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中语文全国II卷模拟试题(7)(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中语文全国II卷模拟试题(7)(含解析)

资源简介

新试题精选(七)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联生活周刊:近几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建成。文博界对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具体定义是什么?
高蒙河:要谈如何定义考古遗址博物馆,我们首先需要将其解构为两个核心:博物馆和遗址。遗址,尽管是一个出现在《辞海》等工具书中,已经常识化并被广泛接受的考古术语,但大众可能对其含义尚未完全明确。许多人参观考古遗址博物馆,比如去看兵马俑、石峁或殷墟,通常是出于观赏文物的目的,对遗址本身的理解和认知较浅,也不知道这类遗址博物馆与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有什么区别。
实际上,遗址博物馆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看宝”的地点,而且是了解和体验遗址本体的场所,遗址本身就是个“大宝”。遗址博物馆的主旨在于让观众意识到他们所参观的是遗址本身,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文物。虽然文物也是展示的一部分,但它是次要的,遗迹和现场本身才是主角。在传统博物馆中,我们经常可见的是“可移动文物”,如国家博物馆中的后母戊鼎,它们被展示在玻璃展柜中供人欣赏。然而,遗址博物馆不同,它不仅展示文物,更重要的是展示遗迹和现场本身。遗址博物馆是一个“考古地带”,按照考古的术语解释,它是一个可能有闭环的空间区域,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自然角度来看,是人造物和自然物共同结合的杰作。遗址一定既有遗迹又有遗物,但观众到遗址博物馆主要就是看遗迹、看现场。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基本前提是它必须是考古发掘的,得有考古遗产或遗存,是专题性博物馆,包含文化景观、自然环境、考古遗迹和博物馆等多个元素。博物馆只是在这个考古地带中为访客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历史和文化的窗口。现在我提出一个问题:故宫是不是遗址博物馆?首先,我们得确定故宫本身是否是一个遗址。这个问题引发了对遗址博物馆与考古遗址博物馆之间差异的探讨。考古遗址博物馆通常指的是已进行考古发掘的地点。而遗址,无论是否经过考古挖掘,都是遗址。所以这里的细微差别在于,遗址博物馆可能未经过大量考古工作,而考古遗址博物馆则明确基于考古发掘。
以故宫为例,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但其实故宫能看到5个朝代的建筑,故宫考古研究所往下挖掘,发现更古老的元代皇宫也是在这个位置上。除此之外,故宫还有民国时期西洋风格的水晶宫,和使用庚子赔款建造的用来存放承德文物的宝蕴楼。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为王府井饭店造得太高,站在上面能够看得到中南海,故宫西华门区域又增建了影壁楼,这些建筑虽然是近现代的产物,却也成为故宫历史的一部分。所以,故宫实际展示了从元代到近现代的建筑遗址。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考古遗址博物馆,近些年我们还看到有些类似概念的出现,比如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博物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高蒙河:在中国,遗址通常以土质为主,我们将其称为“土遗址”或者“软遗址”,这与以石块和砖砌成的古罗马、古希腊的“硬遗址”有所不同。这些土遗址需要保护的难度更大,所以考古遗址博物馆在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实际是展示为辅,保护为主。这种保护和展示的结合,进而导向了遗址公园的设立。考古遗址公园在中国的建设其实起步较早。早在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就已明确提出“要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殷墟原先有个殷墟博物苑,是1987年成立的,由于2006年殷墟申请世界遗产,2005年又建成了殷墟博物馆,目前的新馆是在2005年的基础上又重新建的。中国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概念于2001年开始推出,当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制定了秦陵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这是中国考古遗址公园的雏形。到了2010年,国家文物局提出要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初步规划了12个遗址。这些公园的建设要以遗址保护为首要前提,但2010年第一批评选的这12个遗址,实际只有四分之一有保护规划,但项目还是被推进了,因为当时做这件事情有着很大阻力,文物利用观念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重大转变。
