他记不住人,不是毛病,因为他不记人,只记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 可见其 “对工作专注负责”,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治牙这件事上;从他反驳侦探 “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 可见其 “正直、有原则”,坚守职业操守。启示:华大夫之所以能有高超的医术,正是因为他 “不记人,只记牙”,将全部心思集中在治牙上。这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学习什么技能,只有专注投入、心无旁骛,才能深耕细作,最终取得成就。正如文中所说 “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还能不高?”,专注是成功的重要前提。故答案为:华大夫是一个医术高超,对工作专注负责,自我要求高的人。我知道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三、习作。(25分)25.(2025五下·西和期末)请以“这件事我做对了”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写一篇400字以上的记叙文,叙事完整,内容充实。写出你对这件事的认识、判断、决定的过程。【答案】这件事我做对了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傍晚,我攥着刚发的数学试卷往家走。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卷面上鲜红的“92”分在余晖里晃眼 —— 这是我第一次在难度骤升的月考里突破 90 分,书包里还揣着妈妈承诺的奖励:一套限量版的《几何趣题集》。 路过小区花园时,一阵细碎的响动从灌木丛后传来。我拨开半枯的月季枝,看见一只三花猫正蜷缩在落叶堆里,右前腿不自然地蜷着,沾着暗红的血渍。它抬头看我,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警惕,却没力气躲开。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不是三楼李奶奶常喂的那只流浪猫吗?上周还见它追着落叶跑呢。 口袋里的试卷仿佛突然变沉了。回家晚了,妈妈会不会着急?那套盼了半个月的习题集,今晚就能拿到手。可猫的呼吸越来越弱,风卷着落叶打在它身上,它瑟缩了一下。我想起科学课上老师说过,动物受伤后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感染丧命。 我蹲下来,试着轻轻伸出手。猫迟疑了一下,竟没哈气。指尖触到它冰凉的毛时,我突然打定主意。掏出书包里的纸巾,小心翼翼按住它的伤口,另一只手摸出电话手表。 “妈,我晚点回家。”电话那头传来妈妈的催促,我飞快地说:“楼下的流浪猫受伤了,我送它去宠物医院。习题集...... 明天再买也行。”不等妈妈回应,我挂了电话,用校服外套裹住猫往小区外的宠物医院跑。 挂号、拍片、处理伤口,折腾到天黑才抱着包扎好的猫出来。口袋里的试卷边角被汗水浸得发皱,92 分的喜悦早就被担心取代。送猫去李奶奶托付的宠物店寄养时,李奶奶攥着我的手直道谢,说这猫陪她熬过了最孤单的日子。 回家的路上,晚风带着凉意,我却觉得心里很暖。妈妈果然在门口等我,眉头拧成了疙瘩。但听完我的解释,她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习题集明天去买,但今天这事,你做得对。” 那晚躺在床上,我摸着被猫抓出浅浅红痕的手背,突然明白:分数和奖励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快乐,但守住心里的那份柔软和责任,才是更重要的事。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我知道,这次的决定,我没做错。【知识点】叙事类作文【解析】【分析】文体限定:明确要求写 “记叙文”,意味着需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具体事件的讲述来展现主题,而非议论或说明。字数要求:“400 字以上”,既保证了叙事的充分性,也要求学生在有限篇幅内合理分配内容,避免冗长或简略。核心事件:“这件事” 需选取一件具体、真实的事(可基于生活经历改编),事件本身应包含 “选择” 或 “判断” 的空间 —— 即当时可能存在不同做法,甚至 “做对” 的选择可能面临一定压力(如时间冲突、他人不解等),这样才能凸显 “做对了” 的意义。重点内容:“写出你对这件事的认识、判断、决定的过程” 是题干的核心指令。这要求文章不能仅停留在 “做了什么”,更要展现 “为什么这么做”:事件发生时,“我” 的初始想法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 “我” 的判断(如他人的看法、自身的顾虑、对后果的担忧等)?最终促使 “我” 做出决定的关键理由或心理变化是什么?这部分是体现文章深度的关键,需通过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方式呈现。“我做对了” 不仅是事件结果的确认,更隐含着对自身行为的价值肯定。文章需在叙事结束后,自然流露对这件事的反思 —— 通过这件事,“我” 明白了什么道理?它对 “我” 的成长、认知有何影响?这种 “认识” 需与事件紧密关联,避免空洞抒情,要让读者感受到 “做对” 的合理性与意义。【点评】1. 叙事完整,细节生动文章以 “数学考高分→发现受伤流浪猫→纠结后救助→获得认可” 为线索,情节环环相扣,从傍晚发现猫到深夜归家,时间线清晰,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完整。细节描写尤为出色:如 “卷面上鲜红的‘92’分在余晖里晃眼”“猫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警惕”“校服外套裹住猫”“被汗水浸皱的试卷”,这些细节让场景真实可感,增强了故事的代入感。2. 