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玉山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阅读(70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历史学是科学吗?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回答总体上是否定的。相关论述的支撑大致有三:第一,历史现象的出现是个别性、一次性的,它们不像自然现象是普遍性的,能够重复出现;第二,自然科学可以通过重复实验对其研究理论进行实证检验,而历史学做不到这一点;第三,历史现象的出现没有规律,因而历史学也不可能找到规律。以研究对象的不可重复性为理由否定历史学是一门科学,我们只需验之以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即可发现其不能成立。研究宇宙起源的物理学家,并不能让宇宙回到初始状态来检验大爆炸宇宙论;研究人类演化的生物学家,也无法让现代人变回猿人来证实生物进化论。研究对象能否重复出现,并不是判断一个学科是否科学的依据。在永恒运动的物质世界里,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独特的、唯一的。故而无论是历史学还是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其研究对象在严格意义上都是个别现象。只是由于观测精度的差异,后者给人以研究普遍现象的错觉。如果用“研究对象不可重复出现”来论证历史学非科学,只会得到错误的结论。严格意义上说,自然科学的“重复实验”并非重复,而是以尽可能高度相似的实验手段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理论并非专属于自然科学,历史学同样在使用这种方法。与自然科学相比,历史学不限于实验室模式的检验,而是运用丰富多样的实证手段检验理论,其中有本学科的传统手段,如史料辨伪、文献校勘等,也有借鉴其他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比如,利用植硅体分析、遗传学分析等手段检测炭化谷物遗存,探索农作物的驯化过程;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同位素检测,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矿料来源;使用放射性碳测年技术推算考古遗址的大致年代等。在这些场景中,历史学的研究过程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如出一辙。不可否认的是,多数情况下,历史学在研究对象的直接性方面与自然科学差异很大。相较于自然科学家,历史学家通常先用本学科独有的方法,对文字材料进行考据辨伪等处理,然后才能通过这个媒介探索历史事实。但两者都以观测、阅读等方式收集材料,再用形式逻辑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与推理,建立新的理论,再重复这个过程,对理论加以实证检验。我们要检视的最后一个论点,是认为历史现象的出现是“个别性”“一次性”的,不存在规律性。首先,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历史现象存在着一些无可争议的规律,其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理性规律。例如,人要有食物和水才能存活,过量的劳作会让人疲倦等。这些常识,可以视为历史学的公理。以公理为起点,可发现一些社会性规律,诸如当食物和水不足以满足生存需求,人类就会为了获取这些资源而彼此争夺;为了避免劳累,人会寻求尽量省力的方法完成劳作等。这种规律可以视为历史学的定理,它建筑在公理之上,又成为进一步扩展推理的基础。其次,出现在不同地域的历史现象存在一定的共性。在上述生理性、社会性规律的作用下,处于不同地域的人类社会,在相似的发展阶段总是呈现出相似的形态和变化。例如,大量的实证研究显示,世界各地的原生社会都存在相似的演变过程,表现为从平等社会到等级制社会,从非固定领导到常设领导等。这有力地证明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存在普遍规律。综上所述,总体上否定“历史学是科学”的三大支撑都立不住。(摘编自王一岚《“历史学非科学”说的三大支撑立不住》)材料二:科学界普遍认为,规律性探索要优于说明具体事件的历史学研究。而中国传统史学的不科学之处,被批评为“凭主观判断来解释历史”。此外,科学研究离不开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没有逻辑就无法正确运用科学,因为许多想法必须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检验。由于历史学和考古学都是研究过去的学科,其对象和结果均无法观察和检验,历史研究的科学性成为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历史学研究具体的事件、人物和时间,所以是一种材料归纳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往往强调客观性,并不鼓励对这些事件的原因做出解释。于是,这种研究往往十分注重经验知识,是能够被人们亲身观察,并做出描述的具体事实。这也常被看作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认为经验事实是客观的,它们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意识而存在。归纳法建立在世界是物质的基础上,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和观念来自感觉,感觉是完全可靠的。归纳法是扩充性的认知过程,并根据具体观察或事实的综合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当越来越可靠与精确的事实积累起来时,可以达到一种不断扩充的有用“公理”的层次。