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超重和失重题组一 超重和失重的理解1.(多选)一位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上楼,电梯的位移大小x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乘客处于超重状态B.t1~t2时间内,乘客处于失重状态C.t2~t3时间内,乘客处于失重状态D.t3~t4时间内,乘客处于超重状态2.某校把跳长绳作为一项常规运动项目,其中一种运动方式为,一支队伍抽12人一起进长绳,计同步一起跳的个数,在2022年的比赛中该校2023届潮勇班一次性跳了59次,根据跳绳过程中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起跳离开地面前的瞬间,学生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学生的支持力大小相等B.学生起跳离开地面前的瞬间,学生处于失重状态C.学生起跳离开地面前的瞬间,学生对地面的压力就是学生受到的重力D.学生从最高点开始下落的过程中,先处于完全失重,再处于失重,最后再处于超重状态3.2023年在9月21日的“天宫课堂”第四课中,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桂海潮展示在微重力环境下,用“特制”乒乓球拍击打水球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水球在太空舱中处于失重状态,所以水球没有惯性B.“球拍”拍“球”时,水球受到的弹力是由于“球拍”发生形变产生的C.“球拍”拍“球”时,水球对球拍的作用力总是垂直于拍面D.水球能够悬浮在太空舱中是由于水球受到空气的浮力与微重力平衡题组二 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4.“神舟十六号”返回舱载着三名航天员于2023年10月31日返回地面,图甲是返回舱降落的场景,从引导伞、主伞依次打开到返回舱即将落地,返回舱的简化v-t图像如图乙所示。舱内航天员的超重感觉最明显的时段是( )A.从t1到t2 B.从t2到t3C.从t3到t4 D.从t4到t55.(多选)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里,电梯减速下降,加速度大小为g(g为重力加速度),则( )A.人对电梯的压力大小为mgB.人对电梯的压力大小为mgC.人处于超重状态D.人处于失重状态6.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若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距离地面只有1 m的时候,速度为3 m/s,方向竖直向下,此时返回舱底部的反推发动机瞬间点火,产生竖直向上的推力使返回舱匀减速竖直下降,最终减速为0,平稳着陆。返回舱质量为3 000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忽略该匀减速过程中空气阻力及返回舱质量变化。对于该匀减速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速时间为1 sB.返回舱的惯性减小C.返回舱处于失重状态D.返回舱受到的推力大小为43 500 N7.在升降机底部安装一个显示压力的传感器,其上放置了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如图甲所示。升降机从t=0时刻开始竖直向上运动,传感器显示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在0~2t0时间内,物块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B.在t0~3t0时间内,物块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C.t=t0时刻,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mgD.t=3t0时刻,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2mg8.如图所示,某同学抱着箱子做蹲起运动研究超重和失重现象,在箱内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两质量均为2 kg的物块用轻弹簧连接分别抵住传感器。当该同学抱着箱子静止时,顶部的压力传感器显示示数F1=10 N。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 )A.箱子静止时,底部压力传感器显示示数F2=30 NB.当F1=5 N时,箱子处于失重状态,人可能抱着箱子开始下蹲C.当F1=15 N时,箱子处于超重状态,人可能抱着箱子开始向上站起D.若箱子保持竖直从高处自由释放,运动中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示数均为30 N9.(多选)同一乘客三次分别乘坐不同的电梯上楼,过程中都经历了电梯加速上升阶段,假设三次的加速度大小相同,且乘客相对电梯均静止,如图甲、乙、丙所示。在上述加速阶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方式乘客均受到了电梯地板的摩擦力作用B.只有在甲种方式中,乘客才受到了摩擦力作用C.在丙种方式中,乘客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最大D.三种方式中的乘客均处于超重状态10.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若表演中,一人A站在地上,头上顶一根竖直竹竿,另外一人B在竹竿上某位置处开始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接着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减速到另一位置停下。已知两表演者质量均为M,杆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B加速下滑时A对地面的压力为(2M+m)g-MaB.当B减速下滑时A对地面的压力为(2M+m)g-MaC.A对地面的压力一直为(2M+m)gD.B下滑过程中一直处于失重状态,所以A对地面的压力一直小于(2M+m)g11.某人在以a1=0.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最多可举起m1=90 kg的物体。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求此人在地面上最多可举起多少千克的物体;(2)若此人在匀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最多能举起m2=40 kg的物体,求此升降机上升的加速度大小。12.小明用台秤研究人在升降电梯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他在地面上用台秤称得其体重为500 N,再将台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电梯从t=0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到t=11 s时停止,得到台秤的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1)小明在0~2 s内加速度a1的大小,在这段时间内他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2)在10~11 s内,台秤的示数F3;(3)小明运动的总位移x。6.超重和失重1.AC 因为x-t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则0~t1时间内,电梯速度向上增加,则加速度向上,乘客处于超重状态,A正确;t1~t2时间内,电梯匀速上升,则加速度为0,乘客处于平衡状态,B错误;t2~t3时间内,电梯向上减速,则加速度向下,乘客处于失重状态,C正确;t3~t4时间内,电梯静止,乘客处于平衡状态,D错误。2.D 学生起跳离开地面前的瞬间,学生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学生受到的重力小于地面对学生的支持力,A、B错误;学生起跳离开地面前的瞬间,学生对地面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接触的地面,而学生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不是同一个力,C错误;学生从最高点开始下落的过程中,先向下加速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接触地面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0时,速度达到最大,然后继续向下减速到速度为0,所以学生接触地面后加速度先向下减小,然后向上增大,所以学生先处于完全失重,接着处于失重,最后再处于超重状态,D正确。