建立考古遗址公园的提议在初期遇到了考古学界的阻力,部分老专家认为考古遗址本该是沉寂、寂静的,转变为公众可随意进入的公园可能会破坏遗址原本的特性。到了2012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明确文物应被进一步合理利用,这一年《中国文物报》的头版评论员文章称之为“破冰之旅”,标志着文物保护与利用关系的重大转变。而且张忠培先生当时也在“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表示支持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提议,但强调必须遵循一个核心原则,即“遗址定性公园、公园表现遗址、切忌公园化遗址”。这个原则旨在以保护遗址为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后来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的指导方针。
解决了关键性问题之后,中国于2010年正式推出了首批12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到去年为止已经发展到第四批。这些公园并非像传统城市公园那样完全开放和免费,而是强调了保护和有限度的利用,通常需要收取门票,目的是控制人流。保护规划仍然是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任务,但现在也增加了利用规划的要求,是否建立遗址博物馆就成为其中一个考虑因素,如今考古遗址博物馆已成为评定考古遗址公园的标准之一。
至于考古博物馆,应被视为一个考古行业博物馆,旨在向公众介绍考古学本身,包括考古流程和田野考古、保护利用等。以陕西考古博物馆为例,这种博物馆的目的是让各地考古研究所内的大量文物标本得以展示,而不仅仅是储存在库房。考古博物馆在许多方面有些类似于科普馆或科技馆,旨在教育和展示而非仅仅“亮宝”。
(摘编自《考古遗址博物馆:遗址和现场才是主角》)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尽管遗址是常识化考古术语,但许多人参观考古遗址博物馆,并不清楚遗址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的区别,可见大众可能对其含义尚未完全明确。
B.遗址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不同,后者展示的是“可移动文物”,如国家博物馆玻璃展柜中展陈的后母戊鼎,而前者展示的是遗迹和现场本身。
C.考古遗址博物馆是一个以考古发掘为前提,可能有闭环,包含文化景观、自然环境、考古遗迹和博物馆等多个元素,既有遗迹又有遗物的空间区域。
D.基于是否进行过明确考古挖掘的细微差别,加上故宫实际展示了从元代到近现代多个朝代的建筑,我们可以判断故宫本身是一个遗址博物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与石砖遗址不同,我国遗址多以土质为主,保护难度更大,所以我国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展示为辅,保护为主,进而导向了遗址公园的设立。
B.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追溯到1983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殷墟博物馆也可以追溯到1987年,可见考古遗址公园在我国的起步是较早的。
C.由于十几年前的文物利用观念在遗址保护方面还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所以2010年第一批评选的这12个遗址,实际只有四分之一有保护规划。
D.张忠培先生提出的原则,既避免了公众破坏遗址原本特性的可能,也解决了文物和遗址始终被“冰封”而远离公众视野的困境,成为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的指导方针。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普及“考古遗址博物馆”意义的一项是(3分)(  )
A.截至2023年,我国共有6 565家博物馆,其中大约130家是遗址博物馆,占总数的2%左右。但在2002年评定的5 058处国家级文保里,1 612处是遗址,占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B.著名考古遗址博物馆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其年参观量约为1 000万人次,若加上其他遗址馆的总参观人次为2 000万,也仅占全国博物馆总参观人数的3%。
C.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大规模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较早的例子包括湖北大冶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之后又诞生了1993年河姆渡遗址博物馆,1997年三星堆博物馆等。
D.许多观众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就为了看看兵马俑壮观的阵列,却忽略了其作为遗址的真正意义,可能不会深入探究这个遗址究竟有多大,也不会去探索秦陵。
4.高蒙河发现目前依旧活跃的遗址博物馆可能只占全数的一半,其中还包括一些网红景点。如何才能发展遗址博物馆?请结合全文,提两条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考古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博物馆”虽然名称相似,但其定义和作用却不尽相同,请结合全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一宿(节选)
余光中
临睡前建辉提醒大家:要看日出,五点整就得起身。
入夜后气温更低,但十点一到,旅馆把暖气关了,也没有热水可用。我存(范我存,余光中的爱人)和幼珊母女平常就习惯于早睡,这时她们也顾不了厚被褥有多阴湿,就专心一志上了床,去追求冷梦了。
我却有些不甘。夜宿泰山,竟然在这高贵的绝顶抛下了一整座空山的仙人与古人、传说与轶事,那许多飞瀑、奔溪、盘道、绝壁,绝壁上危攀不坠的蟠蟠孤松;抛下了满山满谷的顽石、灵石,石上刻画的成语、名句、隆重其词的纪铭,只为了早睡早起,去看一眼未必能睹的日出?
