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
1.(2024三上·汶上期中)鳄鱼的四肢粗壮,趾间有蹼,有利于(  )。
A.防御 B.跳跃 C.游泳
2.(2024三上·汶上期中)鱼的体表有黏液,关于黏液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帮助鱼在水中维持体温
B.减小鱼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
C.保护皮肤
3.(2024三上·汶上期中)鸟类的翅膀适合飞翔,人类根据鸟类翅膀发明了(  )。
A.飞机 B.火箭 C.孔明灯
4.(2024三上·汶上期中)随着气温的降低,青蛙的体温会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的程度时,青蛙就会钻进泥土中“睡觉”,以此来躲避严寒。青蛙的这种行为称为(  )。
A.逃避 B.迁徙 C.冬眠
5.(2024三上·汶上期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主要是(  )制造的。
A.叶子 B.根 C.茎
6.(2024三上·汶上期中)下列植物的根与葱根相似的是(  )。
A.向日葵 B.大豆 C.玉米
7.(2024三上·汶上期中)捏泥人是我国古老的一门民间艺术。它以泥巴为主料,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小福同学要跟着“非常传承人”制作一个泥塑生肖龙来迎接2024年农历龙年的到来,应该选择(  )作材料可能更合适。
A.沙质土 B.壤土 C.黏质土
8.(2024三上·汶上期中)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之一,下面属于保护土壤的行为是(  )。
A.在山坡上大量砍伐树木,扩大耕地面积
B.合理使用化肥,同时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
C.将工业废弃物直接倾倒在土壤上,作为肥料使用
9.(2024三上·汶上期中)花岗岩因其坚硬、耐磨、美观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花岗岩的常见用途?(  )
A.铺设路面和广场 B.制作铅笔芯 C.制作厨房台面
10.(2024三上·汶上期中)岩石是由(  )组成的。
A.矿物 B.矿产 C.砂砾
二、判断
11.(2024三上·汶上期中)当猫从高处跳下时,它的利爪是伸出来的。(  )
12.(2024三上·汶上期中)河马不能长时间离开水,是因为皮肤会干裂。(  )
13.(2024三上·汶上期中)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在室内无风的条件下,将两架纸飞机从同一高度同时放飞,会发现“翅膀”大的纸飞机飞行时间更长。(  )
14.(2024三上·汶上期中)动物冬眠不吃不喝是靠消耗体内的脂肪来维持生命。(  )
15.(2024三上·汶上期中)葫芦藓开白色的小花。(  )
16.(2024三上·汶上期中)小明和同学们做了“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实验中,他们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  )
17.(2024三上·汶上期中)含有较多腐殖质的土壤比较肥沃。(  )
18.(2024三上·汶上期中)我国的黑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
19.(2024三上·汶上期中)植树造林、捡拾地膜、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都可以保护土壤。(  )
20.(2024三上·汶上期中)确定岩石的组成只要用眼睛看就可以。(  )
三、填空
21.(2024三上·汶上期中)科学上,我们把动物的四条腿叫做   。
22.(2024三上·汶上期中)   属于鱼皮肤的一部分,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23.(2024三上·汶上期中)不同的植物,可食用的部分不同。南瓜可食用的部分是   ,胡萝卜可食用的部分是   。
24.(2024三上·汶上期中)研究土壤的成分时,用手抓一抓土壤,会感觉土壤有点湿,用塑料袋装土壤时,塑料袋里可能会有水珠出现,这说明土壤里有   。
25.(2024三上·汶上期中)在做土壤渗水性实验时,只有土壤是不一样的,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属于   实验。
26.(2024三上·汶上期中)   岩的特点是:一般呈白色,因其内部含有不同杂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花纹,较软。
四、实验探究
27.(2024三上·汶上期中)探究羽毛特点。
准备材料:羽毛、滴管、水、盘子、小刀。
实验过程:
(1)用手摸一摸,发现羽毛很   ,羽毛的这个特点能帮助鸟类在飞行时   空气阻力。
(2)用手掂一掂,发现羽毛的重量很   ,羽毛的这个特点能减小鸟类的   ,利于鸟类飞行。
(3)用滴管给羽毛滴水,发现羽毛   (容易/不容易)沾水。
(4)用小刀切开羽毛,发现羽毛中间是   的。
实验结论:羽毛的这些特点有助于鸟类飞行。
28.(2024三上·汶上期中)探究植物的茎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1)我的猜想:   。
(2)实验器材:凤仙花枝条、锥形瓶、水、红墨水。
(3)实验过程:
①用锥形瓶装一些水,再往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
②剪取一段凤仙花的枝条。
③将凤仙花的枝条浸在红颜色的水中。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凤仙花的茎有什么变化。
⑤对凤仙花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来观察茎的内部结构。
(2)实验现象:
①我们会发现凤仙花的枝条   。
②下列图片中,   是凤仙花的横切面,   是纵切面。
(3)实验结论:   。
29.(2024三上·汶上期中)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上图是研究叶的   作用的实验。实验时,应选择   和   进行实验。
(2)上图中,   装置设置不合理,原因是   。
(3)将选好的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会发现   塑料袋内壁上出现的水珠较多。由此得出结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防御通常需要用坚硬的身体部位(如鳄鱼的鳞片)阻挡敌人,或者用嘴巴攻击。而四肢粗壮、趾间有蹼的特点,和阻挡敌人、攻击防御没有直接关系,所以 A 不符合;
跳跃需要四肢灵活、肌肉爆发力强,比如青蛙的后腿适合跳跃。但鳄鱼体型庞大,四肢粗壮是为了支撑身体,而不是灵活跳跃,趾间的蹼反而会阻碍跳跃动作,所以 B 也不对;