心理刻画细腻,凸显 “判断与决定”文中重点刻画了 “我” 的内心挣扎:一边是期待已久的奖励和回家的急切,一边是对受伤猫咪的担忧。“口袋里的试卷仿佛突然变沉了”“92 分的喜悦早就被担心取代” 等心理描写,生动展现了从犹豫到坚定的过程,紧扣 “写出认识、判断、决定的过程” 这一要求,使 “做对了” 的结论更具说服力。3. 主题深刻,情感真挚文章通过 “放弃奖励救助流浪猫” 的小事,提炼出 “责任与柔软比分数更重要” 的主题,立意积极且贴近生活。李奶奶的道谢、妈妈态度的转变,从侧面烘托了 “我” 的选择的意义,结尾 “守住心里的那份柔软和责任” 的感悟,升华了主题,引发读者共鸣。4. 语言朴实自然,富有画面感语言风格简洁流畅,如 “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晚风带着凉意,我却觉得心里很暖”,用白描手法勾勒场景,字里行间蕴含真情。动词的运用精准(“攥着试卷”“拨开月季枝”“裹住猫”),让动作场景跃然纸上。1 / 1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卷一、基础积累。(33分)1.(2025五下·西和期末)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妈妈常沉浸在对童年时光的回忆中:在院子里摘yīng tao ,捉mà zha 。对着蓝天nà hǎn ;也会提起xiōng táng ,握着quán tou ,练习shuāi jiāo ;有时候还在河边fàng sì 地奔跑,看jùn mǎ 在草原上fēi chí 。2.(2025五下·西和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船艄(shāo) 附庸(yōng)B.蘸水(zhān) 诈骗(zà)C.颧骨(qián) 揩眼泪(kāi)D.船坞(wù) 吆喝(yǎo)3.(2025五下·西和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B.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C.放学后状和元元成群结队地走出了教室。D.成成很喜欢这架遥控飞机,不一会儿就操纵自如了。4.(2025五下·西和期末)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甲骨文5.(2025五下·西和期末)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今年,明明的爸爸 40 岁,爷爷 70 岁,他们分别在生日当天吟出诗句:“生当____仍迷痴,读得书多不记时。”“人生七十古来稀,再活三十年____。”A.及笄 古稀 B.不惑 古稀C.不惑 期颐 D.及笄 期颐6.(2025五下·西和期末)下列对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大家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B.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神舟二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列数字)C.赤湾左炮台如同海防线上的第一道坚固盾牌,守卫着珠江口。(打比方)D.贮藏水分是植物抗旱的绝招。例如,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体内水分能达到95%以上。(举例子)(2025五下·西和期末)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借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写一写“欣喜若狂”的情景。8.下面是对湖水的静态描写,请根据情景,接着进行动态描写。那碧蓝色的湖水,真像华丽的锦缎。朵朵白云倒映在水中,是锦缎上俏丽的花纹。周围的树木也把苍翠的身影映入水中。忽然,一阵风吹过, 9.十几分钟,几十分钟,几个小时,时间仿佛凝固了。等待出现的每一秒都如此漫长。(观察加点部分,照样子拟写句子)10.(2025五下·西和期末)根据提示,把下面的句子按照顺序排成一段话。( )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 )最后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 )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①)读书有三种态度。( )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 )另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2025五下·西和期末)根据提示,把诗句补充完整。11.诗中有画。《山居秋暝》中“ , ”展现了少女们洗衣归来、渔舟划破荷叶的有趣画面;《乡村四月》中“绿遍山原白满川, ”描绘了一幅江南乡村四月美景图;《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 ”描绘了一幅月出、鸟鸣的春山图。12.诗中有情。《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 ”寄托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惜别之情;《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 ”抒发了陆游深沉的爱国之情。(2025五下·西和期末)综合性学习。13.请结合图片内容,在横线上写出下列故事中的主人公。 倒拔垂杨柳 图一 大闹天宫 图二 吟诗葬花 图三 草船借箭 图四14.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出自哪本古典名著?请写出来。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 》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15.