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5五下·英德期末)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灵感,发明了许多实用工具。下列物品中,其设计灵感直接来源于蝙蝠的是 (  )。
A.降落伞 B.直升机 C.雷达
【答案】C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蝙蝠能在夜间飞行,是靠口腔和鼻腔发射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探测障碍物和猎物 。
A选项降落伞,其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植物种子(如蒲公英种子 )的随风飘行,利用空气阻力实现缓慢降落,和蝙蝠无关,不符合题意。
B选项直升机。直升机旋翼的设计灵感部分源于蜻蜓翅膀的结构与飞行原理,利用翅膀(旋翼 )旋转产生升力,并非来自蝙蝠,不符合题意。
C选项雷达,雷达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依据反射波探测目标,模仿的是蝙蝠的回声定位功能,通过发射、接收信号来 “探测”,与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的原理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C选项。
2.(2025五下·英德期末)关于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B.细胞的形状都一样
C.它很小,眼睛都无法直接看到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A选项,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无论是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搭建起基本结构,进而实现各种生命活动(如生长、呼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选项,通过观察不同生物细胞(如洋葱表皮细胞是近似长方形,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是不规则圆形 ),发现细胞形状多样 。植物细胞因有细胞壁,常呈现规则的多边形、长方形等;动物细胞形态更灵活,如神经细胞有长长的突起。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选项,洋葱表皮细胞等很小,需要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但也有部分细胞肉眼可以直接看到(如鸡蛋中的蛋黄,在某个阶段可看作一个细胞 ;还有一些大型藻类的细胞),所以该选项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3.(2025五下·英德期末)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和动物一样都有头、足、眼睛
B.大肠杆菌、草履虫、流感病毒都属于微生物
C.大肠杆菌、草履虫属于微生物,木耳属于植物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A选项,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它们没有像动物那样的“头、足、眼睛” 等器官结构。例如细菌仅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复杂的器官分化;病毒甚至没有细胞结构。因此该说法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选项,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微生物;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个体微小,属于微生物;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个体极小,也属于微生物。三者均符合微生物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的特征,该说法正确,该选项符合题意;
C选项,大肠杆菌(细菌)和草履虫(单细胞动物)属于微生物,这部分正确;而木耳虽常被误认为植物,但实际上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依靠吸收其他生物的营养生存,属于真菌,而真菌归类于微生物,并非植物。因此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B选项。
4.(2025五下·英德期末)小科把剩余米饭放到冰箱。三天后,小科发现饭煲里残余的米饭表面长出了霉斑,而放在冰箱里的没有,这说明 (  )。
A.冰箱里的食物永远不会发霉
B.潮湿的环境更容易发霉
C.温暖的环境更容易发霉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电饭煲内的残余米饭:处于常温(温暖)环境,三天后长霉斑;冰箱里的米饭:处于低温环境,三天后未长霉。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米饭本身、湿度等)基本一致。
A选项,“永远不会发霉” 表述错误。冰箱低温只能减缓微生物生长,不能完全阻止其生长,长时间存放食物仍会发霉,不符合科学事实;
B选项,题目中未体现 “潮湿” 与 “干燥” 的对比,两个环境的湿度差异不明确,无法得出 “潮湿更容易发霉” 的结论,不符合题意;
C选项,电饭煲内温暖,米饭发霉;冰箱内低温,米饭未发霉。对比说明温暖的环境更有利于霉菌生长繁殖,即温暖环境更容易发霉,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选项。
5.(2025五下·英德期末)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功”,也有“过”。下列现象哪个是属于微生物的“过”(  )。
A.用酵母粉发酵面包
B.因感染诺如病毒而腹泻
C.用醋酸菌酿造米醋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对人类的 “功” 指其对人类有益的作用,“过” 则指其对人类有害的影响。
A选项,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属于微生物,发酵面包时能让面团膨胀,使面包松软可口,这是微生物对人类的有益作用(功),不符合题意;
B选项,诺如病毒属于微生物,感染后会导致人体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危害人体健康,这是微生物对人类的有害作用(过),符合题意;
C选项,醋酸菌属于微生物,在酿造米醋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将原料转化为醋酸,这是微生物对人类的有益作用(功),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B选项。
6.(2025五下·英德期末)沉甸甸的母鸡压在鸡蛋上,蛋壳却完好无损,如图所示。这是因为 (  )。
A.蛋壳是实心结构,质地特别坚硬
B.蛋壳的拱形结构能分散传递压力
C.母鸡是站着的,没有压到鸡蛋
【答案】B
【知识点】鸡蛋的内部结构和作用
【解析】【分析】鸡的体重会对鸡蛋产生压力,但蛋壳能承受这种压力而不破碎,核心原因与蛋壳的结构特点有关。
A选项,蛋壳并非实心结构,其内部是中空的,且蛋壳本身质地虽有一定硬度,但单纯的坚硬并非承受压力的关键,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选项,蛋壳的外形接近拱形,这种拱形结构的特点是能将受到的压力分散到整个蛋壳表面,从而有效抵抗外力,避免破碎。这是利用结构分散压力的现象,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选项,母鸡站在鸡蛋上时,受到重力会对鸡蛋产生压力,“没有压到鸡蛋” 不符合实际情况,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B选项。
