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会发生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B.就所含成分及各成分的含量而言,②与①的相近程度比与④的高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饥饿状态下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
D.⑤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HCO3-含量较多
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B.血糖浓度、肠道内无机盐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C.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
3.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细胞外液成分的一组是( )
A.K+、血浆蛋白、性激素、神经递质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胰岛素、糖蛋白
C.CO2、糖原、Cl-、尿素
D.Ca2+、载体蛋白、抗体、DNA聚合酶
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5.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0.15g;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的一大典型症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大量尿蛋白会导致其出现组织水肿
B.血浆蛋白减少会造成血浆渗出至组织液的水减少
C.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适量的蛋白质可减轻水肿症状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6.下图是铃声使狗的唾液分泌与消退过程中的相关刺激转换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刺激1是条件刺激,则刺激1应在无关刺激(食物)之后出现,且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若刺激1和刺激2属同种刺激,则不需要食物的适时刺激
C.若食物刺激不再出现,则条件刺激1可转变为无关刺激2
D.若食物刺激不再出现,则刺激2仍为条件刺激且效应与刺激1相反
7.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
C.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细胞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造成K+内流
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膜两侧电位差绝对值变大
8.如图表示某神经元一个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b→c的过程就是动作电位快速形成和恢复的过程
B.产生a段是由于K+经自由扩散外流造成的,消耗ATP
C.动作电位的传导是局部电流触发邻近质膜依次产生新的负电波的过程
D.若将该神经纤维置于更高浓度的Na+溶液中进行实验,d点将下移
9.如左图所示,神经元N直接接收来自于2个独立神经末端a和c的信号,神经末梢b通过突触与神经末梢a相连。右图表示神经元N接收到来自于3个突触前末端的信号后所产生的各种突触后电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末梢b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B.如果神经末梢a和c同时受到刺激,那么神经元N可能产生动作电位
C.当神经末梢b单独受到刺激后,在神经元N处可以记录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D.与神经末梢c单独受到刺激相比,当神经末梢b和c同时受到刺激时,神经元N所产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数值下降
10.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处连接一个电表的两个微电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构成
B.兴奋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在B、C、D之间双向传递
C.若在b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则电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D.神经元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11.神经系统能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进行精巧调控。做伸肘动作时,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的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有屈肌运动神经元末梢及其支配的屈肌
B.a点兴奋时,a点处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伸肌运动神经元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范畴
D.伸肘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抑制屈肌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
12.下列神经调节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大脑皮层S区受损后,产生听觉性失语症,患者将失去听觉
B.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C.下丘脑具有调节体温和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D.同一个神经元的兴奋传导是双向的,而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
13.下图是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去医院验血取样时,针刺指尖能感觉痛但手不缩回来是因为缩手反射受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调控
B.某人脑卒中,可能是第一运动区局部受损
C.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都有对应区域,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D.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相关
14.如图表示酸梅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的三种途径:“望梅止渴”、“听梅止渴”、“吃梅止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正常人看到酸梅未流口水,可能其未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
B.吃酸梅流口水的非条件反射活动中,其低级中枢在延脑,在大脑皮层产生感觉
C.吃酸梅和看、听到酸梅引起唾液腺分泌的反射中,效应器是不同的
D.看到酸梅流口水的反射活动,体现了神经调节存在分级调节的特点
15.多巴胺和乙酰胆碱是大脑纹状体内两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二者分泌异常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诱发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病(PD),其致病机理之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效应相抗衡,共同调节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B.多巴胺使突触后膜静息电位增大,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形成动作电位
C.可通过注射一定量的多巴胺类药物或抗乙酰胆碱药物来治疗PD
D.两种神经递质作用于脊髓后,引起脊髓支配的肌肉收缩或舒张属于条件反射
二、多选题
16.组织液也称为组织间隙液,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细胞间隙可引发组织水肿。水肿的形成与内环境液体交换异常以及全身多个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组织水肿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蛋白如血清白蛋白等合成增加时,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可引发组织水肿
B.淋巴管发生细胞癌变,引起淋巴管占位性堵塞可引发组织水肿
C.当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细胞间隙的量增多,且组织液回流至毛细血管的过程受阻时,可引发组织水肿
D.局部炎症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到组织液可引发组织水肿
17.利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下列出现的结果对应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甲图可能是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出现的结果
B.乙图可能是利用某药物阻断K+通道出现的结果
C.丙图可能是利用某药物阻断Na+通道出现的结果
D.丁图可能是利用某药物打开Cl-通道出现的结果
18.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又称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大脑皮层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神经元大量减少,显微镜下可见神经元之间存在着淀粉样蛋白斑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出现大小失禁等症状