除了古典名著外,我们还读过许多民间故事,认识了许多人物。比如(填品质) 的猎人海力布,每年农历 都会在鹊桥上相会的牛郎织女。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请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 》。二、阅读与鉴赏。(26分)(2025五下·西和期末)课内阅读。牧场之国(节选)①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16.选文第①自然段按照 顺序,主要描写了傍晚的荷兰 的特点。17.选文画横线的句子属于 (填“静”或“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 。1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表现出荷兰人每天的生活过于平静而显得单调。C.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营造出一片安然与宁静的氛围。19.“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25五下·西和期末)课外阅读。认牙①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他能把真牙修理得像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像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解!②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解!③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解的问题全解开了。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侦探问一上午看了几个人,华大夫说六个人。侦探说:“总共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④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只要瞧见,我找你们去!”⑤天擦了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说那个家伙在“一壶春酒楼”喝酒呢!侦探听说后赶到酒楼,居然真把那家伙捉拿归案了。侦探问华大夫怎么认出这个匪徒的,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⑥这事传出去,人们对他那费解的事就全明白啦。他记不住人,不是毛病,因为他不记人,只记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还能不高?20.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21.文中哪句话说明华大夫治牙水平高?请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22.华大夫有两件令人“费解”的事,一是 ,二是 。作者连用两个“费解”的用意是 。23.短文第④自然段是对华大夫 和 的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华大夫 的心情。24.读了本文后,你觉得华大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三、习作。(25分)25.(2025五下·西和期末)请以“这件事我做对了”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写一篇400字以上的记叙文,叙事完整,内容充实。写出你对这件事的认识、判断、决定的过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樱桃;蚂蚱;呐喊;胸膛;拳头;摔跤;放肆;骏马;飞驰【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分析】樱桃(yīng tao):指一种落叶乔木及其果实,果实小而圆,红色或黄色,味酸甜,是常见的水果。语境中 “院子里摘” 体现了童年在庭院中采摘果实的场景。书写要点:“樱”:左右结构,左边 “木” 字旁(横短竖长,撇捺舒展),右边 “婴”(上中下结构,中间 “女” 字横画宜短,避免与上下部件拥挤)。“桃”:左右结构,左边 “木” 字旁,右边 “兆”(笔顺为:撇、点、提、竖弯钩、撇、点,注意 “竖弯钩” 要圆润有力,避免写成 “竖弯”)。蚂蚱(mà zha):指蝗虫的俗称,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善跳跃,是童年捕捉玩耍的小动物,充满乡土童趣。书写要点:“蚂”:左右结构,左边 “虫” 字旁(竖要直,提画短小),右边 “马”(横折、竖折折钩要写得紧凑,末横稍长托住上部)。“蚱”:左右结构,左边 “虫” 字旁,右边 “乍”(笔顺:撇、横、竖、横、横,注意竖画要直,横画间距均匀)。呐喊(nà hǎn):意为大声呼喊,通常带有强烈的情绪(如兴奋、激动)。语境中 “对着蓝天呐喊” 体现了童年无拘无束的释放感。书写要点:“呐”:左右结构,左边 “口” 字旁(写得小巧,位于左上格),右边 “内”(竖折、横折钩的折角要分明,内部 “人” 字撇捺不宜过长)。“喊”:左右结构,左边 “口” 字旁,右边 “咸”(笔顺:横、撇、横、竖、横折、横、斜钩、撇、点,“斜钩” 是主笔,要写得舒展有力)。胸膛(xiōng táng):指胸部,躯干的一部分,位于颈部和腹部之间。语境中 “提起胸膛” 描绘了练习摔跤时挺胸的姿态,体现力量感。书写要点:“胸”:左右结构,左边 “月” 字旁(竖撇要直,横折钩的折角圆润),右边 “匈”(上 “勹” 要包得住下部,内部 “凶” 字竖折和竖画要对齐)。“膛”:左右结构,左边 “月” 字旁,右边 “堂”(上 “小” 字中间竖钩要直,下 “土” 字横画间距均匀,末横最长)。拳头(quán tou):指手握紧时形成的块状物,常与力量、动作相关。