鳄鱼生活在水中,趾间的蹼就像船桨一样,划水时能拨起更多水流,让游泳更省力;四肢粗壮则能提供足够的力量,帮助它们在水里快速移动。这和我们看到鸭子用带蹼的脚游泳是一个道理,所以 C 是正确的。
2.【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点
【解析】【分析】鱼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周围水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没办法自己维持固定的体温,黏液只是覆盖在鱼的皮肤上,和保持体温没有关系,所以A是错误的;
黏液滑滑的,就像给鱼的身体涂了一层润滑油,当鱼在水里游动时,黏液能让水更容易从鱼的身体旁边流过,不会产生太大的阻碍,这样鱼游起来更省力,B是正确的;
水里面可能有小石子、尖锐的水草,或者一些会伤害鱼皮肤的小生物,黏液像一层保护膜,能挡住这些东西直接碰到鱼的皮肤,还能让皮肤保持湿润,C也是正确的。
3.【答案】A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鸟类的翅膀通过上下扇动或展开滑翔,能让身体在空中飞行。科学家观察到鸟类翅膀的形状和飞行原理后,模仿这种结构设计了飞机的机翼,机翼的形状和鸟类翅膀相似,能利用空气的力量让飞机升空并保持飞行。所以飞机是根据鸟类翅膀发明的,A正确;
火箭是靠燃料燃烧产生的强大推力向上飞行的,它的飞行原理和鸟类翅膀完全不同,不需要像翅膀一样依靠空气滑翔。火箭更像是靠自己喷气前进,和鸟类翅膀没有关系,B错误;
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升空的,就像热气球一样,它没有翅膀,也不需要模仿鸟类的飞行方式,只需要里面的热气托着它上升。所以它不是根据鸟类翅膀发明的,C错误。
4.【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逃避通常指遇到危险时躲开,比如小老鼠看到猫就逃跑。而青蛙钻进泥土不是因为害怕危险,而是为了适应寒冷的天气,所以A错误;迁徙是指动物为了寻找食物或温暖的地方,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比如秋天大雁会飞到南方过冬。但青蛙并没有搬家,只是钻进泥土里不动,所以B错误;当天气变冷时,青蛙体温降低,行动变得迟缓,它们会钻进泥土里冬眠,不吃也不动,等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再出来,这种为了躲避严寒而长时间昏睡的行为,就叫做冬眠,这和青蛙的行为完全符合,所以C正确。
5.【答案】A
【知识点】认识植物
【解析】【分析】叶子里有一种叫叶绿素的物质,它能像小工厂一样,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比如我们看到的树叶大多是绿色的,就是因为有叶绿素在工作,不断制造养料给植物,所以叶子是制造养料的主要部分,A正确;根的作用主要是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一些矿物质,就像植物的“吸管”,负责把地下的营养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但它不能自己制造养料,所以B错误;茎就像植物的 “运输管道”,能把根吸收的水分、矿物质和叶子制造的养料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比如花、果实),还能支撑植物的身体,但它也不能制造养料,所以C错误。
6.【答案】C
【知识点】观察植物
【解析】【分析】葱的根属于须根系,它没有一条特别粗的主根,而是从茎的底部长出很多又细又多的小根,这些小根像胡须一样密密麻麻地生长,不容易区分出主次。向日葵的根有一条明显粗壮的主根,主根向下长得很深,周围还会长出一些较细的侧根,这种根叫做直根系,它和葱的须根系不一样,所以 A 错误;大豆的根也有一条粗壮的主根,主根上会分生出一些侧根,属于直根系。比如我们拔大豆时,能明显看到一条较粗的主根带着小侧根,和葱的根差异很大,所以B错误;玉米的根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从茎的基部长出很多细小的根,这些根像葱的根一样又多又细,属于须根系。它们的根在形态和生长方式上很相似,所以C正确 。
7.【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沙质土里面沙粒很多,摸起来粗糙,浇水后很快就会渗下去,而且捏的时候很难成团,一松手就散了,就像我们玩沙子时,很难用纯沙子捏出固定的形状,所以沙质土不适合做泥塑,A错误;壤土是沙子和黏土混合在一起的土壤,摸起来不粗不细,既能留住一些水,又不会太黏,虽然它比沙质土容易捏成团,但塑形效果不够好,捏复杂的生肖龙时容易变形,所以B错误;黏质土里面黏土很多,摸起来细腻滑溜,浇水后很黏,能牢牢地粘在一起,用它捏东西时,想捏成什么形状都很容易,比如捏龙的头、身体、爪子,都能固定住不变形,就像我们玩的橡皮泥一样好用,所以黏质土最适合做泥塑,C正确。
8.【答案】B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在山坡上大量砍伐树木,看起来是扩大了可以种庄稼的地方,但其实树木的根能牢牢抓住土壤,如果把树砍了,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把土壤冲走,时间久了,山坡上的土壤会越来越少,甚至变成光秃秃的石头坡,这是在破坏土壤,不是保护,A错误;合理使用化肥,能帮助庄稼长得更好,但如果一直只用化肥,土壤可能会变得 “没力气”,这时候增施有机肥,比如用动物的粪便或者腐烂的植物做成的肥料,就像给土壤吃营养餐,能让土壤变得更肥沃、结构更好,让它一直保持活力,这样的行为是在保护土壤,B正确;工业废弃物里可能有很多有毒的东西,比如一些坏掉的机器零件、废弃的化学药水等。把这些东西直接倒在土壤上,有毒的物质会钻进土壤里,让土壤变得 “生病”,种出来的庄稼可能也会有毒,人吃了就会不舒服,这是在严重伤害土壤,绝对不是保护土壤的行为,C错误。
9.【答案】B
【知识点】岩石的用途
【解析】【分析】花岗岩很坚硬,不容易被磨坏,而且样子也好看。用它来铺设路面和广场,既结实耐用,又能让环境看起来更美观,很多公园的广场或者路边的地面就是用花岗岩铺的,所以A是正确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做的,石墨很软,轻轻一划就能留下痕迹。而花岗岩非常坚硬,根本没办法做成能写字的铅笔芯,要是用花岗岩做铅笔芯,别说写字了,可能还会把纸戳破呢,所以B是错误的。厨房台面需要结实、不怕烫、容易清洁,花岗岩正好符合这些特点,它坚硬耐磨,就算放热的锅也不容易损坏,很多家庭的厨房台面都是用花岗岩做的,所以C是正确的。