7.(2025五下·英德期末)小科的奶奶身体不适,他和妈妈陪同就医。医生使用B超诊断仪为奶奶检查身体。B超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并接收哪种波来探测人体内部结构 (  )。
A.超声波 B.光波 C.电磁波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不同类型的波在生活中有不同应用,B超是医学中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其工作原理与特定波的特性相关。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人类听觉范围的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B超诊断仪正是通过发射超声波,当超声波遇到人体内部不同组织时会产生反射,仪器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后,经过处理形成图像,从而探测人体内部结构。这是B超的工作原理。所以应选A选项。
8.(2025五下·英德期末)小科用纸板、铆钉和绳子制作了手臂运动模型,如题8图所示。拉动绳子带动整个手臂运动。下列对模型结构的对应描述正确的是 (  )。
A.纸板模拟骨骼,铆钉模拟关节,绳子模拟肌肉
B.纸板模拟肌肉,铆钉模拟关节,绳子模拟血管
C.纸板模拟骨骼,铆钉模拟肌肉,绳子模拟关节
【答案】A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手臂运动依赖骨骼、关节、肌肉协同合作:骨骼:起支撑作用;关节:连接骨骼,让手臂能灵活转动(如肘关节 );肌肉:收缩产生动力,拉动骨骼绕关节运动。在图中的手臂运动模型中,纸板:质地硬,能支撑模型形态,对应骨骼的 “支撑功能”;铆钉:连接纸板,允许纸板相对转动,对应关节的 “连接、转动功能”,模拟关节让骨骼灵活运动的作用;绳子:拉动时产生 “收缩力”,带动纸板运动,对应肌肉的 “动力功能”,模拟肌肉收缩牵引骨骼的过程。综上所述,应选A选项。
9.(2025五下·英德期末)昼夜交替现象主要是由下列哪种运动产生的 (  )。
A.太阳围绕地球的公转
B.地球围绕地轴的自转
C.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A选项,现实是地球绕太阳转,不是太阳绕地球转,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选项,地球绕地轴自转,转的时候,地球一面朝着太阳,就是白天;另一面背对着太阳,就是黑夜。这样不停地转,就有了昼夜交替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 选项,地球绕太阳公转,转一圈要一年,是形成四季(春夏秋冬)的原因,不是昼夜交替的原因,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B选项。
10.(2025五下·英德期末)夜晚小科到公园散步,闻到浓郁的花香,这些花香气味最可能来自下列哪种花(  )。
A.牵牛花 B.郁金香 C.昙花
【答案】C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A选项,牵牛花的开花时间主要在清晨,到了中午或下午花朵就会逐渐闭合,夜晚时花朵已经闭合,且它的花香比较清淡,通常不会在夜晚散发浓郁气味,不符合题意;
B选项,郁金香多在白天开放,尤其在光照充足的时段花朵舒展,夜晚时花朵通常会收拢,香气难以大量释放,而且它的香气本身不算特别浓郁,所以夜晚很难闻到它的浓郁花香,不符合题意;
C选项,昙花的显著特点是在夜晚开放,并且为了吸引夜间活动的传粉昆虫,会散发浓郁的花香来传递信号,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选项。
11.(2025五下·英德期末)蜜蜂采蜜时,最常遇到的动物是 (  )。
A.蚊子 B.蝙蝠 C.蝴蝶
【答案】C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A选项,蚊子多在傍晚、夜间活动,且以吸食动物血液为生,与蜜蜂白天采蜜的时间无重叠,很少相遇,不符合题意;
B选项,蝙蝠是夜行性动物,主要在夜晚觅食,而蜜蜂在白天活动,两者活动时间错开,相遇概率极低,不符合题意;
C选项,蝴蝶和蜜蜂一样,都是白天活动的昆虫,且具有相同的食性(即依赖花朵的花蜜和花粉生存)。它们会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区域的花丛中出现,是蜜蜂采蜜时最常遇到的动物,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C选项。
12.(2025五下·英德期末)夏天白天长夜晚短,冬天白天短夜晚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地球夏天时转得慢,冬天时转得快
B.地轴倾斜,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C.地轴倾斜,地球离太阳距离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轴倾斜导致地球公转时,南北半球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随季节变化,形成昼夜长短的差异。
A选项错误。地球自转速度基本恒定,与季节无关;公转速度虽有微小差异,但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特性,并非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选项正确。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保持约 66.5° 的倾斜角,且倾斜方向不变。当北半球夏季时,北极朝向太阳,北半球白天长;冬季时,北极偏离太阳,北半球白天短。南半球则相反。这一现象是地轴倾斜和公转的共同作用,导致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交替变化,符合题意;
C选项错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近日点和远日点)差异对温度有一定影响,但与昼夜长短无关。昼夜长短只取决于地球公转时,不同纬度地区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而非距离太阳的远近,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B选项。
13.(2025五下·英德期末)小科在探究馒头发霉的条件实验中,如果想要探究馒头发霉是否与潮湿环境度有关,他需要选择 (  )进行对比实验。
编号 馒头所处环境 编号 馒头所处环境
1 在馒头上滴10滴水,-10℃ 3 干燥的馒头,-10℃
2 干燥的馒头,22℃ 4 在馒头上滴10滴水,22℃
A.编号 2和编号 4
B.编号 2 和编号 3
C.编号 1和编号 4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探究 “馒头发霉是否与潮湿环境有关” 时,需保证只有 “潮湿程度” 这一变量不同,其他条件(如温度)必须完全相同,才能准确判断潮湿环境的影响。
A选项的编号2和编号4,两者温度相同,唯一差异是 “干燥” 与 “潮湿”,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有效对比潮湿环境对馒头发霉的影响,符合题意;
B选项的编号2和编号3,两者均为 “干燥” 环境,变量是 “温度”,探究的是温度对发霉的影响,而非潮湿程度,不符合题意;
C选项的编号1和编号4,两者均为 “潮湿” 环境,变量是 “温度”,同样探究的是温度的影响,与 “潮湿环境” 无关,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14.(2025五下·英德期末)小科所在的实验小组正在研究青蛙数量减少的原因,在提出 “青蛙为什么减少” 的问题后,他们应该 (  )。
A.直接进行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B.根据已有资料做出假设,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C.整理他人研究报告,从中得出结论
【答案】B
【知识点】猜想、假设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流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反思。
