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26.西门豹治邺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根据汉代史学家褚少孙补写的《史记 滑稽列传》中的相关章节改写,讲述了战国时期政治家西门豹办理邺地时,惩治恶人、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故事。全文结构清晰,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三个情节环环相扣,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表现了西门豹的智慧,巫婆、官绅的奸诈。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了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场景。画面上的人物表情生动,西门豹正气凛然,巫婆垂死挣扎,官绅胆战心惊,百姓半信半疑,便于学生进入情境理解历史故事,充分感受西门豹的智慧。二、学情分析: 学生能理解故事基本情节,但对战国时期“河神娶亲”的迷信背景缺乏认知(如巫婆与官绅勾结的社会结构);对西门豹“将计就计”的智慧策略(以“不漂亮”为由惩治恶人)存在表层理解,需结合角色行为逻辑分析其“为民除害”的深层动机;复述时易忽略“调查民情→惩治恶人→兴修水利”的完整行动链,需借助流程图梳理;对“破除迷信”的现实意义感悟较弱,可通过联系“校园谣言”“网络诈骗”等生活实例深化批判性思维。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感受西门豹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人物形象,学习西门豹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②语言运用:借助提示、分角色朗读、圈画关键句、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③思维能力:默读课文,根据课文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练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④审美创造:品味西门豹的言行,体会西门豹在惩治巫婆和官绅过程中的智慧。思政元素:弘扬实干担当精神。通过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恶治水的事迹,渗透“以民为本、科学治世”的价值导向,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求真务实品格。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妙处。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感受人物智慧。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西门豹的相关资料,了解西门豹。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六、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26 西门豹治邺) 2.板书课题。 3.教师提问: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题目中的“治”是什么意思呢? 4.教师出示选项:治病 救治 治理 治疗 5.教师指导识记“豹”字:说说书写“豹”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6.教师出示西门豹资料:西门豹,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他到邺这个地方后,经过细致调查,发现了此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根本原因,于是他兴利除弊,很快使此地民富兵强,深受百姓爱戴。 1.根据教师的谈话提出疑问。 2.齐读课题。结合预习或查字典认识理解“豹”。 “豹”的撇画较多,要注意每个撇画的长短与角度,上面的两个撇写得略平一些,弯钩要写出弧度,勺的横画要穿插在“豸”的第二个撇画下。 3.学生交流初步阅读的印象。 根据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谈话引入,激发疑问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质疑课题,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教学环节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词语,注意引导学生把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带到朗读中去。 4.指读课文,组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5.结合梳理的脉络提问:西门豹到邺县后先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6.自主学习,了解西门豹是怎么摸清底细的。 7.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归纳。 8.指导学生朗读对话,体会西门豹的聪明。 9.体会西门豹的言外之意。 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画本课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 2.(1)小组长利用字词卡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2)组内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评价,纠正字音。 (3)全班汇报。 3.(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巫婆、人烟稀少、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等。 (3)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4.自由读课文,画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汇报,理清层次: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6.(1)默读课文,勾画出西门豹的问话,适当写出批注。 (2)小组内展开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7.通过阅读第1~9自然段,汇报自主阅读的情况:一问,了解原因;二问,了解首恶;三问,了解受害者;四问,了解漳河的情况。 8.(1)小组结合四次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 (2)组员共同评议。 (3)小组派代表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人物聪明才智的认识。 本教学环节是根据初读课文解疑——抓场景,整体感知这一思路进行的。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文本阅读的基本规律。教学环节三:指导书写,小结质疑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2.交流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学生认为较难写的字。 4.组织练习书写生字、词语。 5.小结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1.读准字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2.说一说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观察教师范写,认真书写。 4.练习书写,评价。 5.认真听老师的总结,然后提出自己还存在的疑问,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刚性要求,对于一些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特点然很重要。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正确书写生字词“豹、娶、媳、巫、绅、溉”,解释“提心吊胆、面如土色” 巩固作业:以“官绅”视角写一段被惩治时的心理活动日记。 提升作业:结合“阅读链接”剧本开头,续写西门豹与巫婆的对话(体现“以理服人”)八、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豹 派 娶 媳 妇 淹 逼 浮 旱 徒 扔 饶 骗 灌 溉课题 26.西门豹治邺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②语言运用:.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适当省略其他内容,练习简要复述。 ③思维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④审美创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同时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妙处。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感受人物智慧。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西门豹的相关资料,了解西门豹。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四、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环节一:勾连旧知,导入新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提出疑问:西门豹初到邺县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原因是什么?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回答问题:西门豹初到邺县,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原因是天灾人祸。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勾连旧知,服务于新知学习的需要,正所谓温故而知新。教学环节二:创设情境,深入理解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组织学生默读第10~14自然段,勾画批注,体会理解西门豹的惩恶办法,揣摩其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 3.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 (1)随机出示课件中西门豹在惩治巫婆的过程中说过的话。 (2)出示西门豹在惩治官绅的过程中说过的话。 4.体会官绅、老百姓的心理活动。 5.指导朗读。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剧本片段。 1.阅读第10~14自然段,边读边用“ ”画出西门豹的言行,用“____”画出巫婆和官绅的表现。 2.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收获。 3.全班汇报。 (1)找出西门豹在惩治巫婆的过程中说过的话。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读出西门豹的坚决、丝毫不给巫婆留情面的感觉。 (2)找出西门豹在惩治官绅的过程中说过的话。 4.仔细观察图中官绅们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同时,想象老百姓会说些什么。 (1)自由读。 (2)男女生分组进行对比朗读,体会西门豹的言行的巧妙。 通过让学生自己读,想象画面,仔细观察图中官绅们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创编剧本,表演内容,深化情感体悟。教学环节三:创编剧本,深化体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剧本片段,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改编课文。 2.根据创编的剧本,表演课文第10~14自然段的内容。 3.组织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4.全班交流。 5.提出问题:如果你是邺县的百姓,经过这件事之后,会对西门豹说什么? 1.小组合作,创编剧本。 2.(1)小组合作演一演。 (2)选出一个小组在全班进行表演。一边读一边想一想:“好收成”靠的是什么? 3.交流自己的收获。 4.(1)同桌分角色说说。 (2)汇报表演 结合“阅读链接”改编课文,通过学生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悟,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同时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根据课文填空:“西门豹治邺的三步是( )→( )→( )” 巩固作业:绘制“西门豹行动思维导图”,标注其每一步的目的(如“假意送新娘”是为了揭穿骗局) 提升作业:调研生活中的“破除迷信”案例(如“科普反诈”),写一份《科学行动倡议书》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讨论、交流中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方法的巧妙之处。 不足之处: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课文相对较长,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显得有点不够,合作探究的机会较少,课堂容量也较小。 改进措施: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象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时的表现以及语言,并进行表演,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和西门豹这个人的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