10.【答案】A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把岩石想象成一块 “大石头蛋糕”,而矿物就像是做蛋糕的 “小原料”。比如花岗岩,里面能看到亮晶晶的石英、粉红色的长石、黑色的云母,这些都是不同的矿物。岩石就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所以A是正确的;矿产是指能被人类利用的、有价值的矿物或岩石。比如铁矿石是矿产,因为可以用来炼铁;煤也是矿产,能用来燃烧。但矿产是对人类有用的那部分,而岩石的组成部分是更基础的矿物,不是矿产,所以B是错误的;砂砾是指沙子和小石子,它们比较细小,是岩石经过风化、破碎后形成的碎屑。比如河边的沙子、路上的小石子,都是岩石破碎后的产物,并不是组成岩石的基本成分,所以B是错误的。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 猫的利爪平时是收起来的,这样可以保护爪子不被磨损。当它从高处跳下时,需要用爪子抓住地面来保持平衡,这时候利爪才会伸出来。其实猫在跳下过程中,接近地面时才会伸爪准备落地,整个跳下过程并非一直伸着。更重要的是,猫的利爪主要在需要抓握、攀爬或捕猎时伸出,单纯跳下时的伸爪是为了落地,而题目这种直接的表述并不准确,因为平时爪子是收起的,跳下时的伸爪是特定动作,不能说 “是伸出来的” ,所以此表述是错误的。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 河马的皮肤很特别,它没有毛发保护,也不能像我们人类一样通过出汗来保持湿润。如果长时间离开水,太阳会把它的皮肤晒得很干,甚至裂开,就像我们的皮肤长时间不喝水会变得干巴巴一样。所以河马需要经常待在水里,让皮肤保持湿润,防止干裂,所以此表述是正确的。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 纸飞机的 “翅膀” 其实就像小鸟的翅膀,能受到空气向上的托力,翅膀大一点的纸飞机,能接住更多空气,受到的托力也会大一些,下落的时候就会慢一点,在空中飞的时间自然就更长,在室内没有风、从同一高度放飞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是很明显的,所以此表述是正确的。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 冬天很冷,很多小动物比如熊、青蛙会冬眠。在冬眠前,它们会吃很多东西,让身体里储存起厚厚的脂肪,就像存了一堆 “能量小零食”。冬眠的时候,它们不吃也不喝,身体就慢慢消耗这些脂肪,把脂肪变成能量,维持呼吸、心跳等生命活动。所以此表述是正确的。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 葫芦藓是一种很小的植物,我们平时在潮湿的石头上、墙角边可能会看到它,它看起来绿油油的,像一层小地毯,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开花植物不一样,葫芦藓不会开花,它是通过孢子来繁殖的,就像有些植物用种子繁殖一样,只是孢子更小、更隐蔽。所以说葫芦藓开白色的小花是不对的,此表述是错误的。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植物
【解析】【分析】 在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中,我们想知道根是不是能吸收水分,如果不做处理,杯子里的水会自己慢慢蒸发掉,这样就分不清水少了是被根吸收了,还是自己蒸发了。在水面上滴植物油,就像给水面盖了一层 “小被子”,能挡住水和空气接触,防止水分蒸发,这样一来,水变少就只能是被根吸收了,所以此表述是正确的。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 腐殖质就像土壤里的 “营养剂”,它是由动植物的残体腐烂后形成的,含有较多腐殖质的土壤,就像加了很多肥料一样,能给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让植物长得更茂盛,种在里面的庄稼也长得更好,所以此表述是正确的。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 黑土是一种很肥沃的土壤,颜色黝黑,有很多腐殖质。我们国家的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比如黑龙江、吉林一带,那里的黑土特别适合种庄稼。而华北地区的土壤和黑土不一样,所以说黑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是不对的,此表述是错误的。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 植树造林能让植物的根系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还能为土壤增添有机质;捡拾地膜可以避免塑料地膜长期留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能防止过量的化学物质污染土壤、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这三种做法都是保护土壤的有效措施,符合保护土壤的科学原理,所以此表述是正确的。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 确定岩石的组成,只用眼睛看是不够的。很多岩石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有些矿物的颜色、光泽相似,仅靠肉眼很难准确分辨。比如花岗岩中的石英、长石和云母,虽然能通过颜色大致区分,但要准确确定它们的种类,可能还需要借助放大镜观察颗粒形态,甚至用指甲、铜钥匙等测试硬度,只用眼睛看无法全面、准确地确定岩石的组成,所以此表述是错误的。
21.【答案】四肢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 从科学概念来讲,“肢” 是指动物身体上用来运动或支撑身体的部分。对于大多数有四条腿的动物,比如狗、猫、牛、羊等,这四条腿共同构成了它们的运动器官。我们将这四条腿统称为四肢,其中前面的两条腿可以叫做前肢,后面的两条腿可以叫做后肢。
22.【答案】侧线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 侧线是鱼身体两侧皮肤下的特殊感觉器官,是鱼皮肤的重要组成部分。侧线由许多小孔和相连的神经组成,就像鱼身上的 “探测器”。当水流发生变化,或者周围有障碍物时,侧线能敏锐地感知到这些信息,并通过神经传给鱼的大脑,帮助鱼及时调整游动方向,避开障碍物,还能感知猎物或天敌的动向。
23.【答案】果实;根
【知识点】果实的结构、作用
【解析】【分析】南瓜是植物的果实,它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来,里面包含种子,我们平时食用的就是南瓜果实的肉质部分,从植物器官的角度来说,果实是植物储存营养、繁殖后代的重要结构,南瓜的可食用部分符合果实的特征,所以它可食用的部分是果实;胡萝卜生长在土壤中,它的根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同时储存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比如胡萝卜素)。从外形和功能上看,胡萝卜没有节和芽,所以它可食用的部分是根。
24.【答案】水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 当我们用手抓土壤感觉湿润,或者用塑料袋装土壤后出现水珠,都是土壤中水分存在的表现,这些水分可能来自雨水、灌溉水,也可能是土壤中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水汽凝结而成,土壤中的水分能帮助植物吸收养分,还能让土壤颗粒结合在一起,所以土壤中含有水。