A选项,科学实验需要“假设”,如果没有假设就直接实验,会导致实验目的不清晰、变量无法控制,属于盲目操作,不符合科学探究的规范,不符合题意;
B选项,提出问题(“青蛙为什么减少”)后,应先通过查阅资料,对可能的原因作出假设(例如 “青蛙减少可能是因为水质污染”“可能是栖息地被破坏” 等),再根据假设设计针对性的实验来验证,这是科学探究的步骤,符合题意;
C选项,他人的研究报告可以作为参考,但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自己的实验验证来得出结论,仅依赖他人报告而不亲自验证,无法保证结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B选项。
15.(2025五下·英德期末)下列常用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A.扫地时用的扫把
B.吃饭时用的筷子
C.剪电线用的钳子
【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省力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A选项,扫把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B选项,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C选项,剪电线的钳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C选项。
16.(2025五下·英德期末)工人师傅在组装家具时,发现拧螺丝很费力,于是他换了一个更大的螺丝刀手柄,就轻松多了,这是因为 (  )。
A.增大了轮轴的轮,更省力
B.增大了轮轴的轴,更省力
C.增大了摩擦力
【答案】A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螺丝刀属于轮轴,轮轴由 “轮” 和 “轴” 组成,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转动时,轮越大越省力。
A选项,换更大的螺丝刀手柄,就是增大了轮轴的 “轮”。根据轮轴的特点,轮越大,拧螺丝时就越省力,符合题意;
B选项,换更大手柄不是增大 “轴”,而且增大轴会更费力,不符合题意;
C选项,换手柄主要是利用轮轴让工作变轻松,不是增大摩擦力,增大摩擦力会更难拧,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A选项。
17.(2025五下·英德期末)小科在进行轮轴相关实验时,在轮和轴上分别悬挂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钩码重量相同)。以下哪种情形轮轴最有可能够保持平衡 (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轮轴平衡条件是:轮上钩码数 × 轮半径 = 轴上钩码数 × 轴半径 。由于轮半径大于轴半径,所以轮上钩码数应小于轴上钩码数才能平衡。
A选项,轮上钩码数少于轴上钩码数,符合平衡条件,符合题意;
B选项,轮和轴上钩码数相等,因轮半径大,轮的力臂更长,无法平衡,不符合题意;
C选项,轮上钩码数多于轴上钩码数,轮受到的力更大,无法平衡 ,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A选项。
18.(2025五下·英德期末)班级大扫除时,同学们需要移动花坛边的大石块。最合适的工具是 (  )。
A.滑轮 B.撬棍 C.斜面
【答案】B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A选项,滑轮主要用于提升物体(如升旗、吊重物 ),移动水平地面的大石块,滑轮难以直接应用,不符合题意;
B选项,撬棍是杠杆类工具,可利用杠杆原理,以小力撬动大石块,能方便移动花坛边的大石块,符合题意;
C选项,斜面需搭建斜坡,移动花坛边石块时搭建斜面操作麻烦,且场景中不便于实施,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B选项。
19.(2025五下·英德期末)如图所示,公园里有两条从山脚到山顶的公路,一条是沿着山体呈直线形,另一条是呈“S”型盘山公路,走哪条路去山顶更轻松 (  )。
A.两条公路都一样 B.直线型公路 C.“S”型盘山公路
【答案】C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斜面是简单机械,坡度越小(即斜面越长 ),越省力。“S” 型盘山公路相当于延长了斜面长度,减小了坡度;直线型公路坡度大。所以走 “S” 型盘山公路更轻松,因为利用斜面原理,坡度小更省力。因此,应选C选项。
20.(2025五下·英德期末)如图甲乙所示的是巴西(在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的照射情况示意图,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
A.图甲乙两种情况地面获得的太阳热量是一样的
B.在正午不存在图乙所示的太阳照射情况
C.图甲所示的正午太阳照射情况很可能发生在12 月 21 日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A选项,太阳高度不同,地面获得热量不同。图甲太阳高度大,图乙小,热量不一样,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选项,南半球有太阳高度小的情况(如冬季),正午会出现图乙情况,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选项,12 月 21 日接近冬至,南半球是夏季,太阳高度大,图甲可能发生在此时,C选项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C选项。
二、探究实践题 (每空2分,共26分)
21.(2025五下·英德期末)如图所示的是由地球仪、灯泡构成的模拟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灯泡用来模拟   。为了模拟地球自西向东的转动方向,应该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地球仪。
(2)如图所示,此时,地球仪右半部分地区处于   (选填“白天”或“黑夜”),P点地区处于   (填“清晨”或“黄昏”)。
(3)地球仪转动一圈,表示地球上经历了   次昼夜交替,历时   (选填“一天” “一月”或“一年” ) 。
【答案】(1)太阳;逆时针
(2)白天;清晨
(3)1;一天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1)在模拟昼夜交替的实验里,常利用光源(如灯泡)代表太阳,为地球仪提供 “光照”,帮助理解太阳对地球昼夜现象的影响。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站在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实验中要模拟真实的地球自转,要让地球仪按逆时针转动。因此,第1空填“太阳”;第2空填“逆时针”。
(2)依据“昼夜形成” 的原理,被太阳(灯泡)照亮的部分就是白天,没被照亮的是黑夜。图中地球仪右半部分能被灯泡光线照射到,所以处于白天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实验中逆时针转动地球仪体现 ),P 点所在区域即将从黑夜进入白天,也就是“清晨”。因此,第1空填“白天”;第2空填“清晨”。
(3)地球自转一圈(约 24 小时 ),地球上的某一地点会经历一次 “白天到黑夜再到白天” 的循环,也就是一次昼夜交替。所以地球仪转动一圈,就模拟了地球自转一圈,对应 1 次昼夜交替。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约 24 小时)。所以第1空填“1”;第2空填“一天”。
22.(2025五下·英德期末)工人在往车上搬运很重的货物时并不是直接用手搬到车上,而是在车厢与地面间搭一块长木板,把货物放在木板上沿木板向上把货物推到车上的,如图甲所示。
(1)工人不直接用手把重物搬到车上而是沿倾斜木板把货物推到车上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A.用手直接搬容易撞坏货物
B.木板可以当杠杆翘货物
C.借助斜木板搬运更省力
