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水循环与水资源(22页) 2025-2026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5 水循环与水资源(22页) 2025-2026学年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初中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物态变化
第5节 水循环与水资源
1.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2.认识到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原理。
3.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状况,认识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4.知道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如图所示,往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在杯口放一个蒸发皿,并在其中加一些冰块。加热过程中,观察蒸发皿的底面,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模拟雨的形成
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人类生活更是息息相关,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地球上的水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
知识点一:水循环
水蒸气
熔化
汽化
(吸热)
凝固
液化
凝华
(放热)
制冷作用
制热作用


升华
交流合作: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冰、水和水蒸气。请在下图中将这三者之间的转化过程补充完整并填写吸热、放热的关系。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后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其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也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云的形成
云的组成:小水滴、小冰晶或二者混合
(温度更低时) → 凝华 → 小冰晶
水蒸气上升遇冷 → 液化 → 小水滴
雨的形成
白云若遇到冷空气,云中的小水珠相互凝聚,云层增厚,小水珠也逐渐增大成为大水珠,白云变成乌云。当大水珠越来越重,便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雨。若云中的小冰晶凝聚变大,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大水珠,也会形成雨。
冰雹、雪,都是从天而降的固态冰
冰雹

它们出现的季节相同吗?为什么形状差异这么大?
雹的形成
冰雹常在夏季出现。
水滴云 → 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 → 雨水滴云遇冷 → 凝固 → 较大的冰球 → 雹
雪的形成
雪一般在冬季出现。
冰晶云 → 凝华 → 雪花生长变大 → 雪
雾的组成:小水滴
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 → 液化 → 小水滴
(水边、深山等湿度大的地区在清晨常出现雾)
雾的形成
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 → 液化 → 水滴
夏天,清晨,室外的植物等表面常出现露
露的形成
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 → 凝华 → 冰晶

雾凇
在我国北方的寒冬时节,会出现露和雾吗?
霜的形成
江、河、湖、海水

(小水滴)
水蒸气

(冰珠)

(小冰晶)



露、雾
霜、雾凇
地面的冰川
凝固
凝华
液化
升华
汽化
凝固
熔化
熔化
液化
汽化
升华
凝华
知识点二: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看似很多,但人类方便利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多。在全部水资源中,海水约占97%,江河湖泊、土壤、岩层和冰川中的淡水约占3%,而能够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更是仅占淡水资源的0.3%。地球是一个淡水缺乏的星球,人类正面临淡水短缺的危机。
列举你所知道的我国重大水利工程,与同学讨论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我国自然条件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不足20%。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如图)。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
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
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
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调水工程改善了
北方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力地支撑
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水利工程
节约用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我们要了解水情,树立节水观念,也要掌握节水方法,养成节水习惯,更要弘扬节水美德,参与节水实践,积极营造全民节水的良好风尚,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知识点三: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污染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重大环境挑战。如果人类不注意保护水资源,水体中的污染物会不断增加,那将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
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水循环与水资源
水循环
水资源
水污染及其防治
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自然中的水循环
水是珍贵的资源
南水北调工程
练1 对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C
练2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 “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C
练3 水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
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
C.人类利用的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
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