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余姚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学考)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填写正确,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填写错误。)1.(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统一反映了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2.(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 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3.(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我不去检测,我就没有感染”与“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构成了“哲学史上的对子”。4.(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5.(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6.(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7.(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万物独化,物各自生,独生而无所资借。”包含着辩证法思想。( )8.(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任何事物都包含利弊两个方面。( )9.(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了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10.(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真理性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二、选择题。11.(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哲学智慧产生于( )A.特殊的思维方式 B.人们的好奇心C.人们的冥想 D.人们的实践活动12.(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有人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积极进取,乐于奉献;有人自以为看破红尘,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冷漠无情,毫无爱心,无所作为。”上述材料从哲学角度看,主要告诉我们( )A.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方法论只有哲学家才有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世界观是用于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是用于改造世界的D.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方法论是系统的、自觉的13.(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B.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C.哲学是科学之科学D.哲学为具体科学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14.(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B.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15.(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哲学的变革,又是变革的哲学,它不仅重视哲学中问题,更重视问题中的哲学。这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改变世界”的科学②具有革命性特征,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③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说,是“科学之科学”④以更好地揭示世界发展规律为根本目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6.(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是( )A.与时俱进 B.实践观点 C.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17.(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①地理环境 ②人口因素 ③上层建筑 ④生产方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8.(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2022年10月19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才勇团队在《自然》发表论文,揭示了细胞内血红素转运的重要机制。这进一步佐证了(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C.存在是先于思维而存在的 D.存在和思维是不可分离的19.(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下列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③“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做“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会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21.(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吉祥物冰墩墩名字中的“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而“墩墩”,则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该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③意识丰富的内容源自于人的能动创造性④物质与意识既相互依赖,又彼此独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 )①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②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体现了辩证法,但否认了物质是运动主体④体现了唯物论,但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23.(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疫情防控要从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出发,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时调整防控策略。体现的哲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4.(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佐证上述哲学观点的是(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②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25.(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2023年3月以来,北方地区有点反常且高频的沙尘暴天气影响了半个中国。今年的沙尘暴主要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和中国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形成的原因和天气反常有很大关系。此外,人为因素的影响也较大,主要是蒙古国的过度放牧,给草原带来巨大负担,造成土地沙化。这说明( )①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影响人们办事情的效果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④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6.(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 )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7.(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②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8.(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算命,作为存在已久的迷信糟粕,如今又搭上网络快车,开始蹭起了科技发展的热度,衍化出人脸识别算命、AI智能算命等新型算命方式。同样是算命,到互联网上摇身一变成了“科学预测”,可信度便大大提高了。对于新型算命方式,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它以新颖的形式掩盖其旧事物的本质B.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的母体孕育中产生C.新事物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D.新型算命方式是对传统算命方式的辩证否定29.(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某市滨江5.5公里的江岸线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曾经工厂林立,机器轰鸣。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昔日的工业辉煌变成了斑斑遗迹。如今,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①在事物发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②否定不是徒然的,而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③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④ 发展本质上是后来事物对以前事物的辩证否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0.(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振衰微于亡国灭种之际,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建共和于革故鼎新之时,兴百业于一穷二白之上,倡改革于曲折前行之途,成小康于砥砺奋进之中,煌煌然成复兴之大气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告诉我们,党之所以伟大,在于党( )①果断抓住时机,促成社会中各种事物的质变②坚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抓住时机促成质变③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④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飞跃积极创造条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1.(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下图漫画描绘了插秧的劳动场景。该漫画表明( )①“后退”与“前进”没有明确的界限②“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③“后退”与“前进”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④“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生活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可以转弯”。该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3.(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用鸡蛋和其他原料,如面粉、玉米粉等经过一定的不算太复杂的工艺流程,加工出来的美味色香,而又能保存一定时间,便于在市场上流通的食品,如鸡蛋糕、鸡蛋面、鸡蛋饼、鸡蛋汤、鸡蛋羹等等,这些鸡蛋制品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是以鸡蛋为主材料,与其他食材搭配制作而成,规格花样多、美味又可口。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C.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34.(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2021年6月10日,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是解决“差距问题”,通过浙江的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建立有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这一做法体现的哲理(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②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③任何事物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④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5.(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哲学角度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36.(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创客圈里有这样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的产品,那也是垃圾。这种说法( )A.肯定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肯定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C.突出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D.