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城市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对比文章一:城市公园——钢筋水泥中的绿色呼吸城市公园如同镶嵌在城市肌理中的绿宝石,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撑起一片生态绿洲。截至2024年,我国城市公园总面积已突破30万公顷,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这些数字背后是城市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生态调节功能来看,城市公园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每公顷草坪每天可吸收900公斤二氧化碳,释放600公斤氧气,相当于200人一天的呼吸量。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每年可调节周边2平方公里区域的空气湿度,使其比市中心高5%-8%。同时,公园中的乔灌木形成的立体植被结构,能有效降低噪音污染,茂密的枝叶可将交通噪音削减20-30分贝,为市民营造出宁静的休憩空间。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城市公园的另一重使命。上海世纪公园通过构建“乔木-灌木-地被”三层植被体系,已记录到鸟类120余种,其中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公园内特意保留的原生杂草区域,成为蛱蝶、蜜蜂等传粉昆虫的乐园,形成了微型生态圈。这种“口袋式”生物栖息地,在碎片化的城市环境中为物种存续提供了关键节点。城市公园更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广州越秀公园年均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晨间锻炼的老人、嬉戏的孩童、野餐的家庭在这里共享绿色空间。公园内的科普宣传栏、植物标识牌,潜移默化地传播着生态知识,2023年全国城市公园开展的生态教育活动超5万场,直接影响受众达3000万人次。这种“寓教于游”的模式,让生态保护理念深入市民日常生活。文章二:自然保护区——地球生态的原始基因库自然保护区是地球上最珍贵的生态遗产,我国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2750处,总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3%,这些区域构成了生态安全的核心屏障。与城市公园的人工雕琢不同,自然保护区以原生生态系统为核心。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全球最大的野生大熊猫种群,区内海拔从1200米到6250米形成的垂直植被带,完整保留了亚热带到寒带的生态序列。这种未受人为干扰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复制的科研价值,为研究生物演化提供了天然实验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自然保护区的作用无可替代。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孕育着藏羚羊、雪豹等12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占比达30%。这里保存的基因资源库,是未来物种恢复和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2023年,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种群数量已恢复至7万只,较保护初期增长了4倍,印证了保护区对物种存续的关键作用。自然保护区在生态调节中发挥着“稳定器”作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每年可涵养水源25亿立方米,相当于300个西湖的蓄水量,为下游城市群提供了稳定的淡水保障。其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达每公顷200吨以上,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碳汇。这种大规模、系统性的生态服务功能,是人工生态系统难以企及的。严格的保护管理是自然保护区的显著特征。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实行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级管控,核心区禁止任何人为活动,缓冲区仅允许科研观测,实验区可开展生态旅游。这种分级管理模式,在保护原始生态的同时,为科学研究保留了空间。2024年,全国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投入达45亿元,安装红外相机超10万台,累计获取野生动物影像资料500万份。1.