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运动的规律性 说课稿(表格式)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运动的规律性 说课稿(表格式)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资源简介

课题:运动的规律性
(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说课稿
(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二课第1框)
课程标准 1.3 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说教材 1.本课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二课第1框的内容,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分为《世界的物质性》《运动的规律性》两个框题,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的表达结构,探究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2.本框《运动的规律性》共分为三目。通过前两目阐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最后落脚到第三目诠释“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不仅能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还能为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做铺垫。
说学情 1.学生已知:高二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具备基础哲学认知,熟悉自然科学中的规律案例,能初步感知规律的存在。 2.学生未知:对规律的系统性认知尚浅,虽对生命规律有感性认知(如生老病死),但缺乏从哲学视角分析其客观性与普遍性的能力。 因此,本课以“生命规律→能动实践→代际传承”为路径,化解抽象哲学概念的认知障碍,引导学生在“敬畏规律”与“主动作为”的辩证统一中构建科学世界观,从而实现知识整合、情感浸润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说教学 目标 1.通过哲学原理与生命智慧的碰撞,理解规律不可违抗,但生命意义可自主书写,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同党的思想路线。 2.通过具象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主观能动性的哲学内涵,深化对尊重规律与发挥能动性统一的生命态度认知,厚植科学精神。 3.通过国家需要与青年理想的矛盾,立足客观规律校准人生坐标,主动担当自身使命,增强公共参与的意识与能力。
说教学 重难点 1.重点: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2.难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说教学 方法 议题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说教学 理念 大单元教学、“教—学—评”一体化、AI技术赋能
说教学 逻辑 1.大单元教学逻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是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主张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以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为大单元,在单元大概念“辩证唯物论”统领下,总结核心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通过“设置议题→探究情境→开展活动→完成任务”的教学环节,遵循“物质性→规律性→价值性”的逻辑链条,精准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了解学科任务、培育核心素养,落实新课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单元实施路径如下图所示: 2.课时教学逻辑:第二课时“运动的规律性”,重在体现家国责任的传承,实现由“规律性”到“价值性”的跃升。基于此,通过“情境线—活动线—任务线—知识线”四线并举,以真实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将教学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第二课时实施路径如下图所示:
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议题启动 议学活动 议学任务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时光的见证 头脑风暴 1.寻找一件家中“变化的物”。 2.寻找一件家中“不变的物”。 从生活经验切入哲学思辨,通过“物件观察”的小切口,使学生在“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中,既理解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又感悟精神传承的能动性,为全课构建“敬畏规律—珍惜当下—接续奋斗”的认知与情感闭环奠定基础。
新课讲授 总议题:如何在“坦然面对”与“主动珍惜”间把握生命规律?
第一篇章 规律认知:坦然接受生命的时序 子议题一:生命规律为何不可逆转? 议学情境一:我在长大,你在变老
议学活动 议学任务 议学小结 设计意图
时光放映厅 播放短片“长大的代价是你一天天老去”。 1.能不能停留在“我已长大,你还未老”的幸福时光里。
2.既然万物都在变,为何你不能变年轻? 一、规律是客观的 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通过亲情情境产生情感共鸣,引发学生对生命规律的思考,将抽象的哲学原理具象化,体现“生活化议学”理念,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与公共参与。
说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总议题:如何在“坦然面对”与“主动珍惜”间把握生命规律?
第二篇章 能动实践:主动珍惜相伴的时间 子议题二:主观能动性何以温情书写? 议学情境二: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议学活动 议学任务 议学小结 设计意图
家庭时间银行 计算陪伴次数公式:假设父母50岁,平均寿命79岁,每月见面2次 (剩余陪伴次数=(79-50)×12×2=696次) 请在倒计时的陪伴中,完成德育作业“母亲是我生日的主角”。 1.我承诺为母亲做的事情 2.师生点评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从“计算陪伴次数”的理性分析到“母亲是我生日的主角”的情感实践,体现“实践性学习”理念,符合课标中“强化价值引领,注重行为引导”的要求。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能动性”不仅是哲学概念,更是生命实践——既需敬畏规律不可逆转,亦需以主动珍惜赋予有限生命以无限意义,实现“求真”与“向善”的统一。
说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总议题:如何在“坦然面对”与“主动珍惜”间把握生命规律?
第三篇章 情感升华:代际传承中的实事求是 子议题三:人生坐标如何校准? 议学情境三: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议学活动 议学任务 议学小结 设计意图
时代瞭望台 国家需求侧:《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25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 VS 青年供给侧:00后职业期待排行榜(课前问卷调查) 当我的理想遇见国家的需要,该如何抉择? 方法论指导: ①分析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评估自身条件的实际可能 ③寻找传统与创新的结合点 三、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 2.具体要求 (彩蛋:AI技术生成职业梦想照) 通过长大后我将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将个人生命规律置于代际更迭与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引导学生理解“实事求是”不仅是科学态度,更是家国责任,紧扣课标“关注社会现实,强化使命担当”的要求,推动学生形成“在尊重规律中创新、在传承中超越”的积极人生观。
课堂小结 视频:《如愿》MV 我将爱你所爱的团圆,愿你所愿的永远,走你所走的长路,见你未见的世界,写你未写的诗篇。 规律不可违抗,但生命意义可自主书写,我们将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在历史规律的坐标系中重新定义“你”,这才是对“生命规律”最哲学的回应。 以艺术化表达具象化哲学命题,通过视听冲击唤醒情感共鸣,呼应课程标准中“以生动形式增强思政课感染力”的要求。
说作业 设计 1.课堂作业:德育作业“母亲是我生日的主角”,我承诺为母亲做的事情,师生点评。 2.课后作业:德育作业“母亲是我生日的主角”,完成我承诺为母亲做的事情,拍照并撰写心德感悟,家长点评。 实现了校园特色德育作业与政治课堂的结合,课后作业的延伸,巩固课堂所学,形成连贯的实践与反思过程。
说板书 设计 变刻板的板书设计为创意性的灵动板书设计,对本课教学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说课堂 评价 评价项目评价角度评价维度评价等级分项评价规律认知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提供例证 理解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实践活动目标明确恰当,可操作性强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准确分析和观察现象,厚植科学精神情感态度对职业选择的认识深刻、独到 运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主动担当时代责任综合评价自评我评价自己(进步、收获、反思等): 互评我评选本组___同学为哲学小达人,理由是: 师评 评价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
课堂评价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力求突出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和课堂活动参与的行为表现,采用多种评价角度,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等,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开展状况。
说教学 反思 1.思设计 通过“个人→家庭→国家”三重场域的转换,先将抽象的运动规律转化为可感知的生命经验,再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的深度融合,呼应新课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 2.思过程 建构“生命规律→能动实践→代际传承”的认知路径,将看似悲观的衰老命题转化为积极的生命教育。在“我在长大,你在变老”中理解规律客观性,在“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中践行主观能动性,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实现代际规律的创造性转化,既避免陷入“人定胜天”的盲目乐观,又防止滑向“听天由命”的消极无为,生动诠释“事实求是”的方法论智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