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梅兰芳蓄须(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梅兰芳蓄须(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 23.梅兰芳蓄须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梅兰芳蓄须》讲述了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感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军想利用梅兰芳的影响粉饰太平,梅兰芳获悉后以避居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等方式一次次拒绝了日本人的邀请,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本课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采用播放京剧名段视频的方式,让梅兰芳这个人物形象走入学生心中,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知道文中讲梅兰芳在蓄须的时候都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从人物的行为语言中体会人物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京剧艺术及梅兰芳的认知较模糊,需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补充京剧旦角形象和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建立初步文化认同。学生对“蓄须明志”“装病拒演”等行为背后的历史背景(如日军侵华、文化侵略)缺乏感性认知,需通过情境创设(如日军威逼场景模拟、香港沦陷史实)理解其抉择的艰难。部分学生易将“爱国”简单等同于“牺牲”,需通过讨论梅兰芳以智慧抗争(如打伤寒针、卖房度日)的方式,深化对“爱国精神多样化践行”的理解。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感受梅兰芳视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品质,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②语言运用:通过借助资料、情境体验、批注阅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感受梅兰芳高超的表演艺术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③思维能力:借助表格,梳理梅兰芳拒绝演戏的办法,经历的危险和困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④审美创造:运用提取关键词语的方法概括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多个事件,提升表达能力。
思政元素:通过梅兰芳蓄须拒演、坚守民族气节的事迹,引导学生感悟“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有祖国”的爱国精神,树立维护国家尊严与文化自信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教学难点:感受梅兰芳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读文释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引导学生交流梅兰芳简介及京剧角色的相关资料。 2.板书课题。指导解题。学习“蓄”字。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并聆听老师简介,对人物有初步了解。 2.齐读课题,借助工具书解题。“蓄须”就是留胡子的意思,“蓄”字是上下结构,形声字。 在交流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梅兰芳的成就,为与“蓄须”作对比铺垫。
教学环节二:初读感知,学字学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引导学生自学,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3)思考:梅兰芳为什么蓄须?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 蓄须 被迫 租界 纠缠 邀请 骚扰 拒绝 签订宁可 要求 2.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找出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侵略者演出都想出了哪些办法? (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了关于梅兰芳的几件事?这几件事有什么相同点? 1.按照读文要求自读课文。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及读不好的句子,请教工具书或老师。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3)思考并交流“梅兰芳”为什么蓄须。 2.交流课件上的生词、易错字和难写字的识写方法。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3.默读课文,画出表示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侵略者演出想出的办法的重点词语。 (1)小组讨论:练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选一名学生全班汇报。全班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 (2)自由快速读文,思考:课文中的五件事都是围绕不给日本侵略者唱戏来写的。 1.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描写梅兰芳为什么蓄须的相关语句,然后同桌互读,加深理解。 2.小组合作时,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环节三:深入品读,体会情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梅兰芳是怎样坚持他的艺术追求的,指名读一读。 (2)读句子,画出梅兰芳深夜家中唱戏的细节词语,谈谈感受。 (3)自由读句子,说说梅兰芳已经罢演却偷偷唱戏,这么做是为什么? 2.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梅兰芳蓄须的原因。 (2)面对困扰和诱惑,梅兰芳的爱国心动摇了吗?文中是怎么说的,读一读。 (3)教师指导学生用“宁可……也决不……”的句式说一说。 3.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梅兰芳蓄须明志的坚定态度。 (2)引导学生以“斩钉截铁”的态度读一读梅兰芳回答日本侵略者的话。 (3)默读第5~7自然段,找出梅兰芳还做了什么抵制日本侵略者的举动。 4.学习课文第8、9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8、9自然段。回答问题:抗日战争胜利了,梅兰芳又有什么举动?从“当即”一词,你读出了什么情绪? (2)“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思考:人们欣赏艺术大师的再次登台演出,心里对梅兰芳还有什么样的感情? 1.(1)默读课文,画出梅兰芳深夜家中唱戏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句子。 (2)自由读句子,画出关键词语,重点朗读,体会梅兰芳拒演后对艺术的执着。 (3)读句子,一边读一边体会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2.(1)浏览课文,抓住“随时随地的骚扰”一句,体会梅兰芳被日本侵略者无 赖行径逼得走投无路的情境。 (2)齐读句子,体会梅兰芳的坚定气节。 (3)结合课文用“宁可……也决不……”的句式造句。3.(1)浏览课文,画出“要求、必须、斩钉截铁”等词语,体会日本侵略者的野蛮嘴脸和梅兰芳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 (2)尝试用坚定的口吻朗读梅兰芳回答日本侵略者的语句。 (3)默读课文,同桌之间交流朗读感受,回答问题。 4.(1)齐读课文第8、9自然段,体会抗战胜利时,梅兰芳的喜悦心情。 (2)假设自己是观看梅兰芳演出的人们中的一员,体会自己对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情感?(敬佩、敬仰……) 1.在组织学生交流时,抓住关键词语,适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更好地走进文本,加强感受。 2.通过朗读,想象梅兰芳对日本侵略者深恶痛绝的心情,让学生体会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的爱国举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引导学生了解:日本侵略者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梅兰芳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拒绝演出,如果找不到合理的理由,就会有生命危险。体会梅兰芳是怎样冒着生命危险装病,骗过日本侵略者的。 4.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喜欢梅兰芳,不光是因为他的表演艺术高超,还因为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教学环节四:总结升华,课外拓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引导学生完善梅兰芳蓄须爱国的故事,并讲给大家听。 2.搜集艺术家爱国的故事,办一张手抄报。 1.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善故事内容,先在组内讲,然后在班上讲给大家听。 2.通过搜集整理艺术家爱国的故事,准备举办一次手抄报活动。 综合性学习主要利用课后时间来完成,然后可以通过班会等课集中展示。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抄写“蓄须、纠缠、困顿、骚扰、斩钉截铁”等词语,结合上下文解释“蓄须明志”“妄想”的含义。 巩固作业::用时间轴梳理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方法(如避居香港、蓄须、装病),每项用一句话概括。 提升作业: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如梅兰芳深夜吟唱、军医检查发烧),添加神态、心理描写,扩写成200字小短文。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楚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能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抓住重点词句反复体会,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不足之处: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忽略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到位,今后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课堂成长。 改进措施:引导学生感悟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时,如果再讲述几个梅兰芳的小故事,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