(2)为了验证上面的猜想,小科与同学一起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方案:先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提起重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   N;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物沿木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8N。该实验证明:斜面能   。
(3)为了研究斜面坡度与拉重物的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小科与同学用题(2)的相同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案做了如下实验:改变垫在长木板右端的书本
数量,测出重物沿不同书本数量垫出的木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时拉重物的力,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垫在右端的书本数量(本) 2 4 6 8 12
拉重物的力(N) 0.2 0.5 1.0 1.6  
①垫在木板右端的书本数量越多,木板斜面的坡度   (选填“越大”或“越小”) 。
②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拉重物的力随着斜面坡度增大而   。
③当垫在右端的书本数量增加到12本时,沿斜面拉重物的力最可能是   。
A.1.5N B. 2.2N C. 2.8N
(4)受到以上实验的启发,小科想研究用怎样的木板往车上搬运重物推力更小,请你从下列实验方案中帮小科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方案是____。
A.垫高不变,板长变
B.板长不变,垫高变
C.坡度不变,板长、垫高变
【答案】(1)C
(2)2.6;省力
(3)越大;增大(变大);B
(4)A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斜面
【解析】【分析】(1)斜面是一种能省力的简单机械 。工人用倾斜木板(斜面)推货物,利用 “斜面可以省力” 的特点。直接搬重物要克服全部重力,沿斜面推时,推力会小于重物重力,所以应选C选项。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斜面是否省力 。先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图丙里,每一小格代表0.2N,指针指在2.6N,所以读数是2.6N。竖直提重物时,拉力等于重物的重力(即2.6N);沿斜面拉重物时,拉力变成0.8N。因为0.8N < 2.6N,说明用斜面能 “省力”。因此,第1空填“2.6N”;第2空填“省力”。
(3)斜面坡度越大,拉力越大(越不省力) 。
①坡度变化:垫的书本越多,木板被 “垫得越高”,斜面的 “坡度” 就越大 。
②拉力规律:看表格数据,书本数量(坡度)变大,拉力也跟着变大,所以可以知道“拉力随坡度增大而增大” 。
③预测 12 本书拉力:书本从 8 本加到 12 本,坡度继续变大,拉力会比1.6N大。A选项1.5N,拉力变小,不符合题意;C选项2.8N,拉力增加太多,不符合题意;B选项2.2N,符合题意。
因此,第1空填“越大”;第2空填“增大(变大)”;第3空填“B”。
(4)同一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要更省力,就要让斜面坡度更小。方案A“垫高不变,板长变长” ,相当于 “坡度变小”(斜面的高度不变,长度越长,坡度越小 );方案B会让坡度变陡,推力变大;方案C坡度不变,推力不变。所以,应选方案A,则此处应填“A”。
三、综合能力题 (每空2分,共14分)
23.(2025五下·英德期末)立体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就是将农作物种植在多层或者高层建筑中,以实现少用地、多生产的目的。小科打算在自家阳台上打造一个立体小菜园, 测得阳台尺寸: 长 372 cm、宽 130 cm、高 282 cm。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立体小菜园时,小科要经历了解需求、明确问题等研究过程,在搭建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是____。
A.设计方案 B.评价反思 C.测试改进
(2)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下列菜园的设计中最能充分利用阳光的方案是____。
A. B. C.
(3)设计好菜园的外形结构后,在立体架中,喜阳作物(如番茄)应放在   层,喜阴作物(如生菜)放在   层。 (以上均选填“上”或“下”)
(4)小科了解到还可以用水培技术来种植,水培技术是用   代替土壤进行植物培植。 (选填“营养液”或“纯净水”)
(5)长时间阴雨天气,小科发现菜园里的蔬菜生长缓慢,小明应该采取的解决方法是____。
A.多施肥 B.多浇水 C.用灯光照
(6)若每层架子高40cm,小科在阳台上搭建菜园最多可建   层(底层距地至少30 cm,顶层需留至少50 cm操作空间)。
【答案】(1)A
(2)A
(3)上;下
(4)营养液
(5)C
(6)5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框架结构;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1)技术与工程实践的流程是 “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评价反思”。在搭建立体小菜园前,了解需求、明确问题后,要先规划如何搭建,也就是 “设计方案” ,它是后续搭建的依据;“评价反思”“测试改进” 是搭建完成后才进行的环节。因此,应选A选项。
(2)植物生长需要阳光,为充分利用阳光,菜园设计应让更多植株能接收到光照。方案 A 的形状(类似梯形上宽下窄 ),相比方案A(上窄下宽,易遮挡)和方案C(长方形,遮挡多),能减少上层对下层的遮挡,让更多部位受光。因此,应选B方案。
(3)植物对阳光需求不同,喜阳作物需要更多直射阳光,应放在光照好的上层;喜阴作物适应弱光,放在下层可避免强光直射 。所以番茄(喜阳 )放上层,生菜(喜阴 )放下层。因此,第1空填“上”;第2空填“下”。
(4)水培是用 营养液代替土壤 ,因为营养液能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矿物质、水分等,纯净水缺乏营养,无法满足植物生长。因此,此空应填“营养液”。
(5)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长时间阴雨,自然光照不足,用灯光补充光照可满足植物光合作用需求;多施肥、多浇水不能解决光照不足的核心问题,所以应选C选项。
(6)阳台高 282cm,底层距地至少 30cm,顶层留至少 50cm 。
先算出可用于建架子的高度:2823050=202(cm) 。
每层架子高 40cm,20240=5.05,由于层数是整数,且不能超过高度限制,所以最多建 5 层 。
综上所述,此空应填“5”。
1 / 1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5五下·英德期末)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灵感,发明了许多实用工具。下列物品中,其设计灵感直接来源于蝙蝠的是 (  )。
A.降落伞 B.直升机 C.雷达
2.(2025五下·英德期末)关于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B.细胞的形状都一样
C.它很小,眼睛都无法直接看到
3.(2025五下·英德期末)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和动物一样都有头、足、眼睛
B.大肠杆菌、草履虫、流感病毒都属于微生物
C.大肠杆菌、草履虫属于微生物,木耳属于植物
4.(2025五下·英德期末)小科把剩余米饭放到冰箱。三天后,小科发现饭煲里残余的米饭表面长出了霉斑,而放在冰箱里的没有,这说明 (  )。
A.冰箱里的食物永远不会发霉
B.潮湿的环境更容易发霉
C.温暖的环境更容易发霉
5.(2025五下·英德期末)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功”,也有“过”。下列现象哪个是属于微生物的“过”(  )。