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37.(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先前研究表明,过度暴露在屏幕的蓝光下会导致肥胖和心理问题。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一项对果蝇的研究又有了新发现:过多的蓝光或加速衰老过程。由于果蝇和人类细胞中的信号化学物质相同,蓝光对人类有潜在的负面影响。该项新研究说明( )①获得理性认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②科学实验活动能推动认识的发展③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促进认识深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8.(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2022年5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实验对六种典型的量子态进行了验证,传送保真度均超越了经典极限,这一出色的工作为未来构建全球化的量子信息处理网络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可见( )①科学实验活动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获得真理性认识是进行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④该卫星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9.(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例如在布尔代数中,1+1=0。而布尔代数在电子线路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说明(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C.真理和谬误只有一步之遥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40.(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传统观点认为,热带或温带生物相对极地生物拥有更快的演化速率。但我国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帝企鹅等高纬度企鹅的演化速率比低纬度企鹅更快。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种正确认识②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③实践的发展决定了真理都是相对的④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1.(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此后我们将计划于2030年实现火星的采样返回,还将探讨火星的长期改造与今后大量移民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可能性。由此可见(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制约③人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认识工具的进步决定了实践发展的进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三、综合题。42.(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干线大型客机,于2007年立项,2008年开始研制,2015年地面试验,2017年首次试飞,2022年8月完成适航取证试飞。2022年9月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能力,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C919研制成功的基础上,远程宽体客机CR929研制正加速推进。结合材料,说明C919的研制成功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43.(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勇于探索、敢闯敢试、实事求是,走出了一条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和根本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再次证明这条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知识,阐述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的理解。44.(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也是现实的问题。我国的黄河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治理黄河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不同地区各有其特点,治理黄河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游要以水源涵养等为重点,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错误【知识点】哲学的起源【解析】【分析】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从不同程度反映了各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真正的哲学的理解,要注意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2.【答案】错误【知识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故题中命题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3.【答案】错误【知识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解析】【分析】“我不去检测,我就没有感染”将主观精神看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将客观精神看成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哲学史上的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故题中命题是错误的。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考查唯心主义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4.【答案】正确【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表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注意熟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观点。5.【答案】错误【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属于基础知识考点。6.【答案】正确【知识点】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解析】【分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人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故题中观点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此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7.【答案】错误【知识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联系【解析】【分析】“万物独化,物各自生,独生而无所资借”意思是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这蕴含的是形而上学思想,而不是辩证法思想。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以古诗词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理解,难度小。8.【答案】错误【知识点】矛盾的概念【解析】【分析】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但事物不同,两点就不同,不一定就是利弊两点。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矛盾的概念的理解,难度小。9.【答案】正确【知识点】认识的反复性【解析】【分析】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了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以古诗词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认识的反复性的理解,难度较小,需要识记课本基础知识。10.【答案】正确【知识点】认识的反复性【解析】【分析】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性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表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注意熟记认识的特点。11.【答案】D【知识点】哲学的起源【解析】【分析】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而不是产生于特殊的思维方式或人们的好奇心或人们的冥想,ABC错误;哲学智慧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难度小,识记课本基础知识即可。12.【答案】B【知识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所以有世界观就有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人都有,A错误;“有人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积极进取,乐于奉献;有人自以为看破红尘,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冷漠无情,毫无爱心,无所作为”,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B正确;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存在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全过程,C错误;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和方法论都是零散的、不自觉的,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以理想、志向与做法的关系为素材,考查学生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的理解,难度较小,需要理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13.【答案】A【知识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表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故A正确。引言没有强调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故B不符合题意;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不是科学之科学,故C错误;引言没有体现哲学为具体科学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14.【答案】C【知识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解析】【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A不符合题意;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BD不符合题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难度小,识记课本知识即可作答。15.【答案】A【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哲学的变革,又是变革的哲学,它不仅重视哲学中问题,更重视问题中的哲学。这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改变世界”的科学,具有革命性特征,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故①②正确;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不是科学之科学,故③错误;揭示世界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根本目的是更好服务实践,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6.【答案】A【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故A正确。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故B错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故C错误;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故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产生于19世纪,但它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依然闪耀着光辉灿烂的真理光芒,散发出永恒的思想魅力。17.【答案】D【知识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解析】【分析】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①②④符合题意;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社会的物质性的相关知识,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难度较小。18.【答案】A【知识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解析】【分析】材料中指出陈才勇团队揭示了细胞内血红素转运的重要机制,这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正确;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陈才勇团队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运用思维认识了客观世界,未强调思维和存在的先后关系,C不符合题意;存在决定思维,思维依赖于存在,思维不能脱离存在,但存在不依赖于思维,存在可以脱离思维,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依据课本知识可知,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19.