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文学常识填空1.《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杜甫,字 ,号 , 代著名诗人。 2.《长沙过贾谊宅》的作者是 代诗人刘长卿,字 ,河间(今属河北)人。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作者是韩愈, 代 、 家,“ ”之首。题目中“左迁”指 ,“蓝关”指 。 二、古诗默写4.杜甫《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与他《月夜忆舍弟》一诗中的“ , ”表达的意思相近。 5.《长沙过贾谊宅》中抚今追昔、痛抒怜情的句子是: , !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是: 。 三、诗歌阅读(一)月夜忆舍弟杜 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7.尾联“寄书长不达”中“长”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8.请对比这首诗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情感的异同。(二)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9.同学们为“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配插画,以下两种设计,你会选择哪一种 请结合诗句内容说明理由。设计一:将“秋草”“寒林”居中突出,将“人”画得邈远。设计二:将“秋草”“寒林”置于画面一角,浓墨重彩渲染“人离去的背影”。10.“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三)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1.本诗虚实相映,请结合内容分析其妙处。12.请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四)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 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刘长卿途经长沙贾谊故居,触发强烈共鸣,开篇即用“悲”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B.诗人韩愈委婉表达忧国忧民,想替皇帝除弊的忠君报国之志,没有忏悔,没有屈服。C.“湘水无情”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诗人将自己同贾谊、屈原联系在了一起。D.诗人韩愈把侄孙探望的用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实则是凄楚沉痛地以死明志。14.刘诗“日斜时”和韩诗“夕”都指向傍晚,请简要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2024镇江中考)(五)守风①淮阴[唐]许浑遥见江阴夜渔客,因思京口钓鱼时。一潭明月万株柳,自去自来人不知。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5.下列诗句中的形象,与《守风淮阴》中“京口钓者”的形象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B.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C.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D.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16.同是看见渔人,两位诗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025唐山月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六)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7.解释题目中“之”的意思。18.意象是诗中寄寓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这首诗中,“天涯”这一意象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详解答案】1.子美 少陵野老 唐2.唐 文房3.唐 诗人 文学 唐宋八大家 贬官 蓝田关4.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5.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6.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7.“长”的字面意思是:一直,总是。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信总是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表现出诗人内心对亲人强烈的忧虑和思念。8.相同点: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不同点:《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思家念亲和忧虑时局、期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情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对兄弟的怀念和对天下人共团圆的美好祝愿。9.示例一:选择设计一。这两句诗中,“秋草”“寒林”是当时的客观环境,渲染出一片萧瑟的景象,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悲凉。因此应将“秋草”“寒林”居中突出,以哀景衬哀情。示例二:选择设计二。这两句诗中,萧瑟的秋景固然悲凉,但是没有人的衬托,其中的悲凉意味很难令人感受到。浓墨重彩渲染“人离去的背影”,可以更加突出“人”的主观感受。10.①对贾谊不幸遭遇的悲叹和惋惜;②对自己被贬的悲愤和痛苦;③对汉文帝的指责;④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11.本诗实写早行之景,虚写梦回故乡所见之景,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交织叠加,虚实相映,丰富了诗歌的意蕴,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12.示例:这两句诗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诗人用一串名词,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别具情味的早行图:雄鸡啼鸣,茅店之外挂着一轮残月,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已经留下行人依稀的足迹。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描绘,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早行图便跃然纸上了。13.B 解析:“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意思是: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由此可知诗人是直接表达出忧国忧民,想替皇帝除弊的忠君报国之志,没有忏悔,没有屈服。选项“委婉”分析有误。故选B。14.刘诗“日斜时”渲染萧条冷落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因迁谪而惆怅伤感的心情;韩诗用“夕”与“朝”对比,强调时间之短,反衬获罪之快。15.D 解析:《守风淮阴》描绘了一个在江边悠然垂钓的“京口钓者”形象,他自在、悠闲,不为外界所扰。需要从选项中找到一个同样表现出渔人自在、悠闲生活状态的诗句。A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出自李白的《行路难》,这里的“垂钓”更多是用来表达诗人仕途不顺时的一种自我排遣和向往,与《守风淮阴》中的“京口钓者”形象不符。B项,“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出自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里的“垂钓者”是诗人所观之景,并非诗人自己,且诗句重点在于表达诗人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求仕之心,与《守风淮阴》中的“京口钓者”形象不符。C项,“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自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这里的“垂钓者”是一个小孩,虽然也在垂钓,但更多的是表现小孩的童趣和天真,与《守风淮阴》中的“京口钓者”形象不符。D项,“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出自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里的“垂钓者”在斜风细雨中悠然自得地垂钓,不为风雨所动,与《守风淮阴》中的“京口钓者”自在、悠闲的形象最为接近。故选D。16.《守风淮阴》表达了对渔人自在、悠闲的羡慕(或“艰辛的同情”),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江上渔者》表达了对渔人捕鱼艰险的同情(或“对民生疾苦的关心”),以及对世人只知品尝美味而不知渔人捕鱼艰险的批评(或“对世人的规劝”)。(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守风淮阴远远地看到江阴的夜晚有渔民,我因此想到了在京口钓鱼的时候。池塘里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无数的柳树,渔民来来往往,无人知晓。江上渔者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是喜爱鲈鱼鲜美的味道。你看渔人们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17.到,往。18.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参考译文: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江上烟波浩渺,雨雾蒙蒙。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 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