下列关于城市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城市公园每万人平均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15.3%B.城市公园的立体植被结构能削减20-30分贝噪音,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系统可成为碳汇C.上海世纪公园和四川卧龙保护区都记录到120种以上的鸟类D.广州越秀公园和西双版纳保护区都具有生态调节功能2.对两座生态区域的管理方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公园为降低噪音,需避免种植高大乔木B.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允许开展生态教育活动C.城市公园通过构建多层植被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D.自然保护区为科研需要,可改造原生植被结构3.下列数据不能说明生态价值的一项是( )A.城市公园每公顷草坪每天吸收900公斤二氧化碳B.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C.昆明湖调节周边空气湿度比市中心高5%-8%D.可可西里藏羚羊种群数量恢复至7万只4.根据两篇文章内容,概括城市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不同点。5.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在生态保护中如何平衡“人类活动需求”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光下的课桌陈敏老槐树的影子在月光里摇晃,像极了二爷爷佝偻的脊背。树身上有个碗口大的树洞,去年麻雀在里面做了窝,此刻大概正搂着雏鸟在梦里啄食。我攥着半截铅笔,蹲在祠堂门口的石阶上写字,石板缝里的青苔沾湿了裤脚,凉丝丝的潮气顺着脚踝往上爬。石阶被generations的人踩得发亮,凹下去的地方积着月光,像一汪小小的湖。“小满,进屋写。”二爷爷端着煤油灯从祠堂里出来,灯罩上的蛛网被火苗烘得轻轻颤动。他的粗布褂子洗得发白,肘部打着菱形的补丁,是用奶奶生前留下的花布做的,蓝底白花,在昏黄的灯光下像落了片星空。祠堂正中央摆着三张掉漆的八仙桌,桌腿用麻绳捆着,结打得很讲究,是二爷爷年轻时在部队学的十字结,免得散架。这是我们村小唯一的教室,七个年级挤在一间屋里,二爷爷教完一年级算术,转身就给五年级上语文课。粉笔头快捏不住了,他就蘸着水在桌面上写,水渍干了再写,桌面被磨得发亮,像块巨大的墨玉,隐约能照见孩子们凑过去的脸蛋。墙角堆着十几个小马扎,是各家各户从家里搬来的,高矮不一,最高的那个缺了条腿,垫着块厚木板。我今年上四年级,课本是用姐姐的旧书改的。她去年跟着爹娘去了城里,临走时把书里的字迹用橡皮擦掉,纸页擦得毛毛糙糙,像村口老井里泡胀的棉絮。有页《桂林山水》的插图被雨水泡过,漓江的波浪晕成了一团淡蓝,倒像是我们后山的溪流。二爷爷总说:“字擦得掉,学问擦不掉。”他的眼镜片厚得像酒瓶底,每次低头看书,鼻尖都快碰到纸页。有回我发现他对着字典查“忐忑”二字,查了半节课,后来在黑板上写这两个字时,特意用红粉笔描了心字底,说这样能记住“心里有事才不安”。上个月暴雨冲垮了后山的土路,城里捐赠的新书困在山坳里。二爷爷背着竹篓冒雨去接,临行前在腰间缠了三圈塑料布,说是怕打湿书。我偷偷跟在后面,看见他在滑坡处手脚并用地爬,竹篓在背上颠得像只受惊的雀儿。有段路全是稀泥,他滑倒了三次,每次都先把竹篓举起来。回来时他浑身是泥,唯独怀里的书裹得严严实实,用塑料布包了三层。那天他教我们读课文时,声音比平时哑了三分,偶尔咳嗽起来,得按住胸口好一会儿才能缓过气。我发现他袖口沾着暗红的血渍,后来才知道是爬陡坡时被碎石划破了胳膊,伤口有巴掌大。“人之初,性本善……”一年级的娃娃们扯着嗓子念书,声音像檐角的铜铃,脆生生的。穿开裆裤的小石头总把“性本善”念成“杏本酸”,因为他爹种了三棵杏树,青杏确实酸得牙疼。每次念错,引得大家笑,二爷爷也笑,皱纹里盛着月光,说:“等你们长大了,就知道人性像熟透的杏子,是甜的。”我看见他站在月光里,背着手听着,镜片反射着细碎的光。他的教案本是用烟盒纸钉的,字写得极小,密密麻麻像蚁群,有些地方被雨水洇得发蓝,“教育”两个字却总是写得格外大,还用红笔描了边。上周镇上来了位年轻老师,穿着白球鞋,说要接二爷爷去城里养老,城里有宽敞的房子,还有专门的医生。二爷爷没应声,只是把八仙桌擦得锃亮,木缝里的粉笔灰都用牙签挑了出来,笑着说:“我走了,这些桌子该寂寞了。”那天傍晚,他在祠堂后面的菜地里摘了满满一筐豆角,紫莹莹的挂着水珠,新鲜得很。分给每个学生时,都要叮嘱几句,给小石头的豆角里塞了颗水果糖,那是城里捐赠物资里的,他一直没舍得吃,说小石头正长身体。我的豆角里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石板上能练字,月光下能读书。”字迹被水汽晕开,像片小小的云。昨夜又下了雨,石板路上的水洼盛着月亮,圆圆的,像面镜子。我蹲在老地方写字,忽然发现石板缝里冒出了嫩芽,嫩得能掐出水,是那种带着希望的绿。远处传来二爷爷的咳嗽声,混着风吹过槐树叶的沙沙响,像支温柔的曲子。祠堂的门虚掩着,煤油灯的光晕从门缝里漏出来,在地上投出个晃动的人影,是二爷爷在批改作业。他总说作业要当天改,不然睡不安稳。窗台上晾着他的布鞋,鞋帮上打了补丁,针脚密密匝匝,像他写在烟盒纸上的字,整齐又认真。