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下面是小文以“君子之风”为主题做的读书笔记,请阅读相关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斑斓多彩的语文课本中,处处可见君子之风。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培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他真诚坦白,从不锋芒必露;民主战士闻一多,潜心学术锲而不舍,宣传真理气冲斗牛;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苍穹,俯瞰祖国大地,君子壮举家喻户晓。这些高尚人物的言行事迹。无时无刻鞭策着我们要汲取君子精神,传承君子力量。中国人也常用“龙”来比君子之德。龙能屈体,屈体似是 ;能伸展,伸展像是 ;能潜伏,潜伏似在 ;能腾飞,腾飞 。龙是国人心中威武向上的精神图腾,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生生不息)、奋发进取。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斑斓 诲人不倦(huī) B.元勋(xūn) 锋芒必露
C.躬行 锲而不舍(qi) D.俯瞰(kàn) 家喻户晓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培育 生生不息 B.培育 自强不息
C.孕育 自强不息 D.孕育 生生不息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静待机变 ②昂扬奋发 ③积蓄力量 ④直入云霄
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④②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高尚人物的言行事迹,无时无刻鞭策着我们要传承君子精神,汲取君子力量。
B.这些高尚人物的言行事迹,无时无刻鞭策着我们要汲取君子力量,传承君子精神。
C.这些高尚人物的言行事迹,无时无刻不鞭策着我们要汲取君子力量,传承君子精神。
D.这些高尚人物的言行事迹,无时无刻不鞭策着我们要传承君子精神,汲取君子力量。
二、名句名篇默写
5.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七年级(1)班将要开展以“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为主题的诗歌诵读活动。请把发言稿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小宇: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用诗歌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弹琴复长啸”记录了归隐诗人闲适的生活。
小文: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文学史上许多不朽的篇章引起我们的思考,启迪我们的智慧。
(2)“ , ”(《登飞来峰》),王安石教诲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3)“ , ”(《游山西村》),告诉我们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的哲理。
小美: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忧国忧民的铁血男儿,有忧虑天下的巾帼英雄。(4)“ , 。”(《泊秦淮》)杜牧有对只知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的忧虑与愤慨。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梅花绝句(其二)①
[宋]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②,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注释】①《梅花绝句》(其二):此诗为嘉泰二年(1202)一月,陆游退居故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七十八岁,已被罢官归园田居十二年,看到梅花有感而发。②北枝:北向不朝阳的树枝。
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可爱者甚蕃:
(3)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陶后鲜有闻”中“鲜”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鲜艳夺目 B.生动鲜活 C.寡廉鲜耻 D.屡见不鲜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字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花之君子者也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有闻而传之者 D.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幽谷那堪更北枝”中“更”字用得极为精妙,请你进行赏析。
11.班级准备围绕《梅花绝句》(其二)和《爱莲说》的内容开展专题研讨会,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探究表现手法】
(1)《梅花绝句》(其二)和《爱莲说》都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探究作者情感】
(2)请你结合《梅花绝句》(其二)和《爱莲说》的内容,简要概括两位作者的志趣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一多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①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许还可加上几句:“成礼兮会鼓专葩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长毋绝兮终古。”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②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③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④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南方周末》有删改)