中国相当一部分的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处于经验主义的层面,学者们强调材料的采集和观察,凭自己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然而,归纳法无法导出必然性的规律,科学研究也不能停留在表象,而是要揭示隐藏在纷繁复杂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科学的任务是要证明哪些直觉是可靠的,并强调科学解释必须在对不同现象的观察和对这些现象的归纳之间建立起某种规律,这就是实证主义的演绎方法。用演绎法来探究科学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的抽象,并通过理论来指导研究。科学概念的抽象性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属性,性质的关联也不明显,这是科学综合系统说明的必由之路。由于表意的历史学不同于物理学等普遍性规律的学科,所以历史学中的概念和解释结构与自然科学也有很大不同。虽然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差异很大,但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历史学不能仅停留在收集事实材料和对事件的描述,它也需要深入揭示历史事实的本质来探索原因和规律。这种原因和规律无法被我们直接感知,它们只能通过理论思维来进行把握。(摘编自陈淳《科学与历史——谈规律探索与历史重建的区别》)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严格意义上说,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也是个别现象,只是观测精度差异使其看似研究普遍现象,所以不能以研究对象能否重复出现来判定学科是否属于科学。B.历史学运用史料辨伪、文献校勘等传统手段并借鉴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实证检验,因此,历史学的研究过程与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是相同的。C.历史学研究是一种材料归纳的过程,依靠学者们的经验和常识对历史事件做出判断与解释,从而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强调经验事实的主观性。D.规律性探索在价值和意义上远超仅聚焦具体事件描述的历史学研究,这是科学界普遍秉持的观点,该观点忽略了历史学在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独特价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是驳论文,开篇提出要辩驳的观点,并从三个方面分别对其进行批驳,论证角度属于“驳论点”。B.归纳法虽能得出一般性结论,但无法导出必然性规律,忽视演绎法会限制历史学研究向深度发展。C.中国传统史学凭主观判断解释历史,这种研究方法使其结果无法被检验,科学性上难以得到认可。D.科学研究要探索规律形成结论,而结论的生成需要逻辑思维,这是探究科学问题的必要条件。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历史学是科学”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A.历史学研究的是过去发生的具体事件,这些事件具有不可重复性,且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B.历史学家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不同朝代在政治制度演变上存在相似的趋势。C.历史学研究依赖于文字资料,而这些资料可能存在带有作者的主观偏见或记录错误等问题。D.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实际应用来验证,而历史学的研究成果难以直接应用于现实生活。4.在历史学研究中,归纳法与演绎法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4分)5.材料一强调历史学能找到规律,材料二却指出归纳法无法导出必然性规律,这是否矛盾?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猫不拿耗子李国文王教授抓科研,王处长管行政。两家比邻而居,王教授住五〇三,王处长住五〇四,无论大人,无论孩子,彼此来往都很亲切。王教授虚怀若谷,王处长平易近人。王处长管的事多,管的人也多。王教授只管一项科技攻关专题,领导两名助手,虽然也带几名研究生,上大课时阶梯教室坐满了学生,但并不归他管。王处长则不同了,从盖教学楼和家属楼的施工队,到教工食堂和学生食堂的炊事人员;从文书收发、教材印刷,到园艺绿化、门卫传达;从招待所到留学生宿舍,无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很忙,非常忙。王处长当然很羡慕王教授,王教授也相当同情王处长。王处长不但在办公室里坐不住,回到五○四号家里,也很少有清闲的时候。一顿饭不来上三两通电话,是饶不了他的。王教授家也有电话,那是亏了王处长的帮忙才装上的,外号却叫“沉默的人”,那是一部外国影片的片名,因为电话很少响铃。同样,两家安的音乐门铃,也是一个热闹,一个冷清。王处长家的门铃旋律,是贝多芬的《欢乐颂》,几乎一天到晚,欢乐不断。而教授家门铃乐声,是人人都熟悉的《祝你生日快乐》,但响的机会不多。细琢磨也有其道理,一个人一年只有一次生日,哪能天天过生日呢!所以教授家的门铃,便成为“沉默的人”,①而且沉默得很有道理,很有分寸。于是王教授就比王处长多一些闲情逸致;譬如养君子兰啊,这玩意儿如今行情一落千丈,过去价俏的时候,倒是有人送给隔壁王处长家的,现在教授家阳台上也有好几盆;譬如养小金鱼,当然在公园农贸市场,很看中那些热带鱼,花花绿绿,煞是好看,但一次性投资太多了些,太太不批准预算,而且那些小生灵,娇生惯养,也太“布尔乔亚”了。结果,花数元人民币,购鱼缸一口,小金鱼数尾,放在书桌上看那摇头摆尾、悠然自得的神态,教授便想起庄子《秋水》篇里有段有名的濠上对话。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也就很觉得怡神悦性的了。王处长有时也来串串门,对教授的雅兴和闲心,面有羡色。但未谈上几句话,屁股还未坐热椅子,他家孩子就过来叫他回家,又有客人来找他了。教授叹了口气,真是打心里可怜他:“为人莫当差,当差不自在呵!”教授夫人什么话也没说,只是一笑。