3.B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其所在位置和运动状态无关,故A错误;“球拍”拍“球”时,水球所受弹力是由于球拍发生形变产生的,故B正确;“球拍”拍“球”时,如果不是正拍,水球对球拍的作用力包括弹力和摩擦力,弹力垂直于拍面,摩擦力平行于拍面,合力不垂直于拍面,故C错误;水球能够悬浮在太空舱中是由于完全失重现象造成的,故D错误。4.B v-t图像中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由图可知,t2到t3时间内向上的加速度最大,可知这个阶段航天员超重感觉最明显。故选B。5.BC 由于电梯减速下降,所以加速度向上,则人处于超重状态,对人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电梯底部的支持力F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a,解得FN=mg,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则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大小为mg,故A、D错误,B、C正确。6.D 由题意知,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距离地面只有1 m的时候,速度为3 m/s,方向竖直向下,此时返回舱底部的反推发动机瞬间点火,产生竖直向上的推力使返回舱匀减速竖直下降,最终减速为0,则有=,解得t= s,故A错误;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返回舱的质量不变,则惯性不变,故B错误;由于返回舱匀减速竖直下降,则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故C错误;由于返回舱匀减速竖直下降,最终减速为0,根据逆向思维法有v0=at,解得返回舱的加速度为a=4.5 m/s2,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解得F=43 500 N,故D正确。7.C 由题图乙可知,在0~2t0时间内,物块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在t0~3t0时间内,物块处于失重状态,故B错误;在t=t0时刻,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传感器所受压力大小为mg,故C正确;同理,在t=3t0时刻,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mg,故D错误。8.D 当箱子静止时,对两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受力分析可知2mg+F1=F2,得下面压力传感器显示的示数F2=50 N,对上面物体有mg+F1=F弹,得F弹=30 N,故A错误;当F1=5 N时,对上面物体mg+F1<F弹,所以加速度方向向上,箱子处于超重状态,人可能抱着箱子开始站起,故B错误;当F1=15 N时,mg+F1>F弹,加速度方向向下,箱子处于失重状态,人可能抱着箱子开始下蹲,故C错误;当箱子自由下落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两个物体所受合力均为mg,则应有F弹=F1=F2,弹簧长度没变,所以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示数均为30 N,故D正确。9.CD 电梯加速上升阶段,在甲种方式中,乘客受到支持力、重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作用;在乙种方式中,乘客受到支持力、重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在丙种方式中,乘客受到支持力、重力,故在甲、乙两种方式中,乘客受到了摩擦力作用,故A、B错误;在甲种方式中,乘客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为FN1=mgcos θ,在乙种方式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2-mg=masin θ,乘客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为FN2=mg+masin θ,在丙种方式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3-mg=ma,乘客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为FN3=mg+ma,可得FN1<FN2<FN3,故在丙种方式中,乘客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最大,故C正确;三种方式中的乘客均有向上的加速度,均处于超重状态,故D正确。10.A 当B加速下滑时,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Ff1=Ma,对A:Mg+Ff1+mg=FN1,解得FN1=(2M+m)g-Ma,则A对地面的压力为(2M+m)g-Ma,选项A正确;当B减速下滑时,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f2-Mg=Ma,对A:Mg+Ff2+mg=FN2,解得FN2=(2M+m)g+Ma,则A对地面的压力为(2M+m)g+Ma,选项B、C错误;B下滑过程中先加速后减速,则先失重后超重,所以A对地面的压力先小于(2M+m)g,后大于(2M+m)g,选项D错误。11.(1)85.5 kg (2)11.375 m/s2解析:(1)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如图甲所示,设人的最大“举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1g-F=m1a1所以F=m1(g-a1)=855 N当此人在地面上举物体时,设最多可举起质量为m0的物体则有m0g-F=0所以m0=85.5 kg。(2)此人在匀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最多能举起m2=40 kg的物体,此时升降机处于超重状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2g=m2a2所以a2==11.375 m/s2。12.(1)1 m/s2 失重 (2)600 N (3)19 m解析:(1)由图像可知,在0~2 s内,台秤对小明的支持力F1=450 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1=ma1解得a1=1 m/s2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故小明处于失重状态。(2)设在10~11 s内小明的加速度大小为a3,时间为t3,0~2 s的时间为t1,则a1t1=a3t3,解得a3=2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3-mg=ma3解得F3=600 N。(3)0~2 s内位移x1=a1=2 m2~10 s内位移x2=a1t1×t2=16 m10~11 s内位移x3=a3=1 m小明运动的总位移x=x1+x2+x3=19 m4 / 46.超重和失重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1.知道常用的测量重力的方法。 2.了解超重和失重的含义,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3.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求解超重、失重问题 1.通过站在体重计上做下蹲和站起实验,或站在电梯中的体重计上,观察体重计的示数变化,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超重和失重的含义。(科学态度与责任) 2.通过例题和习题,掌握分析求解超重、失重的有关问题。(科学思维)知识点一 重力的测量1.方法一: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再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 可得G=mg。2.方法二:将待测物体悬挂或放置在测力计上,使它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力的 可得重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即G=F。知识点二 超重和失重1.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的加速度。