【答案】A【知识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解析】【分析】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①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①②正确;③:“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是辩证法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③错误;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辩证法的观点,“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是辩证法观点,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逐一分析材料的体现的原理,对应哲学的基本派别即可。20.【答案】B【知识点】意识的起源、本质及生理基础【解析】【分析】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A错误;B:“杏仁核”是人脑的一部分,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杏仁核”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这表明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正确;CD:材料没有体现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和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C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的考点为意识的生理基础,明确材料中的主旨及重点,对应相关的选项,善于运用排除法排除本身说法错误的内容。21.【答案】A【知识点】意识的起源、本质及生理基础【解析】【分析】吉祥物冰墩墩名字中的“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而“墩墩”,则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也体现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①②符合题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是源自于人的能动创造性,③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物质不依赖于意识,意识不能独立于物质,④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为素材,考查学生对意识的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中等。22.【答案】D【知识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解析】【分析】题中观点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而不是“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属于唯心论,不是唯物论,①④不符合题意;“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认为运动的主体是“概念”,属于主观的东西,是唯心论,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但承认了运动,是辩证法思想,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毕尔生的语录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难度较小。23.【答案】A【知识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联系的多样性【解析】【分析】疫情防控要从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出发,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时调整防控策略。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①③正确;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故②错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4.【答案】B【知识点】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解析】【分析】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哲学观点。②“ 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认为天下的本质是有形的物质实体“器”,“道”这种精神的东西离不开”器“,这是我国古代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是社会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残暴就不存在,表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意思是上天的运行有经久不变的规律,大地的运动有经久不变的法则,君子的行为有经久不变的规矩,也就是说运动是有规律的。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本质、运动、规律知识点理解。解答本题,考生要理解材料信息,理解选项蕴含的哲学道理,再将材料信息与选项哲理对应作答。25.【答案】B【知识点】实践及其特征【解析】【分析】过度放牧给草原带来巨大负担,造成土地沙化,这表明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为了减少沙尘暴,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①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②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意识的特点、规律客观性、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的特点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解答本题可根据基础知识排除错误题肢,然后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题肢,选出正确切题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6.【答案】A【知识点】联系的客观性【解析】【分析】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这表明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故①符合题意;这是通过科学家的实验实现的,这表明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故②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就联系与实践的关系划分的,不能说谁更高级、更复杂,故③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把握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7.【答案】D【知识点】系统优化方法【解析】【分析】在科技创新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启示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故③④正确。要坚持立足整体,而非立足关键部分,故①说法错误; 遵循系统优化方法,要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②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的知识,考查解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围绕材料中“ 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 ”这一信息加以判断即可;同时可采用排除法。28.【答案】A【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解析】【分析】同样是算命,到互联网上摇身一变成了“科学预测”,可信度便大大提高了,这种新型算命方式以新颖的形式掩盖其旧事物的本质,带有很大的欺骗性,A符合题意;所谓新型算命方式不过是旧事物的翻版,不属于新事物,也就不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BC说法错误;新型算命方式是对传统算命方式在形式上的翻新,本质是一样的,不是对传统算命方式的辩证否定,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算命的演变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发展观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小,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29.【答案】C【知识点】辩证否定观【解析】【分析】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不能笼统地说哪个方面更重要,故①错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昔日的工业辉煌变成了斑斑遗迹。如今,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表明否定不是徒然的,而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故②正确;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说明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故③正确;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或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故④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0.【答案】D【知识点】发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解析】【分析】①错误,向上的、向好的质变才是发展,并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②错误,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③符合题意,中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告诉我们,党之所以伟大,在于党 ”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④符合题意,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告诉我们,党之所以伟大,在于党“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飞跃积极创造条件”。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31.【答案】D【知识点】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解析】【分析】“看似后退,实为前进”,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故②④符合题意。“后退”就是“后退”,“前进”就是“前进”,二者有明确的界限,故①错误。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材料主要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没有体现矛盾的斗争性,故③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32.【答案】A【知识点】联系的多样性;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析】【分析】生活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可以转弯,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未涉及前进性与曲折性,③不符合题意;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④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联系的多样性、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需要注意哲学漫画题的启发性、反讽性等特点。33.【答案】C【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解析】【分析】材料未体现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ABD不符合题意;“这些鸡蛋制品以鸡蛋为主材料,与其他食材搭配制作而成,规格花样多、美味又可口”,这说明鸡蛋的共性要通过各类鸡蛋制品的个性体现出来,即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鸡蛋制品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理解,难度较小。34.【答案】B【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解析】【分析】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是解决“差距问题”,通过浙江的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建立有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反映了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说明任何事物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故①③正确。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故②错误;题干没有强调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故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主次矛盾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5.