B.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接受刺激到中央后回产生痛觉属于反射
C.中央前回的顶部沟回增宽,神经元大量减少,可能导致脸部表情僵硬
D.老年性痴呆患者通常语言无法清楚表达,这与大脑左半球某些特定区域萎缩有关
19.为了探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电位的变化特点,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甲中a、b、c为不同神经元的轴突,用记录微电极测定d点的膜电位变化,乙图中字母及箭头分别代表轴突类型及刺激时间点,阈值代表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膜电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不同部位刺激引起d处产生的小电位可以累加
B.膜电位变化的幅度与刺激次数有关,与刺激频率无关
C.刺激a、b、c三处均能引起突触后膜发生Na+内流
D.多次刺激a处可使膜电位达到阈值而产生动作电位
20.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其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A.等缓冲对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B.通过呼吸作用可不断排出CO2
C.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随尿液排出体外
D.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三、解答题
21.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内环境稳态指机体通过调节,使内环境的 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主要的作用:①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
(2)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3)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这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 。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液中 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4)内环境保持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的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这说明 。
22.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膀胱充盈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排出;当尿液流经尿道,刺激尿道中感受器兴奋,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排空。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 ,效应器包括 ;低级中枢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 支配的; 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2)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憋尿”,说明 。
(3)正常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有时易出现虽有强烈尿意但暂时不能排尿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4)某患者神经系统部分受损,但能产生尿意。若该患者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推测其受损部位可能是 部位。
23.人体中的神经系统非常复杂,其中内脏神经包括内脏感觉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后者主要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等的活动,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回答下列问题:
(1)由恐惧所引起的心跳和呼吸加快是 (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所致,这时,人体并不能像控制骨骼肌收缩和舒张那样来控制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原因是 。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往往作用于同一内脏器官,但它们的作用通常是 ,其意义是 ;进食后应让人体保持安静状态,原因是 。
(3)从分布位置来看,内脏神经属于人体神经系统中的 ,而脑、脊髓属于 ,脑中存在多种控制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如 (答出2个即可),因而对这些部位的保护尤为重要。
(4)以下是对神经系统的假设,若这些假设成立,则对其推理合理的是___
A.若胃肠只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则蠕动会逐渐减弱
B.若心脏只受交感神经支配,则心跳会逐渐减弱
C.若自主神经系统完全自主,不再受意识的控制,则我们只能进行深呼吸
D.若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受意识的支配才能进行,则我们可能会“忘了”心跳
四、实验题
24.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若在图中用a刺激神经,a处膜内的电位发生的是 ,此时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了 。由该刺激引起的反应是否属于反射? (填“属于”或“不属于”)。为什么? 。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 (结构)传递;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 ,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 ,表明d部位受损。
25.5-羟色胺(5-HT)是一种在体内分布广泛,能够使人们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5-HT通常有三条去路:与相关受体特异性结合(5-HT1A受体是5-HT受体中的一种,5-HT和受体结合后,能抑制结合部位释放神经递质);被单胺氧化酶(MAO)氧化成5-羟色醛;被突触前膜的载体回收重新利用。具体过程如图所示。突触间隙的5-HT数量过少是引发抑郁症的重要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1)5HT存储在A细胞的 中,5HT作为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变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2)5HT1A受体位于 (填“突触前膜”或“突触后膜”),该受体存在的意义是 。
(3)杨梅素主要存在于杨梅、山茶等植物中,研究发现杨梅素对抑郁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为进一步探究杨梅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相关实验:
I.取若干健康雄性大鼠均分3组,A组正常培养,B组和C组连续10周注射适量的苯巴比妥构建患有抑郁症的模型小鼠。
Ⅱ后续连续6周时间内,A组和B组都注射适量 ,C组注射等量的 。
Ⅲ.一段时间后测定三组大鼠体内MAO的活性,结果如图所示。
①将步骤Ⅱ补充完整;
②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杨梅素能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是 。
参考答案
1.A
2.B
3.A
4.D
5.B
6.C
7.D
8.C
9.B
10.C
11.C
12.A
13.D
14.C
15.D
16.BCD
17.AD
18.BC
19.BC
20.ABC
21.(1) 成分和理化性质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3) 各种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含氧量和血糖浓度
(4)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22.(1) 脊髓 传出神经末梢以及支配的尿道括约肌和逼尿肌 自主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
(2)排尿反射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中相应的高级中枢控制
(3)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抑制由副交感神经控制的排尿反射
(4)传出神经
23.(1) 交感 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不受意识控制
(2) 相反的 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 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
(4)D
24.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局部电流 不属于 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突触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25.(1) 突触小泡 信息交流
(2) 突触前膜 防止突触前膜持续释放5-HT,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维持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相对稳定或通过负反馈调节防止突触前膜释放过多5-HT
(3) 生理盐水 杨梅素 杨梅素能降低MAO的活性,减少5-HT氧化成5-羟色醛,突触间隙的5-HT增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