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海燕 课件两课时(共5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 海燕 课件两课时(共5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海 燕
高尔基
第一课时
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 马克西莫维奇 彼什科夫,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等。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那时俄国正处于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时期,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作者敏锐地预察到时代的风云变幻,塑造出搏击风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了列宁的热情称赞。
文体知识
散文诗
散文诗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新诗体。它采用自由灵活的形式来传达精练而富有内蕴的诗情,具有散文的描写性和诗歌的表现力。它虽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排列和押韵,但语言仍具有内在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多采用暗喻和象征等艺术手法。
字词学习
飞窜( ) 呻吟( ) 掠起( )
困乏( ) 胆怯( ) 翡翠( )
蜿蜒( ) 蠢笨( ) 火焰( )
飞翔( ) 深渊( ) 号叫( )
cuàn

wān
xiánɡ
yín
qiè
chǔn
yuān
lüè
fěi
yàn
háo
词语解释
苍茫
—— 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卷集
高傲
—— 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集起来。
—— 原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文中贬词褒用,是自豪、高大的意思。
震怒
—— 异常愤怒;大怒。震,情绪过分激动。
多音字

( )躲藏
( )宝藏
cánɡ
zànɡ

( )恐吓
( )吓唬

xià

( )晃眼
( )摇晃
huǎnɡ
huànɡ

( )翅膀
( )膀胱
bǎnɡ
pánɡ
形近字
蜿( )蜿蜒
惋( )惋惜
婉( )婉约
wān
wǎn
wǎn
窜( )飞窜
蹿( )蹿红
cuàn
cuān
苍( )苍茫
沧( )沧桑
cānɡ
cānɡ
形近字
鸥( )海鸥
欧( )欧洲
殴( )殴打
ōu
ōu
ōu
暴( )暴风雨
瀑( )瀑布
爆( )爆炸
bào

bào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本文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几个场景?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几段,做一些朗读标记,试读几遍,读给同桌听。
整体感知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画面?这几个画面是以什么为顺序的?
内容
顺序
画面
画面一
画面二
画面三
暴风雨正在酝酿,海燕在大海上高傲地飞翔。
暴风雨迫近之时,海燕勇敢地搏击风浪。
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热情呼唤暴风雨。
1.以时间为序
2.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序
划分层次
(海燕高傲的飞翔、其它海鸟惊慌失措)
1-6段
暴风雨正在酝酿,海燕渴望暴风雨。
(乌云浓暗、海燕英勇搏斗)
暴风雨迫近,海燕搏风击浪,积极战斗。
7-11段
(风云雷电画面变幻、海燕预言 暴风雨即将来临)
暴风雨即临,海燕热情呼唤。
12-15段
第一部分总体声调平缓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像黑色的
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海鸥
只有
朗读点拨
第二部分声音逐渐放高,速度稍稍加快
朗读点拨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第三部分高昂激越
朗读点拨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
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第一部分:平缓
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飞翔,渴望暴风雨。
第二部分:声音放高,速度加快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第三部分:高昂激越
01
03
04
归纳总结
暴风雨就要来临,海燕预言胜利,呼唤暴风雨。
精读探究
暴风雨来临的前兆
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
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之前还写大海、狂风、乌云?
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
精读探究
2.赏析“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比喻/拟人
“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寥寥数字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并且给海燕活动的背景增添一点亮色,使人从海燕身上看到光明和希望。“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情态,是拟人的写法。这一句从形、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
精读探究
3.赏析“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抱”“甩”“摔”几个动词连用,以及“恶狠狠”的神态刻画,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把巨浪比作“大块的翡翠”,突出海浪中蕴蓄的力量,也烘托出风的猖狂和凶狠。
精读探究
4.赏析“——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反复
强化了海燕作为预言家的极度兴奋欢快之情,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暴风雨。
恶劣环境的渲染与烘托(狂风、乌云、闪电、大海)(共36张PPT)
海 燕
高尔基
第二课时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________(号叫、呼叫、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________(抱、卷、刮)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________(摔、卷、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________(撕、砸、摔)成尘雾和碎末。
呼叫



选词填空。
品悟形象
在这样狂风暴雨的环境中海燕有怎样的表现?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在这样狂风暴雨的环境中海燕有怎样的表现?
暴风雨将来时:
比喻,展现出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
“高傲”贬词褒用,运用拟人的手法,赞美了海燕的自信与勇敢。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一)在这样狂风暴雨的环境中海燕有怎样的表现?
“碰”“冲”等动词描写出海燕奋勇拼搏、英勇无畏的昂扬斗志。
“听出了欢乐”赋予乌云以人的情态,从侧面表现了海燕的英勇无畏。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暴风雨逼近时:
动作描写:“掠”字显示了海燕的敏捷、欢乐和豪壮,展现了海燕英勇战斗的雄姿。
比喻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飞舞”写出了海燕的欢快之状;“大笑”“号叫”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海燕的欢乐与豪情,点出了海燕“预言家”的本质特征,突出了革命先驱者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拟人
考点: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11段“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答题思路:
根据句子特点,判断修辞手法。句子多为比喻、拟人、排比句等。
明确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即事物的特点+作者情感。
01
02
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及反复的修辞手法。将海燕比喻成“敏感的精灵”,“听出了困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强烈地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是革命者的战斗宣言,彰显着革命者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与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暴风雨来临时:
拟人
自信豪迈
乐观勇敢

