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走进作者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 - 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书法家。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早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与蔡和森等创办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他接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 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 年 7 月,毛泽东出席中共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主要负责农民运动,他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强调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1927 年,国共合作破裂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著名论断,并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部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1935 年 1 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抗日战争时期,他领导全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发表《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并于 1942 年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1945 年,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争取国内和平。1946 年内战爆发,他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政权。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运动,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他还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讲话,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毛泽东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1981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毛泽东思想也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作背景《沁园春 长沙》创作于 1925 年晚秋。当时的中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 2 月,毛泽东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期间组织了多个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进行了增加雇农工资和减租等斗争。8 月,因组织农民运动触犯地主阶级和军阀利益,毛泽东被湖南省省长赵恒惕列为抓捕对象,在湘潭、韶山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他离开韶山赶往长沙。在长沙,毛泽东向中共湘区委员会报告了韶山农民运动情况,并就农民问题交换意见。工作之余,他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9 月,毛泽东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毛主席橘子洲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苍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曾经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意气奔放,劲头正足。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横渡大江,到江中间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行船?译文题目赏析沁园春《沁园春·长沙》是用旧体诗形式写的词。《沁园春》是词牌名。沁园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为外戚窦宪所夺。《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揭示词是一首写景抒怀词,地点是“长沙”。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就是深秋、晚秋。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地名,又名水陆洲,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独立寒秋图作者站在橘子洲头,他看到了哪些景色 作者用哪些词来形容这些景物?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遍:写出了了红叶的范围广尽:表明了数量的多透:说明了江水清澈见底争:表现了船主动奋发,昂扬,奋发的状态击:体现了雄鹰的矫健有力翔:展现了鱼的轻灵自在竞自由:万物都在深秋竞相自由地活动,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同时,景象自由的背后也是作者对自由都向往。湘江秋景图选词炼字炼字是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即根据意境的需要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1.释含义:本义+词/诗中义2.描景象:描绘词/诗在的画面3.点作用:是否运用了哪种表达方法描物角度:是否突出景物特点语+意:是否营造意境抒情角度:是否传情达意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liáo kuò):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过渡句,承上启下。由上阕描写秋景转入下阙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词眼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由眼前景转入回忆。峥嵘岁月图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年龄气质精神状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战斗行动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析形象相关词句形象特点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激流勇进,敢为中流砥柱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流击水图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游泳。遏(è):阻止。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1.一代革命青年壮志凌云,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2.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为什么要写中流击水这件小事?从表面上看,与好友的游泳乐事似乎与紧张激烈的革命斗争无关,然而两者在体现勇于斗争,积极进取的革命精神却具有一致性。主旨: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随堂练习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