我戴帽披衣,推门而出,把自己交给泰山的春夜。呼喝的天风迫不及待把我接了过去,除此,四周的夜色一片岑寂。神憩宾馆前的旗杆上,只有长索在风中拍打着高杆,杆顶的天空飘着阴云,时疏时密,一轮未满的冷月出没其间,半明不昧的,有一点诡魅。这才记起今夕何夕,竟是清明之夕。念既动,又加风紧,徘徊了不久,就回去睡了。
但也睡不了多久,五点不到又再起床。对房的建辉与基林也起来了。大家都在衣橱里找到了那草绿色的军大衣,穿上了身。原来那是旅馆的标准配备,因为山顶比人间总是要低七八度,尤其是十二月到翌年三月,山上的气温恒在零下。
众人戎装相对,怪异加上臃肿,互相指笑了一阵。连昨天逞勇的建辉与基林也都武装了起来,足见凌晨的酷寒不可儿戏。更糟的是建辉的苦笑,说外面已下雨了。
果然劲风策细雨而来,凌晨的寒湿里,早有人影走动。不久山脊上的拜日族愈聚愈多,人声呶呶起落,向东边的日观峰蜿蜒而行。天地间唯我们在蠕蠕爬行,只为及时去朝拜东海的日出。天色幽昧,像罩在半球暗紫的大蛋壳之内,苦待太阳的血胎娠满,啄壳而出。
清明节日出,应为五点三刻。才五点半,拱北石四周早攀满了人影,大半是成双或呼群而来,有些登止危岩向东窥望,有些踱来踱去,有些则镁光闪闪,照起相来。但大家心里都在奢望,从茫茫的雨雾深处,从蓬莱仙岛的方向,徐福带六千童男女一去不返的烟波里,比一切传说更古老、比一切预测更新的,那照过秦皇与汉武汉光武,照过唐玄宗与清圣祖,照过处处不放过题诗(也算是一种不朽吧)的乾隆的太阳,此刻能排开一重重传说、一页页历史,用它火烫的赤金标枪射我们苦盼的眼瞳,给我们永生。因为人上人下,千古兴亡,此刻正轮到我们在岳顶见证永恒,见证刹那的永恒。因为此刻该我们来小天下。
雨虽停了,天也晓了,却未破晓。暗紫色的诡秘天帷转成了灰蒙蒙的雨云,除了近处的玉皇庙瓦顶俨然还盘踞在天柱峰头,远山深壑都只有迷茫的轮廓,也不闻岛声、泉声。登泰山而小天下乎?不但看不到日出,也看不见天下,连泰山也几乎看不见了。
“孔夫子的豪语变成了空头支票。”我只能苦笑。
“我以前来过,也没见日出。”基林说。
“我也没见到,”建辉以地主的口气安慰我们,“泰山山高雾重,看日出得碰运气。”
拜日族渐渐散了,我们的五人行也就走回旅馆,准备下山。
基林转头安慰我存与幼珊:“日出虽然没看成,山顶的题字刻石还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一千两百年前唐玄宗的《纪泰山铭》,不但碑高、文长,而且书法遒劲,是隶书的珍品。”
我们站在几近四层楼高的《纪泰山铭》下,仰瞻这盛唐盛世的宏文,直到气促颈酸,有点像蚂蚁读大字典般吃力。严整的成排金字在花岗绝壁上闪着辉煌,说的是开元十四年的事。那一年杜甫才十四岁,杨家的女儿还没有长成,《长恨歌》的作者还没有出生呢,谁料到渔阳的鼙鼓会动地而来?
我把这感想告诉基林与建辉。
“渔阳鼙鼓还早着呢,那时唐朝还稳如泰山。”建辉说得大家都笑了。
“这满山的碑文、对联、题字,多得像一本字典;简直读得人眼花缭乱。”我存叹道。
“可是乾隆皇帝还没题过瘾呢,”我说,“你要是看到有趣的,怕记不住,就拍下来呀。”
“刚才经过的一块大石头,刻了‘丈人峰’三个字,好像跟泰山有关系的,”幼珊说,“可是记不得了。”
“好像跟唐玄宗也有关系。”基林说。
“不错,是有关系,”我说着,取出袋里的一本泰山手册,翻了一下,“典出《酉阳杂俎》,说是开元十三年,也就是《纪泰山铭》的前一年,玄宗封禅泰山、把三品以下的官都升了一级。封禅使张说却把自己的女婿郑镒从九品径升到五品。玄宗见郑镒穿了大红官服,趾高气扬,怪而问之。郑镒答不出来。伶人黄幡绰在旁代答说:‘此泰山之力也。’其实伶人所指是郑的岳父张说。后人称岳父、岳母为泰山、泰水,或即由此而来。至于岳父之称,也是由于泰山乃五岳之尊。当时这位封禅使张说能诗擅文,是中宗、睿宗、玄宗的三朝贤臣;玄宗封禅泰山,就是纳张说的倡议,事后更升他为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又命他撰写《封禅坛颂》,刻于泰山,也就是我们头顶这篇《纪泰山铭》的宏文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风迫不及待”“劲风策细雨而来”“远山深壑都只有迷茫的轮廓”都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想象富有创造性。
B.“天地间唯我们在蠕蠕爬行”,既写出了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又通过“唯”字传达出作者肯定自我的态度。
C.文章追求诗性的美感,注重语言的诗意化,如“在岳顶见证永恒,见证刹那的永恒”,反复咏叹,意味隽永。
D.作者所说的“孔夫子的豪语变成了空头支票”,与上文“登泰山而小天下乎”呼应,文章衔接自然,过渡巧妙。
7.关于文中围绕《纪泰山铭》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以开元十四年为切入口,繁密铺排了杜甫、杨玉环、白居易、安史之乱等历史文化人物与事件。
B.“渔阳鼙鼓还早着呢,那时唐朝还稳如泰山”一语正应眼前之景,充满智趣,所以“说得大家都笑了”。
C.《纪泰山铭》碑高、文长,其书法水准是泰山石刻中最高的,文章通过它写出了泰山石刻的魅力。
D.文章以丈人峰的掌故作结,如此既交代了《纪泰山铭》的写作缘由,又给文章增添了趣味性。