A.用酵母粉发酵面包
B.因感染诺如病毒而腹泻
C.用醋酸菌酿造米醋
6.(2025五下·英德期末)沉甸甸的母鸡压在鸡蛋上,蛋壳却完好无损,如图所示。这是因为 (  )。
A.蛋壳是实心结构,质地特别坚硬
B.蛋壳的拱形结构能分散传递压力
C.母鸡是站着的,没有压到鸡蛋
7.(2025五下·英德期末)小科的奶奶身体不适,他和妈妈陪同就医。医生使用B超诊断仪为奶奶检查身体。B超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并接收哪种波来探测人体内部结构 (  )。
A.超声波 B.光波 C.电磁波
8.(2025五下·英德期末)小科用纸板、铆钉和绳子制作了手臂运动模型,如题8图所示。拉动绳子带动整个手臂运动。下列对模型结构的对应描述正确的是 (  )。
A.纸板模拟骨骼,铆钉模拟关节,绳子模拟肌肉
B.纸板模拟肌肉,铆钉模拟关节,绳子模拟血管
C.纸板模拟骨骼,铆钉模拟肌肉,绳子模拟关节
9.(2025五下·英德期末)昼夜交替现象主要是由下列哪种运动产生的 (  )。
A.太阳围绕地球的公转
B.地球围绕地轴的自转
C.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
10.(2025五下·英德期末)夜晚小科到公园散步,闻到浓郁的花香,这些花香气味最可能来自下列哪种花(  )。
A.牵牛花 B.郁金香 C.昙花
11.(2025五下·英德期末)蜜蜂采蜜时,最常遇到的动物是 (  )。
A.蚊子 B.蝙蝠 C.蝴蝶
12.(2025五下·英德期末)夏天白天长夜晚短,冬天白天短夜晚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地球夏天时转得慢,冬天时转得快
B.地轴倾斜,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C.地轴倾斜,地球离太阳距离不同
13.(2025五下·英德期末)小科在探究馒头发霉的条件实验中,如果想要探究馒头发霉是否与潮湿环境度有关,他需要选择 (  )进行对比实验。
编号 馒头所处环境 编号 馒头所处环境
1 在馒头上滴10滴水,-10℃ 3 干燥的馒头,-10℃
2 干燥的馒头,22℃ 4 在馒头上滴10滴水,22℃
A.编号 2和编号 4
B.编号 2 和编号 3
C.编号 1和编号 4
14.(2025五下·英德期末)小科所在的实验小组正在研究青蛙数量减少的原因,在提出 “青蛙为什么减少” 的问题后,他们应该 (  )。
A.直接进行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B.根据已有资料做出假设,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C.整理他人研究报告,从中得出结论
15.(2025五下·英德期末)下列常用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A.扫地时用的扫把
B.吃饭时用的筷子
C.剪电线用的钳子
16.(2025五下·英德期末)工人师傅在组装家具时,发现拧螺丝很费力,于是他换了一个更大的螺丝刀手柄,就轻松多了,这是因为 (  )。
A.增大了轮轴的轮,更省力
B.增大了轮轴的轴,更省力
C.增大了摩擦力
17.(2025五下·英德期末)小科在进行轮轴相关实验时,在轮和轴上分别悬挂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钩码重量相同)。以下哪种情形轮轴最有可能够保持平衡 (  )。
A. B. C.
18.(2025五下·英德期末)班级大扫除时,同学们需要移动花坛边的大石块。最合适的工具是 (  )。
A.滑轮 B.撬棍 C.斜面
19.(2025五下·英德期末)如图所示,公园里有两条从山脚到山顶的公路,一条是沿着山体呈直线形,另一条是呈“S”型盘山公路,走哪条路去山顶更轻松 (  )。
A.两条公路都一样 B.直线型公路 C.“S”型盘山公路
20.(2025五下·英德期末)如图甲乙所示的是巴西(在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的照射情况示意图,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
A.图甲乙两种情况地面获得的太阳热量是一样的
B.在正午不存在图乙所示的太阳照射情况
C.图甲所示的正午太阳照射情况很可能发生在12 月 21 日
二、探究实践题 (每空2分,共26分)
21.(2025五下·英德期末)如图所示的是由地球仪、灯泡构成的模拟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灯泡用来模拟   。为了模拟地球自西向东的转动方向,应该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地球仪。
(2)如图所示,此时,地球仪右半部分地区处于   (选填“白天”或“黑夜”),P点地区处于   (填“清晨”或“黄昏”)。
(3)地球仪转动一圈,表示地球上经历了   次昼夜交替,历时   (选填“一天” “一月”或“一年” ) 。
22.(2025五下·英德期末)工人在往车上搬运很重的货物时并不是直接用手搬到车上,而是在车厢与地面间搭一块长木板,把货物放在木板上沿木板向上把货物推到车上的,如图甲所示。
(1)工人不直接用手把重物搬到车上而是沿倾斜木板把货物推到车上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A.用手直接搬容易撞坏货物
B.木板可以当杠杆翘货物
C.借助斜木板搬运更省力
(2)为了验证上面的猜想,小科与同学一起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方案:先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提起重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   N;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物沿木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8N。该实验证明:斜面能   。
(3)为了研究斜面坡度与拉重物的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小科与同学用题(2)的相同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案做了如下实验:改变垫在长木板右端的书本
数量,测出重物沿不同书本数量垫出的木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时拉重物的力,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垫在右端的书本数量(本) 2 4 6 8 12
拉重物的力(N) 0.2 0.5 1.0 1.6  
①垫在木板右端的书本数量越多,木板斜面的坡度   (选填“越大”或“越小”) 。
②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拉重物的力随着斜面坡度增大而   。
③当垫在右端的书本数量增加到12本时,沿斜面拉重物的力最可能是   。
A.1.5N B. 2.2N C. 2.8N
(4)受到以上实验的启发,小科想研究用怎样的木板往车上搬运重物推力更小,请你从下列实验方案中帮小科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方案是____。
A.垫高不变,板长变
B.板长不变,垫高变
C.坡度不变,板长、垫高变
三、综合能力题 (每空2分,共14分)
23.(2025五下·英德期末)立体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就是将农作物种植在多层或者高层建筑中,以实现少用地、多生产的目的。小科打算在自家阳台上打造一个立体小菜园, 测得阳台尺寸: 长 372 cm、宽 130 cm、高 282 cm。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立体小菜园时,小科要经历了解需求、明确问题等研究过程,在搭建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是____。
A.设计方案 B.评价反思 C.测试改进
(2)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下列菜园的设计中最能充分利用阳光的方案是____。
