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盘古开天地(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盘古开天地(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 12.盘古开天地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梳理故事脉络,但对神话中夸张想象与象征意义的理解仍需引导。学生对盘古“顶天立地”“化身万物”等神奇情节兴趣浓厚,但可能仅停留在表层理解,需通过问题启发(如“盘古为什么选择牺牲自己?”)引导其感悟人物精神内涵。此外,学生对文言色彩较浓的词汇(如“混沌”“浊”)可能存在理解障碍,需结合注释、画面想象和类比迁移(如联系生活经验理解“顶天立地”)突破难点。写作方面,学生能复述故事,但缺乏对“神奇画面”的具体描述能力,需通过仿写句式(如“他的……变成了……”)提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华夏文化始祖的精神力量。 ②语言运用: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丰富语言积累。 ③思维能力: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感受开创精神和彻底牺牲精神。 ④审美创造: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盘古阳刚、伟岸、神圣的形象,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以及伟大的开创精神和牺牲精神。
思政元素:通过盘古开天辟地、自我牺牲创造世界的神话故事,引导学生感悟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奉献精神,理解个人力量与集体、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书认读、理解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单元导读,发现语文要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播放音乐)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出示:古代神话故事图片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指生进行交流,教师总结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 盘古开天地) 1.学生交流自己熟悉的神话故事。 2.学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美丽,从而带着一种美好的心境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教学环节二:初读课文,谈话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3.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学习多音字并记录在书上。 3.学生有针对性的分享识字方法及字体结构等。 4.指名分享生字组词,根据课件提示学生分类认读识记词语,每个齐读两遍。 5.学生在书上或字帖上描红,临写生字。 6.同学交流 四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有意识地归类整合后,再进行教学。教学时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识字方法,灵活识字,多元识字。此环节除随文识字外,着力于体现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明晰。
教学环节三:朗读提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 2.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 3.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4.默读课文,划分段落。 1.学生齐读,师点评 2.学生画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3.指名学生交流: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4.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既使整个教学活动能有机地围绕中心句来展开,又使学生初步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并用“奔流不息”“精疲力竭”造句。 巩固作业:摘录文中3处你认为最神奇的描写(如“血液变成江河”),并说明理由。 提升作业:结合科学课“宇宙起源”知识,对比神话与科学对“世界诞生”的不同解释,制作一张对比小报(图文结合)。
八、板书设计: 12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课题 12.盘古开天地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②语言运用: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轴,挖掘语言训练点,多渠道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③思维能力: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④审美创造:引领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并积累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书认读、理解生字词,了解故事情节。
四、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齐读词语,听写词语。 2.集体订正。 3.学生说意思: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4.学生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师生交流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字词,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环节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出示词语: 混沌一片 黑乎乎 轻而清 重而浊 缓缓上升 慢慢下降 (1)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A.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B.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 C.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3)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4)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2.出示词语:拿起 劈 顶 撑 (1)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 (2)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3.出示词语: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 滋润万物的雨露 (1)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2)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4.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请同学指名说,句式: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没有 。 3.学生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 4.交流发现,反馈: (1)他的 ,变成了 的 。(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5.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段落。 围绕“混沌一片”,让学生想像当时宇宙的样子,感受到天地分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盘古开辟天地的重大意义。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用关键词填写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巩固作业:结合课文内容,用“_____的盘古”句式写两句话,概括盘古的形象特点(例:坚持不懈的盘古;无私奉献的盘古)。 提升作业:想象盘古创造世界后,他的精神如何影响后人,续写一段话(例:盘古的汗水化作春雨,滋润大地,人们学会了珍惜自然……)。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读”贯串始终,学生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了中华文字的魅力及盘古的不朽精神。 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时,有少部分学生只会引用书上的话,还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今后还得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 改进措施: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与神话的神奇想象时,一定要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在读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领悟课文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