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 处处留心皆学问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一个“语文园地”组成。课文包括《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古诗三首》指导学生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并且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爬山虎的脚》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蟋蟀的住宅》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口语交际”认识眼睛的结构,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习作”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词句段应用”、“日积月累”组成。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观察能力,能简单描述事物特征,但对连续性观察(如植物生长阶段记录)缺乏系统性方法;对古诗中的自然意象(如“残阳”“梅花”)有感性认知,但理解隐喻哲理(如“当局者迷”)需结合生活实例引导;部分学生对长期观察实践耐心不足,需通过图文记录工具、小组合作任务降低难度。学生普遍对动植物、自然现象兴趣浓厚,可通过实验观察、角色扮演(如“蟋蟀建筑师”)激发探究热情,教学中需分层指导观察记录(如模板辅助与自主设计结合),并跨学科整合科学、美术知识,同步培养科学思维、语言表达及生命关怀意识。三、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准确、精当的语言,并积累语言。 3.体会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喜爱,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习惯。四、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②语言运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课堂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敢说、乐说。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③思维能力:通过创设情境,结合图文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在课堂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敢说、乐说。 ④审美创造:在自主识字、合作探究中,掌握生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精神。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难点: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六、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建议用12课时安排教学,具体安排如下:分类 内容 课时课文 古诗三首 3爬山虎的脚 2蟋蟀的住宅 2口语交际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1习作 写观察日记 2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应用、日积月累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