A. B. C.
(3)设计好菜园的外形结构后,在立体架中,喜阳作物(如番茄)应放在   层,喜阴作物(如生菜)放在   层。 (以上均选填“上”或“下”)
(4)小科了解到还可以用水培技术来种植,水培技术是用   代替土壤进行植物培植。 (选填“营养液”或“纯净水”)
(5)长时间阴雨天气,小科发现菜园里的蔬菜生长缓慢,小明应该采取的解决方法是____。
A.多施肥 B.多浇水 C.用灯光照
(6)若每层架子高40cm,小科在阳台上搭建菜园最多可建   层(底层距地至少30 cm,顶层需留至少50 cm操作空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蝙蝠能在夜间飞行,是靠口腔和鼻腔发射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探测障碍物和猎物 。
A选项降落伞,其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植物种子(如蒲公英种子 )的随风飘行,利用空气阻力实现缓慢降落,和蝙蝠无关,不符合题意。
B选项直升机。直升机旋翼的设计灵感部分源于蜻蜓翅膀的结构与飞行原理,利用翅膀(旋翼 )旋转产生升力,并非来自蝙蝠,不符合题意。
C选项雷达,雷达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依据反射波探测目标,模仿的是蝙蝠的回声定位功能,通过发射、接收信号来 “探测”,与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的原理直接相关,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C选项。
2.【答案】A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A选项,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无论是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搭建起基本结构,进而实现各种生命活动(如生长、呼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选项,通过观察不同生物细胞(如洋葱表皮细胞是近似长方形,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是不规则圆形 ),发现细胞形状多样 。植物细胞因有细胞壁,常呈现规则的多边形、长方形等;动物细胞形态更灵活,如神经细胞有长长的突起。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选项,洋葱表皮细胞等很小,需要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但也有部分细胞肉眼可以直接看到(如鸡蛋中的蛋黄,在某个阶段可看作一个细胞 ;还有一些大型藻类的细胞),所以该选项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3.【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A选项,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它们没有像动物那样的“头、足、眼睛” 等器官结构。例如细菌仅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复杂的器官分化;病毒甚至没有细胞结构。因此该说法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选项,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微生物;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个体微小,属于微生物;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个体极小,也属于微生物。三者均符合微生物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的特征,该说法正确,该选项符合题意;
C选项,大肠杆菌(细菌)和草履虫(单细胞动物)属于微生物,这部分正确;而木耳虽常被误认为植物,但实际上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依靠吸收其他生物的营养生存,属于真菌,而真菌归类于微生物,并非植物。因此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B选项。
4.【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电饭煲内的残余米饭:处于常温(温暖)环境,三天后长霉斑;冰箱里的米饭:处于低温环境,三天后未长霉。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米饭本身、湿度等)基本一致。
A选项,“永远不会发霉” 表述错误。冰箱低温只能减缓微生物生长,不能完全阻止其生长,长时间存放食物仍会发霉,不符合科学事实;
B选项,题目中未体现 “潮湿” 与 “干燥” 的对比,两个环境的湿度差异不明确,无法得出 “潮湿更容易发霉” 的结论,不符合题意;
C选项,电饭煲内温暖,米饭发霉;冰箱内低温,米饭未发霉。对比说明温暖的环境更有利于霉菌生长繁殖,即温暖环境更容易发霉,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选项。
5.【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对人类的 “功” 指其对人类有益的作用,“过” 则指其对人类有害的影响。
A选项,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属于微生物,发酵面包时能让面团膨胀,使面包松软可口,这是微生物对人类的有益作用(功),不符合题意;
B选项,诺如病毒属于微生物,感染后会导致人体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危害人体健康,这是微生物对人类的有害作用(过),符合题意;
C选项,醋酸菌属于微生物,在酿造米醋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将原料转化为醋酸,这是微生物对人类的有益作用(功),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B选项。
6.【答案】B
【知识点】鸡蛋的内部结构和作用
【解析】【分析】鸡的体重会对鸡蛋产生压力,但蛋壳能承受这种压力而不破碎,核心原因与蛋壳的结构特点有关。
A选项,蛋壳并非实心结构,其内部是中空的,且蛋壳本身质地虽有一定硬度,但单纯的坚硬并非承受压力的关键,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选项,蛋壳的外形接近拱形,这种拱形结构的特点是能将受到的压力分散到整个蛋壳表面,从而有效抵抗外力,避免破碎。这是利用结构分散压力的现象,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选项,母鸡站在鸡蛋上时,受到重力会对鸡蛋产生压力,“没有压到鸡蛋” 不符合实际情况,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B选项。
