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升华与凝华(22页) 2025-2026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4 升华与凝华(22页) 2025-2026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初中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与凝华
1.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
2.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特点,知道升华要吸热和凝华要放热;
3.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剧场里,随着音乐响起,舞台上出现了云雾缭绕的景象(如图),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境界……
你知道这些云雾是怎样产生的吗
思考:衣柜里面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边干。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
探究固体和气体之间到底能不能直接发生变化。
热水、冷水、碘、烧杯、带塞子的试管。
固体和气体之间到底能不能直接发生变化呢?
提出问题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仔细观察现象。
(2)当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冷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
①隔水加热后,紫色的碘蒸气充满了玻璃管,无液态碘出现。
②停止加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在玻璃管内壁出现了一些较小的碘颗粒。
固态的碘粒
紫色的碘蒸气
加热
冷却
实验现象
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
固态的碘受热后,固态碘直接变成了气态
正在加热的气态碘
加热前的固态碘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升华
变化条件:吸热
(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卫生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2)冬天冻住的衣服也会变干。
常见的升华现象
加热后的气态碘
开始冷却的固态碘
冷却时碘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凝华
变化条件: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
雾凇的形成
霜的形成
固态小冰晶
气态水蒸气
凝华
(遇冷)
固态小冰晶
气态水蒸气
凝华
(遇冷)
冬天室内温度比室外高,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小冰晶,所以出现在玻璃窗内侧。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表面出现“冰花”。思考“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窗内侧还是外侧?
用久的日光灯会变黑
气态钨蒸气
固态钨丝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固态钨颗粒
我国有句俗语:霜前冷,雪后寒。其中包含哪些物理知识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温度必须足够低(0℃以下)才能形成霜,故“霜前”会感到冷。雪熔化要吸热,因此空气的温度降低,人们就会有“雪后寒”的感觉。
知识点二: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人工降雨:闷热的夏天迟迟不下雨,可将装有“干冰”的炮弹射到乌云密布的天空。不一会儿,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同学们想一想:①在云层中抛撒干冰为什么会促成降雨?
②人工降雨的全过程经历了哪些物态变化?
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促使水蒸气液化成水滴,促成了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水蒸气液化、凝华——小冰晶熔化。
干冰
(2)舞台上的烟:在舞台上撒干冰制造白雾,撒出的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即为看到的白雾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体
升华
概念: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升华
升华过程吸热
现象:冰冻的衣服直接晾干、樟脑丸消失
概念: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华
凝华过程放热
现象:冰花、霜、雾凇的形成
升华和凝华
生活中的应用:舞台上的烟雾、人工降雨
练1 《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练2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食品在电冰箱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
C.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吸热
D.用酒精给高烧病人擦拭降温,利用了酒精升华吸热
B
练3 小明家新买了一台冰箱,小明告诉妈妈,冰箱是通过制冷剂的_____和_____来实现制冷的(填物态变化名称)。冰箱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部侧壁上会由于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出现白霜,妈妈为冰箱除霜的时候先断电一段时间,等白霜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再用毛巾擦拭就清理干净了。
汽化
液化
凝华
熔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