【答案】C【知识点】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解析】【分析】③④:“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强调的是要分淸主流和支流,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就是强调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③④正确切题。①: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①排除。②:材料强调的是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未强调矛盾的次要方面,②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类考查,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36.【答案】D【知识点】实践及其特征【解析】【分析】“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的产品,那也是垃圾”这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故D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没有体现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也没有突出矛盾具有特殊性,故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实践的特点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7.【答案】C【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解析】【分析】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②④正确,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一项对果蝇的研究又有了新发现:过多的蓝光或加速衰老过程。由于果蝇和人类细胞中的信号化学物质相同,蓝光对人类有潜在的负面影响,说明科学实验活动能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促进认识深化;③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是直接经验,也可以是间接经验。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8.【答案】D【知识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解析】【分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②错误;材料中,这一出色的工作为未来构建全球化的量子信息处理网络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可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该卫星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发展,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科学研究成果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哲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往往可以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角度命制题目。39.【答案】D【知识点】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解析】【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材并没有涉及检验真理,A不符合题意;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是绝对的,B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谬误”,C不符合题意;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在布尔代数是不成立的,但布尔代数在电子线路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1+1=2”和“1+1=0”为素材,考查真理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素材生动、贴近生活。40.【答案】C【知识点】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反复性【解析】【分析】对同一确定对象,真理只有一个,不会有多种相互矛盾的正确认识,①错误;我国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帝企鹅等高纬度企鹅的演化速率比低纬度企鹅更快。这一发现打破了传统的认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②④正确;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该观点忽略了真理的绝对性,③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不同企鹅演化速率为素材,考查学生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中等,需要注意细节表述,比如“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种正确认识”,要看到真理的客观性。41.【答案】A【知识点】认识的反复性【解析】【分析】①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此后我们将计划于2030年实现火星的采样返回,还将探讨火星的长期改造与今后大量移民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可能性,由此可见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制约,①②正确切题。③: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而人的认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③错误。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工具的进步决定了实践发展的进程”说法错误,④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类考查,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42.【答案】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15年来,C919在设计、制造、试验、试飞、适航取证试飞等方面进展为获得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奠定了坚实基础。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在前期进展的基础上,C919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得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大型客机研制成功。③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C919的研制成功,为CR929的研制积累了宝贵经验,体现了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知识点】发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解析】【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C919的研制成功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切入点小。材料中“于2007年立项,2008年开始研制,2015年地面试验,2017年首次试飞,2022年8月完成适航取证试飞”,可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材料中“2022年9月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能力,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可联系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材料中“在C919研制成功的基础上,远程宽体客机CR929研制正加速推进”,可联系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故答案为: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15年来,C919在设计、制造、试验、试飞、适航取证试飞等方面进展为获得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奠定了坚实基础。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在前期进展的基础上,C919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得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大型客机研制成功。③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C919的研制成功,为CR929的研制积累了宝贵经验,体现了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点评】本题以C919的研制成功为素材,考查学生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和运用,难度中等,主要是理解课本相关原理。43.【答案】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走出一条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是正确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关键。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证明,这条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知识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析】【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知识,阐述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的理解,属于认识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知识,切入点小。材料中“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勇于探索、敢闯敢试、实事求是,走出了一条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材料中“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再次证明这条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是正确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关键。故答案为: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走出一条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是正确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关键。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证明,这条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点评】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其含义和地位、作用,切入点小,需要充分理解课本原理知识进行详细作答。44.【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黄河面临的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不能忽视。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黄河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③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地区各有其特点,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解析】【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属于措施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切入点较大。材料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也是现实的问题”,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材料中“我国的黄河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说明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材料中“治理黄河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说明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材料中“不同地区各有其特点,治理黄河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游要以水源涵养等为重点,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做好保护工作”,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答案为: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黄河面临的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不能忽视。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黄河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③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地区各有其特点,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点评】本题以黄河治理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矛盾观的理解和运用,作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即矛盾观的相关知识。