风穿过祠堂的门槛,带来课本的油墨香,还有二爷爷身上淡淡的草药味——他总说自己老了,贴点草药能精神些。我知道,明天一早,二爷爷准会踩着露水去检查山路,看看能不能走了,竹篓里会装着给我们带的野栗子,是他昨天下午上山摘的。那些掉漆的八仙桌会在晨光里醒来,等着被孩子们的书本压出温暖的印记,就像二爷爷手掌上的老茧,都是时光留下的珍贵痕迹。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提到“月光”,既点明了孩子们学习环境的艰苦,也象征着乡村教育的希望之光。B.二爷爷用烟盒纸钉教案本,体现了他生活的节俭和对教育的珍视。C.姐姐的旧课本被擦得毛毛糙糙,暗示了城里教育资源比乡村优越。D.年轻老师来接二爷爷的情节,反衬出二爷爷坚守乡村教育的可贵。7.文中画线句子“石板上能练字,月光下能读书”的含义是( )A.乡村的学习条件虽然简陋,但依然可以追求知识B.石板和月光是乡村孩子独特的学习工具C.二爷爷鼓励孩子们要珍惜大自然提供的学习环境D.暗示乡村教育终将被现代化教育取代8.结合全文,分析二爷爷的人物形象。9.文章以“月光下的课桌”为题,有何妙处?二、文言文阅读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愚溪记》(节选)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乙)《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10.请在下列句子中恰当位置标注A-O处选出3处正确停顿。予A以B愚C触D罪E谪F潇G水H上I爱J是K溪L入M二N三O里1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谪潇水上(被贬官)B.得其尤绝者家焉(安家)C.货而不售(卖)D.烈火而焚之(燃烧)12.下列对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非常绝妙的地方,就在那里安家。B.“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石头交错放置,都是山水之中奇怪的东西。C.“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那些石头突出隆起、高耸仰卧,背着泥土从地里出来。D.“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不到一旬的时间就得到了两个奇异的地方。13.翻译下列句子。(1)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2)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1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分析两文情感的异同。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凄凉地”“弃置身”点明诗人被贬谪的境遇,饱含辛酸与悲凉。B.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C.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展现出诗人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的心境。D.尾联“长精神”体现了诗人虽历经磨难,却依然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16.这首诗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其蕴含的哲理。四、名篇名句默写17.默写。(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2)杜甫在《望岳》中用“ , ”两句描绘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景象,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 , ,盖竹柏影也。”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江南的雨,是最具诗意的。它不像塞北的雨,来得猛烈急促,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冲刷得面目全非;也不像岭南的雨,带着一股湿热的黏腻,让人浑身不自在。江南的雨,总是那样轻柔缠绵,如丝如缕,淅淅沥沥地飘洒下来,仿佛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在用她那细腻的手,轻轻抚摸着世间的万物。春日里,江南的雨最是喜人。它悄无声息地落在田野里,唤醒了沉睡的种子;落在池塘边,逗乐了嬉戏的鱼虾;落在屋檐上,奏响了清脆的乐章。漫步在雨中的江南小巷,油纸伞下的人们步履从容,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仿佛享受着这份来自上天的馈赠。雨丝沾湿了青石板路,倒映出两旁白墙黛瓦的影子,朦胧而又诗意。夏日的江南雨,多了几分热烈。有时是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下来,打在窗户上,发出咚咚的声响。