语境中 “握着拳头” 是练习摔跤时的典型手部动作。书写要点:“拳”:上下结构,上 “穴” 宝盖(点要居中,横钩舒展覆盖下部),下 “手”(横画短,竖钩挺直,撇捺对称展开)。“头”:独体字(笔顺:点、点、横、撇、点,注意两个 “点” 大小有别,横画稍长,撇捺收笔利落)。摔跤(shuāi jiāo):一种竞技运动或游戏,双方徒手相搏,力求将对方摔倒。语境中是童年玩耍的活动,体现活泼好动的场景。书写要点:“摔”:左右结构,左边 “扌”(提手旁,横短竖钩直,提画斜度适中),右边 “率”(上 “亠” 要宽,中间 “幺” 字紧凑,下 “十” 字横长竖直)。“跤”:左右结构,左边 “足” 字旁(竖钩要直,提画短小,五个点画均匀分布),右边 “交”(点画居中,撇捺舒展,交叉点在横中线上)。放肆(fàng sì):意为轻率任意,毫无顾忌,语境中 “放肆地奔跑” 表现了童年在河边不受约束的自由状态。书写要点:“放”:左右结构,左边 “方”(点画居上,横画略斜,撇画舒展),右边 “攵”(反文旁,第一撇短,第二撇长,捺画有力)。“肆”:左右结构,左边 “镸”(长字旁,竖画要直,横画间距均匀),右边 “聿”(笔顺:横、横、横、竖钩、撇、点,竖钩是主笔,贯穿中部)。骏马(jùn mǎ):指跑得快的好马,常用来形容马的矫健。语境中 “草原上的骏马” 与 “飞驰” 搭配,展现草原的辽阔与动态美。书写要点:“骏”:左右结构,左边 “马” 字旁(横折、竖折折钩紧凑,提画短小),右边 “俊”(“亻” 旁竖画直,右 “夋” 笔顺:撇、点、撇、捺、撇、横撇、捺,撇捺要舒展)。“马”:独体字(笔顺:横折、竖折折钩、横,竖折折钩是关键,折角分明,底部横画托住上部)。飞驰(fēi chí):意为快速奔跑,形容速度极快。语境中 “骏马飞驰” 生动表现了马在草原上疾驰的动态。书写要点:“飞”:独体字(笔顺:横斜钩、撇、点,“横斜钩” 要写得流畅,斜度适中,撇点对称)。“驰”:左右结构,左边 “马” 字旁,右边 “也”(横折钩的折角要方,竖弯钩圆润舒展,贯穿下部)。故答案为:樱桃;蚂蚱;呐喊;胸膛;拳头;摔跤;放肆;骏马;飞驰【点评】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书写时注意左右部件的比例协调,同时结合语境理解词义,避免因字形相近而写错,书写时注意“放肆、呐喊”等词语的书写。2.【答案】A【知识点】字音【解析】【分析】选项 A:船艄(shāo) 附庸(yōng)船艄(shāo):读音正确。“艄” 指船尾,读音为翘舌音 “shāo”,注意与 “梢(shāo,树枝末端)” 读音相同,“艄” 为 “舟” 字旁,与船相关。附庸(yōng):读音正确。“庸” 读 “yōng”,意为依附、从属,词语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东西。选项 B:蘸水(zhān) 诈骗(zà)蘸水(zhān):读音错误。正确读音为 “zhàn”(第四声),“蘸” 意为用液体、粉末等沾染其他东西(如 “蘸墨水”),易误读为第一声 “zhān”。诈骗(zà):读音错误。正确读音为 “zhà”(翘舌音),“诈” 指欺骗,易误读为平舌音 “zà”。选项 C:颧骨(qián) 揩眼泪(kāi)颧骨(qián):读音错误。正确读音为 “quán”(第二声,声母 “q”,韵母 “uan”),“颧” 指面部眼下腮上的骨头,易误读为 “qián(前)”。揩眼泪(kāi):读音正确。“揩” 意为擦、抹,读音 “kāi”,如 “揩汗”“揩桌子”。选项 D:船坞(wù) 吆喝(yǎo)船坞(wù):读音正确。“坞” 指停泊、修理船只的地方,读音 “wù”,注意与 “呜(wū)” 区分声调。吆喝(yǎo):读音错误。正确读音为 “yāo”(第一声),“吆” 指大声喊叫(如叫卖、呼唤),易误读为第三声 “yǎo”。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汉字读音辨析。解题时需注意翘舌音、声调及易混声母,避免误读。3.【答案】C【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选项 A:“悠然自得”:形容悠闲从容、心情舒畅的样子。句中描述草原上的绵羊,“悠然自得” 能生动体现绵羊闲适自在的状态,与语境匹配,使用恰当。选项 B:“养尊处优”:指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但也可用于拟人化描述)。句子将 “中指” 拟人化,说它 “不受外物冲撞”“曲线优美”,用 “养尊处优” 形象表现其优越地位,符合语境,使用恰当。选项 C:“成群结队”:指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强调数量多)。句中仅提到 “壮壮和元元” 两个人,数量上不符合 “成群结队” 所要求的 “众多”,属于搭配不当,使用不恰当。选项 D:“操纵自如”:指操作或控制得非常熟练、灵活。句中说 “不一会儿就操纵自如”,体现成成快速掌握遥控飞机的操作,符合语境,使用恰当。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解答这类词语运用题时,需注意理解词义核心:明确词语的含义、适用对象、数量范围、感彩等,同时结合语境匹配。4.【答案】D【知识点】汉字演变【解析】【分析】选项 A:金文:金文是铸刻在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 “钟鼎文”,晚于甲骨文,是在甲骨文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字,故不是最早的成熟汉字。选项 B: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演变而成,出现时间晚于甲骨文、金文等,显然不是最早的成熟汉字。选项 C:隶书: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在秦朝开始流行,汉朝达到鼎盛,是汉字演变中由篆书向楷书过渡的字体,晚于甲骨文,不符合 “最早” 的要求。选项 D: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商朝晚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它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能够完整记录语言,证实了汉字在商朝就已发展成熟。