8.看泰山日出前后,作者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为游记散文,本文有哪些行文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王曰:“吾鼓钟之不暇,何谏之听!”苏从曰:“臣闻之,好道者多资,好乐者多迷;好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荆国亡无日矣,死臣敢以告王。”王曰:“善。”明日,授苏从为相。
(节选自《说苑·正谏》)
材料二:
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夫至智说至圣,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然则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故文王说纣而纣囚之,比干剖心,孙子膑脚于魏,吴起抆泣于岸门,公孙痤言国器反为悖,公孙鞅奔秦,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此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暗惑之主而死。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戮辱者,何也?则愚者难说也,故君子难言也。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愿大王熟察之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言》)
材料三:
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拾遗张权舆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帝曰:“骊山若此之凶耶?我宜一往,以验彼言。”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友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
(节选自杜牧《与人论谏书》)
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操,指拿,与《鸿门宴》“大王来何操”中的“操”意思相同。
B.傍,同“旁”,指旁边,与《木兰诗》“双兔傍地走”的“傍”意思相同。
C.膑,被动用法,与《阿房宫赋》中“函谷举”的“举”用法相同。
D.宫,建造宫殿,与《答司马谏议书》“当一切不事事”中前一个“事”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舍人借寓言劝谏吴王,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患。
B.苏从劝谏楚王,耽于享乐容易招致败亡,话虽不多但以理服人,打动了楚王后很快被任命为相。
C.材料二通过概述诸多历史人物向君主进言的遭遇,阐明了劝谏者不仅要仁贤忠良,更要有冒死进谏的胆识。
D.材料二、三均围绕臣子进谏的话题展开讨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但分析的侧重点不尽相同。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戮辱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材料三中张权舆进谏失败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啄木鸟
魏野
爪利嘴还刚,残阳啄更忙。千林蠹如尽,一腹馁何妨。
形小过槐陌,声高近草堂。岂同闲燕雀,唯解占雕梁。
啄木
马道
翠翎迎日动,红嘴响烟萝。不顾泥丸及,唯贪得食多。
才离枯朽木,又上最高柯。吴楚园林阔,忙忙争奈何。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两诗开篇写啄木鸟外形,魏诗以白描手法勾勒,马诗侧重运用色彩描绘。
B. 魏诗颈联写啄木鸟的活动场景,从“槐陌”到“草堂”,皆可见其身影。
C. 马诗颈联中“才”“又”搭配,突出了啄木鸟的勤劳,体现了劳动精神。
D. 两诗都有意突出了啄木鸟的忙碌,诗人也都对此做出了态度鲜明的评判。
16. 这两首诗都写啄木鸟,但尾联蕴含的情感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双减”政策是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旨在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政策。《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提到种树要顺应植物天性的观点句“__________,__________”对“双减”背景下的育人方式有启示意义。
(2)《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3)与下图呈现的情景相契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年节,大致上说的是三件事:祀神、祭祖、放松吃喝。但有一个节似乎这三方面都很淡。三件事也都做,但俎豆香烟不盛,珍馐美食呢,也似乎做得不认真,这就是重阳节。