25.【答案】对比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在科学实验中,当我们想要研究某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时,会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来观察变化,这种实验叫对比实验。在土壤渗水性实验中,我们想知道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有什么不同,所以只让土壤这个因素不一样(比如用沙土、黏土、壤土等),而像水量多少、容器大小、土壤多少等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这样一来,实验结果的差异就只能是由不同土壤引起的,能更准确地比较出它们的渗水性差异。这种实验方法能帮助我们清晰地找到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小学科学中常用的重要实验方法。
26.【答案】大理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 大理岩是一种常见的岩石,它的主要特点很符合题目的描述:通常底色偏白,因为内部可能混入了不同的矿物质,所以会呈现出各种颜色的花纹,像灰色、浅绿色的条纹等。而且大理岩比较软,用指甲轻轻划一下可能会留下痕迹,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硬岩石(比如花岗岩)的明显特征。
27.【答案】(1)光滑;减小
(2)轻;重量
(3)不容易
(4)中空
【知识点】鸟类
【解析】【分析】(1) 用手摸羽毛时,能明显感觉到表面很光滑。这种光滑的特点就像给鸟类的身体穿上了 “流线型外衣”,在飞行时能让空气更顺畅地从羽毛表面流过,从而减少空气对鸟类的阻力,让飞行更省力。
(2) 用手掂一掂羽毛,会发现它非常轻,几乎没什么重量。鸟类的身体上长了很多这样的羽毛,加起来的总重量也不大。较轻的羽毛能大大减轻鸟类整体的重量,就像我们背着轻的书包跑步更轻松一样,让鸟类在飞行时更省力,更容易升空和保持飞行状态。
(3) 用滴管给羽毛滴水时,会看到水珠不容易沾在羽毛上,往往会滚落下来。这是因为羽毛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油脂(就像给羽毛涂了一层 “防水膜”),能起到防水的作用。这样鸟类在下雨天或接触水时,羽毛不容易湿透变重,保证飞行不受影响。
(4) 用小刀切开羽毛,会发现羽毛中间是中空的,中空的结构就像一根空心的管子,既减轻了羽毛自身的重量,又能像 “支架” 一样保持羽毛的形状,让羽毛既轻便又有一定的硬度,能更好地帮助鸟类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1)用手摸一摸,发现羽毛很光滑。羽毛的这个特点能帮助鸟类在飞行时减小空气阻力。因为光滑的表面可以使空气在羽毛表面更顺畅地流过,就像在光滑的滑梯上滑动一样,减少了空气对鸟类飞行的阻碍。
(2)用手掂一掂,发现羽毛的重量很轻。羽毛的这个特点能减小鸟类的重量,利于鸟类飞行。鸟类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克服自身重力,较轻的羽毛可以让鸟类更容易地在空中保持飞行状态。
(3)用滴管给羽毛滴水,发现羽毛不容易沾水。这是因为羽毛表面有一层油脂,这层油脂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4)用小刀切开羽毛,发现羽毛中间是中空的。这种中空的结构可以在保证羽毛一定强度的同时,进一步减轻羽毛的重量。
28.【答案】植物的茎能运输水分;变红;B;A;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知识点】观察植物
【解析】【分析】(1) 从平时的观察来看,植物的根在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叶子能长得茂盛,说明有东西把水分从下往上送。茎连接着根和叶,就像 “中间的通道”,所以猜想茎可能负责运输水分和养分,让植物各部分都能获得生长需要的物质。
(2)① 当红墨水溶解在水中后,凤仙花的茎会像 “吸管” 一样,把带有红墨水的水吸上来,并运输到枝条的各个部分。一段时间后,茎的内部会染上红色,甚至叶片也可能出现红色痕迹,这说明水分确实通过茎在移动。② 横切茎时,就像把一根 “水管” 横着切断,能看到一圈一圈的红色圆点(或圆环),这些是茎中运输水分的管道横截面;纵切茎时,能看到红色的线条从上到下贯穿,就像 “水管” 的长度方向,这是运输水分的管道纵截面。
(3) 实验中红墨水随着水分被茎运输到枝条各处,横切和纵切看到的红色结构也证明了茎内部有专门运输水分的通道。这说明茎就像植物身体里的 “运输管道”,能把根吸收的水分和养分送到叶子、花等其他部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是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
29.【答案】蒸腾;图一;图三;图二;因为塑料袋把盆土也罩入其中,盆土中的水分也会蒸发,影响研究叶蒸腾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图一;叶的蒸腾作用将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到空气中
【知识点】观察植物
【解析】【分析】(1)这是研究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因为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这个实验就是通过观察塑料袋内的水珠来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时应选择图一和图三进行实验。在科学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里的变量是叶的有无,图一有叶,图三没有叶(或叶很少),这样对比能探究叶在蒸腾作用中的作用。 (2)图二装置设置不合理,原因是花盆土壤也会蒸发水分,干扰实验结果。我们要探究的是叶的蒸腾作用,而图二的花盆有装饰,土壤暴露,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后也会在塑料袋内壁形成水珠,就不能确定水珠只是来自叶的蒸腾作用了,而图一和图三可以避免(图一花盆相对常规,图三主要看茎和少量叶,且对比更聚焦叶 )。
(3)将选好的装置(图一和图三)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会发现图一塑料袋内壁上出现的水珠较多。因为图一有较多的叶,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更多水分,在塑料袋内壁凝结成更多水珠。由此得出结论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或叶能进行蒸腾作用,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通过图一(有叶,水珠多)和图三(叶少或无,水珠少)的对比,能明显看出叶在蒸腾作用中起主要作用,水分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 。