勇敢、锐不可当
海燕的形象特点

穿过
掠起
矫健、勇猛
黑色闪电
欢快、洪亮、豪壮
叫喊
大笑
号叫
海燕:矫健勇猛、乐观自信、斗志昂扬、英勇无畏。
品悟形象
文章主要塑造海燕的形象,为什么还要写海鸭、海鸥、企鹅?
对比反衬出海燕英勇、乐观的形象。
对象 海燕 海鸥 海鸭 企鹅
动作
心理
高傲地飞翔,勇敢地喊叫
呻吟
飞窜
掩藏
呻吟
躲藏
欢乐
渴望
恐惧
吓坏
胆怯
按照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精读探究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拟人
“呻吟”“吓坏”赋予海鸭以人的声音和情态,写出了海鸭的恐惧、胆怯,与英勇的海燕形成鲜明对比。
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蠢笨”“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
(三)全诗共写了几组形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数
形象
第一组
海燕
第二组
海鸥、海鸭、企鹅
大海、波浪
第三组
第四组
乌云、雷声、狂风
学习象征手法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使文章立意高远,主题深刻,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找出文中相应的描写,并指出各自的象征意义。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
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 燕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海鸥、海鸭
企鹅
——假装革命和害怕革命的人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
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乌云 闪电 雷声 狂风
大海
——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海燕
海鸭等
暴风雨
大海
乌云狂风
象征迅猛发展的革命运动
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假装革命和害怕革命的人
考点:理解事物的象征意义
常见的考查形式
文章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02
03
答题技法:
相似点分析法。
背景和主题分析法。
具体内容分析法。
01
02
03
01
文中的XX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说说XX在文中有何象征意义。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范围不同
象征是表现手法,着眼于整篇文章或文章中比较大的段落;比喻是修辞手法,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表现不同
象征的象征体和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要求“形似”。

对象不同
象征是以物示意,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具体事物或人。
合作探究
1.当今的时代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在生活中还需要海燕精神吗?
【示例】在当今时代,海燕精神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大到国家和社会,会经历各种不同的风暴,需要有像海燕一样英勇无畏的先驱者;小到每一个生命个体,也会经历人生的暴风雨,需要像海燕一样勇敢乐观地迎接挑战。
合作探究
2.文章的末尾,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
“暴风雨”象征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这是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风暴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是扫除一切障碍、使民族获得新生的契机。所以“海燕”和苦难深重的被压迫人民对革命充满了渴望。
课堂总结
海燕
暴风雨酝酿
海燕飞翔,海鸥恐惧
海鸭吓坏,企鹅躲藏
渴望
英勇无畏渴望革命
暴风雨迫近
暴风雨将临
乌云压低,雷声轰响
狂风反扑,海燕号叫
迎接
乌云燃烧,闪电游动
暴风雨到,海燕预言
呼唤
主旨归纳
这首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海燕在暴风
雨来临之前高傲飞翔、勇敢搏击的描写,刻画了海燕勇猛坚强、乐观自信、敢于搏击风浪的战士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来的强烈愿望,热情讴歌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美好前景。
这首散文诗,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赋予笔下的各类事物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并以饱蘸感情的笔墨使象征的主客体之间达到天衣无缝、自然和谐的境地。读者虽满眼是暴风雨前的海面景象,透过纸背看到的却是一幅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殊死较量的战斗图画。
海燕、大海、乌云等事物均具有象征意义,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就蕴含在这些形象之中,既隐又露,既暗又明,既有韵味又富于斗争效果,适应了特定形势下的斗争需要。
运用象征,借物喻人。
写作特色
文章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除了对海燕进行直接描写外,还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海面景象的描写来烘托,并将海鸥、海鸭、企鹅等与海燕进行对比,在对比烘托中,使得海燕的形象更加鲜明。
2.对比烘托,形象鲜明。
写作特色
意象 象征意义 例句
子规 (杜鹃、杜宇) 悲惨,凄恻,思乡怀归。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鸿雁 理想,追求,思乡怀归。 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鹧鸪 离愁别绪,思乡怀归。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燕子 春光的美好,惜春,世事变迁,离别思念,羁旅情愁。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拓展延伸
古诗词中常见鸟类意象的象征意义
咏 燕①
张九龄
海燕②何微眇③,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④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⑤莫相猜。
①本诗写于诗人被罢免宰相一职之后,当时朝政大权由奸臣李林甫把持。
②海燕:这里指的是燕子。
④玉堂:玉饰的殿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暗指朝廷。下文的“绣户”“华轩”与此同义。
③微眇:卑下,低贱。
⑤鹰隼:鹰和雕,泛指猛禽。
拓展延伸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通过吟咏一只即将归去的燕子来阐明自己的情怀。但诗人并没有细致刻画燕子的体态、神貌,而是以海燕自比,以鹰隼喻其政敌李林甫之流,通过对比,抒发自己与世无争,忠心于朝廷的志向和归隐之意。
赏 析
写作指导
象征手法的运用
本文刻画了一只在暴风雨即将来临时,在海面上勇敢飞翔的海燕形象。这只海燕已不单是一只海鸟,它被作者赋予了鲜明的象征意义:英勇无畏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请你也运用象征手法写一事物,赋予其象征意义。(150字左右)
写作指导
要选择那些生活中人民比较喜爱的,或看似平淡,却寄寓一定内涵的事物。
①选好“象征物”
根据外在形态设置象征义,如“圆月”象征着“亲人团圆”;根据生存环境设置象征义,如“海燕”象征着“英勇无畏的先驱”;根据特点、性质设置象征义,如“白杨树”象征着“坚持抗战的军民”。
②抓住相似性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象征意义。
③揭示象征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