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语文园地二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平台”让学生阅读时养成一边读一边提问题的好习惯。“识字加油站”意在让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且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让学生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另一部分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设问句。“日积月累”是让学生积累关于质疑的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库,提高认知能力。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掌握基本的提问方法,但提问角度单一(如仅关注内容层面),筛选“有价值问题”的能力较弱;对“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式对比(如排比与简洁表达的差异)能直观感知,但自主迁移运用设问句、优化语言表达的技巧不足。此外,“日积月累”的名言警句因文言色彩较浓,学生易机械背诵却难理解其内涵(如“审问”“笃行”的具体含义),更难以联系实际生活践行古人倡导的治学态度。教学中需通过情境化任务(如“为科学家的困惑设计提问”)、对比仿写和名言故事拓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实现语言积累与思维升华的统一。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②语言运用: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体会排比句和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③思维能力:能结合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积极提问、敢问、善问的习惯,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学会筛选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④审美创造:在对比品读中,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与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古人名句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思政元素:通过“提问策略”与“名言警句”的融合学习,传承中华文化中“博学慎思、笃行致远”的治学精神,培养勤学好问、求真务实的思维品质,树立知行合一的价值追求。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借助工具书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六、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环节一:学习“交流平台”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谈话导入,明确主题。 宋代理学家、教育家陆九渊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告诉大家学习最怕没有疑问,能够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就会有所进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提问有了很多的认识,让我们一起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吧。 (板书:语文园地 提问) 过渡:大家谈到了自己在这个单元学习的收获,也谈到了自己的困惑。看来同学们确实是很有感受。让我们看看书上的学习伙伴又有些什么体会呢? (板书:整体-局部 内容-写法-启示 有意义、有价值) 2.自读“交流平台”,启发收获。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勾画关键信息,说说学习伙伴都交流了哪些内容。 (2)启发思考:阅读时,积极提出问题究竟有什么好处? 小结:边读边思考,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能保持一种较为专注的阅读状态,学习的效率会很高。 (3)回顾:本单元的一个学习收获,就是知道了要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这意味着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过,从写法的角度提问,确实比较难。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提出了哪些有关写法的问题? (板书:敢于 善于) 1.自由交流,畅谈收获。 预设:①学习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我知道既可以针对局部,也可以针对整体来提出问题。 ②学了《夜间飞行的秘密》,我知道还可以从内容、写法和启示等角度来提问。但是,从文章的“写法”角度提问太难了,我常常不知道怎么提。 ③学了《呼风唤雨的世纪》,我明白了要提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④我觉得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阅读的过程,好像就是提问的过程。 2.预设:能让我的阅读更加主动;能让我对课文的思考更深入,理解也更全面。 学生根据学习实际自由交流。 我们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多,但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因此,我们还需要进行比较,根据文章的需要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们以后也要多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教学环节二:学习“识字加油站”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过渡:认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识字加油站”又迎来了12位客人,他们和老朋友们手牵手,排着整齐的队列,向我们走来了。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2.仔细观察这两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学习第一组生字。 (1)学习“驻”“钞”。 根据形旁猜测“驻”的意思是“马停下来,停留”,根据意思组词语,如“驻扎”“驻足”“进驻”。 为什么“驻”是马字旁?“钞”为什么是金字旁? (2)自主学习“培、赌、媒、氛”4个生字。 5.利用偏旁了解字义识字,学习第二组生字。 这组生字中,每组的两个生字偏旁相同,并且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 6.积累词语。 1.学生自由认读12个生字。 2.第一组是读音相同的形近字,前面是熟字,后面注音的是生字。第二组汉字偏旁相同,读音和字形都不同。 3.结合古代的交通工具理解“驻”。结合古代钱币来理解“钞”。 4.自主学习“培、赌、媒、氛”4个生字。 5.(1)说说形旁“贝”“木”“犭”表示的意义。 (2)尝试组词,理解字义。 (3)查字典验证。 又一次学习形声字,复习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使学生认识三种偏旁。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抄写“识字加油站”中的形近字,每组组2个词语并造句。 巩固作业:从单元课文中提出3个问题,分别针对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并选出1个“最有价值问题”说明理由。 提升作业:小组合作,用“识字加油站”的形近字创编趣味字谜或短故事。八、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提问 整体-局部 敢于 内容-写法-启示 有意义、有价值 善于 反复 设问(自问自答)课题 语文园地二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②语言运用: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体会排比句和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③思维能力:能结合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积极提问、敢问、善问的习惯,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学会筛选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④审美创造:在对比品读中,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与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古人名句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借助互联网,查找“日积月累”中的名句的意思。搜集有关做学问的名言。四、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环节一:学习“词句段运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一、“词句段运用”第一题 1.自由朗读两组句子,比较每组中两个句子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不是一样,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板书:反复) 体会表达的妙处:读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小练习:运用反复的方法改写句子。 二、“词句段运用”第二题 1.读题中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板书:设问 自问自答) 2.出示非自问自答的句子,与原句比较,体会到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人类呼风唤雨。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他是去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为的是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 (板书:强调) 3.在学过的课文里找出自问自答的句子,并读一读。 1.比异同:第一组的第一句反复运用“没有”,一共在句中出现了四次,第二句中只有一个“没有”。第二组中的第一句反复使用“叫”,第二句没有反复使用。 第一组的第一句更能凸显那时候什么也没有,十分落后。第二组中的第一句更能凸显那条狗十分爱叫。 2.按要求改写句子。 3.在同一个句子里,自己回答自己提的问题。 4.自问自答的句子表示“强调”。 5.抄写句子,进一步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两组句子,比较两组句子表达上的不同之处,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让学生自主练习说这样的句子,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两种句子表达上的不同。教学环节二:学习“日积月累”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过渡:“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善于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我国古人就很重视“问”,来看一些名句。 1.自由朗读名句,注意“裕、慎、笃、孰、惑”等字的读音。 2.你对这些名言是怎样理解的呢?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大意:喜欢思考问题会变得聪明,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使自己狭隘、渺小。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大意: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审辨、追问,要慎重地、深入地开展思考,要明白地辨别真伪、美丑、善恶,要切实地身体力行,这样才能收获人生真谛。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大意: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 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说明学习是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的必由之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大意: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 告诉我们不用为自己不懂得一些道理而感到羞耻,告诫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能有了问题不去向老师请教。 1.学生大声朗读这些名言,读出节奏。 2.读名言大意。 3.熟读成诵。 在把握名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积累。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默写“日积月累”中两句名言(如“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标注拼音并口头解释大意。 巩固作业:仿照“词句段运用”例句,改写句子(如将“他喜欢唱歌、跳舞、画画”改为排比句);用设问句写两句话描述本单元课文主题(如“是谁让世纪呼风唤雨?是现代科学技术”)。 提升作业:选择一条“日积月累”中的名言(如“博学之,审问之”),结合学习经历写一篇日记《我的提问故事》,反思如何实践古人智慧。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提问 整体-局部 敢于 内容-写法-启示 有意义、有价值 善于 反复 设问(自问自答)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教学“识字加油站”时,学生能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并能够发现每组词语中带拼音的三个汉字的特点,在自主探究中完成识字任务,提高识字效率。 不足之处: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体会问号的用法时,大多数学生仅仅注意了句中的问号,却不能说出设问句的特点。 改进措施:对于设问句的用法,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几个例句,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其多问多说,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