1 / 1浙江省余姚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学考)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填写正确,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填写错误。)1.(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统一反映了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答案】错误【知识点】哲学的起源【解析】【分析】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从不同程度反映了各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真正的哲学的理解,要注意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2.(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 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答案】错误【知识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故题中命题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3.(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我不去检测,我就没有感染”与“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构成了“哲学史上的对子”。【答案】错误【知识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解析】【分析】“我不去检测,我就没有感染”将主观精神看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将客观精神看成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哲学史上的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故题中命题是错误的。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考查唯心主义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4.(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答案】正确【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表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注意熟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观点。5.(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答案】错误【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属于基础知识考点。6.(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答案】正确【知识点】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解析】【分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人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故题中观点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此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7.(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万物独化,物各自生,独生而无所资借。”包含着辩证法思想。( )【答案】错误【知识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联系【解析】【分析】“万物独化,物各自生,独生而无所资借”意思是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这蕴含的是形而上学思想,而不是辩证法思想。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以古诗词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理解,难度小。8.(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任何事物都包含利弊两个方面。( )【答案】错误【知识点】矛盾的概念【解析】【分析】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但事物不同,两点就不同,不一定就是利弊两点。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矛盾的概念的理解,难度小。9.(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了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答案】正确【知识点】认识的反复性【解析】【分析】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了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以古诗词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认识的反复性的理解,难度较小,需要识记课本基础知识。10.(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真理性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答案】正确【知识点】认识的反复性【解析】【分析】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性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表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注意熟记认识的特点。二、选择题。11.(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哲学智慧产生于( )A.特殊的思维方式 B.人们的好奇心C.人们的冥想 D.人们的实践活动【答案】D【知识点】哲学的起源【解析】【分析】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而不是产生于特殊的思维方式或人们的好奇心或人们的冥想,ABC错误;哲学智慧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难度小,识记课本基础知识即可。12.(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有人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积极进取,乐于奉献;有人自以为看破红尘,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冷漠无情,毫无爱心,无所作为。”上述材料从哲学角度看,主要告诉我们( )A.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方法论只有哲学家才有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世界观是用于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是用于改造世界的D.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方法论是系统的、自觉的【答案】B【知识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所以有世界观就有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人都有,A错误;“有人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积极进取,乐于奉献;有人自以为看破红尘,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冷漠无情,毫无爱心,无所作为”,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B正确;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存在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全过程,C错误;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和方法论都是零散的、不自觉的,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以理想、志向与做法的关系为素材,考查学生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的理解,难度较小,需要理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13.(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B.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C.哲学是科学之科学D.哲学为具体科学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答案】A【知识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解析】【分析】“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表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故A正确。引言没有强调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故B不符合题意;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不是科学之科学,故C错误;引言没有体现哲学为具体科学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14.(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B.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答案】C【知识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解析】【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A不符合题意;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BD不符合题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难度小,识记课本知识即可作答。15.(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哲学的变革,又是变革的哲学,它不仅重视哲学中问题,更重视问题中的哲学。这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改变世界”的科学②具有革命性特征,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③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说,是“科学之科学”④以更好地揭示世界发展规律为根本目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哲学的变革,又是变革的哲学,它不仅重视哲学中问题,更重视问题中的哲学。这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改变世界”的科学,具有革命性特征,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故①②正确;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不是科学之科学,故③错误;揭示世界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根本目的是更好服务实践,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6.(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是( )A.与时俱进 B.实践观点 C.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答案】A【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解析】【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故A正确。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故B错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故C错误;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故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产生于19世纪,但它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依然闪耀着光辉灿烂的真理光芒,散发出永恒的思想魅力。17.(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①地理环境 ②人口因素 ③上层建筑 ④生产方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识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解析】【分析】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①②④符合题意;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社会的物质性的相关知识,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难度较小。18.(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2022年10月19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才勇团队在《自然》发表论文,揭示了细胞内血红素转运的重要机制。这进一步佐证了(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C.存在是先于思维而存在的 D.存在和思维是不可分离的【答案】A【知识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解析】【分析】材料中指出陈才勇团队揭示了细胞内血红素转运的重要机制,这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正确;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思维才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陈才勇团队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运用思维认识了客观世界,未强调思维和存在的先后关系,C不符合题意;存在决定思维,思维依赖于存在,思维不能脱离存在,但存在不依赖于思维,存在可以脱离思维,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依据课本知识可知,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19.