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最早的成熟汉字。解题时需明确各选项文字的出现时间和成熟度。5.【答案】C【知识点】词汇运用【解析】【分析】选项 A:及笄 古稀“及笄” 是古代女子年满 15 岁的称谓,与爸爸 40 岁的男性年龄完全不符,第一空明显错误;第二空 “古稀” 指 70 岁,爷爷已 70 岁,“再活三十年” 显然不是再到 70 岁,逻辑矛盾。故 A 错误。选项 B:不惑 古稀第一空 “不惑” 对应 40 岁(出自《论语》“四十而不惑”),符合爸爸年龄,正确;第二空 “古稀” 为 70 岁,与 “再活三十年”(即 70+30=100 岁)的语境冲突,错误。故 B 排除。选项 C:不惑 期颐第一空 “不惑” 准确对应爸爸 40 岁,正确;第二空 “期颐” 是古代对 100 岁的称谓,爷爷 70 岁 “再活三十年” 即到 100 岁,符合语境。故 C 正确。选项 D:及笄 期颐第一空 “及笄” 用于 15 岁女子,与 40 岁男性爸爸无关,错误;第二空 “期颐” 虽符合 100 岁的逻辑,但因第一空错误,整体排除。故 D 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年龄称谓。解题需匹配年龄称谓与语境。6.【答案】B【知识点】举例子说明方法;列数字说明方法;作比较说明方法;打比方说明方法【解析】【分析】选项 A:通过 “鲸” 与 “象” 的对比(“比象大得多”),突出鲸的体型巨大,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选项 B:“2025 年 4 月 24 日 17 时 17 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是对事件时间、地点的客观陈述,未通过数字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道理(如大小、数量、程度等),不属于 “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选项 C:将 “赤湾左炮台” 比作 “坚固盾牌”,通过相似点形象说明炮台的防御作用,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选项 D:以 “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 为例,具体说明 “植物贮藏水分抗旱” 的特点,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判断。判断说明方法需紧扣其特征。【答案】7.妈妈见到了她多年未见面的好朋友,兴奋不已,又蹦又跳,像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她一把抱住好朋友,嘴里不停地说:“见到你真是太高兴啦!”8.水面荡起一圈圈波纹,水中的落叶也跟着荡漾起来9.五年,十年,二十年,时间如流水,母亲的头上长出了白发,脸上长出了皱纹。【知识点】遣词造句;仿写【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题时要紧扣题干要求,认真解答。7.题目要求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 “欣喜若狂”。先确定场景,选 “久别重逢” 易体现情绪。动作上,用 “又蹦又跳”“抱住” 展现激动;语言上,直白说 “太高兴啦” 传递狂喜;神态通过 “兴奋不已”“稚气未脱” 间接体现。故答案为:妈妈见到了她多年未见面的好朋友,兴奋不已,又蹦又跳,像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她一把抱住好朋友,嘴里不停地说:“见到你真是太高兴啦!”8.题目先静态写湖水如锦缎,有白云、树木倒影,要求接 “一阵风吹过” 的动态。风会让水面变动,故写 “荡起波纹”;水中物体也会动,选 “落叶荡漾” 呼应。这样既承接静态,又通过风引发动态,故答案为:水面荡起一圈圈波纹,水中的落叶也跟着荡漾起来9.题目用 “十几分钟,几十分钟,几个小时” 的时间递进,体现时间漫长及变化。模仿其形式,选 “五年,十年,二十年” 的时间递进。内容上,体现时间流逝的结果,“母亲白发、皱纹” 符合,从而得出答案。故答案为:五年,十年,二十年,时间如流水,母亲的头上长出了白发,脸上长出了皱纹。10.【答案】256143【知识点】句式衔接【解析】【分析】确定总起句:题干中已明确标注①句 “读书有三种态度” 为首位。这句话是全段的核心,总括了下文要介绍的内容,所有句子都应围绕 “三种态度” 展开,因此①是逻辑起点。梳理 “三种态度” 的顺序:②句提到 “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其中 “一种” 是对 “三种态度” 的首次具体说明,应紧跟总起句①,故②排第 2 位。⑥句提到 “另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另一种” 表示第二种态度,承接 “一种” 之后,故⑥排第 3 位。④句 “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 是对⑥句 “随随便便的态度” 的目的补充(“用来装点自己” 的具体表现),因此④紧跟⑥,排第 4 位。⑤句提到 “最后一种是批判的态度”,“最后一种” 明确表示第三种态度,排在前两种之后,故⑤排第 5 位。③句 “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 是对⑤句 “批判的态度” 的具体解释(“用现实生活来检验” 的实际做法),因此③紧跟⑤,排第 6 位。故答案为:256143【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要完成这类句子排序题,关键在于抓住总起句、逻辑顺序(如并列、递进、补充说明) 以及句子间的衔接词。【答案】1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子规声里雨如烟;时鸣春涧中12.