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醉翁亭记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醉翁亭记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12 醉翁亭记
  班级举办“感受古人智慧·学习先贤精神”主题学习活动,请你阅读《醉翁亭记》,参与活动并回答下面问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林壑(hè) 朝而往(zhāo) 伛偻提携(lǔ)
B.琅琊(xié) 弈者胜(yì) 山肴野蔌(sù)
C.辄醉(zhé) 酿泉(liànɡ) 树林阴翳(yì)
D.潺潺(chán) 颓然(tuí) 觥筹交错(ɡōnɡ)
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朝而往,暮而归/往来而不绝者 B.苍颜白发/野芳发而幽香
C.宴酣之乐/而乐亦无穷也 D.朝而往,暮而归/山间之朝暮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山之僧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
C.渐闻/水声潺潺
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5.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名之者谁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颓然乎其间者
D.翼然临于泉上
7.用课文原句填空。
(1)(2024哈尔滨中考)吟咏《醉翁亭记》中的“山水之乐,      ”,我们能感受到欧阳修借“酒”寄托对山水的陶醉之情。
(2)古文中不乏以早晚天气的变化写山水之美的佳句,如《醉翁亭记》中的“      ,      ”,《岳阳楼记》中的“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醉翁亭记》中的“      ,      ”写出了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愉悦心境。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8.选文第二段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0.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11.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加点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加点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经典美文。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武昌九曲亭记(节选)①
苏 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③精舍④,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⑤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苏辙受牵连被谪为监筠州盐酒税。后来,苏辙来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到武昌西山上的九曲亭游玩。②陂(pō)陁(tuó):起伏不平。③浮图:指佛寺。④精舍:僧人住所。⑤褰(qiān)裳:提起衣裳。
1.甲诗作者是唐代诗人    ,在本诗中,诗人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      ,      ”这些富有感彩的诗句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临溪而渔   
(2)泉香而酒洌   
(3)佝偻提携   
(4)譬之饮食,杂陈于前   
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惟 其 无 愧 于 中 无 责 于 外 而 姑 寓 焉
4.以上三篇古诗文的作者都是被贬谪的官员,但表达的中心思想各不相同。参照示例,关注加点词,请为文中的画波浪线的句子作批注。
示例: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批注】此句意为:①
  。
“醉”字言简义丰,不仅是对太守宴饮神态的描写,还能让我们从中品出他为百姓创造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而感到快慰以及身处优美景色中的陶醉之情。
句子: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批注】②
  。
(2024扬州中考)
平山堂记(节选)
郑兴裔
天地间无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为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也。非然,则历变故、经岁月,虽以金石之质,犹不能与天地以不敝。
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及莅任维扬,访平山故迹,而荆榛塞道,荒葛罥涂,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去隆兴癸未周君淙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躏,先贤遗址,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雘之哉 无怪乎斯堂之旋圮也。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为堂于蜀冈之上   
(2)延四方之名俊   
(3)心窃向往焉   
(4)无怪乎斯堂之旋圮也   
6.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徜 徉 乎 其 中 不 醉 无 归 载 月 而 返
7.翻译句子。
  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
8.作者详细描述平山堂优美的风光和欧阳修等先贤的“风流逸事”,有什么作用
9.(2025衡水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琅琊山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其中的醉翁亭景区以中国著名的古亭——醉翁亭为主景区,已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醉翁亭建筑群,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总面积不到1 000平方米,却有多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宝《醉翁亭记》碑,是琅琊山森林公园最吸引游人的一个主景区。
(1)假如你去旅游,请你结合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有关语句,向游客介绍“醉翁亭”这个亭名的由来。
(2)下面是清代同治末年的一位游客写下的一副对联,请你简要赏析。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对点练习:见“课堂达标”8题。
常见题型:本文/本段写了什么内容(哪些景物/哪几件事等)
方法指津:解答概括文言文内容题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词回答;第三,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详解答案】
课堂达标
1.D 解析:A项,“偻”应读“lǚ”;B项,“琊”应读“yá”;C项,“酿”应读“niàng”。故选D。
2.B 解析:A项,“往”的意思相同,去。B项,“发”的意思不同,意思依次为:头发/开放。C项,“乐”的意思相同,快乐。D项,“暮”的意思相同,傍晚。故选B。