但这样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转眼间就云开雾散,天空中挂起一道绚丽的彩虹。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泥土的芬芳混合着花草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秋日的雨,带着一丝凉意,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枯黄的树叶,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雨滴落在水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这样的雨,总能勾起人们心底的思念,想起远方的亲人,想起逝去的时光。冬日的江南雨,往往伴随着寒风,显得有些冷清。但这雨却能洗去冬日的沉闷,让整个世界变得干净而又明朗。偶尔,雨水还会夹杂着雪花落下,给江南的冬天增添了几分别样的韵味。江南的雨,是江南的灵魂。它滋养着江南的土地,孕育着江南的文化,也塑造着江南人温婉细腻的性格。无论是春日的轻柔,夏日的热烈,秋日的凄清,还是冬日的冷寂,江南的雨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18.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拟人、排比、夸张B.比喻、拟人、排比、对比C.借代、拟人、排比、对比D.比喻、拟人、反复、对比19.依次填入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江南的雨( ),总能让人心生向往。它不像其他地方的雨那样( ),而是自有一番韵味。每当雨季来临,江南的景色便( ),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A.与众不同 暴殄天物 焕然一新B.独树一帜 蛮横无理 别具一格C.别具匠心 横冲直撞 改头换面D.独具特色 肆无忌惮 别有洞天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2.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50字以内)。六、作文23.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童年的梦境可笑的,就像是乌云隐藏着,外面的世界漆黑着,而我依然是一个篝火者。这段歌词来自歌曲《妈妈的话》,听了这段歌曲,你有什么感触?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1)不得抄袭,不要套作;(2)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参考答案1.C 2.C 3.B 4.城市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不同点:①保护规模:城市公园是“口袋式”微型生态圈,面积较小且碎片化;自然保护区是大规模、完整的原生生态系统。②物种类型:城市公园以常见鸟类、昆虫等小型生物为主,如上海世纪公园的红隼、蛱蝶;自然保护区以珍稀、特有物种为主,如卧龙的大熊猫、三江源的藏羚羊。③保护方式:城市公园通过人工构建多层植被体系,保留原生杂草区域营造栖息地;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原生生态系统为主,减少人为干扰。④功能侧重:城市公园在保护的同时,兼顾为市民提供接触自然的空间;自然保护区更侧重作为基因资源库,为科研和物种恢复提供基础。 5.平衡“人类活动需求”与“自然生态保护”关系的看法:①空间分级管理:如自然保护区实行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管控,核心区严格保护,实验区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城市公园在保留生态区域的同时,划分活动区与保护区分开。②功能互补设计:城市公园满足市民日常休闲、科普教育需求,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压力;自然保护区专注于物种保护和科研,为城市生态提供基础支持。③科学利用资源:城市公园通过合理规划植被种植,既发挥生态调节功能,又为市民提供休憩空间;自然保护区借助红外相机等科技手段监测,减少人为干预的同时获取科研数据。④强化公众参与:通过城市公园的生态教育活动,提升市民保护意识,引导公众在自然保护区游览时遵守规定,如不投喂动物、不破坏植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6.C 7.A 8.①热爱教育、甘于奉献:冒雨抢救捐赠书籍,即使受伤也优先保护书本;用烟盒纸钉教案本,认真备课,坚守乡村教育数十年。②关爱学生、细心体贴:给小石头塞水果糖,为“我”写鼓励纸条,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学方式(如用红粉笔描“忐忑”的心字底)。③生活节俭、坚守信念:衣服打补丁,用旧物改造教学用具;拒绝进城养老,坚持留在乡村教书,坚信“学问擦不掉”。 