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2.花的学校 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能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②语言运用:认识“轰、湿”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校、轰”等11个字,会写“轰响、阵雨”等10个词语。 ③思维能力: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④审美创造:借助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思政元素:爱祖国就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2.学习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课文的意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3.教学准备:PPT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单元导读,发现“新鲜感的词句” 1.聚焦“新鲜感的词句”。 2.揭示课题。教师活动: 课件出示图片: 1.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2.你们知道吗?我们有学校,花儿也有学校,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课《花的学校》 课件出示: 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及新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假”;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4.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能将获得的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 5.我们让我们走进第2课,切实体验课文中新鲜感的词语(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让学生聊聊自己最熟悉的校园,引出花的学校,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 ”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 ”画出有新鲜感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懂的内容作上标记。 4.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对本课预习的感悟用特定的符号标记出来,在书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 5.齐读课题两遍 2.《花的学校》活动意图: 三年级开始,教材编排体例与一、二年级有很多不同,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单元导语”的出现。关注篇章页的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有助于学生明确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环节二:初读课文,感知“新鲜感的词语”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紧扣“新鲜感的词语”,分类学习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所花的学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教师活动: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 2.提问:同学们,文中哪些词语让你觉得有新鲜感? 3.说说你对轰响 阵雨 湿润 风笛 绿草 狂欢 觉得 功课 急急忙忙 自然的理解 4.你还知道哪些识字方法? 5.请学生分类认读识记以下词语。 6.提问并小结:说说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些词语有新鲜感。 7.文中这些短语是否也能给你带来新鲜感? 2.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呢?(诗歌的语言好美,花儿好可爱!) 8.小结:除去没见过的词语,熟悉的词语进行新的组合,也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新鲜的感受。 9.请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这所花的学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 10.小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 2.学生学习“新鲜”的字词,说说文中哪些词语让他觉得有新鲜感。 3.学生说说他们对轰响 阵雨 湿润 风笛 绿草 狂欢 觉得 功课 急急忙忙 自然的理解以及如何认识这些字? 4.(1)加一加。 (2)反馈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同桌互评自己练写的生字。 要求:一看写正确了吗,二看写规范了吗,如有写得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字,要圈出来。 5.学生分类认读识记词语,每个齐读两遍。 6.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这些词语有新鲜感 7.学生读一读句子 8.学生面向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9.生听教师小结后发表自己对具有新鲜感的词语的认识。 10.生再读课文,交流这所花的学校给他留下的印象。活动意图: 三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有意识地归类整合后,再进行教学。教学时鼓励学生运用一、二年级学到的识字方法,灵活识字,多元识字。此环节除随文识字外,着力于体现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明晰:有新鲜感的词语可以是以前没见过的词语,也可以是熟悉的词语因为新的组合,而带来的新鲜感受。环节三 书写指导,拓展延伸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按结构将会写字分类识记。 2.学生交流如何利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辅助识记会写字。(加一加、换一换、编谜语等) 3.教师范写重点字,指导学生观察笔顺、练习书写。如,“润”的右部里面是“王”;“罚”的上部是“罒”,不要写成“四”;“互”是独体字,上横短,下横长。 学生活动: 1.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按结构将会写字分类识记。 2.学生交流如何利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辅助识记会写字。 3.学生观察笔顺、练习书写。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归类识字,通过归纳总结感受汉字的特点,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笔画、占格以及书写习惯等,养成先观察再动笔的习惯。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6.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诗歌的语言好美,花儿好可爱! 轰响 阵雨 湿润 风笛 绿草 狂欢 觉得 功课 急急忙忙 自然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2.花的学校 课型:新授 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②语言运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③思维能力: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进一步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花的学校”的特别。 ④审美创造: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春夏秋冬的变化}。思政元素:民族团结一家亲2.学习重点难点: 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3.教学准备:PPT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 复习巩固,以旧引“新” 1.回顾旧知:认读上节课学习的有新鲜感的词语。 2.说说上节课里的收获。 3.导入新课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回顾旧知。 2.组织学生说说上节课里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得,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拟人的表达方式) 3.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掌握了生字词,那么能读好课文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魅力。要求: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正确、流利,练练难读的地方,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 1.学生认读上节课学习的有新鲜感的词语。 2.学生说说上节课里的收获。 3.再读课文,学习新课。活动意图: 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回顾旧知,不仅能很好地强化训练点,更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夯实知识,训练能力。环节二: 精讲细品,读悟得法 1.整体感知全段。 2.指导朗读。教师活动: 1.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校》。 2.默读课文,读文质疑 3.指名读这一部分,其他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4.你看到了什么?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你们知道吗? 5.作者是怎么体现这种拟人的呢? 6.小组汇报交流 7.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8.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急急忙忙) 9.小结:想一想在花的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生动。 10.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 1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学生活动: 1.花儿真“漂亮”,想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他们。 2.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3.请个别学生读这一部分,其他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4.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 5.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 6.学生学习表达:“山林里的朋友”。说说对这两段话的发现。 7.刷刷,沙沙,呼呼。。。。。。 8.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9.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10.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1.听教师小结。学习写作方法。活动意图: 小练笔是在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了解本课的学习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借助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6.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检查 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