3.A 解析:A项,“于”均为介词,在。B项,“者”的用法和意义依次为:代词,……的人/语气词,表判断,不译。C项,“之”的用法和意义依次为: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琅琊山。D项,“而”的用法和意义依次为:连词,表递进/连词,表顺承。故选A。
4.B 解析:B项,“醉翁之意不在酒”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醉翁之意”是主语,其后应划分开,即“醉翁之意/不在酒”。故选B。
5.C 解析:C项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也”表陈述,其他三项中的“也”表判断。故选C。
6.C 解析:A项,“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B项,“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C项“颓然”没有词类活用现象;D项,“翼然”,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故选C。
7.(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3)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8.第二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这四幅画面。
9.(1)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2)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10.选文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来写的。
11.相同点:两者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抒发了作者的抱负和情怀,都表现了作者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之心的高尚情怀。
积极意义:这种思想对当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尤其是公职人员,要以民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言之有理即可)
课后提升
1.刘禹锡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2.(1)临近,靠近 (2)清 (3)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4)陈列,摆开
3.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4.①苍老的容颜,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②此句意为:大概天下的快乐是无穷无尽的,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为快乐。“悦”字体现了子瞻在山水间悠然自得的愉悦心情。他的自得其乐,是超然洒脱、乐观豁达的态度以及安然自适、适意为悦的心情的表现
参考译文:
【丙】子瞻被贬到齐安,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齐安没有什么名山,可是长江南岸武昌的群山,连绵起伏,山涧峡谷幽深而林木茂密,其中有佛寺、僧舍,西边的山叫西山,东边的河叫寒溪。它们紧靠着山梁,面朝山沟,被茂密的松树枥树丛所遮蔽,寂寞清静,恍然绝世,连车马的踪迹都到不了这里。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上酒,乘着渔舟,横渡乱流向南而去。
我年轻的时候,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只要有山可登,有水可泛舟,子瞻没有一次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先上山、先下水的。有些地方不能到达,子瞻就一天闷闷不乐。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自由自在地在泉边岩石上漫游,采摘树林中的山花,随意捡拾山涧中的落果,舀取泉水来饮用,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把他当作神仙。大概天下的快乐是无穷无尽的,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为快乐。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什么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没有不洒脱地自我解嘲的。就好像是喝酒吃饭,丰盛的菜肴摆在面前,只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罢了,而吃下去后,那些食物同样都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知道得失在哪里呢 只要心中无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姑且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又有什么呢。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原因。
5.(1)建造 (2)邀请 (3)私下 (4)不久,随即
6.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
7.平山堂的左右,碧绿的大树耸入云端,清风缓缓吹来,即使是最炎热的盛夏也感觉不到暑热。
8.体现平山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表现作者对历史文化古物被破坏而无人维护的惋惜以及对战争的厌倦之情,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参考译文:
天地间没有长久而不衰败的东西,那些还有留存的,必定是被人所关注,而人去保存它。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历经变故、经过岁月,即使是金石的质地,也还是不能跟天地一样长久不衰败。
庆历年间,庐陵的欧阳修先生实际上镇守这个地方,在蜀冈之上建造了平山堂,背靠着高处眺望远方,江南的众多山峦,在栏杆前拱手作揖,好像与堂是平齐的,所以取名叫平山堂。平山堂的左右,碧绿的大树耸入云端,清风缓缓吹来,即使是最炎热的盛夏也感觉不到暑热。政事处理完后的闲暇时间,邀请四面八方的知名才俊,采摘邵伯湖的荷花,传递花朵饮酒,分韵赋诗,安闲自在地在其中游乐,不喝醉不回去,带着月光返回,也是风流潇洒的事迹啊,我内心私下很是向往。等到(我)到扬州任职,探访平山堂的旧迹,却发现荆棘堵塞道路,荒草覆盖路途,残垣断梁,大多已经破败腐烂无法支撑。距离隆兴癸未年周淙重新修建的日子不到三十年,就凋零残破到了这种地步。唉!自从国家多有变故,兵马践踏,先贤遗留的地方,一半成为砍柴放牧的区域,文人雅士,很少有经过而询问的,又有谁去保护和爱惜它,并去修缮装饰它呢 怪不得这座堂不久就倒塌了。
9.(1)示例:叔叔阿姨们,“醉翁亭”的亭名是以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别号来命名的。欧阳修在他的《醉翁亭记》一文中说:“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这里的太守指的就是欧阳修,他当时担任滁州知州,主持建造了醉翁亭,并亲自给它命名。
(2)示例:全联仅18字,嵌入了“醉、翁、亭”三个字和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语句“山行六七里”;把写联时间,亭的位置,亭主人生前活动、身后对历史的影响概括无遗;“醉乡犹在”“亭影不孤”,既写景,又饱含对欧阳修对后世深远影响的追怀与感念,十分巧妙。字字精练准确,耐人回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