2.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状态。(2)产生条件:a= 。【情景思辨】如图所示,张家界风景区内有一座建造在悬崖上的双层户外观光电梯,该电梯垂直高度达335米。假如某人乘坐该观光电梯时,在某段时间内觉得双脚有“悬空感”。那么在此过程中,(1)人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2)人正处于超重状态。( )(3)电梯可能正在减速运行。( )(4)电梯一定处于下行阶段。( )要点一 超重和失重的理解1.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实重 物体实际受到的重力,G=mg视重 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式弹簧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式弹簧秤的示数称为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或台式弹簧秤所受的拉力或压力超重 现象 视重>实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失重 现象 视重<实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完全失 重现象 视重=0,物体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比如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等。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因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比如物体对桌面无压力,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2.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两个角度(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典例1】 (多选)近年,一款爆红的回弹鞋在青少年运动中流行起来。这种回弹鞋的外形同旱冰鞋十分相似,只是鞋子底部安装的是两块对称的椭圆形弹片而非滑轮,如图中的A、B部分。刚开始穿上这种鞋时,需要在原地弹跳几次、适应一下“回弹”的感觉,随后就尽情享受新奇的“失重”回弹运动了。运动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则在原地弹跳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刚接触地面向下压弹片直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人一直处于超重状态B.从离开地面开始向上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C.从最低点向上弹起过程中,回弹鞋对人的作用力始终大于人的重力D.弹片压到最低点时,回弹鞋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人和鞋的总重力尝试解答1.神舟号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中可以进行正常锻炼的健身项目是( )A.拉弹簧拉力器 B.俯卧撑C.引体向上 D.仰卧起坐2.如图甲所示,在体重计上一同学下蹲和站起,体重计的示数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对应的是站起过程,b~c段对应的是下蹲过程B.d~e段对应的是站起过程,e~f段对应的是下蹲过程C.a~c段对应的是站起过程,d~f段对应的是下蹲过程D.c点和d点处于蹲下状态,a点和f点处于直立状态要点二 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超重和失重现象中的牛顿第二定律方程特征 状态 受力示意图 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加速度 运动情况平衡 F-mg=0 a=0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超重 F-mg =ma a竖直向上 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失重 mg-F =ma a竖直向下 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完全 失重 mg=ma a=g 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等【典例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站在以加速度大小为a且加速下降的电梯上。(1)人对底板的压力为多大?(2)如在电梯底板上放一体重计,人站在体重计上时体重计的示数为多大?(3)若电梯向下加速下降的加速度a=g,体重计的示数又是多大?尝试解答3.2023年10月2日,杭州亚运会蹦床项目结束女子个人比赛的争夺,中国运动员包揽冠、亚军。假设在比赛的时候某一个时间段内蹦床所受的压力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1.0 s到1.2 s之间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B.1.0 s到1.2 s之间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C.在图示的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离开蹦床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9.8 mD.在图示的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离开蹦床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2 m4.小红乘电梯从顶楼下降至一楼,此过程中的v-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小红的运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3 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B.8~11 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C.在0~3 s内处于超重状态D.在8~11 s内处于失重状态1.取一个旧饮料瓶,在其底部开一个小孔,用手指按住小孔并装满水,放开按住的手指后,立即释放瓶子让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关于瓶子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会喷出来B.瓶子下落的加速度和速度都变大C.水对瓶底的压力变大D.水仍会从小孔喷出来,但喷射的速度比释放前的小些2.如图所示,无人机带着应急救援物资竖直升空,先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再继续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并悬停。若货物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 )A.加速过程,货物处于失重状态B.减速过程,货物处于超重状态C.匀速过程,拉力大小等于货物重力大小D.在加速和减速过程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3.如图所示,一人站在电梯内的一台磅秤上,当电梯沿竖直方向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时,将看到磅秤的示数会变大或变小,把这种现象叫“超重”或“失重”。当电梯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时,可认为重力加速度大小由g变为g'=g+a,这时秤面的压力大小为T=mg'=m(g+a);反之电梯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有g'=g-a,T=mg'=m(g-a)。可将g'称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电梯处于超重状态时,电梯一定上升B.当电梯处于失重状态时,电梯一定下降C.