报得三春晖;孤帆远影碧空尽;但悲不见九州同【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理解与记忆,解题需结合诗句意境与提示。11.第 1、2 空:《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通过 “竹喧”“莲动” 的动态描写,展现少女洗衣归来、渔舟穿行荷叶间的画面,呼应 “少女们洗衣归来、渔舟划破荷叶” 的提示,故填此句。第 3 空:《乡村四月》中,“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以 “绿遍山原”“白满川” 绘色,“子规声”“雨如烟” 添声与朦胧感,契合 “江南乡村四月美景图”,填子规声里雨如烟。第 4 空:《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 “月出” 惊扰山鸟、鸟儿在春涧中偶尔鸣叫的细节,构成 “月出、鸟鸣的春山图”,故填时鸣春涧中。故答案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子规声里雨如烟;时鸣春涧中12.第 1 空:《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 “寸草” 喻子女微薄孝心,“春晖” 喻深厚母爱,用反问凸显感恩之情,填报得三春晖。第 2 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以孤帆渐远、只剩长江东流的景象,寄托对友人的不舍,填孤帆远影碧空尽。第 3 空:《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直抒胸臆,即便临终仍为未见国家统一而悲,显爱国深情,填但悲不见九州同。故答案为:报得三春晖;孤帆远影碧空尽;但悲不见九州同【答案】13.鲁智深;孙悟空;林黛玉;诸葛亮14.水浒传;西游记15.热心善良;七月七日(七月初七);田螺姑娘【知识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古典名著与民间故事知识。解题需熟知古典名著与民间故事。13.倒拔垂杨柳:这一情节出自《水浒传》。鲁智深(花和尚)在东京大相国寺看守菜园时,因众泼皮挑衅,徒手拔起垂杨柳,震慑众人。这一行为既展现其神力,也体现其豪爽不羁的性格,故主人公为鲁智深。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最经典的情节之一。孙悟空因被天庭封为 “弼马温” 不满,反下天庭,自封 “齐天大圣”,后搅乱蟠桃会、偷吃金丹,与天兵天将大战,尽显反抗精神,主人公为孙悟空。吟诗葬花:出自《红楼梦》。林黛玉目睹落花凋零,感怀自身命运,将落花收集埋葬,并作《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体现其多愁善感、孤高敏感的特质,主人公为林黛玉。草船借箭:《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经典桥段。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趁大雾天用草船诱敌,成功 “借” 得十万支箭,展现其神机妙算,主人公为诸葛亮。故答案为:鲁智深;孙悟空;林黛玉;诸葛亮14.“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一百八人” 指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聚义于梁山泊(方圆四五百里),这是《水浒传》的核心设定,故对应 《水浒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强调 “诚心向佛”“内心觉悟即是灵山”,与《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核心思想(追求内心的 “真经” 与修行)一致,故对应 《西游记》。故答案为:水浒传;西游记15.猎人海力布:出自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他得到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为救乡亲们,不惜说出秘密变成石头,体现热心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牛郎织女:传说中二人被银河相隔,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喜鹊搭桥让他们相会,这一习俗流传至今。其他民间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八仙过海》《神笔马良》等,《田螺姑娘》讲述善良的田螺姑娘帮助农夫的故事,是经典民间传说。故答案为:热心善良;七月七日(七月初七);田螺姑娘【答案】16.时间;静谧(沉寂)17.动;以动衬静,写出了傍晚的宁静18.B19.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牧场上安宁、美好、和谐的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题时要仔细阅读文本。16.第①自然段从 “傍晚” 到 “最后一抹晚霞消失”“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明显按时间推移展开描写。文中 “一片寂静”“默默无言”“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沉睡的牲畜” 等词句,集中体现荷兰傍晚静谧(沉寂) 的特点。故答案为:时间;静谧(沉寂)17.画横线句 “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描写车船的移动,属于动态描写。这些动态场景并未打破宁静,反而通过轻微的活动,更凸显出周围环境的安静,即以动衬静,突出傍晚荷兰的宁静氛围。