(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下列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③“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知识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解析】【分析】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①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①②正确;③:“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是辩证法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③错误;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辩证法的观点,“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是辩证法观点,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逐一分析材料的体现的原理,对应哲学的基本派别即可。20.(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做“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会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答案】B【知识点】意识的起源、本质及生理基础【解析】【分析】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A错误;B:“杏仁核”是人脑的一部分,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杏仁核”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这表明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正确;CD:材料没有体现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和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C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的考点为意识的生理基础,明确材料中的主旨及重点,对应相关的选项,善于运用排除法排除本身说法错误的内容。21.(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吉祥物冰墩墩名字中的“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而“墩墩”,则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该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③意识丰富的内容源自于人的能动创造性④物质与意识既相互依赖,又彼此独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知识点】意识的起源、本质及生理基础【解析】【分析】吉祥物冰墩墩名字中的“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而“墩墩”,则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也体现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①②符合题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是源自于人的能动创造性,③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物质不依赖于意识,意识不能独立于物质,④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为素材,考查学生对意识的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中等。22.(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 )①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②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体现了辩证法,但否认了物质是运动主体④体现了唯物论,但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答案】D【知识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解析】【分析】题中观点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而不是“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属于唯心论,不是唯物论,①④不符合题意;“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认为运动的主体是“概念”,属于主观的东西,是唯心论,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但承认了运动,是辩证法思想,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毕尔生的语录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难度较小。23.(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疫情防控要从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出发,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时调整防控策略。体现的哲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识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联系的多样性【解析】【分析】疫情防控要从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出发,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时调整防控策略。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①③正确;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故②错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4.(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佐证上述哲学观点的是(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②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答案】B【知识点】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解析】【分析】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哲学观点。②“ 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认为天下的本质是有形的物质实体“器”,“道”这种精神的东西离不开”器“,这是我国古代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是社会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残暴就不存在,表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意思是上天的运行有经久不变的规律,大地的运动有经久不变的法则,君子的行为有经久不变的规矩,也就是说运动是有规律的。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本质、运动、规律知识点理解。解答本题,考生要理解材料信息,理解选项蕴含的哲学道理,再将材料信息与选项哲理对应作答。25.(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2023年3月以来,北方地区有点反常且高频的沙尘暴天气影响了半个中国。今年的沙尘暴主要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和中国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形成的原因和天气反常有很大关系。此外,人为因素的影响也较大,主要是蒙古国的过度放牧,给草原带来巨大负担,造成土地沙化。这说明( )①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影响人们办事情的效果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④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实践及其特征【解析】【分析】过度放牧给草原带来巨大负担,造成土地沙化,这表明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为了减少沙尘暴,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①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②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意识的特点、规律客观性、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的特点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解答本题可根据基础知识排除错误题肢,然后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题肢,选出正确切题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6.(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 )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知识点】联系的客观性【解析】【分析】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这表明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故①符合题意;这是通过科学家的实验实现的,这表明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故②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就联系与实践的关系划分的,不能说谁更高级、更复杂,故③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准确把握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7.(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②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识点】系统优化方法【解析】【分析】在科技创新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启示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故③④正确。要坚持立足整体,而非立足关键部分,故①说法错误; 遵循系统优化方法,要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②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的知识,考查解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围绕材料中“ 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 ”这一信息加以判断即可;同时可采用排除法。28.(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算命,作为存在已久的迷信糟粕,如今又搭上网络快车,开始蹭起了科技发展的热度,衍化出人脸识别算命、AI智能算命等新型算命方式。同样是算命,到互联网上摇身一变成了“科学预测”,可信度便大大提高了。对于新型算命方式,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它以新颖的形式掩盖其旧事物的本质B.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的母体孕育中产生C.新事物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D.新型算命方式是对传统算命方式的辩证否定【答案】A【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解析】【分析】同样是算命,到互联网上摇身一变成了“科学预测”,可信度便大大提高了,这种新型算命方式以新颖的形式掩盖其旧事物的本质,带有很大的欺骗性,A符合题意;所谓新型算命方式不过是旧事物的翻版,不属于新事物,也就不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BC说法错误;新型算命方式是对传统算命方式在形式上的翻新,本质是一样的,不是对传统算命方式的辩证否定,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算命的演变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发展观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小,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29.(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某市滨江5.5公里的江岸线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曾经工厂林立,机器轰鸣。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昔日的工业辉煌变成了斑斑遗迹。如今,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①在事物发展中,肯定比否定更重要②否定不是徒然的,而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③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④ 发展本质上是后来事物对以前事物的辩证否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辩证否定观【解析】【分析】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不能笼统地说哪个方面更重要,故①错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传统工业被逐步淘汰,昔日的工业辉煌变成了斑斑遗迹。