12.结合文章内容,梳理情节,完善下列表格。
时间地点 事件
从长沙往云南 参加步行团,蓄须明志。
在蒙自呆了一年 ①
在西南联大上课 教“楚辞”时,课上抽烟,在很大的笔记本上用秃笔写字。

讲“唐诗”时,晚唐诗联系后期印象派的画。
13.有同学认为,前两段似与题目“闻一多先生上课”无关,可以删去。请简要谈谈你的意见和理由。
1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中“闻先生点燃烟斗”,写出了闻一多先生上课的随性,也暗示“楚辞班人不多”的原因。
B.句子②中的“这样”,是指闻一多讲诗和画联系起来,可以说这种讲法是并世无第二人的。
C.句子③“出版了”单独成分句,突出强调不仅整理了笔记,而且出版了,语气和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句子④中的“颜色”是指李贺的诗在“黑底子”上所选用的颜色,可推断大多是极其怪异艳丽的色彩。
15.文中闻一多的形象很生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生命中的灯光
夏正平
①有关童年的记忆,总是和一盏煤油小灯联系在一起,这盏灯就摇曳在故乡小镇一家叫广昌和的杂货铺里。
②小店不大,两间门面,八尺柜台,盛放油盐酱醋的粗黑陶缸放在柜台前面,微胖圆脸的掌柜就站在柜台后面。“买一斤盐。”有客进来,坐在柜台后面的胖掌柜就走出来。他从货物架上拿出一只马粪纸袋,撮了一撮子白盐倒进去,放在柜台上的天平秤上一丢,不多不少,刚好一斤。然后,又从盐缸里撮了一些盐放进袋里,这才微笑着把盐袋包扎好。
③当夜幕低垂,浓稠的黑暗落在小街的屋背和小巷子的时候,广昌和油盐杂货铺的胖掌柜就会从货柜的角落里摸出这只煤油灯,用抹布轻轻擦拭下油灯的玻璃灯罩,然后擦燃火柴,点亮灯芯,这时,灯光便如莲花般盛开在夜色里。
④“买8分钱甜酱。”
⑤我走进店门,把手里端着的一只天蓝色铁皮小碗放在柜台上,眼睛骨碌碌盯着柜台边的玻璃瓶,瓶里有花花绿绿的弹子糖。
⑥“再买两分钱弹子糖。”
⑦老马拍了拍我,“揩下酱钱买糖吃,小心我告诉你娘去。”
⑧嘴上虽这样说,老马手却接过我手上的天蓝铁皮碗,仍是给我盛了足足一斤的甜酱。然后又从玻璃瓶里拿出6粒花花绿绿的弹子糖,递到我黑乎乎的手上,“路上别尽顾着吃糖,把酱碗翻了。”
⑨“谢谢阿公。”我接过甜酱和弹子糖,一路甜蜜地往家走。此时,狭长的鹅洲小街上已经是灯光一片。
⑩十三四岁的年纪,我特别喜欢看戏看电影,不管多远的路都要赶去。那夜,在镇上的学堂里看电影《洪湖赤卫队》,没想到,电影放到一半,就打起了雷下起了雨,电闪雷鸣中,我随着四散的人群跌跌撞撞地往家跑。
从学堂到我家有三四里地,要过一座桥,还要经过一片荒坟地。当我跑到这片荒坟地时,一道闪电劈开夜空,一座座坟茔闪亮在眩目的惨白中,我吓得哇地大叫,瘫倒在泥水里。就在这时,娘呼唤我的声音穿过隆隆的雷声,传进我的耳孔,落进了我心里。远方,黑暗的雨夜里,娘高擎着一只风雨灯,喊着我的名字。她的身子在狂风暴雨中微微打颤,手上的风雨灯却拎得高高的,摇曳的灯光让我不再恐惧。
18岁,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可我18岁的天空却布满了阴霾。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我从高空坠落,身体严重受伤,双腿再也不能自由行走。
静静地坐在乡村夜色里,无边无际的黑暗如潮水一点点把我淹没。父亲给我买来了一只收音机,红灯牌,放上两节电池,就能听到外面的世界。这声音如同飘荡在黑暗河流上的一根纤细的线,一会儿把我带到黑暗,一会儿又把我带进光明。在这光亮和黑暗之间,我听到了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沉沉的黑暗被劈开了一道缝隙,一丝光亮从黑暗里透出来,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广阔原野,看到生长在原野上的一株株小草,它们经受风吹雨打,霜冻雪压,可它们还是在顽强地生长着。
灯光下,我笔下的文字爬满了一页页稿纸。窗外,黑夜如墨,一盏盏小灯却散发着人间温情的光晕,它们让黑暗不再黑暗,寒冷不再寒冷,孤单不再孤单,恐惧不再恐惧,它们在我的生命里永恒不灭。
(选自新华报业网2023.12.28)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的记忆中,煤油小灯与故乡小镇的杂货铺紧密相连,成为作者心中温暖的象征。
B.杂货铺的胖掌柜在售卖油盐酱醋时,总会额外多给顾客一些,这体现了他的慷慨和善良。
C.作者在风雨之夜被吓得瘫倒在泥水里,母亲高擎风雨灯前来寻找,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D.作者18岁时身体严重受伤,双腿再也不能行走,这使他陷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永远失去了希望。
17.请结合全文,探究“灯光”在文中有哪些含义和作用。
18.请任迭一题,赏析文中画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这时,灯光便如莲花般盛开在夜色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静静地坐在乡村夜色里,无边无际的黑暗如潮水一点点把我淹没。(从景物描写的角度)
19.请结合文章结尾段,谈谈你对全文主旨的理解。
五、名著阅读
20.有同学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做了一个笔记。请你把笔记补充完整。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 (国籍) (人名)。
(2)这个同学认为保尔被塑造成了一个“扁平”英雄人物,永远都是坚毅、顽强的,请你结合小说情节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
小贴士 扁平人物——性格刻画单一,好人就好到底,坏人就十恶不赦,不会随环境等发生变化。 圆形人物——形象丰满,性格复杂、多面,会随着故事的讲述而变化。
六、综合性学习