故答案为:动;以动衬静,写出了傍晚的宁静18.A 项:“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中 “忘记” 赋予马人的行为,是拟人手法,正确。B 项:“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体现的是荷兰人与环境相融的平和,而非 “生活单调”,错误。C 项:画波浪线句(如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营造出安然宁静的氛围,正确。故答案为:B19.“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是作者对前文描绘的宁静、和谐景象的总结与赞叹。荷兰牧场的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让作者心生向往,故表达了对荷兰牧场安宁美好、和谐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故答案为: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牧场上安宁、美好、和谐的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答案】20.本文主要讲了华大夫通过黑脸汉子的牙齿,认出他就是匪徒,帮助侦探抓捕犯人的故事。21.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22.治牙能耐大;记性差;使人物形象带上传奇色彩,也为后文情节的开展作铺垫23.动作;语言;怒火中烧24.华大夫是一个医术高超,对工作专注负责,自我要求高的人。我知道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核心内容的概括能力及信息筛选能力。解题时要梳理事件的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剔除次要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文章的主要情节,注意仔细读文章。20.通读全文,核心事件是:巡捕房侦探追查黑脸匪徒,华大夫起初因记不住人说不清楚,后通过牙齿认出匪徒在酒楼,协助侦探抓捕。提炼 “华大夫通过牙齿认出匪徒,帮助侦探抓捕” 这一主线,故答案为:本文主要讲了华大夫通过黑脸汉子的牙齿,认出他就是匪徒,帮助侦探抓捕犯人的故事。21.文章第①段开篇即点明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随后用具体事例解释这一评价:“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这句话通过两个对比 ——“真牙修得像假牙(强调美观度)” 和 “假牙做得像真牙(强调实用性)”,从 “美观” 和 “实用” 两个维度,生动且具体地展现了华大夫治牙技艺的高超:既能让受损的真牙恢复完美外观,又能让人工制作的假牙具备真牙的功能。这一描述比单纯说 “医术高” 更有说服力,是文中最直接、最具体体现其治牙水平的语句,因此成为本题答案。故答案为: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22.第 1、2 空:需从文中找出明确被称为 “费解” 的两件事。第①段提到 “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解!”,这里的 “能耐” 指的是华大夫高超的治牙技术,即 “治牙能耐大”;第②段指出 “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 也是费解!”,明确第二件费解的事是 “记性差”。第 3 空:分析作者连用两个 “费解” 的用意。从人物塑造角度,“医术极高却记性极差” 的反差,让华大夫的形象更具独特性和传奇色彩,引发读者的好奇:为什么一个医术顶尖的人会有如此明显的 “缺陷”?从情节结构角度,这两个 “费解” 设置了悬念,为后文的情节反转(华大夫通过牙齿认出匪徒,解释 “记不住人是因为只记牙”)做了铺垫,让后续的解谜过程更自然、更有冲击力,使文章的叙事更具吸引力。故答案为:治牙能耐大;记性差;使人物形象带上传奇色彩,也为后文情节的开展作铺垫23.第④段中,“‘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 是对人物动作的描写,通过 “拍桌子” 的力度(钳子 “蹦得老高”),直观展现了华大夫的情绪波动;“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只要瞧见,我找你们去!” 是对华大夫语言的描写,通过他的话语,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愤怒。结合语境,侦探怀疑华大夫 “跟匪徒有瓜葛”,这一质疑触及了华大夫 “人善、正派、规矩” 的底线(文中第②段提到他 “正派、规矩”),因此他的 “火起” 是对自身清白被质疑的强烈反应,从中能清晰体会到他 “怒火中烧” 的心情 —— 既有被冤枉的愤怒,也有对自身职业操守被质疑的不满。故答案为:动作;语言;怒火中烧24.从 “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 可见其 “医术高超”;从 “他记不住人,不是毛病,因为他不记人,只记牙。治牙的,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 可见其 “对工作专注负责”,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治牙这件事上;从他反驳侦探 “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 可见其 “正直、有原则”,坚守职业操守。启示:华大夫之所以能有高超的医术,正是因为他 “不记人,只记牙”,将全部心思集中在治牙上。这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学习什么技能,只有专注投入、心无旁骛,才能深耕细作,最终取得成就。正如文中所说 “把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医术还能不高?”,专注是成功的重要前提。