如今,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表明否定不是徒然的,而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故②正确;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经过对工业遗存的创新改造,原先的工业带转变为生活带、生态带和景观带,说明事物经过“扬弃”,才能推陈出新、吐故纳新,故③正确;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或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故④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0.(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振衰微于亡国灭种之际,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建共和于革故鼎新之时,兴百业于一穷二白之上,倡改革于曲折前行之途,成小康于砥砺奋进之中,煌煌然成复兴之大气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告诉我们,党之所以伟大,在于党( )①果断抓住时机,促成社会中各种事物的质变②坚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抓住时机促成质变③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④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飞跃积极创造条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识点】发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解析】【分析】①错误,向上的、向好的质变才是发展,并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②错误,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③符合题意,中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告诉我们,党之所以伟大,在于党 ”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④符合题意,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告诉我们,党之所以伟大,在于党“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飞跃积极创造条件”。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31.(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下图漫画描绘了插秧的劳动场景。该漫画表明( )①“后退”与“前进”没有明确的界限②“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③“后退”与“前进”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④“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识点】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解析】【分析】“看似后退,实为前进”,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故②④符合题意。“后退”就是“后退”,“前进”就是“前进”,二者有明确的界限,故①错误。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材料主要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没有体现矛盾的斗争性,故③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32.(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生活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可以转弯”。该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知识点】联系的多样性;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析】【分析】生活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可以转弯,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未涉及前进性与曲折性,③不符合题意;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④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联系的多样性、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需要注意哲学漫画题的启发性、反讽性等特点。33.(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用鸡蛋和其他原料,如面粉、玉米粉等经过一定的不算太复杂的工艺流程,加工出来的美味色香,而又能保存一定时间,便于在市场上流通的食品,如鸡蛋糕、鸡蛋面、鸡蛋饼、鸡蛋汤、鸡蛋羹等等,这些鸡蛋制品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是以鸡蛋为主材料,与其他食材搭配制作而成,规格花样多、美味又可口。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C.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答案】C【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解析】【分析】材料未体现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ABD不符合题意;“这些鸡蛋制品以鸡蛋为主材料,与其他食材搭配制作而成,规格花样多、美味又可口”,这说明鸡蛋的共性要通过各类鸡蛋制品的个性体现出来,即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鸡蛋制品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理解,难度较小。34.(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2021年6月10日,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是解决“差距问题”,通过浙江的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建立有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这一做法体现的哲理(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②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③任何事物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④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解析】【分析】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是解决“差距问题”,通过浙江的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建立有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反映了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说明任何事物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故①③正确。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故②错误;题干没有强调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故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主次矛盾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5.(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哲学角度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C【知识点】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解析】【分析】③④:“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强调的是要分淸主流和支流,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就是强调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③④正确切题。①: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①排除。②:材料强调的是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未强调矛盾的次要方面,②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类考查,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36.(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创客圈里有这样一句名言,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的产品,那也是垃圾。这种说法( )A.肯定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肯定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C.突出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D.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答案】D【知识点】实践及其特征【解析】【分析】“再好的创意,如果不能转化成现实的产品,那也是垃圾”这强调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故D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没有体现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也没有突出矛盾具有特殊性,故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实践的特点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7.(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先前研究表明,过度暴露在屏幕的蓝光下会导致肥胖和心理问题。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一项对果蝇的研究又有了新发现:过多的蓝光或加速衰老过程。由于果蝇和人类细胞中的信号化学物质相同,蓝光对人类有潜在的负面影响。该项新研究说明( )①获得理性认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②科学实验活动能推动认识的发展③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促进认识深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解析】【分析】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②④正确,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一项对果蝇的研究又有了新发现:过多的蓝光或加速衰老过程。由于果蝇和人类细胞中的信号化学物质相同,蓝光对人类有潜在的负面影响,说明科学实验活动能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促进认识深化;③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是直接经验,也可以是间接经验。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8.(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2022年5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实验对六种典型的量子态进行了验证,传送保真度均超越了经典极限,这一出色的工作为未来构建全球化的量子信息处理网络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可见( )①科学实验活动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获得真理性认识是进行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④该卫星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识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解析】【分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②错误;材料中,这一出色的工作为未来构建全球化的量子信息处理网络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可见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该卫星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发展,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科学研究成果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哲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往往可以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角度命制题目。39.(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例如在布尔代数中,1+1=0。而布尔代数在电子线路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说明(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C.