“两个太阳重叠”?不是的。九月九是两个“阳极”之数,重叠在了一起,因故有是名。这个节是个游兴节——我们过去说的“游兴”,说白了就是今日的“旅游”。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也没有柏油路,就自己一家人作短途的随喜。自己带吃的和“饮料”——酒,走——上山去,登高去,看碧云黄花去,看枫叶去!在山上玩,玩累了,回家,这个节也就过罢了。
“重阳将至,盲雨满城,凉风四起,亭亭落叶,陇首云飞。”就这么几句话,可以说是形容重阳的极致之语。这个时气,不下滂沱大雨,然而也不是毛毛雨,很细腻柔和如烟似霾那样的雨重阳节也没有,“盲雨”怎么讲,我没有考究过,想想见到的那雨的样子,该是不大不小的中雨,更确切地说是“中雨偏小”的那种雨,这个雨,出门登高作一日游,怎样说都是偏大了一点。但人,人啊,只要有心情,高兴,带着雨具,挑上酒食点心,也就上山了。
其实,就人们的心理,(      )。满山的秋叶艳色杂陈,斑驳陆离,如果在艳阳之下,那就太真切了,不够朦胧,不够含蓄,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多少有点不合。在太阳底下喝酒,看山也少了点“秋凉”意味。但还有一层更真切实惠的想法:“重阳无雨则冬无雨雪”,①这会影响来年的收成,②即使雨下起来,③敲击着所有人的兴奋点,④敢情是雨下得多点大点人们会更高兴。
插茱萸、饮重阳酒、吃糕、登高,寄托了人们两种心情,希望远方的亲人平安,希望自己的子女和生活“步步登高”,这实在是个吉庆有余的欢乐节。
18.下列各项中“就”的意思与“三件事也都做,但俎豆香烟不盛,珍馐美食呢,也似乎做得不认真,这就是重阳节”中的“就”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也没有柏油路,就自己一家人作短途的随喜。
B.我就知道他会来的,今天他果然冒着风雪来了。
C.在山上玩,玩累了,回家,这个节也就过罢了。
D.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19.在括号里补写相应的句子,使上下文连贯,不超过1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序号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句子上下衔接自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画波浪的句子如果改成“上山登高,去看碧云黄花枫叶”,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盲雨’怎么讲,该是不大不小的中雨,更确切地说是‘中雨偏小’的那种雨,这个雨,出门登高作一日游,怎样说都是偏大了一点。”仿照“盲雨”解读方法,从下列三个句子加点词中任选两个词语进行解析,要求阐释合乎情境,语言流畅。(6分)
(1)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唐·王昌龄《从军行二首》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明·李贽《独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生活中,很多人在为自己做人生规划时常常把目标定得很大。其实,人生多个小目标的达成才有可能让大目标更快实现。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B.“而前者展示的是遗迹和现场本身”错误。可以根据文章第三段“然而,遗址博物馆不同,它不仅展示文物,更重要的是展示遗迹和现场本身”得知,遗址博物馆也展示“可移动文物”。]
2.D [D.“避免了公众破坏遗址原本特性的可能”错误。可以根据文章第七段“这个原则旨在以保护遗址为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得知,“公众破坏遗址原本特性的可能”可以据此减少,但不能完全避免,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3.D [A.说明目前新建遗址博物馆在博物馆占比并不比过去多。B.数据反映出遗址博物馆在文化旅游中的重要潜力,具有建设经济价值。C.说明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不仅仅是业内行为,更与国家和政府行动相关。D.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概念对许多观众而言比较陌生,需要进一步普及。符合题干要求。]
4.解析:由原文“遗址博物馆的主旨在于让观众意识到他们所参观的是遗址本身,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文物。虽然文物也是展示的一部分,但它是次要的,遗迹和现场本身才是主角”“遗址博物馆不同,它不仅展示文物,更重要的是展示遗迹和现场本身”可知,遗址博物馆不仅是展示文物,更重要的是让观众意识到他们所参观的是遗址本身,所以,建议利用遗址博物馆本身具有的文化景观、自然环境、考古遗迹和博物馆等元素,增加更多生动的互动体验环节,使参观者可以深入探索历史和文化,深化公众对遗址的理解和认知。
