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诗歌四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 古诗歌四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其诗风豪放飘逸,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作者介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解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
迁:官职的调动; 左迁:降职、贬官。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官为龙标尉,赴偏远的湖南龙标任职。是因为“不护细行”,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不拘小节。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忽闻
惊闻
寄?
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意节奏;语速要慢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译文: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伴随着你一译文: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全文翻译
“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刘铁冷《作诗百法》
诗眼
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炼传神或是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体现主旨的字词句。
诗眼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
注意:并不是每首诗都需要诗眼,大多数是没有甚至是不需要诗眼的。
1.请找出本首诗的“诗眼”。
愁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讨论:你从诗中哪里感受到了诗人的“愁心”?
杨花——柳絮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无根无蒂,如絮似雪、轻柔飘荡,像游子一样漂泊无定。常借杨花来表达离恨哀思。
杨花暗喻友人前途命运未卜。“尽”既点明暮春时节,又含有飘零之感。
子规是杜鹃的别名,又名杜宇、布谷、望帝、蜀魂(鸟)…相传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
子规
古诗文中常以杜鹃叫声来烘托气氛渲染情感,杜鹃成了一种悲情意象。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暮春时节,杨花落尽,给人以飘忽不定之感;子规啼鸣,烘托悲凉。作者借“杨花”“子规”这两个意象,烘托了悲凉伤感的气氛。听闻知音好友被贬荒凉之地,由写景转入言事,表达诗人对友人王昌龄的担忧与同情。
借景抒情
“过五溪”写出迁谪之地的荒远,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个时候,李白在扬州,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1)寄:寄托,托付。与:给。
“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荒蛮之地的作者的牵挂之心,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把“愁心”寄给明月是因为:(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思。
(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事物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4)明月给人的感觉是如冰似月、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5)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再也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的了。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①拟人修辞,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作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诗人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伴随着友人直赴远方,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③情景交融(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明月寄愁,饱含自己对朋友深切的怀念和同情。
1.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 。
2.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 。
3.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诗句是 , 。
4.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而“ ”一句写闻讯,暗含悲痛之意,表现旅途艰难。
5.诗中与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相似,借月来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6.诗中以景写哀,衬托听到友人贬迁的消息后伤感的诗句是:
, 。
课堂练习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C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和诗句中的“龙标”都是指唐代的一个地名。
B.首句写景兼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 “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作者借月抒怀,含蓄委婉的透露出对友人的关切牵念之情。
D.这首七言绝句,借景抒情,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