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的,或许去年,或许前年,教授的兴趣从花菜虫鱼,发展到养猫上面来了。如果说,养花养鱼,还是属于教授个人自得其乐的事情。那么,一只大狸花猫和它下的几只小猫咪,几乎成为全家人的开心节目。第一,猫通人性;第二,猫有实用价值,可以灭鼠。王处长后来才晓得教授喜欢养猫。你怎么不早说,他埋怨教授,②我随便一张嘴,还愁搞不到纯种波斯猫 他谢谢邻居的好意,连忙说,够了,够了,如果再养波斯猫的话,我这教授,就该越教越瘦,该破产了。他太了解这种名贵的猫了,和热带鱼一样,都不够“普罗”化。倒不是敝滞自珍,他挺钟爱他的猫。有一出戏,叫《狸猫换太子》,说明它谱系的久远。何况不挑食,给什么,吃什么,挺能跟主人同甘共苦。最让人满意的,是这只大狸花猫和它的儿女,非常尽责,为患已久的鼠灾,总算被它们平靖了。那一天,教授发现他的狸花猫在阳台上,同它的儿女们,大嚼特嚼一只硕鼠,显然像享受一顿美餐那样喵喵地叫着、跳着、撕扯着、抢吃着。教授高兴极了,喊他老伴来看,喊他孩子来看。拍手的,叫好的,把阳台连阳台的王处长家也惊动了,连忙跑出来看。“猫抓耗子!”“太棒了,多大 ”“尾巴有半尺长!”“乖乖”“太可恶了,把书都咬了!”“别提了,”王处长站在那边阳台上感触颇深地说,“我们家也是五鼠闹东京呢!”突然,他忽发奇想,“教授,干脆,就像外国足球俱乐部租借运动员那样,弄一只猫到我们家来镇压镇压,怎么样 这里教授全家开了个会,决定把大狸猫的头生子,叫黄黄的二大猫派过隔壁去,它不但能爬墙上树,甚至有飞檐走壁的绝技,而且它一直有翻到那边阳台的企图。教授相信,王处长家阳台上的耗子,不但多,还要大,黄黄此去,保证不辱使命。过了半个月,教授问处长:“怎么样 黄黄立功没有 王处长摇头,一脸失望的样子。教授觉得挺丢人,这个不争气的黄黄。当天,就调防了,把大狸猫送去换回黄黄。这可是一枚重磅炸弹,教授向王处长保证,不出半月,静候佳音,肯定是一场歼灭战,不获全胜,决不会罢休的。大狸猫堪称灭鼠圣手。黄黄回到教授家,也没什么觉得惭愧的样子,和小猫打成一团,开心得很。而且,没过几天,它居然在厨房碗柜下捉住一只小耗子,再小也是可以洗刷它无能名声的证据,教授从它口中将耗子抢出来,拎着尾巴,③兴冲冲地到隔壁去请邻居看这份成果。王处长半天没有反应,显然在思考一个什么问题。"怎么回事 ”王处长当然不愿意让教授伤心,更不好意思说大狸猫的坏话,只是万分纳闷地说:“不知为什么,在我们家,猫不拿耗子了呢 ”王教授随王处长走进客厅,那只大狸猫卧在沙发上,懒洋洋地,似睡非睡。它当然认识教授,只是把头略微抬了抬,算是打了招呼。几天不见,它显得丰满,毛色也鲜亮了。教授走近沙发,把小耗子在它脸前抖了抖,它看看,丝毫不感兴趣。要在过去,早鱼跃而起,得小心别让它把手抓破。他把这一口就可吞了的耗子,放在它嘴边,谁知它闻了闻以后,不但不吃,而且厌恶地跳下沙发,迈着四方步,走了。④真怪,猫不拿耗子!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从王教授业余生活相对清闲,写到有了养花养鱼的闲情逸致,进而牵涉出养猫捕鼠一事,在情节安排上层层铺垫,自然巧妙。B.王教授看中了热带鱼却受经济条件所限不能得偿所愿,对王处长的富足生活心生艳羡个详却又羡而不得,于是借助濠上对话自我宽慰。C.观看狸花猫们撕扯抢吃硕鼠部分,小说并未具体点明对话人,这种写法有利于营造七嘴八舌的活跃场面,表现出人们的惊奇兴奋。D.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来构建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同时以小窗口见大社会,在富有生活气息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刻的讽刺意味。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句①以物写人,借门铃反映出教授的工作性质、身份地位、性格特点和处世风格。B.句②看似想为教授兴趣爱好助一臂之力,实则流露出处长对自己权势的卖弄炫耀。C.句③既是为黄黄不拿耗子正名,也暗含对因黄黄寸功未立而失望的王处长的不满。D.句④未明确点出猫不拿耗子的真正原因,留白手法更益引发思考,增强艺术张力。8.去王处长家灭鼠,教授先派二大猫而不是先派狸花猫,小说为何这样设计情节 (4分)9.小说是如何借“猫不拿耗子”来层层揭示主题的 请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Ⅲ (本题共5 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小题。文本一: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 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 马之在厩也,驾骥杂处,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不屡策,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方驾,则虽倾轮绝勒,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铢量其能而审处之。如是则士之愚萦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 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纵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者,吾不信也。(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文本二: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夫贤之所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而绳趋尺步、华言华服者,往往摈弃不用。何则 天下之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者众也。朝廷之政、郡国之事,非特如此而可治也。彼虽不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然而其才果可用于此,则居此位可也。布衣寒士而贤,则用之;公卿子弟而贤,则用之;巫医方技而贤,则用之;骨吏贱吏而贤,则用之。