由原文“而且张忠培先生当时也在‘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的指导方针”“这些公园并非像传统城市公园那样完全开放和免费,而是强调了保护和有限度的利用,通常需要收取门票,目的是控制人流”可知,建议进一步强调保护和有限度的利用,可以通过收取门票控制人流,不可为了流量迎合网红效应,不可为了经济效益过度开发。
答案:①建议利用遗址博物馆本身具有的文化景观、自然环境、考古遗迹和博物馆等元素,增加更多生动的互动体验环节,使参观者可以深入探索历史和文化,深化公众对遗址的理解和认知。②建议进一步强调保护和有限度的利用,可以通过收取门票控制人流,不可为了流量迎合网红效应,不可为了经济效益过度开发。
5.解析:由原文“实际上,遗址博物馆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看宝’的地点,而且是了解和体验遗址本体的场所,遗址本身就是个‘大宝’”可知,遗址博物馆不仅是“看宝”的地点,也是了解和体验遗址本体的场所。所以,考古遗址博物馆通常指的是已进行考古发掘的地点。由原文“这些土遗址需要保护的难度更大,所以考古遗址博物馆在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实际是展示为辅,保护为主”可知,考古遗址博物馆发挥着以展示为辅、保护为主的关键作用。由原文“而且张忠培先生当时也在‘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后来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的指导方针”可知,考古遗址公园以保护为核心任务,也增加了利用规划的要求。
答案:①考古遗址博物馆通常指的是已进行考古发掘的地点(明确基于考古发掘)。②考古遗址博物馆发挥着以展示为辅、保护为主的关键作用。③考古遗址公园以保护为核心任务,也增加了利用规划的要求。
6.A [A.“……‘远山深壑都只有迷茫的轮廓’都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说法错误,“远山深壑都只有迷茫的轮廓”没有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迷茫的轮廓”是属于远山沟壑的实际特点。]
7.C [C.“其书法水准是泰山石刻中最高的”无中生有,原文为“尤其是一千两百年前唐玄宗的《纪泰山铭》,不但碑高、文长,而且书法遒劲,是隶书的珍品”,并没有说书法水准是泰山石刻中最高的。]
8.解析:“更糟的是建辉的苦笑,说外面已下雨了”,前往日观峰时,听说下雨时的失落与担忧。 “此刻正轮到我们在岳顶见证永恒,见证刹那的永恒。因为此刻该我们来小天下”,日出时刻之前,对能看到泰山日出的期盼。“雨虽停了,天也晓了,却未破晓……也看不见天下,连泰山也几乎看不见了”“孔夫子的豪语变成了空头支票”,天未“破晓”,对没能够看到泰山日出的自我解嘲。
答案:①前往日观峰时,听说下雨时的失落与担忧。②日出时刻之前,对能看到泰山日出的期盼。③天未“破晓”,对没能够看到泰山日出的自我解嘲。
9.解析:“不久山脊上的拜日族愈聚愈多,人声呶呶起落,向东边的日观峰蜿蜒而行”“雨虽停了,天也晓了,却未破晓……登泰山而小天下乎?不但看不到日出,也看不见天下,连泰山也几乎看不见了”“孔夫子的豪语变成了空头支票”,本文的行文线索既有游踪的时空顺序,又蕴含着作者思想和情感的流动。 “杆顶的天空飘着阴云,时疏时密,一轮未满的冷月出没其间,半明不昧的,有一点诡魅。这才记起今夕何夕,竟是清明之夕”“从茫茫的雨雾深处,从蓬莱仙岛的方向,徐福带六千童男女一去不返的烟波里,比一切传说更古老、比一切预测更新的,那太阳,照过秦皇与汉武汉光武,照过唐玄宗与清圣祖……”,在写景的基础上,侧重于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追溯,抒情性强。 “孔夫子的豪语变成了空头支票”“我以前来过,也没见日出”“我也没见到”“渔阳鼙鼓还早着呢,那时唐朝还稳如泰山”“这满山的碑文、对联、题字,多得像一本字典;简直读得人眼花缭乱”“可是乾隆皇帝还没题过瘾呢”“你要是看到有趣的,怕记不住,就拍下来呀”,以对话融入文本,增强了代入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情。
答案:①本文的行文线索既有游踪的时空顺序,又蕴含着作者思想和情感的流动。 ②在写景的基础上,侧重于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追溯,抒情性强。 ③以对话融入文本,增强了代入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情。
10.BDG [“宝历中”为时间状语,单独断开,起强调作用;“敬宗”为下句主语,之前停顿,故B处断开。“敬宗皇帝欲幸骊山”为主谓宾结构句子,语意完整,其后停顿,故D处断开。“谏者至多”为主谓结构,语意完整,其后停顿;“上”为下句主语,引起下面内容,之前停顿,故G处断开。]