1 / 1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
1.(2024三上·汶上期中)鳄鱼的四肢粗壮,趾间有蹼,有利于(  )。
A.防御 B.跳跃 C.游泳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防御通常需要用坚硬的身体部位(如鳄鱼的鳞片)阻挡敌人,或者用嘴巴攻击。而四肢粗壮、趾间有蹼的特点,和阻挡敌人、攻击防御没有直接关系,所以 A 不符合;
跳跃需要四肢灵活、肌肉爆发力强,比如青蛙的后腿适合跳跃。但鳄鱼体型庞大,四肢粗壮是为了支撑身体,而不是灵活跳跃,趾间的蹼反而会阻碍跳跃动作,所以 B 也不对;
鳄鱼生活在水中,趾间的蹼就像船桨一样,划水时能拨起更多水流,让游泳更省力;四肢粗壮则能提供足够的力量,帮助它们在水里快速移动。这和我们看到鸭子用带蹼的脚游泳是一个道理,所以 C 是正确的。
2.(2024三上·汶上期中)鱼的体表有黏液,关于黏液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帮助鱼在水中维持体温
B.减小鱼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
C.保护皮肤
【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点
【解析】【分析】鱼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周围水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没办法自己维持固定的体温,黏液只是覆盖在鱼的皮肤上,和保持体温没有关系,所以A是错误的;
黏液滑滑的,就像给鱼的身体涂了一层润滑油,当鱼在水里游动时,黏液能让水更容易从鱼的身体旁边流过,不会产生太大的阻碍,这样鱼游起来更省力,B是正确的;
水里面可能有小石子、尖锐的水草,或者一些会伤害鱼皮肤的小生物,黏液像一层保护膜,能挡住这些东西直接碰到鱼的皮肤,还能让皮肤保持湿润,C也是正确的。
3.(2024三上·汶上期中)鸟类的翅膀适合飞翔,人类根据鸟类翅膀发明了(  )。
A.飞机 B.火箭 C.孔明灯
【答案】A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鸟类的翅膀通过上下扇动或展开滑翔,能让身体在空中飞行。科学家观察到鸟类翅膀的形状和飞行原理后,模仿这种结构设计了飞机的机翼,机翼的形状和鸟类翅膀相似,能利用空气的力量让飞机升空并保持飞行。所以飞机是根据鸟类翅膀发明的,A正确;
火箭是靠燃料燃烧产生的强大推力向上飞行的,它的飞行原理和鸟类翅膀完全不同,不需要像翅膀一样依靠空气滑翔。火箭更像是靠自己喷气前进,和鸟类翅膀没有关系,B错误;
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升空的,就像热气球一样,它没有翅膀,也不需要模仿鸟类的飞行方式,只需要里面的热气托着它上升。所以它不是根据鸟类翅膀发明的,C错误。
4.(2024三上·汶上期中)随着气温的降低,青蛙的体温会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的程度时,青蛙就会钻进泥土中“睡觉”,以此来躲避严寒。青蛙的这种行为称为(  )。
A.逃避 B.迁徙 C.冬眠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逃避通常指遇到危险时躲开,比如小老鼠看到猫就逃跑。而青蛙钻进泥土不是因为害怕危险,而是为了适应寒冷的天气,所以A错误;迁徙是指动物为了寻找食物或温暖的地方,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比如秋天大雁会飞到南方过冬。但青蛙并没有搬家,只是钻进泥土里不动,所以B错误;当天气变冷时,青蛙体温降低,行动变得迟缓,它们会钻进泥土里冬眠,不吃也不动,等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再出来,这种为了躲避严寒而长时间昏睡的行为,就叫做冬眠,这和青蛙的行为完全符合,所以C正确。
5.(2024三上·汶上期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主要是(  )制造的。
A.叶子 B.根 C.茎
【答案】A
【知识点】认识植物
【解析】【分析】叶子里有一种叫叶绿素的物质,它能像小工厂一样,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比如我们看到的树叶大多是绿色的,就是因为有叶绿素在工作,不断制造养料给植物,所以叶子是制造养料的主要部分,A正确;根的作用主要是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一些矿物质,就像植物的“吸管”,负责把地下的营养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但它不能自己制造养料,所以B错误;茎就像植物的 “运输管道”,能把根吸收的水分、矿物质和叶子制造的养料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比如花、果实),还能支撑植物的身体,但它也不能制造养料,所以C错误。
6.(2024三上·汶上期中)下列植物的根与葱根相似的是(  )。
A.向日葵 B.大豆 C.玉米
【答案】C
【知识点】观察植物
【解析】【分析】葱的根属于须根系,它没有一条特别粗的主根,而是从茎的底部长出很多又细又多的小根,这些小根像胡须一样密密麻麻地生长,不容易区分出主次。向日葵的根有一条明显粗壮的主根,主根向下长得很深,周围还会长出一些较细的侧根,这种根叫做直根系,它和葱的须根系不一样,所以 A 错误;大豆的根也有一条粗壮的主根,主根上会分生出一些侧根,属于直根系。比如我们拔大豆时,能明显看到一条较粗的主根带着小侧根,和葱的根差异很大,所以B错误;玉米的根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从茎的基部长出很多细小的根,这些根像葱的根一样又多又细,属于须根系。它们的根在形态和生长方式上很相似,所以C正确 。
7.(2024三上·汶上期中)捏泥人是我国古老的一门民间艺术。它以泥巴为主料,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小福同学要跟着“非常传承人”制作一个泥塑生肖龙来迎接2024年农历龙年的到来,应该选择(  )作材料可能更合适。
A.沙质土 B.壤土 C.黏质土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沙质土里面沙粒很多,摸起来粗糙,浇水后很快就会渗下去,而且捏的时候很难成团,一松手就散了,就像我们玩沙子时,很难用纯沙子捏出固定的形状,所以沙质土不适合做泥塑,A错误;壤土是沙子和黏土混合在一起的土壤,摸起来不粗不细,既能留住一些水,又不会太黏,虽然它比沙质土容易捏成团,但塑形效果不够好,捏复杂的生肖龙时容易变形,所以B错误;黏质土里面黏土很多,摸起来细腻滑溜,浇水后很黏,能牢牢地粘在一起,用它捏东西时,想捏成什么形状都很容易,比如捏龙的头、身体、爪子,都能固定住不变形,就像我们玩的橡皮泥一样好用,所以黏质土最适合做泥塑,C正确。