当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0时,电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当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g时,电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4.假设嫦娥五号携带月壤样品的上升器离开月球表面的过程中,其在竖直方向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在0~3 s和3~5 s内封装装置对质量约为1.7 kg的月壤样品的作用力大小之差约为( )A.3.2 N B.4.6 NC.5.4 N D.6.8 N6.超重和失重【基础知识·准落实】知识点一1.牛顿第二定律 2.平衡条件知识点二1.(1)大于 (2)向上 2.(1)小于 (2)向下 3.(2)g情景思辨(1)× (2)× (3)√ (4)×【核心要点·快突破】要点一知识精研【典例1】 BD 从刚接触地面向下压弹片直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重力大于弹力,人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是失重状态,然后,弹力大于重力,加速度方向向上,减速运动,是超重状态,A错误;从离开地面开始向上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人的加速度方向向下,人处于失重状态,B正确;从最低点向上弹起过程中,首先经历了向上的加速过程,加速度方向向上,属于超重,则人对回弹鞋的压力大于重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回弹鞋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的重力,然后经历减速过程,加速度方向向下,属于失重,则人对回弹鞋的压力小于重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回弹鞋对人的作用力小于人的重力,C错误;弹片压到最低点时,对于人和鞋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回弹鞋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人和鞋的总重力,D正确。素养训练1.A 空间站中,所有物体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有与重力有关的现象消失。弹簧拉力器锻炼的是人肌肉的伸缩和舒张力,与重力无关,故A正确;利用俯卧撑锻炼身体需克服自身的重力上升,利用自身的重力下降,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已没有重力可用,故B错误;利用引体向上锻炼身体需克服自身的重力上升,利用自身的重力下降,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已没有重力可用,故C错误;利用仰卧起坐锻炼身体需克服自身的重力上升,利用自身的重力下降,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已没有重力可用,故D错误。2.D 根据图乙可知,a~b段视重小于实重,b~c段视重大于实重,则可知a~c段对应整个下蹲过程,即先加速向下,再减速向下,加速度先向下,再向上,先失重,后超重,故A、C错误;d~e段视重大于实重,e~f段视重小于实重,则可知d~f段对应整个站起过程,即先加速向上,再减速向上,加速度先向上,再向下,先超重,后失重,故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点和d点处于蹲下状态,a点和f点处于直立状态,故D正确。要点二知识精研【典例2】 (1)mg-ma (2)mg-ma (3)0解析:(1)取向下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解得F=mg-ma,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人对电梯底板的压力F'=F=mg-ma。(2)体重计的示数等于体重计对人支持力大小,所以F计=mg-ma。(3)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g,解得F″=0。素养训练3.D 蹦床所受的压力大小与蹦床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小相等,可知1.0 s到1.2 s之间蹦床对运动员的支持力逐渐增大,此过程为运动开始接触蹦床到到达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该段过程为运动员先向下加速后减速,加速度先向下后向上,先失重后超重,故A、B错误;根据图线可知运动员从离开蹦床到再次接触蹦床的时间为t=1.6 s,该段时间运动员做竖直上抛运动,故运动员离开蹦床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g·=3.2 m,故C错误,D正确。4.B 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题图可得0~3 s内a== m/s2=1 m/s2,8~11 s内a'== m/s2=-1 m/s2,负号表示方向,A错误,B正确;小红乘电梯下楼,速度方向向下,v-t图像是以向下为正方向,0~3 s内加速度为正值,说明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8~11 s加速度为负值,说明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C、D错误。【教学效果·勤检测】1.A 瓶子和水在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同样的加速度g,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时瓶子和水之间没有作用力,水不会喷出来。故选A。2.D 加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上,货物处于超重状态,A错误;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下,货物处于失重状态,B错误;匀速过程,货物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0,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拉力大小大于货物重力大小,C错误;加速的末速度与减速的初速度相同,加速的初速度与减速的末速度均为0,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加速和减速过程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正确。3.C 当电梯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上,可能向上加速也可能向下减速,速度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同理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方向向下,但速度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故A、B错误;当g'=0,由T=mg'可得T=0,则人的合力为mg,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人和电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当g'=g时,由g'=g+a,或g'=g-a,可得a=0,人和电梯处于平衡状态,故C正确,D错误。4.D 由题图可知加速上升过程月壤样品加速度的大小a1=3 m/s2,减速上升过程月壤样品加速度的大小a2=1 m/s2,加速上升过程对月壤样品有F1-mg'=ma1,减速上升过程对月壤样品有mg'-F2=ma2,作用力大小之差ΔF=F1-F2,解得ΔF≈6.8 N,D正确,A、B、C错误。6 / 6(共71张PPT)6.超重和失重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1.知道常用的测量重力的方法。 2.了解超重和失重的含义,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3.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求解超重、失重问题 1.通过站在体重计上做下蹲和站起实验,或站在电梯中的体重计上,观察体重计的示数变化,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超重和失重的含义。(科学态度与责任)2.通过例题和习题,掌握分析求解超重、失重的有关问题。(科学思维)目 录01.基础知识·准落实02.核心要点·快突破03.教学效果·勤检测04.课时训练·提素能基础知识·准落实梳理归纳 自主学习01知识点一 重力的测量1. 