21.“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君子品德的基本构成部分。“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请参加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猜“孝”义】请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孝”的本义:
(2)【感“孝”心】传统的“孝”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现在的年轻人对“孝”也有他们的理解。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不对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学习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用的。
C. 我偶尔会和妈妈一起看看娱乐新闻,聊聊逸闻趣事,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放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3)【传“孝”行】小华的爷爷是一名语文老师,年满六十退休,小华要赠送爷爷一副对联,你建议他选下而哪一副?并简述理由。
对联一:人活古稀非为易 福在心田实乃安
对联二:诗文馨香漫乡里 桃李天下绽芬芳
选对联 。理由:
七、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读懂父母,方知亲情可贵;读懂自然,方知山水有情;读懂岁月,方知青春无悔……
请以“读懂______”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和要求】
(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3)不少于600字。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 独坐幽篁里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6.(1)只(2)多(3)竖立(4)亲近而不庄重 7.C 8.A 9.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10.“更”字强调北枝的偏僻、寒冷,突出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反衬其坚韧品格。 11. 托物言志 陆游借梅花在冰天雪地中绽放,表达自己虽遭贬谪却坚守气节的志趣;周敦颐借莲的高洁,表达对君子品格的追求。
12. 专心治学,整天关在图书馆(不下楼) 教“古代神话”时,图文并茂,吸引多院系学生 13.不能删。前两段写闻一多的性格和治学态度,为下文写他上课的特点做铺垫,体现其“君子之风”。 14.A 15.①通过典型事例(如步行蓄须、专心治学、讲课方式)塑造形象;②运用细节描写(如用秃笔写字、讲课时的神态);③侧面烘托(如学生穿越城市听课)。
16.D 17.含义:①实际的灯光(煤油灯、风雨灯);②象征温暖、希望、母爱、生命的力量。作用:贯穿全文,是情感线索,凸显主题。 18.①运用比喻,将灯光比作盛开的莲花,生动写出灯光的柔和美好,营造温馨氛围。②通过描写“无边无际的黑暗”,烘托“我”受伤后的绝望心情,与后文的希望形成对比。 19.结尾段点明灯光象征人间温情与希望,强调即使身处困境,这些温暖也能照亮生命,升华主旨。
20.(1) 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
(2)保尔并非“扁平”人物。他曾因伤病绝望想自杀,但最终战胜懦弱,坚持革命;他对冬妮娅的感情从爱慕到因阶级差异疏远,体现性格的复杂性。
21.(1)本义:晚辈侍奉长辈(或:子女赡养(扶持、帮助、侍奉)老人(父母))
(2)示例: ①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表达感情的方式活泼、有创意。②听父母的话,但顺从有度。 ③ 将孝顺体现在具体行动上,要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④ 与父母平等相处……
(3) 选对联二; 爷爷年满六十退休,而对联一中“古稀”指人年七十,故不合适,对联二中“诗文”“桃李”都能体现爷爷“语文老师”的职业特点,送给退休的爷爷赞美其职业成就最为合适。
22.例文:
读懂那碗白粥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厨房飘来阵阵米香,我望着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背影,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同样飘着白粥清香的雨夜。
那是我初二时的冬天。为了准备市里的数学竞赛,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疯狂刷题。母亲总是轻手轻脚地端来一碗白粥,絮絮叨叨地让我注意身体。我嫌她烦,把粥碗往桌上一推:“别老拿这些没营养的东西来打扰我!”瓷碗与玻璃桌面碰撞的脆响里,空气仿佛停滞了,我瞥见她眼底的黯然。
比赛前夜,我发起了高烧。额头滚烫得能煎鸡蛋,喉咙像是塞了团棉花。昏昏沉沉中,听见母亲在客厅和老师通电话:"孩子烧得厉害…明天的比赛可能…"我猛地掀开被子冲出去:"必须去!我准备了三个月!"母亲默默转身走进厨房,我听见米粒在砂锅里咕嘟咕嘟的歌唱。
凌晨四点,我被厨房的灯光晃醒。踮脚望去,母亲正用长柄木勺轻轻搅动砂锅,蒸汽在她鬓角凝成细密的水珠。她舀起一勺粥,对着光仔细端详米粒绽开的程度,像在鉴赏什么稀世珍宝。突然想起白天摔碗时她踉跄的脚步,我的眼眶突然酸胀起来。
捧着温热的粥碗坐上去考场的出租车,米汤里浮着切得细细的姜丝。考场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中,我小口啜饮着保温杯里的白粥,暖意从胃里蔓延到指尖。交卷时看到窗外不知何时出现的熟悉身影,她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在考场铁门外跺着脚取暖。
如今我书桌的玻璃垫下压着当年的二等奖证书,旁边摆着永远温热的粥碗。米汤里有时卧着溏心蛋,有时浮着枸杞,但永远不变的,是母亲悄悄放进去的,那些化在烟火气里的牵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