7.【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不同类型的波在生活中有不同应用,B超是医学中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其工作原理与特定波的特性相关。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人类听觉范围的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B超诊断仪正是通过发射超声波,当超声波遇到人体内部不同组织时会产生反射,仪器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后,经过处理形成图像,从而探测人体内部结构。这是B超的工作原理。所以应选A选项。
8.【答案】A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手臂运动依赖骨骼、关节、肌肉协同合作:骨骼:起支撑作用;关节:连接骨骼,让手臂能灵活转动(如肘关节 );肌肉:收缩产生动力,拉动骨骼绕关节运动。在图中的手臂运动模型中,纸板:质地硬,能支撑模型形态,对应骨骼的 “支撑功能”;铆钉:连接纸板,允许纸板相对转动,对应关节的 “连接、转动功能”,模拟关节让骨骼灵活运动的作用;绳子:拉动时产生 “收缩力”,带动纸板运动,对应肌肉的 “动力功能”,模拟肌肉收缩牵引骨骼的过程。综上所述,应选A选项。
9.【答案】B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A选项,现实是地球绕太阳转,不是太阳绕地球转,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选项,地球绕地轴自转,转的时候,地球一面朝着太阳,就是白天;另一面背对着太阳,就是黑夜。这样不停地转,就有了昼夜交替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 选项,地球绕太阳公转,转一圈要一年,是形成四季(春夏秋冬)的原因,不是昼夜交替的原因,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B选项。
10.【答案】C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A选项,牵牛花的开花时间主要在清晨,到了中午或下午花朵就会逐渐闭合,夜晚时花朵已经闭合,且它的花香比较清淡,通常不会在夜晚散发浓郁气味,不符合题意;
B选项,郁金香多在白天开放,尤其在光照充足的时段花朵舒展,夜晚时花朵通常会收拢,香气难以大量释放,而且它的香气本身不算特别浓郁,所以夜晚很难闻到它的浓郁花香,不符合题意;
C选项,昙花的显著特点是在夜晚开放,并且为了吸引夜间活动的传粉昆虫,会散发浓郁的花香来传递信号,符合题意。因此,应选C选项。
11.【答案】C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A选项,蚊子多在傍晚、夜间活动,且以吸食动物血液为生,与蜜蜂白天采蜜的时间无重叠,很少相遇,不符合题意;
B选项,蝙蝠是夜行性动物,主要在夜晚觅食,而蜜蜂在白天活动,两者活动时间错开,相遇概率极低,不符合题意;
C选项,蝴蝶和蜜蜂一样,都是白天活动的昆虫,且具有相同的食性(即依赖花朵的花蜜和花粉生存)。它们会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区域的花丛中出现,是蜜蜂采蜜时最常遇到的动物,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C选项。
12.【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轴倾斜导致地球公转时,南北半球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随季节变化,形成昼夜长短的差异。
A选项错误。地球自转速度基本恒定,与季节无关;公转速度虽有微小差异,但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特性,并非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选项正确。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保持约 66.5° 的倾斜角,且倾斜方向不变。当北半球夏季时,北极朝向太阳,北半球白天长;冬季时,北极偏离太阳,北半球白天短。南半球则相反。这一现象是地轴倾斜和公转的共同作用,导致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交替变化,符合题意;
C选项错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在近日点和远日点)差异对温度有一定影响,但与昼夜长短无关。昼夜长短只取决于地球公转时,不同纬度地区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而非距离太阳的远近,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B选项。
13.【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探究 “馒头发霉是否与潮湿环境有关” 时,需保证只有 “潮湿程度” 这一变量不同,其他条件(如温度)必须完全相同,才能准确判断潮湿环境的影响。
A选项的编号2和编号4,两者温度相同,唯一差异是 “干燥” 与 “潮湿”,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有效对比潮湿环境对馒头发霉的影响,符合题意;
B选项的编号2和编号3,两者均为 “干燥” 环境,变量是 “温度”,探究的是温度对发霉的影响,而非潮湿程度,不符合题意;
C选项的编号1和编号4,两者均为 “潮湿” 环境,变量是 “温度”,同样探究的是温度的影响,与 “潮湿环境” 无关,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A选项。
14.【答案】B
【知识点】猜想、假设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流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反思。
A选项,科学实验需要“假设”,如果没有假设就直接实验,会导致实验目的不清晰、变量无法控制,属于盲目操作,不符合科学探究的规范,不符合题意;
B选项,提出问题(“青蛙为什么减少”)后,应先通过查阅资料,对可能的原因作出假设(例如 “青蛙减少可能是因为水质污染”“可能是栖息地被破坏” 等),再根据假设设计针对性的实验来验证,这是科学探究的步骤,符合题意;
C选项,他人的研究报告可以作为参考,但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自己的实验验证来得出结论,仅依赖他人报告而不亲自验证,无法保证结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不符合题意。因此,应选B选项。
15.【答案】C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省力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A选项,扫把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B选项,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C选项,剪电线的钳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C选项。
16.【答案】A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螺丝刀属于轮轴,轮轴由 “轮” 和 “轴” 组成,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转动时,轮越大越省力。
A选项,换更大的螺丝刀手柄,就是增大了轮轴的 “轮”。根据轮轴的特点,轮越大,拧螺丝时就越省力,符合题意;