11.B [A.正确。意思均为“拿”。句意:怀揣弹丸,拿着弹弓。/大王来时带了什么。B.错误。意思不同。同“旁”,指旁边;/贴着,沿着。句意:却不知道黄雀正在它的旁边。/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C.正确。均为被动用法。句意:孙膑在魏国进言被挖掉了膝盖骨。/函谷关被攻下。D.正确。名词作动词,建造宫殿;/名词作动词,办事。句意:玄宗皇帝在骊山修建宫室。/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也不干。]
12.C [C.“更要有冒死进谏的胆识”错误。材料二阐释的是“愚者难说”“君子难言”之理,即昏庸的君主难以劝谏,君子难以进言,不是要有冒死进谏的胆识。]
13.(1)吝惜自己的死而不劝谏自己的君主,就不是忠诚的臣子。[“爱”,吝惜;“其”(第一个),自己;“谏”,劝谏;“非……也”,判断句。]
(2)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是贤能圣明的人也不能逃离死亡,避免受刑被辱,为什么呢?(“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虽”,即使;“避”,避免;“何”,为什么。)
14.解析:张权舆先列举昔周幽王、秦始皇的历史事件,又以本朝之事玄宗皇帝、先皇帝的事件为例,这些人都为反面教材,令人听之生厌,又加上对本朝以前的皇帝进行指责,更令君主难以接受。张权舆列举的昔周幽王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在骊山,玄宗皇帝遭遇安禄山乱,先皇帝享年不长的事件结果,与“幸骊山”之间的因果联系有些牵强,令君主难以接受。
根据“友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即在君臣之间进谏,不宜使用激烈直率的谏言,逆耳的忠言,难以让君主采纳。
答案:①列举的皆为反面事例,且直指唐玄宗、先皇帝,难以为敬宗接受。②不吉利的结果与幸骊山之间的联系有牵强附会之嫌,难以令敬宗信服。③劝谏的言词激切生硬,直谏逆耳,不易被君主采纳。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警告他的左右大臣说:“敢有谏阻我的人,处死。”吴王的门客中有一个年轻人,想要劝阻却不敢。于是怀揣弹丸,拿着弹弓,在后花园中游逛,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像这样过了几个早晨。吴王说:“你过来,何苦把衣服打湿成这样啊?”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处唱着哀歌,喝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身后;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捕取蝉,却不知道黄雀正在它的旁边;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取螳螂,却不知道在树下有人正拿着弹弓已经瞄准了它。这三个动物都一心想着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着的祸患啊。”吴王说:“对啊!”于是停止了他的军事行动。
楚庄王继位为国君,三年不理朝政,在国内下令说:“有来进谏的人就处死罪,决不赦免。”苏从说:“吝惜自己的死而不劝谏自己的君主,就不是忠诚的臣子。”于是入宫进谏。楚庄王说:“我听音乐还没空闲,听什么谏言呢?”苏从说:“我听说,好走正道的人资助多,好享乐的人沉迷不悟的多;好走正道的人粮食多,好享乐的人败亡的多。楚国灭亡的日子快到了,我冒死罪来告诉大王。”楚王说:“讲得好。”第二天,任命苏从为国相。
材料二:
上古有商汤,是最圣明的圣主;伊尹,是最智慧的臣子。最明智的大臣向最圣明的国君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尚且说了七十次而不被接受,伊尹亲自拿着炊具做厨师,通过亲近使商汤熟悉接受自己,商汤才知道伊尹贤能而使用他。既然这样,那么以明智的大臣向愚昧的君主进言一定不会被采纳,周文王向商纣王进言就是如此。所以周文王向商纣王进言,商纣王却囚禁他;比干进言被剖了心;孙膑在魏国进言被挖掉了膝盖骨;吴起在岸门抹眼泪;公孙痤向魏惠王推荐杰出的人才,反被认为是说胡话;商鞅逃到了秦国;西门豹不与人争斗,却被人杀害。这几个人,都是当时社会的仁厚贤德忠诚有本领的人,不幸遇上了荒谬混乱的君主而死。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是贤能圣明的人也不能逃离死亡,避免受刑被辱,为什么呢?是昏庸的君主难以劝谏,所以君子难以进言。况且恳切合理的意见逆耳且不顺心,如果不是圣贤之君是听不进去的,希望大王详察这些情况。
材料三:
宝历年间,敬宗皇帝想要到骊山去游玩,当时进谏的人很多,皇上主意没定。拾遗张权舆叩头进谏说:“以前周幽王到骊山游玩,被犬戎杀害;秦始皇埋葬在骊山,国家灭亡;玄宗皇帝在骊山修建宫室,安禄山叛乱;先皇帝游玩骊山,寿命不长。”敬宗皇帝说:“骊山像这样不吉利吗?我应该前往一次,来验证他的话。”数天后,敬宗皇帝从骊山回来,告诉身边亲近宠幸的人:“叩头人的话,哪里值得相信!”朋友亲人讨论规劝教诲时,尚且应从侧面引导委婉解释,更何况在君与臣、尊与卑之间,想要通过激烈直率的谏言,期望大道施行、国家太平吗?
