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次习作的题目是“推荐一个好地方”。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1.审视题目:审题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中心词语,对题目进行准确的理解,从而确定写作的目的和方向,这样,习作才会不跑题。具体到本次的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在审题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发现“好地方”是这次习作的中心词,根据这个中心词,就可以确定写作的重点:自然风景好,人文风景好,吃得好,玩得好等。 2.突出重点:写作最忌讳的是记流水账,重点不突出。在本次习作中,要引导学生如何向别人推荐这个“好地方”,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如,推荐一个风景好的地方,可以充分描写这个地方优美的风景,同时更要把自己看到优美风景时的感受表达清楚。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别人看到风景后的表现的描写来进行衬托。这样习作才会重点突出,才能吸引人。 3.学会修改: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写完文章后需要反复修改。学生写完文章后,可以让他们先自行修改,如先读一遍自己的作文,看看重点是否突出,中心是否明确。然后再让学生交换修改,看看他人有什么修改建议。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景物描写与记叙文写作能力,能初步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但对“推荐类”习作的针对性表达(如突出特色、逻辑清晰、感染力强)仍存在以下难点:一是选材易趋同化(多集中于常见景点),需引导挖掘独特视角(如文化角落、生活场景);二是推荐理由易笼统空泛,需强化细节描写与情感联结(如结合回忆、民俗等);三是结构安排易松散,需明确“总—分—总”框架与详略分配。教学中可结合地域资源、范文对比与互评策略,激发个性化表达,培养“以景传情、以情荐美”的写作意识,同时渗透家国情怀与文化认同。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选取自己喜欢的好地方分享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同学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 ②语言运用:能够把自己推荐这个地方的原因讲清楚。 ③思维能力: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写作方法,抓住特点来描写自己推荐的地方。 ④审美创造:通过此次习作,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思政元素:通过地域文化的审美发掘与情感共鸣,传递家国情怀与文明传承的价值理念,培养守护乡土记忆、赓续文化根脉的责任意识,激发以少年视角推介中华之美、共筑精神家园的文化担当。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选取自己喜欢的好地方分享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同学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的景物图片或游玩的照片六、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环节一:师生谈话导入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同学们,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难以忘怀的地方?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树林是我们的快乐天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板书:推荐一个好地方) 今天,我们来共同完成习作一:推荐一个好地方。 根据教师提问回答问题 好奇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抓住这一特点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二:明确目标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师: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喜欢的地方也就会不同,那么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呢?怎样介绍才更有条理,也让人感到你喜欢的地方很美,也让大家和你一样喜欢那个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2页,读一读,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 2.确定习作主题:推荐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3.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a.写作范围: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 b.通过描写这个地方与众不同之处,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因此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写。 4.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a.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 b.这个地方在哪里? c.有什么特别之处? 1.学生读课本第12页内容。 2.小组交流确定习作主题,推荐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 3.勾画本次习作的要求,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内容。 让学生明确习作目标、内容,从而找准习作方向。教学环节三:学习示例,回顾课文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打开课本12页,认真读一读。 推荐一个古镇。 这个古镇很美……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2.师:你来说说从示例的描述中,你能找到什么规律? 3.回忆一下我们刚学过的课文,哪篇文章是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的? 小组讨论后回答。 1.生读课本12页的学习示例 2.学生汇报从示例的描述中找到的规律。 (1)要按一定顺序写; (2)抓住特点进行描写; (3)重点部分需要详写; (4)要把自己对这个地方喜欢之情写出来。 3.小组讨论后回答,刚学过的课文,那篇文章是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的。 a.《观潮》就是写景的文章。在文中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作者观察仔细,语言生动,把钱塘江大潮写得壮观神奇,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b.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观察》的写作顺序。 通过读学习示例和回顾课文 ,让学生对习作的写作方法更加明确。教学环节四:写作提纲、学生习作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教师指导学生列提纲。 2.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 师生讨论并归纳: 1.可先写景物的总特点。介绍自己要推荐的地点.环境情况以及大致特征。(总写) 2.然后按照观察的顺序来详细写,注意语句要通顺、优美。(分写) (1)一种:可以按照游览或观赏的顺序来描写。 (2)二种:可以选几处(两三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 (3)三种:可以按照方位变化来描写。 (4)展开合理想象。 3.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要细致描写。 4.结尾,可写一写自己对景物的感受。(总写)(板书:结尾 感受) 5.学生习作: 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自己推荐的地方。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修改习作草稿 巩固作业:习作展示 提升作业:积累好词好句八、板书设计: 推荐一个好地方 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 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 开头 中间 结尾课题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选取自己喜欢的好地方分享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同学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 ②语言运用:学会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写作方法,将推荐的地方的原因写清楚。 ③思维能力: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写作方法,抓住特点来描写自己推荐的地方。 ④审美创造:通过此次习作,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选取自己喜欢的好地方分享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能够引起同学们对这个地方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的景物图片或游玩的照片四、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环节一:写作指导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教师对学生写作方法上的指导。 开头:介绍自己要推荐的地点.环境情况以及大致特征。(总写) 中间:(分写) 第一种:可以按照游览或观赏的顺序来描写。 第二种:可以选几处(两三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 第三种:可以按照方位变化来描写。 第四种:展开合理想象。 结尾: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总写) 学生写作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交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更好得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教学环节二:佳作展示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谁愿意第一个上来,交流分享你的作文。 评价: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送给她什么建议。 2.欣赏例文:《最美云霄》 1.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作文。 a.优点 b.不足之处 交流分享自己的作文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环节三:再次动笔修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再次动笔修改习作,比一比谁能把这个地方的景物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写具体。 2.再次展示习作,师生共同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其他同学听,听取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 1.学生再次动笔修改自己的习作。 2.生自主修改习作,并再次展示修改好的习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让学生在修改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将修改过的习作,读一读,检查是否有错别字 巩固作业:誊写作文 提升作业:小组中推荐自己的习作六、板书设计: 推荐一个好地方 修改习作 誊写作文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审清题目要求,介绍出这个地方的特点,并说出推荐的理由。 不足之处:在口头习作阶段,学生虽然能够按照顺序介绍景物,但介绍的景物特点不够鲜明、突出。 改进措施:修改习作时,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修改方法的指导,可以采用自改与互改相结合的方式,看看是否做到了文从字顺,是否抓住了景物特点,是否展开了想象,然后再指导学生继续修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