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初中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物态变化第3节 课时2 液化1.知道什么是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理解汽化吸热,液化放热;3.能列举出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的实例,明确吸热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点一:液化下面三个场景中,水的状态是如何变化的?烧开水时产生的“白气”冬天呼出的“白气”水面上的雾物理学中,把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气态液态液化水烧开时,水蒸气从壶嘴口喷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凝结成小水珠。水蒸气是不可见的,平常看到的“白气”是由凝结的小水珠形成的,而不是气态的水蒸气。用玻璃片可以接收由小水珠形成的水滴。观察液化说明: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就会液化变成小水珠。液化的两种方式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此时玻璃片温度会升高,这说明液化会放热。(1)降低温度自然界中露水的形成、雾的形成都是因为气温下降使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雾是出现在玻璃窗户里边还是外边?做一做:取一块玻璃,对着玻璃哈气(呼出水蒸气),用手摸一摸玻璃,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哪一面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后会液化成小水珠。哪边温度高,水雾就会出现在哪边。思考(2)压缩体积原理:沸点随压力的增加而升高。压缩体积,使压力增高,沸点升高。当沸点高于气体当前温度时,就会液化。气体经压缩后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气体打火机液化石油气知识点二: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探究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1.汽化吸热(1)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你有什么感觉?(2)找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用酒精浸湿的棉花包住玻璃泡,另一支不包,观察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结论:酒精蒸发时需要吸热,所以手会觉得凉,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说明汽化吸热。2.液化放热先用温度计测出B中的水温。再将试管A放放入B中,让烧瓶内的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在试管A中会遇冷液化为水。过一段时间再测容器B中的水温。它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说明了什么?结论:B 中的水温升高了,说明气体液化时会放热,使周围物体的温度升高。100℃的水蒸气和100℃的水烫到人谁更严重?100℃水蒸气烫伤比100℃开水烫伤更严重,因为100℃水蒸气液化时要放热,这样烫伤更严重。思考应用喷雾降温用高温水蒸气做饭电冰箱工作原理压缩机将制冷剂的蒸气压缩,蒸气温度升高。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吸热,变为蒸气,同时使冷冻室温度降低。高温高压蒸气进入冷凝器,通过散热装置将热传给外界空气,蒸气冷却并液化。液化后的制冷剂通过过滤器和毛细管进入蒸发器。我国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就要熔化,使路基硬度减弱,火车的重压会使路基及铁轨严重变形;冬天温度降低,土壤中的水分会冻结成冰,土层就会发生“冻胀”,体积不断增大,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鼓起来。为了使冻土层保持稳定,工程建设者用到了热棒这项技术热棒技术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生活中的现象及应用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液化练1 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D练2 已知氮气、氧气和氢气的沸点分别为-196 ℃、-183 ℃和-253 ℃。将三种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混合后逐渐降温至-198 ℃,在降温的过程中,它们液化的先后次序是( )A.氢气、氧气、氮气B.氧气、氮气,氢气不液化C.氢气、氮气,氧气不液化D.氢气、氧气,氮气不液化B练3 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 (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C.凝固 D.熔化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