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 1.审视题目: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的主要目标是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因此课堂导入部分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出示参加运动会领奖仪式,参加采访,受到老师批评等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寻找素材,激发习作兴趣。 2.习作指导:习作指导部分主要是把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写具体,特别是要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为了突出学生把无形的、抽象的感受化为有形的、具体的东西,让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我要求学生把自己身体的变化,想法的变化写出来,这样就可以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修改部分:学生修改习作时,总会出现不知道怎么修改的现象,为此,我提出修改要求,把学生修改习作分为两次进行,每次提出具体要求,这样就使学生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集中投入到修改中去。目标专一,就能提高效率。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能通过具体事件(如比赛、竞选)关联“心跳”体验,但易陷入笼统描述(如“我很害怕”“非常激动”),缺乏细腻的情感变化刻画(如“手心冒汗→双腿发软→如释重负”);对“借景抒情”“身体反应描写”等技巧运用不足(如用“路灯像怪兽的眼睛”烘托走夜路的恐惧);部分学生因隐私顾虑回避真实经历,需通过范文共读(如教材中“汗毛竖起”“倒吸凉气”)降低心理防线,鼓励个性化表达。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心跳的事去写习作。 ②语言运用:要写清事情的经过,有条理地叙述。 ③思维能力: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④审美创造: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思政元素:培养直面挑战的勇气与积极情感表达。通过真实情感体验的书写,引导学生正视情绪、接纳自我,在表达中树立克服困难、乐观成长的健康心态。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聚焦“心儿怦怦跳”的时刻,从“心儿乱了、想法多了、身体变了”等多个角度,借助自己积累的词语把感受写清楚。 教学难点:学会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翻看自己珍藏的相册,回忆、筛选引起你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六、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环节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播放歌曲《学猫叫》 “我的心脏砰砰跳,迷恋上你的坏笑,你不说爱我我就喵喵喵,我们一起学猫叫……”听着这优美的旋律,歌中唱的是因为暗恋而心儿怦怦跳,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你因为什么心儿怦怦跳呢? 2.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我的心儿怦怦跳”来写,引出课题并板书。 1.思考、讨论问题。 2.小组合作,回答问题。 3.齐读课题。 在愉悦的歌声中,轻松愉快的引入“心跳”的话题,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欲望。教学环节二:阅读指导,总结写法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一)审题指导 小组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119页,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认为这次作文我要求有哪些? 合作、交流、回答。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参加运动会,登上领奖台,心儿怦怦跳;进行社会实践,第一次采访他人,心儿怦怦跳;进入考场,遇到难题时,心儿怦怦跳;犯了错误,害怕被人发现时,心儿怦怦跳…… 认真读一读,打开写作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确定选材的范围,必须多读几遍,做到心中有数。 2. 认为这次作文我要求有哪些? 请你以“心儿怦怦跳”为题,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注意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确定选材的范围,打开写作的思路。 2.感悟、思考、表达分享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下来,与大家。 明确要求是习作的第一步,只有读懂了要求,学生习作的时候才不至于跑题、偏题。教学环节三: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二)思路导航 1.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内容,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选材 2.交流、讨论,归纳。 选择一件令你怦然心 动的事情写下来,所选材料不能陈旧、大众化,也会影响主题的鲜明性。 应该从3个方面着眼进行选材: (1)选择自己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作为材料。 (2)写事要弄明白产生事件的基本条件。任何一件事的发生、发展都要受时间、地点、环境和人物的限制。 (3)要写出完整的、合理的情节过程。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内容,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选材 要用一定形式把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交代清楚。 通过阅读课文和勾连课文提炼出基本的描写方法,搭建习作的支架。根据方法,指导修改,通过几个回合的观察方法的提炼和运用,能有效帮助学生减轻习作阶段的畏难情绪。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从教材“心情词语库”中选择5个词,各造一个情景句(如“登上领奖台时,我欣喜若狂”)。 巩固作业:扩写“基础作业”中的事件片段,加入3处身体反应或环境描写(如“等待成绩时,窗外的蝉鸣吵得我心烦意乱”) 提升作业:完成一篇完整习作,要求用“情感变化曲线图”标注事件不同阶段的心情起伏八、板书设计: 心跳的事 我的心儿怦怦跳 心跳的过程(详写) 获得的感受课题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心跳的事去写习作。 ②语言运用: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③思维能力: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④审美创造: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聚焦“心儿怦怦跳”的时刻,从“心儿乱了、想法多了、身体变了”等多个角度,借助自己积累的词语把感受写清楚。 教学难点:学会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翻看自己珍藏的相册,回忆、筛选引起你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四、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环节一:合作探究,技法点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全班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内容,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这次习作我们应如何去写呢? 2.交流、回答。 这次习作我们应如何去写呢? (1)选用恰当的叙事线索。 (2)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凡是要写文章, 就是要表达一种心情、一种感受。 (3)要写出故事情节的变化。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就是说叙述需讲求变化,讲求一波三折,不要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1.思考并回答问题,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内容,边读边做标注。 2.活动探究,交流如何去写文章。 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倾听, 学会表达与交流,从而提高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环节二:范文引路,拓宽思路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2.小组交流。 (1)范文从介绍了什么事情?是如何介绍的? (2)为了能更突出心情,老师用了几处心理活动的细节的描写? 3.小组派代表发言。 4.总结交流:我们要通过描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生动的事情来突出独特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在写事情时,注意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1:开篇点出试卷的由来。 学生2:心理活动描写细致入微,把考试之后自己的心理写的非常生动。 学生3:动作描写,突出了我的慌乱...... 写作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体现了“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学思想。教学环节三:明确要求,例文引路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1.明确习作要求:根据课文要求进行写作。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学生点评与修改 点评重点:(1)想象是否合理;(2)中心是否突出;(3)有哪些可供借鉴的地方。 4.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点评。 5.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1.学生结合初试身手的情况谈把自己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写成文章,你认为最难的是什么。 2.小组为单位回顾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习作例文,总结怎样写好一种事。 3.学生完成习作。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来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手写我心”,降低习作难度。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用“首先……接着……最后……”句式,简要列出一次“心跳事件”的三步经过 巩固作业:用比喻句改写两句平淡表达(如“害怕”→“怀里像揣了只蹦跳的兔子”) 提升作业:在习作末尾添加“成长启示”(如“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后依然坚持”)六、板书设计: 我的心儿怦怦跳 语言简洁、准确、通俗 理清顺序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引导,选择令自己心儿怦怦跳的事情进行交流,并且能把事情的经过讲述得清楚、明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不足之处:学生虽然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但课堂上在全班交流的学生人数还不够多,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进措施:在习作修改阶段,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修改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并通过老师的指点,提高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