真理和谬误只有一步之遥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答案】D【知识点】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解析】【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材并没有涉及检验真理,A不符合题意;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是绝对的,B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谬误”,C不符合题意;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在布尔代数是不成立的,但布尔代数在电子线路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1+1=2”和“1+1=0”为素材,考查真理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素材生动、贴近生活。40.(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传统观点认为,热带或温带生物相对极地生物拥有更快的演化速率。但我国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帝企鹅等高纬度企鹅的演化速率比低纬度企鹅更快。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种正确认识②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③实践的发展决定了真理都是相对的④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反复性【解析】【分析】对同一确定对象,真理只有一个,不会有多种相互矛盾的正确认识,①错误;我国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帝企鹅等高纬度企鹅的演化速率比低纬度企鹅更快。这一发现打破了传统的认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②④正确;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该观点忽略了真理的绝对性,③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以不同企鹅演化速率为素材,考查学生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中等,需要注意细节表述,比如“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种正确认识”,要看到真理的客观性。41.(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此后我们将计划于2030年实现火星的采样返回,还将探讨火星的长期改造与今后大量移民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可能性。由此可见(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制约③人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认识工具的进步决定了实践发展的进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认识的反复性【解析】【分析】①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此后我们将计划于2030年实现火星的采样返回,还将探讨火星的长期改造与今后大量移民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可能性,由此可见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制约,①②正确切题。③: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而人的认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③错误。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工具的进步决定了实践发展的进程”说法错误,④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类考查,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三、综合题。42.(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干线大型客机,于2007年立项,2008年开始研制,2015年地面试验,2017年首次试飞,2022年8月完成适航取证试飞。2022年9月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能力,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C919研制成功的基础上,远程宽体客机CR929研制正加速推进。结合材料,说明C919的研制成功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答案】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15年来,C919在设计、制造、试验、试飞、适航取证试飞等方面进展为获得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奠定了坚实基础。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在前期进展的基础上,C919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得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大型客机研制成功。③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C919的研制成功,为CR929的研制积累了宝贵经验,体现了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知识点】发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解析】【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C919的研制成功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切入点小。材料中“于2007年立项,2008年开始研制,2015年地面试验,2017年首次试飞,2022年8月完成适航取证试飞”,可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材料中“2022年9月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能力,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可联系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材料中“在C919研制成功的基础上,远程宽体客机CR929研制正加速推进”,可联系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故答案为: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15年来,C919在设计、制造、试验、试飞、适航取证试飞等方面进展为获得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奠定了坚实基础。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在前期进展的基础上,C919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得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大型客机研制成功。③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C919的研制成功,为CR929的研制积累了宝贵经验,体现了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点评】本题以C919的研制成功为素材,考查学生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和运用,难度中等,主要是理解课本相关原理。43.(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勇于探索、敢闯敢试、实事求是,走出了一条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和根本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再次证明这条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知识,阐述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的理解。【答案】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走出一条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是正确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关键。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证明,这条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知识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析】【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知识,阐述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的理解,属于认识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知识,切入点小。材料中“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勇于探索、敢闯敢试、实事求是,走出了一条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材料中“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再次证明这条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好”,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是正确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关键。故答案为: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走出一条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是正确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关键。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证明,这条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点评】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其含义和地位、作用,切入点小,需要充分理解课本原理知识进行详细作答。44.(2023高二上·余姚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也是现实的问题。我国的黄河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治理黄河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不同地区各有其特点,治理黄河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游要以水源涵养等为重点,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黄河面临的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不能忽视。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黄河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③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地区各有其特点,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解析】【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属于措施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切入点较大。材料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也是现实的问题”,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材料中“我国的黄河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说明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材料中“治理黄河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说明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材料中“不同地区各有其特点,治理黄河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游要以水源涵养等为重点,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做好保护工作”,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答案为: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黄河面临的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不能忽视。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黄河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③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重点,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地区各有其特点,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点评】本题以黄河治理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矛盾观的理解和运用,作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即矛盾观的相关知识。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余姚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学考)(学生版).docx 浙江省余姚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学考)(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