方法一:先测量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再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 可得G=mg。2. 方法二:将待测物体悬挂或放置在测力计上,使它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力的 可得重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即G=F。牛顿第二定律 平衡条件 知识点二 超重和失重1. 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的加速度。2. 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的加速度。大于 向上 小于 向下 3. 完全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状态。(2)产生条件:a= 。g 【情景思辨】 如图所示,张家界风景区内有一座建造在悬崖上的双层户外观光电梯,该电梯垂直高度达335米。假如某人乘坐该观光电梯时,在某段时间内觉得双脚有“悬空感”。那么在此过程中,(2)人正处于超重状态。 ( × )(3)电梯可能正在减速运行。 ( √ )(4)电梯一定处于下行阶段。 ( × )×√×(1)人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 × )×核心要点·快突破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02要点一 超重和失重的理解1. 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实重 物体实际受到的重力,G=mg视重 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式弹簧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式弹簧秤的示数称为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或台式弹簧秤所受的拉力或压力实重 物体实际受到的重力,G=mg超重 现象 视重>实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失重 现象 视重<实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完全失 重现象 视重=0,物体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比如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等。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因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比如物体对桌面无压力,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2. 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两个角度(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典例1】 (多选)近年,一款爆红的回弹鞋在青少年运动中流行起来。这种回弹鞋的外形同旱冰鞋十分相似,只是鞋子底部安装的是两块对称的椭圆形弹片而非滑轮,如图中的A、B部分。刚开始穿上这种鞋时,需要在原地弹跳几次、适应一下“回弹”的感觉,随后就尽情享受新奇的“失重”回弹运动了。运动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则在原地弹跳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刚接触地面向下压弹片直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人一直处于超重状态B. 从离开地面开始向上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C. 从最低点向上弹起过程中,回弹鞋对人的作用力始终大于人的重力D. 弹片压到最低点时,回弹鞋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人和鞋的总重力解析:从刚接触地面向下压弹片直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重力大于弹力,人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是失重状态,然后,弹力大于重力,加速度方向向上,减速运动,是超重状态,A错误;从离开地面开始向上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人的加速度方向向下,人处于失重状态,B正确;从最低点向上弹起过程中,首先经历了向上的加速过程,加速度方向向上,属于超重,则人对回弹鞋的压力大于重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回弹鞋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的重力,然后经历减速过程,加速度方向向下,属于失重,则人对回弹鞋的压力小于重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回弹鞋对人的作用力小于人的重力,C错误;弹片压到最低点时,对于人和鞋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回弹鞋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人和鞋的总重力,D正确。1. 神舟号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中可以进行正常锻炼的健身项目是( )A. 拉弹簧拉力器 B. 俯卧撑C. 引体向上 D. 仰卧起坐解析: 空间站中,所有物体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有与重力有关的现象消失。弹簧拉力器锻炼的是人肌肉的伸缩和舒张力,与重力无关,故A正确;利用俯卧撑锻炼身体需克服自身的重力上升,利用自身的重力下降,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已没有重力可用,故B错误;利用引体向上锻炼身体需克服自身的重力上升,利用自身的重力下降,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已没有重力可用,故C错误;利用仰卧起坐锻炼身体需克服自身的重力上升,利用自身的重力下降,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已没有重力可用,故D错误。2. 如图甲所示,在体重计上一同学下蹲和站起,体重计的示数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对应的是站起过程,b~c段对应的是下蹲过程B. d~e段对应的是站起过程,e~f段对应的是下蹲过程C. a~c段对应的是站起过程,d~f段对应的是下蹲过程D. c点和d点处于蹲下状态,a点和f点处于直立状态解析: 根据图乙可知,a~b段视重小于实重,b~c段视重大于实重,则可知a~c段对应整个下蹲过程,即先加速向下,再减速向下,加速度先向下,再向上,先失重,后超重,故A、C错误;d~e段视重大于实重,e~f段视重小于实重,则可知d~f段对应整个站起过程,即先加速向上,再减速向上,加速度先向上,再向下,先超重,后失重,故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点和d点处于蹲下状态,a点和f点处于直立状态,故D正确。要点二 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超重和失重现象中的牛顿第二定律方程特征 状态 受力示意图 牛顿第二 定律方程 加速度 运动情况平衡 F-mg=0 a=0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特征 状态 受力示意图 牛顿第二 定律方程 加速度 运动情况超重 F-mg =ma a竖直向上 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特征 状态 受力示意图 牛顿第二 定律方程 加速度 运动情况失重 mg-F =ma a竖直向下 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完全 失重 mg=ma a=g 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等【典例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站在以加速度大小为a且加速下降的电梯上。(1)人对底板的压力为多大?