故答案为:华大夫是一个医术高超,对工作专注负责,自我要求高的人。我知道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25.【答案】这件事我做对了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傍晚,我攥着刚发的数学试卷往家走。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卷面上鲜红的“92”分在余晖里晃眼 —— 这是我第一次在难度骤升的月考里突破 90 分,书包里还揣着妈妈承诺的奖励:一套限量版的《几何趣题集》。 路过小区花园时,一阵细碎的响动从灌木丛后传来。我拨开半枯的月季枝,看见一只三花猫正蜷缩在落叶堆里,右前腿不自然地蜷着,沾着暗红的血渍。它抬头看我,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警惕,却没力气躲开。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不是三楼李奶奶常喂的那只流浪猫吗?上周还见它追着落叶跑呢。 口袋里的试卷仿佛突然变沉了。回家晚了,妈妈会不会着急?那套盼了半个月的习题集,今晚就能拿到手。可猫的呼吸越来越弱,风卷着落叶打在它身上,它瑟缩了一下。我想起科学课上老师说过,动物受伤后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感染丧命。 我蹲下来,试着轻轻伸出手。猫迟疑了一下,竟没哈气。指尖触到它冰凉的毛时,我突然打定主意。掏出书包里的纸巾,小心翼翼按住它的伤口,另一只手摸出电话手表。 “妈,我晚点回家。”电话那头传来妈妈的催促,我飞快地说:“楼下的流浪猫受伤了,我送它去宠物医院。习题集...... 明天再买也行。”不等妈妈回应,我挂了电话,用校服外套裹住猫往小区外的宠物医院跑。 挂号、拍片、处理伤口,折腾到天黑才抱着包扎好的猫出来。口袋里的试卷边角被汗水浸得发皱,92 分的喜悦早就被担心取代。送猫去李奶奶托付的宠物店寄养时,李奶奶攥着我的手直道谢,说这猫陪她熬过了最孤单的日子。 回家的路上,晚风带着凉意,我却觉得心里很暖。妈妈果然在门口等我,眉头拧成了疙瘩。但听完我的解释,她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习题集明天去买,但今天这事,你做得对。” 那晚躺在床上,我摸着被猫抓出浅浅红痕的手背,突然明白:分数和奖励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快乐,但守住心里的那份柔软和责任,才是更重要的事。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我知道,这次的决定,我没做错。【知识点】叙事类作文【解析】【分析】文体限定:明确要求写 “记叙文”,意味着需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具体事件的讲述来展现主题,而非议论或说明。字数要求:“400 字以上”,既保证了叙事的充分性,也要求学生在有限篇幅内合理分配内容,避免冗长或简略。核心事件:“这件事” 需选取一件具体、真实的事(可基于生活经历改编),事件本身应包含 “选择” 或 “判断” 的空间 —— 即当时可能存在不同做法,甚至 “做对” 的选择可能面临一定压力(如时间冲突、他人不解等),这样才能凸显 “做对了” 的意义。重点内容:“写出你对这件事的认识、判断、决定的过程” 是题干的核心指令。这要求文章不能仅停留在 “做了什么”,更要展现 “为什么这么做”:事件发生时,“我” 的初始想法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 “我” 的判断(如他人的看法、自身的顾虑、对后果的担忧等)?最终促使 “我” 做出决定的关键理由或心理变化是什么?这部分是体现文章深度的关键,需通过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方式呈现。“我做对了” 不仅是事件结果的确认,更隐含着对自身行为的价值肯定。文章需在叙事结束后,自然流露对这件事的反思 —— 通过这件事,“我” 明白了什么道理?它对 “我” 的成长、认知有何影响?这种 “认识” 需与事件紧密关联,避免空洞抒情,要让读者感受到 “做对” 的合理性与意义。【点评】1. 叙事完整,细节生动文章以 “数学考高分→发现受伤流浪猫→纠结后救助→获得认可” 为线索,情节环环相扣,从傍晚发现猫到深夜归家,时间线清晰,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完整。细节描写尤为出色:如 “卷面上鲜红的‘92’分在余晖里晃眼”“猫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警惕”“校服外套裹住猫”“被汗水浸皱的试卷”,这些细节让场景真实可感,增强了故事的代入感。2. 心理刻画细腻,凸显 “判断与决定”文中重点刻画了 “我” 的内心挣扎:一边是期待已久的奖励和回家的急切,一边是对受伤猫咪的担忧。“口袋里的试卷仿佛突然变沉了”“92 分的喜悦早就被担心取代” 等心理描写,生动展现了从犹豫到坚定的过程,紧扣 “写出认识、判断、决定的过程” 这一要求,使 “做对了” 的结论更具说服力。3. 主题深刻,情感真挚文章通过 “放弃奖励救助流浪猫” 的小事,提炼出 “责任与柔软比分数更重要” 的主题,立意积极且贴近生活。李奶奶的道谢、妈妈态度的转变,从侧面烘托了 “我” 的选择的意义,结尾 “守住心里的那份柔软和责任” 的感悟,升华了主题,引发读者共鸣。4. 语言朴实自然,富有画面感语言风格简洁流畅,如 “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晚风带着凉意,我却觉得心里很暖”,用白描手法勾勒场景,字里行间蕴含真情。动词的运用精准(“攥着试卷”“拨开月季枝”“裹住猫”),让动作场景跃然纸上。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卷(学生版).docx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