9.①点明场景与核心意象:“月光下的课桌”是文章的核心场景,既指祠堂里的八仙桌,也包括“我”写字的石板,直观呈现乡村简陋的教学环境。②蕴含象征意义:“月光”象征希望与坚守,“课桌”代表教育传承,标题凝聚了乡村教育的艰难与希望,凸显二爷爷等教育者的精神。③营造诗意氛围:“月光”与“课桌”的组合富有画面感,赋予艰苦的乡村教育场景以诗意,引发读者情感共鸣。10.EIL 11.D 12.A 13.(1)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石头交错放置,都是山水之中的奇景,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来使它们受辱了。(2)铺好枕席躺下,那么清澈明净的样子和眼睛相遇,潺潺的流水声和耳朵相遇。 14.相同点:两文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甲文作者喜爱愚溪及其周边的山水,并在此安家;乙文作者对钴鉧潭西小丘的景色十分欣赏,买下小丘并加以整治。不同点:甲文通过将溪水等景物以“愚”命名,借景物“无以利世”类比自己,抒发了怀才不遇、被贬谪的愤懑与无奈;乙文作者发现小丘的奇特,买下后整治它,在欣赏美景中获得暂时的愉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摆脱官场束缚后的轻松,虽也有被贬的背景,但更多的是对山水之乐的享受。15.C 16.颈联以“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以“千帆”“万木”比喻在仕途上顺利前行的新贵和蓬勃发展的新生事物。蕴含的哲理是:世间万物新陈代谢,新事物总会取代旧事物,困境中往往孕育着希望与生机。即使个人遭遇挫折,也应正视现实,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17.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18.B 19.D 20.画横线句子以“落在……”的排比句式,从田野、池塘、屋檐三个不同场景描写江南春雨的作用(唤醒种子、逗乐鱼虾、奏响乐章),增强了语势,使句子节奏鲜明;同时多角度展现了春雨的生机与美好,突出了春日江南雨“喜人”的特点,让读者感受到雨的灵动与诗意。 21.修改:江南的雨,无论是春日的轻柔、夏日的热烈,还是秋日的凄清、冬日的冷寂,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22.本文描绘了江南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及其独特魅力,体现了江南的雨的诗意及其对江南的滋养与影响。23.例文:以篝火为炬,暖现实征途歌曲《妈妈的话》中“童年的梦境可笑的,就像是乌云隐藏着,外面的世界漆黑着,而我依然是一个篝火者”的歌词,像一粒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关于成长与坚守的涟漪。当童年的天真撞上现实的复杂,当纯粹的向往遭遇世界的幽暗,“篝火者”的姿态恰是对生命最深刻的应答——不否定过往的微光,不回避当下的阴霾,以内心的火焰照亮前行的路。 童年的“可笑”梦境,实则是精神世界最初的火种。人们总以成年的理性嘲讽童年幻想的虚妄:想摘月亮的孩子被笑痴傻,要造飞船的少年被说天真。可正是这些看似不切实际的梦,藏着人性最本真的渴望与创造力。当我们学会以温柔对待那些“可笑”的过往,便是在守护精神世界永不熄灭的火种。 成长路上的“乌云”与外界的“漆黑”,恰恰是淬炼篝火的试炼。人生如同穿越隧道,童年的晨光渐弱时,必然要经历一段幽暗。鲁迅在南京求学时,目睹国人围观同胞被处决的麻木,意识到医人不如医心,这便是他遭遇的“漆黑”;黄旭华隐姓埋名研制核潜艇,在技术封锁与舆论质疑中坚守三十年,这便是他面对的“乌云”。没有谁的成长能一帆风顺,那些被现实击碎的幻想、被困境磨出的伤痕,其实是让我们看清世界真相的镜子。正如煤块需经高温才能燃成火焰,人生的“漆黑”与“乌云”,本质上是让内心火种燃烧得更旺的助燃剂。真正的成熟不是抱怨黑暗,而是在黑暗中学会为自己点灯。 做“篝火者”的真谛,在于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篝火不同于烈焰,它没有烧毁一切的决绝,却有持续温暖的韧性;它未必能照亮整个荒原,却能为身边的人指引方向。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敌机轰炸的间隙仍坚持写作,在破庙里用文字搭建精神的暖房;疫情期间的志愿者们,在未知的风险中传递物资,用微小的善意连成温暖的星河。这种选择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历经世事后的清醒:知道梦想可能落空,依然愿意启程;知道黑暗难以驱散,依然愿意做那束不熄的光。 从童年的梦境到成年的现实,从最初的火星到持续的篝火,人生的本质是一场自我点燃的旅程。那些被嘲笑的天真、被遮蔽的困惑、被笼罩的黑暗,最终都会成为篝火的燃料。正如《妈妈的话》里藏着的期许:母亲或许早已预见世界的复杂,却依然希望孩子保留那份“篝火者”的初心。愿我们都能带着童年的火种,在人生的风雨里,做一个始终燃烧的人——不被乌云压垮,不被黑暗吞噬,以自己的光,照亮脚下的路,温暖遇见的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