答案:mg-ma 解析:取向下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解得F=mg-ma,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人对电梯底板的压力F'=F=mg-ma。(2)如在电梯底板上放一体重计,人站在体重计上时体重计的示数为多大?答案:mg-ma 解析:体重计的示数等于体重计对人支持力大小,所以F计=mg-ma。(3)若电梯向下加速下降的加速度a=g,体重计的示数又是多大?答案:0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g,解得F″=0。3. 2023年10月2日,杭州亚运会蹦床项目结束女子个人比赛的争夺,中国运动员包揽冠、亚军。假设在比赛的时候某一个时间段内蹦床所受的压力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1.0 s到1.2 s之间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B. 1.0 s到1.2 s之间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C. 在图示的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离开蹦床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9.8 mD. 在图示的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离开蹦床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2 m解析: 蹦床所受的压力大小与蹦床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小相等,可知1.0 s到1.2 s之间蹦床对运动员的支持力逐渐增大,此过程为运动开始接触蹦床到到达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该段过程为运动员先向下加速后减速,加速度先向下后向上,先失重后超重,故A、B错误;根据图线可知运动员从离开蹦床到再次接触蹦床的时间为t=1.6 s,该段时间运动员做竖直上抛运动,故运动员离开蹦床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g·=3.2m,故C错误,D正确。4. 小红乘电梯从顶楼下降至一楼,此过程中的v-t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小红的运动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3 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B. 8~11 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C. 在0~3 s内处于超重状态D. 在8~11 s内处于失重状态解析: 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题图可得0~3 s内a==m/s2=1 m/s2,8~11 s内a'== m/s2=-1 m/s2,负号表示方向,A错误,B正确;小红乘电梯下楼,速度方向向下,v-t图像是以向下为正方向,0~3 s内加速度为正值,说明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8~11 s加速度为负值,说明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C、D错误。教学效果·勤检测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031. 取一个旧饮料瓶,在其底部开一个小孔,用手指按住小孔并装满水,放开按住的手指后,立即释放瓶子让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关于瓶子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会喷出来B. 瓶子下落的加速度和速度都变大C. 水对瓶底的压力变大D. 水仍会从小孔喷出来,但喷射的速度比释放前的小些解析: 瓶子和水在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同样的加速度g,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时瓶子和水之间没有作用力,水不会喷出来。故选A。2. 如图所示,无人机带着应急救援物资竖直升空,先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再继续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并悬停。若货物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 )A. 加速过程,货物处于失重状态B. 减速过程,货物处于超重状态C. 匀速过程,拉力大小等于货物重力大小D. 在加速和减速过程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解析: 加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上,货物处于超重状态,A错误;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下,货物处于失重状态,B错误;匀速过程,货物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0,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拉力大小大于货物重力大小,C错误;加速的末速度与减速的初速度相同,加速的初速度与减速的末速度均为0,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加速和减速过程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正确。3. 如图所示,一人站在电梯内的一台磅秤上,当电梯沿竖直方向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时,将看到磅秤的示数会变大或变小,把这种现象叫“超重”或“失重”。当电梯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时,可认为重力加速度大小由g变为g'=g+a,这时秤面的压力大小为T=mg'=m(g+a);反之电梯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有g'=g-a,T=mg'=m(g-a)。可将g'称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电梯处于超重状态时,电梯一定上升B. 当电梯处于失重状态时,电梯一定下降C. 当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0时,电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 当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g时,电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解析: 当电梯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上,可能向上加速也可能向下减速,速度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同理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方向向下,但速度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故A、B错误;当g'=0,由T=mg'可得T=0,则人的合力为mg,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人和电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当g'=g时,由g'=g+a,或g'=g-a,可得a=0,人和电梯处于平衡状态,故C正确,D错误。4. 假设嫦娥五号携带月壤样品的上升器离开月球表面的过程中,其在竖直方向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在0~3 s和3~5 s内封装装置对质量约为1.7 kg的月壤样品的作用力大小之差约为( )A. 3.2 N B. 4.6 NC. 5.4 N D. 6.8 N解析: 由题图可知加速上升过程月壤样品加速度的大小a1=3m/s2,减速上升过程月壤样品加速度的大小a2=1 m/s2,加速上升过程对月壤样品有F1-mg'=ma1,减速上升过程对月壤样品有mg'-F2=ma2,作用力大小之差ΔF=F1-F2,解得ΔF≈6.8 N,D正确,A、B、C错误。