1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突出了啄木鸟的勤劳,体现了劳动精神”错。马诗颈联“才离枯朽木,又上最高柯”结合前文“唯贪得食多”可知,这里的“才”“又”搭配,突出的是啄木鸟贪得无厌,刚离开一处又急忙去另一处寻找食物。故选C。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魏诗:尾联将啄木鸟与闲燕雀进行对比,“岂同闲燕雀,唯解占雕梁”,燕雀只知道占据华丽的屋梁,贪图安逸,而啄木鸟则辛勤忙碌,为了啄尽千林之蠹,哪怕自己忍饥挨饿也在所不惜。通过这种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啄木鸟勤劳无私品质的赞赏之情,赞扬了啄木鸟为了维护森林健康,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②马诗:尾联“吴楚园林阔,忙忙争奈何”,诗人认为在广阔的吴楚园林中,食物资源丰富,啄木鸟却依然忙忙碌碌地争夺,似乎有无尽的贪欲。这里蕴含了诗人对啄木鸟贪婪和短视的批判,暗示其不懂得知足,只知一味地索取和争夺,而没有看到周围充足的资源,缺乏长远的眼光和豁达的心态。
【答案】①魏诗赞赏啄木鸟的勤劳和无私。啄木鸟不同于“唯解占雕梁”的“闲燕雀”,勤劳啄虫,无私地为世人除害。②马诗批判啄木鸟的贪婪和短视。“吴楚园林阔”,可见食之处甚多,何需忙碌争夺,批评啄木鸟的贪婪。
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1)(2)是原诗句再现,注意易错字词:“焉”“澄”“等字的写法。(3)图片展示的情境是感人“手托杜鹃”“蝴蝶乱飞”“春天到来”自然想到“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句。
【答案】 ①. 能顺木之天 ②. 以致其性焉尔 ③. 落木千山天远大 ④. 澄江一道月分明 ⑤. 庄生晓梦迷蝴蝶 ⑥. 望帝春心托杜鹃
18.B [题干中的“就”表示加强肯定。A.表示仅仅。B.表示加强肯定。C.表示事情发生得早或结束得早。D.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
19.解析:结合语境,前一自然段一直在写下雨的景致,“不下滂沱大雨,然而也不是毛毛雨,很细腻柔和如烟似霾那样的雨重阳节也没有”“该是不大不小的中雨,……这个雨,出门登高作一日游”,文段描述了各种各样的雨,并且其后语境也都是雨后的场景,如“即使雨下起来,敲击着所有人的兴奋点,敢情是雨下得多点大点人们会更高兴”,综合考虑,此处可填“人们盼着有雨”。
答案:人们盼着有雨
20.解析:②处,“即使”关联词语使用不当造成整个句子不合逻辑,前后句子应该是因果关系,应把“即使”改成“所以”。
答案:②所以雨下起来
21.解析:“上山去,登高去”“看碧云黄花去,看枫叶去”,原句使用短句,简洁凝练,一气呵成,读之令人回味无穷,整个句子句式整齐,凸显了对话语境,给人以亲切热情之感。
“上山”“登高”“看碧云黄花”“看枫叶”,作者同时把四项内容分开排列,细致表述,目的是凸显重阳节游玩内容的丰富多彩,表意灵活,简洁明快。
改句变成长句“上山登高,去看碧云黄花枫叶”,此句是陈述句,叙述起来稍显平淡,而且句子重在叙事,语言感染力不如原句,读来语言暗淡毫无生气。
答案:原句用短句,句式整齐,有对话语境,亲切热情。同时把内容分开排列表述,以凸显重阳节游玩内容之丰富。改句是陈述句,叙述平淡,重在叙事,感染力不如原句。
22.解析:例句首先说“‘盲雨’怎么讲,该是不大不小的中雨,更确切地说是‘中雨偏小’的那种雨”,属于下定义形式,故所写句子也应该是“‘长风’/‘乱花’/‘凉月’,应该是……的风/花/月”的形式。例句紧跟着说“这个雨,出门登高作一日游,怎样说都是偏大了一点”,故所写句子也应该是“这种风/这种花/这样的月,……,……”的句式。
因为题干要求是“仿照‘盲雨’解读方法”“任选两个词语进行解析”,故属于比较宽泛的仿写题,要求并不像严格的仿写题那样标准,考生答出大体意思即可。
答题时要合乎情境,注意语言的流畅性。
答案:①“长风”,应该是大风,更准切地说是“猛烈”的风,这种风才能和战场的鼓声相合,凸显边塞诗的壮烈激昂。
②“乱花”,应该是五颜六色的花,更确切地说是“千姿百态”的花,这样的花多姿多彩,更适合春日游赏。
③“凉月”,应该是秋天的月,更准切地说是“清冷”的月,这样的月幽远而静默,更适合独坐冥想。
23.[写作指导] 材料提到很多人做人生规划时常常把目标定得很大,而实际上人生多个小目标的达成才有可能让大目标更快实现。其中的关键词有 “小目标”“大目标”“人生规划”。由此可看出,材料介绍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规划未来时,人们倾向于设定宏伟的目标。这种倾向源于对成功的渴望、梦想的追求,反映了人类的雄心壮志和理想主义。而材料的侧重点意在表明小目标才是达成大目标的阶梯。
整个材料旨在引导考生认识到,在追求远大目标的过程中,设定和实现小目标的策略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实现大目标的有效途径,而且能够让个体在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从而保持长期的动力和坚持。因此,材料鼓励考生思考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如何将大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可达成的小目标,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的努力和进步来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参考立意:①大目标的实现关键在小目标的达成。②分解大目标为小目标,才能行稳致远。③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获得成功。④积跬步至千里,小目标成就大梦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