8.(2024三上·汶上期中)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之一,下面属于保护土壤的行为是(  )。
A.在山坡上大量砍伐树木,扩大耕地面积
B.合理使用化肥,同时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
C.将工业废弃物直接倾倒在土壤上,作为肥料使用
【答案】B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在山坡上大量砍伐树木,看起来是扩大了可以种庄稼的地方,但其实树木的根能牢牢抓住土壤,如果把树砍了,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把土壤冲走,时间久了,山坡上的土壤会越来越少,甚至变成光秃秃的石头坡,这是在破坏土壤,不是保护,A错误;合理使用化肥,能帮助庄稼长得更好,但如果一直只用化肥,土壤可能会变得 “没力气”,这时候增施有机肥,比如用动物的粪便或者腐烂的植物做成的肥料,就像给土壤吃营养餐,能让土壤变得更肥沃、结构更好,让它一直保持活力,这样的行为是在保护土壤,B正确;工业废弃物里可能有很多有毒的东西,比如一些坏掉的机器零件、废弃的化学药水等。把这些东西直接倒在土壤上,有毒的物质会钻进土壤里,让土壤变得 “生病”,种出来的庄稼可能也会有毒,人吃了就会不舒服,这是在严重伤害土壤,绝对不是保护土壤的行为,C错误。
9.(2024三上·汶上期中)花岗岩因其坚硬、耐磨、美观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花岗岩的常见用途?(  )
A.铺设路面和广场 B.制作铅笔芯 C.制作厨房台面
【答案】B
【知识点】岩石的用途
【解析】【分析】花岗岩很坚硬,不容易被磨坏,而且样子也好看。用它来铺设路面和广场,既结实耐用,又能让环境看起来更美观,很多公园的广场或者路边的地面就是用花岗岩铺的,所以A是正确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做的,石墨很软,轻轻一划就能留下痕迹。而花岗岩非常坚硬,根本没办法做成能写字的铅笔芯,要是用花岗岩做铅笔芯,别说写字了,可能还会把纸戳破呢,所以B是错误的。厨房台面需要结实、不怕烫、容易清洁,花岗岩正好符合这些特点,它坚硬耐磨,就算放热的锅也不容易损坏,很多家庭的厨房台面都是用花岗岩做的,所以C是正确的。
10.(2024三上·汶上期中)岩石是由(  )组成的。
A.矿物 B.矿产 C.砂砾
【答案】A
【知识点】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把岩石想象成一块 “大石头蛋糕”,而矿物就像是做蛋糕的 “小原料”。比如花岗岩,里面能看到亮晶晶的石英、粉红色的长石、黑色的云母,这些都是不同的矿物。岩石就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所以A是正确的;矿产是指能被人类利用的、有价值的矿物或岩石。比如铁矿石是矿产,因为可以用来炼铁;煤也是矿产,能用来燃烧。但矿产是对人类有用的那部分,而岩石的组成部分是更基础的矿物,不是矿产,所以B是错误的;砂砾是指沙子和小石子,它们比较细小,是岩石经过风化、破碎后形成的碎屑。比如河边的沙子、路上的小石子,都是岩石破碎后的产物,并不是组成岩石的基本成分,所以B是错误的。
二、判断
11.(2024三上·汶上期中)当猫从高处跳下时,它的利爪是伸出来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 猫的利爪平时是收起来的,这样可以保护爪子不被磨损。当它从高处跳下时,需要用爪子抓住地面来保持平衡,这时候利爪才会伸出来。其实猫在跳下过程中,接近地面时才会伸爪准备落地,整个跳下过程并非一直伸着。更重要的是,猫的利爪主要在需要抓握、攀爬或捕猎时伸出,单纯跳下时的伸爪是为了落地,而题目这种直接的表述并不准确,因为平时爪子是收起的,跳下时的伸爪是特定动作,不能说 “是伸出来的” ,所以此表述是错误的。
12.(2024三上·汶上期中)河马不能长时间离开水,是因为皮肤会干裂。(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 河马的皮肤很特别,它没有毛发保护,也不能像我们人类一样通过出汗来保持湿润。如果长时间离开水,太阳会把它的皮肤晒得很干,甚至裂开,就像我们的皮肤长时间不喝水会变得干巴巴一样。所以河马需要经常待在水里,让皮肤保持湿润,防止干裂,所以此表述是正确的。
13.(2024三上·汶上期中)选择两张同样大小的纸,折成“翅膀”大小不同的纸飞机,在室内无风的条件下,将两架纸飞机从同一高度同时放飞,会发现“翅膀”大的纸飞机飞行时间更长。(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 纸飞机的 “翅膀” 其实就像小鸟的翅膀,能受到空气向上的托力,翅膀大一点的纸飞机,能接住更多空气,受到的托力也会大一些,下落的时候就会慢一点,在空中飞的时间自然就更长,在室内没有风、从同一高度放飞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是很明显的,所以此表述是正确的。
14.(2024三上·汶上期中)动物冬眠不吃不喝是靠消耗体内的脂肪来维持生命。(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 冬天很冷,很多小动物比如熊、青蛙会冬眠。在冬眠前,它们会吃很多东西,让身体里储存起厚厚的脂肪,就像存了一堆 “能量小零食”。冬眠的时候,它们不吃也不喝,身体就慢慢消耗这些脂肪,把脂肪变成能量,维持呼吸、心跳等生命活动。所以此表述是正确的。
15.(2024三上·汶上期中)葫芦藓开白色的小花。(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 葫芦藓是一种很小的植物,我们平时在潮湿的石头上、墙角边可能会看到它,它看起来绿油油的,像一层小地毯,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开花植物不一样,葫芦藓不会开花,它是通过孢子来繁殖的,就像有些植物用种子繁殖一样,只是孢子更小、更隐蔽。所以说葫芦藓开白色的小花是不对的,此表述是错误的。
16.(2024三上·汶上期中)小明和同学们做了“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实验中,他们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植物
【解析】【分析】 在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中,我们想知道根是不是能吸收水分,如果不做处理,杯子里的水会自己慢慢蒸发掉,这样就分不清水少了是被根吸收了,还是自己蒸发了。在水面上滴植物油,就像给水面盖了一层 “小被子”,能挡住水和空气接触,防止水分蒸发,这样一来,水变少就只能是被根吸收了,所以此表述是正确的。
17.(2024三上·汶上期中)含有较多腐殖质的土壤比较肥沃。(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 腐殖质就像土壤里的 “营养剂”,它是由动植物的残体腐烂后形成的,含有较多腐殖质的土壤,就像加了很多肥料一样,能给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让植物长得更茂盛,种在里面的庄稼也长得更好,所以此表述是正确的。