04课时训练·提素能分层达标 素养提升题组一 超重和失重的理解1. (多选)一位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上楼,电梯的位移大小x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t1时间内,乘客处于超重状态B. t1~t2时间内,乘客处于失重状态C. t2~t3时间内,乘客处于失重状态D. t3~t4时间内,乘客处于超重状态123456789101112解析: 因为x-t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则0~t1时间内,电梯速度向上增加,则加速度向上,乘客处于超重状态,A正确;t1~t2时间内,电梯匀速上升,则加速度为0,乘客处于平衡状态,B错误;t2~t3时间内,电梯向上减速,则加速度向下,乘客处于失重状态,C正确;t3~t4时间内,电梯静止,乘客处于平衡状态,D错误。1234567891011122. 某校把跳长绳作为一项常规运动项目,其中一种运动方式为,一支队伍抽12人一起进长绳,计同步一起跳的个数,在2022年的比赛中该校2023届潮勇班一次性跳了59次,根据跳绳过程中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学生起跳离开地面前的瞬间,学生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学生的支持力大小相等B. 学生起跳离开地面前的瞬间,学生处于失重状态C. 学生起跳离开地面前的瞬间,学生对地面的压力就是学生受到的重力D. 学生从最高点开始下落的过程中,先处于完全失重,再处于失重,最后再处于超重状态123456789101112解析: 学生起跳离开地面前的瞬间,学生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学生受到的重力小于地面对学生的支持力,A、B错误;学生起跳离开地面前的瞬间,学生对地面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接触的地面,而学生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不是同一个力,C错误;学生从最高点开始下落的过程中,先向下加速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接触地面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0时,速度达到最大,然后继续向下减速到速度为0,所以学生接触地面后加速度先向下减小,然后向上增大,所以学生先处于完全失重,接着处于失重,最后再处于超重状态,D正确。1234567891011123. 2023年在9月21日的“天宫课堂”第四课中,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桂海潮展示在微重力环境下,用“特制”乒乓球拍击打水球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水球在太空舱中处于失重状态,所以水球没有惯性B. “球拍”拍“球”时,水球受到的弹力是由于“球拍”发生形变产生的C. “球拍”拍“球”时,水球对球拍的作用力总是垂直于拍面D. 水球能够悬浮在太空舱中是由于水球受到空气的浮力与微重力平衡123456789101112解析: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其所在位置和运动状态无关,故A错误;“球拍”拍“球”时,水球所受弹力是由于球拍发生形变产生的,故B正确;“球拍”拍“球”时,如果不是正拍,水球对球拍的作用力包括弹力和摩擦力,弹力垂直于拍面,摩擦力平行于拍面,合力不垂直于拍面,故C错误;水球能够悬浮在太空舱中是由于完全失重现象造成的,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题组二 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4. “神舟十六号”返回舱载着三名航天员于2023年10月31日返回地面,图甲是返回舱降落的场景,从引导伞、主伞依次打开到返回舱即将落地,返回舱的简化v-t图像如图乙所示。舱内航天员的超重感觉最明显的时段是( )A. 从t1到t2 B. 从t2到t3C. 从t3到t4 D. 从t4到t5123456789101112解析: v-t图像中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由图可知,t2到t3时间内向上的加速度最大,可知这个阶段航天员超重感觉最明显。故选B。1234567891011125. (多选)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里,电梯减速下降,加速度大小为g(g为重力加速度),则( )C. 人处于超重状态D. 人处于失重状态123456789101112解析: 由于电梯减速下降,所以加速度向上,则人处于超重状态,对人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电梯底部的支持力F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a,解得FN=mg,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则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大小为mg,故A、D错误,B、C正确。1234567891011126. 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若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距离地面只有1 m的时候,速度为3 m/s,方向竖直向下,此时返回舱底部的反推发动机瞬间点火,产生竖直向上的推力使返回舱匀减速竖直下降,最终减速为0,平稳着陆。返回舱质量为3 000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忽略该匀减速过程中空气阻力及返回舱质量变化。对于该匀减速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减速时间为1 sB. 返回舱的惯性减小C. 返回舱处于失重状态D. 返回舱受到的推力大小为43 500 N123456789101112解析: 由题意知,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距离地面只有1 m的时候,速度为3 m/s,方向竖直向下,此时返回舱底部的反推发动机瞬间点火,产生竖直向上的推力使返回舱匀减速竖直下降,最终减速为0,则有=,解得t= s,故A错误;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返回舱的质量不变,则惯性不变,故B错误;由于返回舱匀减速竖直下降,则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故C错误;由于返回舱匀减速竖直下降,最终减速为0,根据逆向思维法有v0=at,解得返回舱的加速度为a=4.5 m/s2,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解得F=43 500 N,故D正确。1234567891011127. 在升降机底部安装一个显示压力的传感器,其上放置了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如图甲所示。升降机从t=0时刻开始竖直向上运动,传感器显示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在0~2t0时间内,物块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B. 在t0~3t0时间内,物块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C. t=t0时刻,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mgD. t=3t0时刻,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2mg123456789101112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在0~2t0时间内,物块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在t0~3t0时间内,物块处于失重状态,故B错误;在t=t0时刻,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传感器所受压力大小为mg,故C正确;同理,在t=3t0时刻,物块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mg,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8. 