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渔家傲宋.李清照知人论世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赵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有《漱玉词》传世。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解释:星河: 帝所:天语:路长、日暮:嗟: 谩:九万里:鹏:蓬舟:三山:银河。天帝居住的地方。天帝的话语。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慨叹。徒然,空。长空万里,出自《庄子·逍遥游》 “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九”是虚数,是多。这里形容风的大。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像蓬草飞旋一样快的轻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翻译】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李清照这首词开篇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试分析“接”“连”二字的妙处?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试分析“转”“舞”二字的妙处?“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样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作者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用一个“归”字,好像她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这大概是她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潜意识促成的吧。她不仅回到了“帝所”,还听到天帝对她讲话,关心她想要回到哪里去。经受了人间的冷漠之后,听到天帝殷勤的垂问,多少心愿,终于得到了诉说的机会。于是自然引出下阕。总结:本词上阙写了什么?词的上半阕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而现实社会里,腐朽黑暗的政治使她幻想出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生活的明君和神奇的境界.“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其意与下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用典出处是《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诗谩有惊人句。我学习作诗,空自写出惊人的诗句,又有什么用呢?这一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个弱女子,能有什么作为呢?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这一句有怨嗟,有感慨。现实如此,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九万里风/鹏正举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凭借]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用典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旋风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呼后应,结构缜密。她为什么要去海外仙山?这并非消极的游仙思想。从前面两句可以看到,她尽管有才华有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处于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中,她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这正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但仙山毕竟是不存在的,她只能在自己创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暂时的安慰。总结:本词的主旨(思想感情)李清照后半生遭遇国破家亡的变故,只身漂泊江南,过着孤寂困窘的生活,但她又是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诗人,不甘忍受这样的现实,却又无能为力,只好借助想象去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这首词正是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大多数词截然不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请分析其具体表现。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1)写梦中景象和梦中感叹;(2)写到了传说中的“天帝”“鹏”“蓬舟”“三山”等;(3)想象非常丰富;(4)意境极其开阔。阅读训练】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________;感觉:______________;气势:__________。2.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3.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_____________”,交代__________,借此表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海天相接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磅礴豪迈怀才不遇的感慨殷勤问我归何处?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4.李清照是_______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________。婉约浪漫或豪放5.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利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6.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