18.(2024三上·汶上期中)我国的黑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 黑土是一种很肥沃的土壤,颜色黝黑,有很多腐殖质。我们国家的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比如黑龙江、吉林一带,那里的黑土特别适合种庄稼。而华北地区的土壤和黑土不一样,所以说黑土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是不对的,此表述是错误的。
19.(2024三上·汶上期中)植树造林、捡拾地膜、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都可以保护土壤。(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 植树造林能让植物的根系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还能为土壤增添有机质;捡拾地膜可以避免塑料地膜长期留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能防止过量的化学物质污染土壤、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这三种做法都是保护土壤的有效措施,符合保护土壤的科学原理,所以此表述是正确的。
20.(2024三上·汶上期中)确定岩石的组成只要用眼睛看就可以。(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 确定岩石的组成,只用眼睛看是不够的。很多岩石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有些矿物的颜色、光泽相似,仅靠肉眼很难准确分辨。比如花岗岩中的石英、长石和云母,虽然能通过颜色大致区分,但要准确确定它们的种类,可能还需要借助放大镜观察颗粒形态,甚至用指甲、铜钥匙等测试硬度,只用眼睛看无法全面、准确地确定岩石的组成,所以此表述是错误的。
三、填空
21.(2024三上·汶上期中)科学上,我们把动物的四条腿叫做   。
【答案】四肢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 从科学概念来讲,“肢” 是指动物身体上用来运动或支撑身体的部分。对于大多数有四条腿的动物,比如狗、猫、牛、羊等,这四条腿共同构成了它们的运动器官。我们将这四条腿统称为四肢,其中前面的两条腿可以叫做前肢,后面的两条腿可以叫做后肢。
22.(2024三上·汶上期中)   属于鱼皮肤的一部分,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答案】侧线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 侧线是鱼身体两侧皮肤下的特殊感觉器官,是鱼皮肤的重要组成部分。侧线由许多小孔和相连的神经组成,就像鱼身上的 “探测器”。当水流发生变化,或者周围有障碍物时,侧线能敏锐地感知到这些信息,并通过神经传给鱼的大脑,帮助鱼及时调整游动方向,避开障碍物,还能感知猎物或天敌的动向。
23.(2024三上·汶上期中)不同的植物,可食用的部分不同。南瓜可食用的部分是   ,胡萝卜可食用的部分是   。
【答案】果实;根
【知识点】果实的结构、作用
【解析】【分析】南瓜是植物的果实,它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来,里面包含种子,我们平时食用的就是南瓜果实的肉质部分,从植物器官的角度来说,果实是植物储存营养、繁殖后代的重要结构,南瓜的可食用部分符合果实的特征,所以它可食用的部分是果实;胡萝卜生长在土壤中,它的根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同时储存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比如胡萝卜素)。从外形和功能上看,胡萝卜没有节和芽,所以它可食用的部分是根。
24.(2024三上·汶上期中)研究土壤的成分时,用手抓一抓土壤,会感觉土壤有点湿,用塑料袋装土壤时,塑料袋里可能会有水珠出现,这说明土壤里有   。
【答案】水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 当我们用手抓土壤感觉湿润,或者用塑料袋装土壤后出现水珠,都是土壤中水分存在的表现,这些水分可能来自雨水、灌溉水,也可能是土壤中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水汽凝结而成,土壤中的水分能帮助植物吸收养分,还能让土壤颗粒结合在一起,所以土壤中含有水。
25.(2024三上·汶上期中)在做土壤渗水性实验时,只有土壤是不一样的,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属于   实验。
【答案】对比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在科学实验中,当我们想要研究某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时,会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来观察变化,这种实验叫对比实验。在土壤渗水性实验中,我们想知道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有什么不同,所以只让土壤这个因素不一样(比如用沙土、黏土、壤土等),而像水量多少、容器大小、土壤多少等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这样一来,实验结果的差异就只能是由不同土壤引起的,能更准确地比较出它们的渗水性差异。这种实验方法能帮助我们清晰地找到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小学科学中常用的重要实验方法。
26.(2024三上·汶上期中)   岩的特点是:一般呈白色,因其内部含有不同杂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花纹,较软。
【答案】大理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 大理岩是一种常见的岩石,它的主要特点很符合题目的描述:通常底色偏白,因为内部可能混入了不同的矿物质,所以会呈现出各种颜色的花纹,像灰色、浅绿色的条纹等。而且大理岩比较软,用指甲轻轻划一下可能会留下痕迹,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硬岩石(比如花岗岩)的明显特征。
四、实验探究
27.(2024三上·汶上期中)探究羽毛特点。
准备材料:羽毛、滴管、水、盘子、小刀。
实验过程:
(1)用手摸一摸,发现羽毛很   ,羽毛的这个特点能帮助鸟类在飞行时   空气阻力。
(2)用手掂一掂,发现羽毛的重量很   ,羽毛的这个特点能减小鸟类的   ,利于鸟类飞行。
(3)用滴管给羽毛滴水,发现羽毛   (容易/不容易)沾水。
(4)用小刀切开羽毛,发现羽毛中间是   的。
