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湖心亭看雪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拏一小舟,拥毳(máo)衣炉火。B.雾凇沆(hànɡ)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C.是日更(ɡènɡ)定矣。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fú)。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B.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是日更定矣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湖心亭一点 惟长堤一痕3.下列对《湖心亭看雪》一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4.用课文原句填空。(1)“作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几个表示微小的量词‘痕’‘点’‘芥’‘粒’,反衬出冰雪世界的浩渺和雪后人烟之稀绝。”这句话是对《湖心亭看雪》中“ 、 、 、 ”几句的评价。 (2)《湖心亭看雪》中“ , ”两句是张岱借“舟子”之口表达了自己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3)阅读古诗文,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娱乐方式,从中获得借鉴与启发,如通过《湖心亭看雪》中“ , ”两句,可以一览张岱只身赏雪的情景。 (4)塞北雪后,天地一片苍茫。满村的雪,满村的白,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句:“ , ,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6.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痴”的理解。8.文中画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具体分析。 学完《湖心亭看雪》,小冀同学阅读了一些写景的诗文,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甲】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 【乙】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丙】孤山东麓,有亭翼然。和靖①故址,今悉编篱插棘。诸巨家规②种桑养鱼之利,然亦赖其稍葺亭榭,点缀山容。楚人之弓,何问官与民也③ (张京元《孤山小记》)【丁】烟霞洞④,亦古亦幽,凉沁入骨,乳汁涔涔⑤下。石屋虚明开朗,如一片云,欹⑥侧而立,又如轩榭,可布几筵。余凡⑦两过石屋,为佣奴所据,嘈杂若市,俱不得意而归。(袁宏道《烟霞洞小记》) 注:①和靖:本名林逋,北宋诗人,曾隐居西湖,结庐孤山。②规:规划,谋求。③楚人之弓,何问官与民也:典故,楚王遗弓,楚人得之,为何还要问是官是民呢 比喻利益并未外流。④烟霞洞:西湖最古老的洞壑之一。⑤涔涔(cén cén):形容雨水、汗、泪不断地落下。⑥欹(qī):同“攲”,倾斜。⑦凡:总共,一共。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轻舟短棹西湖好 (2)拥毳衣炉火 (3)有亭翼然 (4)俱不得意而归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隐隐笙歌处处随。(2)和靖故址,今悉编篱插棘。3.请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出朗读节奏。(限两处)诸 巨 家 规 种 桑 养 鱼 之 利4.乙文与丁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5.文人多是孤独的,他们的孤独是灵魂的孤独,是文化的孤独。请你参加“畅游杭州湖心亭,品味文人孤独情”专题学习活动,完成以下任务。(1)活动中,老师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对出下联。上联:驾小舟深夜赏雪景下联: (2)活动中,班长对张岱进行了评价。请你仿照示例,从下面的人物中选择一个作为对象,写出你对他的“孤独”的理解。(句式不限)屈原 杜甫 苏轼 陶渊明示例:张岱是孤独的。隆冬寒夜去湖心亭看雪,茫茫天地,余舟一芥,遗世而独立。对点练习:见“课堂达标”5题,“课后提升”2题。常见题型:(1)翻译下面的句子。(2)下列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方法指津:翻译文言语句的基本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首先要将句子中的关键词、特殊句式翻译准确,然后再字字落实,句句对应,最后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详解答案】课堂达标1.B 解析:A项,“毳”应读“cuì”;C项,“更”应读“gēng”;D项,“沸”应读“fèi”。故选B。2.D 解析:A项,“是”意思依次为:代词,这/判断动词,是。B项,“白”意思依次为:白色的/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C项,“更”意思依次为: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副词,还。D项,“一”意思都为:数词,一。故选D。3.D 解析:D项有误,“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分析有误,这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故选D。4.(1)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3)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4)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5.(1)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6.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7.这里的“痴”是痴迷的意思,作者痴迷于山水美景,痴迷于雅情雅趣,痴迷于天人合一。8.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课后提升1.(1)桨 (2)裹,围 (3)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全,都2.(1)隐隐传来的笙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漂荡。(2)(这是)和靖当年住的地方,如今都编着篱笆插着荆棘。3.诸巨家/规/种桑养鱼之利4.示例:乙文使用白描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几个词,简练地描绘出雪后西湖的清幽寂静。丁文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屋比作一片云、轩榭,生动形象地写出石屋的虚明开朗。参考译文:【丙】孤山的东麓,有一座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矗立在那里)。(这是)和靖当年住的地方,如今都编着篱笆插着荆棘。很多富人家规划着种桑养鱼所带来的利益,然而也幸亏他们稍稍修葺亭榭,点缀山景。(这就像是)楚王遗弓,楚人得之,为何还要问是官是民呢 【丁】烟霞洞,又古老又幽深,寒凉能沁入骨髓,钟乳石的滴水不断地落下。石屋明亮开阔,像一片云,倾斜地立着,又像轩榭,可布置筵席。我总共两次经过石屋,(石屋)被佣人奴仆所占据,嘈杂得像集市一般,都是不尽兴地回来了。5.(1)示例:逢知音亭中饮大白(2)示例一:屈原是孤独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他孤独的宣告。示例二:陶渊明是孤独的。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远离熙熙攘攘的尘世,归隐田园,与酒为伴,与菊为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