B选项,换更大手柄不是增大 “轴”,而且增大轴会更费力,不符合题意;
C选项,换手柄主要是利用轮轴让工作变轻松,不是增大摩擦力,增大摩擦力会更难拧,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A选项。
17.【答案】A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轮轴平衡条件是:轮上钩码数 × 轮半径 = 轴上钩码数 × 轴半径 。由于轮半径大于轴半径,所以轮上钩码数应小于轴上钩码数才能平衡。
A选项,轮上钩码数少于轴上钩码数,符合平衡条件,符合题意;
B选项,轮和轴上钩码数相等,因轮半径大,轮的力臂更长,无法平衡,不符合题意;
C选项,轮上钩码数多于轴上钩码数,轮受到的力更大,无法平衡 ,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A选项。
18.【答案】B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A选项,滑轮主要用于提升物体(如升旗、吊重物 ),移动水平地面的大石块,滑轮难以直接应用,不符合题意;
B选项,撬棍是杠杆类工具,可利用杠杆原理,以小力撬动大石块,能方便移动花坛边的大石块,符合题意;
C选项,斜面需搭建斜坡,移动花坛边石块时搭建斜面操作麻烦,且场景中不便于实施,不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B选项。
19.【答案】C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斜面是简单机械,坡度越小(即斜面越长 ),越省力。“S” 型盘山公路相当于延长了斜面长度,减小了坡度;直线型公路坡度大。所以走 “S” 型盘山公路更轻松,因为利用斜面原理,坡度小更省力。因此,应选C选项。
20.【答案】C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A选项,太阳高度不同,地面获得热量不同。图甲太阳高度大,图乙小,热量不一样,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选项,南半球有太阳高度小的情况(如冬季),正午会出现图乙情况,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选项,12 月 21 日接近冬至,南半球是夏季,太阳高度大,图甲可能发生在此时,C选项符合题意。
因此,应选C选项。
21.【答案】(1)太阳;逆时针
(2)白天;清晨
(3)1;一天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1)在模拟昼夜交替的实验里,常利用光源(如灯泡)代表太阳,为地球仪提供 “光照”,帮助理解太阳对地球昼夜现象的影响。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站在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实验中要模拟真实的地球自转,要让地球仪按逆时针转动。因此,第1空填“太阳”;第2空填“逆时针”。
(2)依据“昼夜形成” 的原理,被太阳(灯泡)照亮的部分就是白天,没被照亮的是黑夜。图中地球仪右半部分能被灯泡光线照射到,所以处于白天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实验中逆时针转动地球仪体现 ),P 点所在区域即将从黑夜进入白天,也就是“清晨”。因此,第1空填“白天”;第2空填“清晨”。
(3)地球自转一圈(约 24 小时 ),地球上的某一地点会经历一次 “白天到黑夜再到白天” 的循环,也就是一次昼夜交替。所以地球仪转动一圈,就模拟了地球自转一圈,对应 1 次昼夜交替。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约 24 小时)。所以第1空填“1”;第2空填“一天”。
22.【答案】(1)C
(2)2.6;省力
(3)越大;增大(变大);B
(4)A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斜面
【解析】【分析】(1)斜面是一种能省力的简单机械 。工人用倾斜木板(斜面)推货物,利用 “斜面可以省力” 的特点。直接搬重物要克服全部重力,沿斜面推时,推力会小于重物重力,所以应选C选项。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斜面是否省力 。先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图丙里,每一小格代表0.2N,指针指在2.6N,所以读数是2.6N。竖直提重物时,拉力等于重物的重力(即2.6N);沿斜面拉重物时,拉力变成0.8N。因为0.8N < 2.6N,说明用斜面能 “省力”。因此,第1空填“2.6N”;第2空填“省力”。
(3)斜面坡度越大,拉力越大(越不省力) 。
①坡度变化:垫的书本越多,木板被 “垫得越高”,斜面的 “坡度” 就越大 。
②拉力规律:看表格数据,书本数量(坡度)变大,拉力也跟着变大,所以可以知道“拉力随坡度增大而增大” 。
③预测 12 本书拉力:书本从 8 本加到 12 本,坡度继续变大,拉力会比1.6N大。A选项1.5N,拉力变小,不符合题意;C选项2.8N,拉力增加太多,不符合题意;B选项2.2N,符合题意。
因此,第1空填“越大”;第2空填“增大(变大)”;第3空填“B”。
(4)同一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要更省力,就要让斜面坡度更小。方案A“垫高不变,板长变长” ,相当于 “坡度变小”(斜面的高度不变,长度越长,坡度越小 );方案B会让坡度变陡,推力变大;方案C坡度不变,推力不变。所以,应选方案A,则此处应填“A”。
23.【答案】(1)A
(2)A
(3)上;下
(4)营养液
(5)C
(6)5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框架结构;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1)技术与工程实践的流程是 “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评价反思”。在搭建立体小菜园前,了解需求、明确问题后,要先规划如何搭建,也就是 “设计方案” ,它是后续搭建的依据;“评价反思”“测试改进” 是搭建完成后才进行的环节。因此,应选A选项。
(2)植物生长需要阳光,为充分利用阳光,菜园设计应让更多植株能接收到光照。方案 A 的形状(类似梯形上宽下窄 ),相比方案A(上窄下宽,易遮挡)和方案C(长方形,遮挡多),能减少上层对下层的遮挡,让更多部位受光。因此,应选B方案。
(3)植物对阳光需求不同,喜阳作物需要更多直射阳光,应放在光照好的上层;喜阴作物适应弱光,放在下层可避免强光直射 。所以番茄(喜阳 )放上层,生菜(喜阴 )放下层。因此,第1空填“上”;第2空填“下”。
(4)水培是用 营养液代替土壤 ,因为营养液能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矿物质、水分等,纯净水缺乏营养,无法满足植物生长。因此,此空应填“营养液”。
(5)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长时间阴雨,自然光照不足,用灯光补充光照可满足植物光合作用需求;多施肥、多浇水不能解决光照不足的核心问题,所以应选C选项。
(6)阳台高 282cm,底层距地至少 30cm,顶层留至少 50cm 。
先算出可用于建架子的高度:2823050=202(cm) 。
每层架子高 40cm,20240=5.05,由于层数是整数,且不能超过高度限制,所以最多建 5 层 。
综上所述,此空应填“5”。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