实验结论:羽毛的这些特点有助于鸟类飞行。
【答案】(1)光滑;减小
(2)轻;重量
(3)不容易
(4)中空
【知识点】鸟类
【解析】【分析】(1) 用手摸羽毛时,能明显感觉到表面很光滑。这种光滑的特点就像给鸟类的身体穿上了 “流线型外衣”,在飞行时能让空气更顺畅地从羽毛表面流过,从而减少空气对鸟类的阻力,让飞行更省力。
(2) 用手掂一掂羽毛,会发现它非常轻,几乎没什么重量。鸟类的身体上长了很多这样的羽毛,加起来的总重量也不大。较轻的羽毛能大大减轻鸟类整体的重量,就像我们背着轻的书包跑步更轻松一样,让鸟类在飞行时更省力,更容易升空和保持飞行状态。
(3) 用滴管给羽毛滴水时,会看到水珠不容易沾在羽毛上,往往会滚落下来。这是因为羽毛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油脂(就像给羽毛涂了一层 “防水膜”),能起到防水的作用。这样鸟类在下雨天或接触水时,羽毛不容易湿透变重,保证飞行不受影响。
(4) 用小刀切开羽毛,会发现羽毛中间是中空的,中空的结构就像一根空心的管子,既减轻了羽毛自身的重量,又能像 “支架” 一样保持羽毛的形状,让羽毛既轻便又有一定的硬度,能更好地帮助鸟类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1)用手摸一摸,发现羽毛很光滑。羽毛的这个特点能帮助鸟类在飞行时减小空气阻力。因为光滑的表面可以使空气在羽毛表面更顺畅地流过,就像在光滑的滑梯上滑动一样,减少了空气对鸟类飞行的阻碍。
(2)用手掂一掂,发现羽毛的重量很轻。羽毛的这个特点能减小鸟类的重量,利于鸟类飞行。鸟类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克服自身重力,较轻的羽毛可以让鸟类更容易地在空中保持飞行状态。
(3)用滴管给羽毛滴水,发现羽毛不容易沾水。这是因为羽毛表面有一层油脂,这层油脂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4)用小刀切开羽毛,发现羽毛中间是中空的。这种中空的结构可以在保证羽毛一定强度的同时,进一步减轻羽毛的重量。
28.(2024三上·汶上期中)探究植物的茎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1)我的猜想:   。
(2)实验器材:凤仙花枝条、锥形瓶、水、红墨水。
(3)实验过程:
①用锥形瓶装一些水,再往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
②剪取一段凤仙花的枝条。
③将凤仙花的枝条浸在红颜色的水中。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凤仙花的茎有什么变化。
⑤对凤仙花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来观察茎的内部结构。
(2)实验现象:
①我们会发现凤仙花的枝条   。
②下列图片中,   是凤仙花的横切面,   是纵切面。
(3)实验结论:   。
【答案】植物的茎能运输水分;变红;B;A;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知识点】观察植物
【解析】【分析】(1) 从平时的观察来看,植物的根在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叶子能长得茂盛,说明有东西把水分从下往上送。茎连接着根和叶,就像 “中间的通道”,所以猜想茎可能负责运输水分和养分,让植物各部分都能获得生长需要的物质。
(2)① 当红墨水溶解在水中后,凤仙花的茎会像 “吸管” 一样,把带有红墨水的水吸上来,并运输到枝条的各个部分。一段时间后,茎的内部会染上红色,甚至叶片也可能出现红色痕迹,这说明水分确实通过茎在移动。② 横切茎时,就像把一根 “水管” 横着切断,能看到一圈一圈的红色圆点(或圆环),这些是茎中运输水分的管道横截面;纵切茎时,能看到红色的线条从上到下贯穿,就像 “水管” 的长度方向,这是运输水分的管道纵截面。
(3) 实验中红墨水随着水分被茎运输到枝条各处,横切和纵切看到的红色结构也证明了茎内部有专门运输水分的通道。这说明茎就像植物身体里的 “运输管道”,能把根吸收的水分和养分送到叶子、花等其他部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是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
29.(2024三上·汶上期中)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上图是研究叶的   作用的实验。实验时,应选择   和   进行实验。
(2)上图中,   装置设置不合理,原因是   。
(3)将选好的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会发现   塑料袋内壁上出现的水珠较多。由此得出结论   。
【答案】蒸腾;图一;图三;图二;因为塑料袋把盆土也罩入其中,盆土中的水分也会蒸发,影响研究叶蒸腾实验现象的准确性!;图一;叶的蒸腾作用将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到空气中
【知识点】观察植物
【解析】【分析】(1)这是研究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因为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这个实验就是通过观察塑料袋内的水珠来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时应选择图一和图三进行实验。在科学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里的变量是叶的有无,图一有叶,图三没有叶(或叶很少),这样对比能探究叶在蒸腾作用中的作用。 (2)图二装置设置不合理,原因是花盆土壤也会蒸发水分,干扰实验结果。我们要探究的是叶的蒸腾作用,而图二的花盆有装饰,土壤暴露,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后也会在塑料袋内壁形成水珠,就不能确定水珠只是来自叶的蒸腾作用了,而图一和图三可以避免(图一花盆相对常规,图三主要看茎和少量叶,且对比更聚焦叶 )。
(3)将选好的装置(图一和图三)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会发现图一塑料袋内壁上出现的水珠较多。因为图一有较多的叶,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更多水分,在塑料袋内壁凝结成更多水珠。由此得出结论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或叶能进行蒸腾作用,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通过图一(有叶,水珠多)和图三(叶少或无,水珠少)的对比,能明显看出叶在蒸腾作用中起主要作用,水分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 。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