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3节 课时2 液化第十一章 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上册同步课件1.知道什么是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理解汽化吸热,液化放热;3.能列举出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的实例,明确吸热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清晨树叶上的露珠还有夏天雪糕周围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呢?知识点一:液化你见过早晨窗玻璃上因出现一层水雾而变得模糊的现象吗?水雾是如何形成的?水雾是在窗户里边还是外边?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清晨的露珠、雾等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水雾,这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凝结形成的。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冬天热腾腾的包子冒着“白气”;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冒“白气”;这些都是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压缩体积在运载火箭里,是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中的。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气体打火机运载火箭知识点二: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1.汽化吸热(1)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你有什么感觉?(2)找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用酒精浸湿的棉花包住玻璃泡,另一支不包,观察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结论:酒精蒸发时需要吸热,所以手会觉得凉,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说明汽化吸热。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蒸发制冷。游泳后人刚从水中出来为什么会觉得比较冷?2.液化放热先用温度计测出B中的水温。再将试管A放放入B中,让烧瓶内的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在试管A中会遇冷液化为水。过一段时间再测容器B中的水温。它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说明了什么?结论:B 中的水温升高了,说明气体液化时会放热,使周围物体的温度升高。你能解释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的原因吗?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要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加重烫伤。100℃ 的水蒸气100℃的开水100℃ 的水蒸气100℃的开水液化放出热量思考3.汽化和液化的应用冰箱利用制冷剂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制冷剂采用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它吸热,液化时它放热。(1)冰箱的制冷原理电冰箱工作原理压缩机将制冷剂的蒸气压缩,蒸气温度升高。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吸热,变为蒸气,同时使冷冻室温度降低。高温高压蒸气进入冷凝器,通过散热装置将热传给外界空气,蒸气冷却并液化。液化后的制冷剂通过过滤器和毛细管进入蒸发器。(2)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态氨。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路基的温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不致于使路基中的冰融化,冻土变得松软不牢固。热棒青藏铁路—可可西里冻土区(3)蒸锅蒸锅中的水烧开后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蒸格、装食物的餐具、食物和锅盖就会液化,并放出大量的热,对蒸锅不断加热,开水就不停地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再液化放热,食物就弄熟了。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生活中的现象及应用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液化练1 打预防针用酒精棉球涂在皮肤上消毒,有凉的感觉,这是因为( )A.酒精温度低B.酒精会挥发C.酒精蒸发从人皮肤上吸热而致冷D.以上说法都不对C练2 广州春季“回南天”到来时,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如图是在“出水”玻璃上写的字。这些“水”是由于水蒸气( )A.遇热汽化吸热形成的B.遇热汽化放热形成的C.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D.遇冷液化吸热形成的C练3 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热水和冰块,上方分别盖有玻璃片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玻璃片上的小水珠是杯内热水汽化形成的B. b玻璃片上的小水珠是杯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 小水珠位于a玻璃片的下表面和b玻璃片上表面D. 小水珠位于b玻璃片的下表面C练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主要集中在玻璃内侧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