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归纳为三部分: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故事中的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有不同意见。那个小朋友一直认为扮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师却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二者的矛盾贯穿始终。演老虎的“我”一直按老师的指导排练、演出。正式演出时“砸”了。于是“我”寻求原因。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直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演出失败”的尴尬体验容易共情,但可能片面关注“窝囊”的负面情绪(如哄笑、同伴埋怨),忽略文中“自信尝试—意外挫败—持续困惑”的完整心理成长线。在批注“疑惑不解”处(如“为什么没豁虎跳就会惹起哄堂大笑”)时,学生易陷入“答案唯一性”思维,需通过讨论“不同视角的评价标准”(老师未批评、同学重技巧、观众图热闹)培养多元认知。此外,对“老虎垂头丧气踱步”的象征意义(固有认知与真实世界的反差)理解较难,可结合科学课“动物行为观察”进行跨学科迁移。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写好“级、划、尝、改、亏“这几个字。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②语言运用: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③思维能力: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④审美创造: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思政元素:通过“我”扮演老虎却因不会豁虎跳而遭遇嘲笑的故事,引导学生正视成长中的挫折与不完美,理解“努力比结果更重要,接纳自我方能突破焦虑”的积极心态。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心理活动。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这是什么?(出示老虎的图片)图片上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老虎会什么本领? 2.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看到这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 3.简介叶至善及他的作品。 1.根据教师提问回答问。 2,齐读课题。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图片上的老虎凶猛、威风……) 4.交流对作者叶至善的了解。 通过提问设计悬念,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环节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出示会认字。 2.出示会写字。“段”的第一笔是撇,提醒学生不要连写。“尝”上面要和“学”上边区分。“改”左边第三笔是提。“亏”字下面是竖折钩,不要和“专”字下面混淆。“达”第三笔是点。“枪”右边不要写成“仑”。“挖”最后一笔折要向左斜。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1)课题拓展法 (2)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 (3)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1.学生说识字方法。 2.动画演示“级”、“划”“尝”“段”“强“的笔顺。注意“及”和“戈”“弓”字笔顺。 3.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练写生字。 4.形近字比较:级极 枪抢 亏专 技枝 5.多音字组词:划 角 6.把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通过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书写方法。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熟记,从而书写好字。
教学环节三: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2.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 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3.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文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1.(出示提示句)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2.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1.学生读词,体会词的意思。 2.生交流自读情况。先从课文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3.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在文中找出描写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写一段有关心理的语段。 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
教学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心理活动变化,以后我们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当中去。 练写心理活动的语段。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抄写并听写生词“霉、亏、哄、拙”,用“通情达理”“垂头丧气”造句。 巩固作业: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如“羡慕得要死”“脸上一阵热”“至今不明白”),批注情感关键词。 提升作业:如果你是老师,会如何安慰“我”?结合课文中的“霉糨糊味”“满头汗”等细节,设计一段鼓励的话。
八、板书设计: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可爱 期待 上台 自信 排练 有趣 紧张 演出
课题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积累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②语言运用: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③思维能力: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④审美创造:机会人的心理变化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心理活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学习“期待登台”部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我”对登台的期待?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谈有无这样的体会。 (2)引导朗读体会。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期待登台表演的句子: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画,我真个羡慕得要死。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2.结合相关句子汇报自己的体会。 (1)抓住“羡慕得要死”“多想”“尝尝……滋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朗读中加深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这样体会更加真切。
教学环节二:品读探究,理解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作者排练和表演的句子,说说自己的阅读体会,再想象当时场景。 (2)作者最后说“我至今还不明白”,你是怎么看结尾这两个问题的?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演出窝囊吗?可以怎样开导“我”?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1)根据交流呈现相应的语段: 句段一:我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向前爬,再向前爬,快站起来,你没看见他们吗?向他们扑过去!唉,你怎么不叫哇?嗓门要大。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老虎。” ①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并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 ②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看看老师是要求怎么演的,圈画出动词,想象动作,体会动词的恰当。 ③对比朗读,体会排练时的场景。 句段二: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满头满脸都是汗珠……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①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②启发想象:“我”怎样的出场会引来大家这种反应?又是用怎样的表演让会场的笑声“接连不断”的? 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并朗读。 (2)组织交流问题二: ①引导学生思考在动物园里作者看到了什么。 ②老师的观点和同学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③结合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及老师的看法,说说不会豁虎跳能不能演老虎。 ④组织学生交流从中明白的道理。 (3)组织交流问题三。 1.根据自读要求,自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圈画有关语句并在适当的地方批注阅读感受。 2.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学习成果。 (1)交流问题一句段一: ①说说各自的体会。抓住老师的提示、催促想象交流作者当时的表演。 ②联系课文第9自然段,朗读并圈画“爬”“站”“叫”“扑”“追”“躺”六个动词,想象动作。 ③对比朗读第9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朗读中加深体会。 句段二: ①交流阅读的体会。 ②抓住“哄堂大笑”“笨拙”“笑声接连不断”想象作者当时表演的情景及观众的反应。 ③抓住“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满头满脸都是汗珠”体会作者当时难过、羞愧的心情,并通过朗读将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2)交流问题二: ①交流作者在动物园看到的。 ②交流老师和同学不同的观点。 ③综合在动物园看到的和老师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会豁虎跳也可以扮演老虎,不能用豁虎跳作为评判扮演老虎的唯一标准。“我”不会豁虎跳惹得哄堂大笑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我”演得不够熟练;二是人们的偏见,认为演老虎必须要有豁虎跳。 ④交流自己明白的道理,如:不能用一种固定的眼光去看待一种事物。成功的背后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等。 (3)交流问题三,如: ①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道,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变失败为成功。②没有豁虎跳也可以演老虎,人们笑你并不一定是你演得不好,是因为他们用豁虎跳作为了扮演老虎的评判标准。 ③只要你好好训练,将动作排练熟练了,就一定能演出成功。 1.文章中没有很多“我”怎样表演的细节描写,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学中特别要抓住描写排练和表演的语句,想象作者是怎样进行表演的,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演老虎要不要“豁虎跳”?“我”没有“豁虎跳”为什么就 会惹起哄堂大笑?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直 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依据文中的叙述进行思考,如第一个问题要结合作者在动物园看到的及老师的观点来综合理解;第二个问题要结合第一个问题及作者排练时和表演时的场景来综合理解。交流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教学环节三:品悟语言,体会表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中哪一段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相应段落: (1)“排练表演”一段,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2)“表演失败”一段,引导学生体会侧面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 1.回读课文,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 及原因。 2.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体会: (1)“排练表演”一段,体会通过动作描写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2)“表演失败”一段,体会通过侧面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了表演的失败及当时的心情。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我交流和体悟,不必进行一些标签式的名词术语教学,如果时间许可,可以作一些迁移,通过拓展阅读,将阅读经验迁移到新的阅读情景之中。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将“期待演出—排练被嘲—紧张表演—哄堂大笑—动物园反思”制成故事卡片,排序并复述。 巩固作业:对比“我”和“演哥哥的小朋友”对“老虎”的不同要求,写50字分析“完美标准是否合理”。 提升作业:假设“我”学会豁虎跳后重新表演,结合课文结尾的疑问,设计一个“接纳不完美”的新结局(如观众为创意鼓掌),并说明改编理由。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生字教学中,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读准字音,辨析字形。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较好基础。 不足之处:由于担心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因此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的机会较少,特别是没有抓住重点语段反复读,品味读。 改进措施:让学生根据事情发展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创设情境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有感而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