如图所示,某同学抱着箱子做蹲起运动研究超重和失重现象,在箱内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两质量均为2 kg的物块用轻弹簧连接分别抵住传感器。当该同学抱着箱子静止时,顶部的压力传感器显示示数F1=10 N。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 )A. 箱子静止时,底部压力传感器显示示数F2=30 NB. 当F1=5 N时,箱子处于失重状态,人可能抱着箱子开始下蹲C. 当F1=15 N时,箱子处于超重状态,人可能抱着箱子开始向上站起D. 若箱子保持竖直从高处自由释放,运动中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示数均为30 N123456789101112解析: 当箱子静止时,对两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受力分析可知2mg+F1=F2,得下面压力传感器显示的示数F2=50 N,对上面物体有mg+F1=F弹,得F弹=30 N,故A错误;当F1=5 N时,对上面物体mg+F1<F弹,所以加速度方向向上,箱子处于超重状态,人可能抱着箱子开始站起,故B错误;当F1=15 N时,mg+F1>F弹,加速度方向向下,箱子处于失重状态,人可能抱着箱子开始下蹲,故C错误;当箱子自由下落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两个物体所受合力均为mg,则应有F弹=F1=F2,弹簧长度没变,所以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示数均为30 N,故D正确。1234567891011129. (多选)同一乘客三次分别乘坐不同的电梯上楼,过程中都经历了电梯加速上升阶段,假设三次的加速度大小相同,且乘客相对电梯均静止,如图甲、乙、丙所示。在上述加速阶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3456789101112A. 三种方式乘客均受到了电梯地板的摩擦力作用B. 只有在甲种方式中,乘客才受到了摩擦力作用C. 在丙种方式中,乘客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最大D. 三种方式中的乘客均处于超重状态123456789101112解析: 电梯加速上升阶段,在甲种方式中,乘客受到支持力、重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作用;在乙种方式中,乘客受到支持力、重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在丙种方式中,乘客受到支持力、重力,故在甲、乙两种方式中,乘客受到了摩擦力作用,故A、B错误;在甲种方式中,乘客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为FN1=mgcos θ,在乙种方式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2-mg=masin θ,乘客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为FN2=mg+masin θ,在丙种方式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3-mg=ma,乘客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为FN3=mg+ma,可得FN1<FN2<FN3,故在丙种方式中,乘客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最大,故C正确;三种方式中的乘客均有向上的加速度,均处于超重状态,故D正确。12345678910111210. 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若表演中,一人A站在地上,头上顶一根竖直竹竿,另外一人B在竹竿上某位置处开始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接着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减速到另一位置停下。已知两表演者质量均为M,杆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B加速下滑时A对地面的压力为(2M+m)g-MaB. 当B减速下滑时A对地面的压力为(2M+m)g-MaC. A对地面的压力一直为(2M+m)gD. B下滑过程中一直处于失重状态,所以A对地面的压力一直小于(2M+m)g123456789101112解析: 当B加速下滑时,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Ff1=Ma,对A:Mg+Ff1+mg=FN1,解得FN1=(2M+m)g-Ma,则A对地面的压力为(2M+m)g-Ma,选项A正确;当B减速下滑时,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f2-Mg=Ma,对A:Mg+Ff2+mg=FN2,解得FN2=(2M+m)g+Ma,则A对地面的压力为(2M+m)g+Ma,选项B、C错误;B下滑过程中先加速后减速,则先失重后超重,所以A对地面的压力先小于(2M+m)g,后大于(2M+m)g,选项D错误。12345678910111211. 某人在以a1=0.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最多可举起m1=90 kg的物体。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1)求此人在地面上最多可举起多少千克的物体;答案:(1)85.5 kg 123456789101112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如图甲所示,设人的最大“举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1g-F=m1a1所以F=m1(g-a1)=855 N当此人在地面上举物体时,设最多可举起质量为m0的物体则有m0g-F=0所以m0=85.5 kg。123456789101112(2)若此人在匀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最多能举起m2=40 kg的物体,求此升降机上升的加速度大小。答案:11.375 m/s2123456789101112解析:此人在匀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最多能举起m2=40 kg的物体,此时升降机处于超重状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2g=m2a2所以a2==11.375 m/s2。12345678910111212. 小明用台秤研究人在升降电梯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他在地面上用台秤称得其体重为500 N,再将台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电梯从t=0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到t=11 s时停止,得到台秤的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1)小明在0~2 s内加速度a1的大小,在这段时间内他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答案:1 m/s2 失重 123456789101112解析:由图像可知,在0~2 s内,台秤对小明的支持力F1=450 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1=ma1解得a1=1 m/s2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故小明处于失重状态。123456789101112(2)在10~11 s内,台秤的示数F3;答案:600 N 解析:设在10~11 s内小明的加速度大小为a3,时间为t3,0~2 s的时间为t1,则a1t1=a3t3,解得a3=2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3-mg=ma3解得F3=600 N。123456789101112(3)小明运动的总位移x。答案:19 m解析: 0~2 s内位移x1=a1=2 m2~10 s内位移x2=a1t1×t2=16 m10~11 s内位移x3=a3=1 m小明运动的总位移x=x1+x2+x3=19 m。123456789101112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超重和失重.docx 6.超重和失重.pptx 6.超重和失重(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