(节选自苏洵《广士》)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上断句处字母,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材A之用B国C之栋梁也D得之E则安F以荣G失之且则亡工以辱。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患,意为担忧,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患”字含义相同。B.苟,意为如果,与《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中的“苟”字含义相同。C.铢,本是古代重量单位,重量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铢量,这里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与《师说》中的“巫医”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安石认为人才和一般人的区别在于,人才遇到事情时能够把事情治理好,出谋划策时能够分清利害关系,治理国家能使国家安定。B.王安石认为在马棚里很难辨别出良马和劣马,而在二者一起拉车赶路时,则能够看出劣马即使拉断缰绳,昼夜不停,也追赶不上良马。C.王安石用刘邦、项羽、唐太宗等人的例子,说明如果国君真正渴求人才,会激励人才的出现,提醒当时的统治者应该广泛地寻求人才。D.苏洵认为古人常从盗贼、夷狄中选拔人才,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往往舍弃不用,因此提倡应多从身份卑贱的人中选拔人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 (2)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1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王安石和苏洵在任用人才方面的观点 (3分)(四)阅读IV(9分)满庭芳·碧水惊秋【宋】秦观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的上片开篇描绘了一幅初秋的景象:碧绿的池水对秋天敏感,泛起凉意,黄昏的云气凝聚,树叶零落,飘落在空旷的台阶上。B.本词使用的“碧水”“黄云”“败叶”等意象,与《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意象“纤云”“飞星”“银汉”“金风玉露”相比更加富有浪漫色彩。C.词的下片开头“伤怀”直接点明了词人的情感基调,即伤感与怅惘,紧接着“新欢易失,往事难猜”两句浓缩了词人的千愁万恨。D.全词以“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作结,以景结情,描写了清冷的月光洒在长满青苔的地上,露珠点点,表现了词人内心淡淡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16.秦观的词,历来以“情韵兼胜”为人们广泛传诵。“情韵兼胜”,强调的是诗歌的情感真挚与意境优美兼而有之。请分析本词是如何体现“情韵兼胜”的。(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语文课上,徐老师让同学们举一个运用人物典故来表达情感的例子,小张立即说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刘裕当年“ , ”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决心。(3)“烟”常被诗人在古诗词中用本义或者与其他意象一起营造氛围、寄托情思如 , 。(2)王老师教导学生说,谦虚是一种美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说自己能使百姓富裕,而“ , ”,就体现了这种美德。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什么是修辞?修辞注重的是选择语言材料。( 甲 ),就是能够把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里的反映准确地表达出来。准确,富有表现力,这是我们选择语言材料最根本的考虑。除此之外,( 乙 )。同样一件事,对家里人随便说说,或者你觉得需要向领导反映一下,汇报汇报,在这些不同的场合,就需要有一定的讲法,就是说要得体。对你的家里人和熟悉的人,很严肃,A ;跟领导,嘻嘻哈哈,“谈笑风生”,都不得体。所谓得体并不是矫揉造作,更不是虚伪,说些B 的话,那根本谈不到得体与不得体。所谓得体,就是在这样的场合,同这样有关系的一些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①最后要说到,修辞既是一个选择过程,②那么,只有语言对于我们知道得多,③在头脑里有丰富的积累,才有选择的余地。④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如果很贫乏,⑤总共就知道那么一点点,⑥还说得上什么选择呢?(选自张志公《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分)19.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9个字。(4分)20. 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有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 本语段中所说的“修辞”与“修辞手法”有区别,请你结合语段信息给“修辞”下定义。要求:不超过40字。(4分)22. 假如你校为高三学生举办十八岁成人纪念仪式,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给本次仪式确定一个主题关键词,并按照要求写两句话:①请围绕关键词向你的老师说一句话:____________;②请围绕关键词向你的同学说一句话:____________。要求:每句话包含一种修辞手法;每句话50字以内。(6分)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