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光现象第四章 光现象 素养检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物理学中,LED(发光二极管)灯现在被广泛用作生活照明光源。20 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 LED 和绿光 LED ,1993 年日本科学家又发明了另一种 LED,使人们得以用 LED 凑出足够亮的白光,大大提高了人类照明的效率。那么日本科学家发明的是( )A. 紫光 LED B. 黄光 LED C. 蓝光 LED D. 橙光 LED答案:C解析:红、绿、蓝被称为色光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比例混合后可以得到白光,所以日本科学家发明的是蓝光 LED 。2.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水中倒影 B. 树下光斑C. 墙上手影 D. 杯中“折”笔答案:A解析:| 水中倒影 |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 A 正确 || 树下光斑 | 光的直线传播 | B 错误 || 墙上手影 | 光的直线传播 | C 错误 || 杯中“折”笔 | 光的折射 | D 错误 |99/177第四章 光现象3.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在光屏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仍沿原来的方向传播B. 光屏上仍呈现白光C. 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D. 光发生偏折且不同色光偏折程度不同答案:D解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光屏上会呈现七种单色光;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将向斜下方偏折,且不同色光偏折程度不同,故 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4.周六,小龙同学开始了他的家庭实验:他在桌面上放一个空碗,碗内底部放一枚硬币,让弟弟看过去,没有看见硬币,如图甲;弟弟保持不动,小龙慢慢往碗中倒水,弟弟突然看见碗中出现了一枚“硬币”,如图乙。对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看见硬币,说明硬币是光源B. 没有看见硬币,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C. 看见的“硬币”,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 看见硬币,表明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100/177第四章 光现象答案:B解析:硬币本身不发光,因此不是光源,故 A 错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没有看见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被碗边缘挡住,故 B 正确;往碗中倒入水,硬币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硬币变浅的虚像,故 C 错误;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慢,故 D 错误。5.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发出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漫反射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答案:B解析:镜子表面光滑,发生镜面反射,手电筒发出的光正对平面镜照射,则手电筒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只能从一个方向看到较强的反射光,人眼在侧面看,几乎接收不到反射的光线;白纸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手电筒发出的光经纸面反射后射向四面八方,人眼在侧面看,可以接收到少量的反射光线,白纸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较镜面反射的光线多,所以会感觉白纸较亮,镜子较暗,故 B 正确,ACD 错误。101/177第四章 光现象镜面反射不一定更亮镜面反射的光比较集中,如果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则反射面看起来是比较暗的;漫反射反射的光比较分散,但是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镜面反射不一定比漫反射看起来亮。6.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明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A. 雨后彩虹B. 镜花水月C. 小孔成像D. 海市蜃楼答案:C解析: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现象,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C 正确,A、B、D 错误。7.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光照射到一个空烧杯的底部。当烧杯中注满水时,杯底被照亮的范围用虚线圈出(如图乙)。若只有半杯水,烧杯底部被光照亮的范围是( )102/177第四章 光现象A. B. C. D.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只有半杯水时(即水面下降),入射光方向不变,入射角、折射角也不变,但入射点向下移动,所以折射光范围变大,故 A 正确。8.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入射角为 60°B. EF 为界面,上方为空气C. MN 为界面,左侧为空气D. 光线 CO 为入射光线答案:C解析:EF 与 MN 互相垂直,所以一条为界面,一条为法线;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AOF =∠BOF,所以 AO 和 OB 中一条为入射光线,一条为反射光线,所以 EF 为法线、MN为界面,OC 为折射光线;光发生折射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AO 与 OC 在法线两侧,则 AO 为入射光线,则 OB 为反射光线,故 B、D 错误。入射角为入射光线和法线的103/177第四章 光现象夹角,由图知,∠AOF 为入射角,大小为 30°,故 A 错误。MN 为界面,因为折射角为 60° ,大于入射角,且光发生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大,所以 MN 左侧为空气,右侧为玻璃,故 C 正确。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平面镜,镜面和桌面成 45 度角,一小球沿水平桌面向右滚动,那么镜中小球的像将( )A. 向下运动B. 向上运动C. 向左运动D. 向右运动答案:A解析:作小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小球与平面镜底端的连线 BA 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 度,则小球的像与平面镜底端的连线 AC 与镜面的夹角也是 45 度,故此时 AC 与水平桌面垂直,所以小球水平向右运动,小球的像竖直向下运动。10.暑假时小明一家自驾外出游玩,中午时分,强烈的太阳光几乎垂直射向地面。小明看到正前方一辆汽车后窗反射的阳光很强烈,稍靠近或远离前车,依旧十分刺眼,你认为前车的车型最可能是( )104/177第四章 光现象A. 甲车B. 乙车C. 丙车D. 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只有乙车的后窗玻璃与地面大约成 45 度夹角,太阳光以几乎垂直地面的方向照射到乙车的后窗玻璃上,其反射光以与地面平行的方向射出,无论靠近或远离,反射光都能直射入人的眼睛,使人感觉十分刺眼。11. (多选)如图所示是人眼看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射入人眼时,人根据光射来的方向判断像的位置B. 由图可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C.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D. 通过光源发出的一条光线就可以确定像的位置105/177第四章 光现象答案:ABC解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人是根据射入人眼的光的方向来判断像的位置的,故 A 正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 B 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是虚像,故 C 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有一条光线没有交点,不能确定像的位置,故 D 错误。12. (多选)小南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如图所示,保持小孔与烛焰的位置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内筒位置不变,此时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缩小的B. 若内筒位置不变,此时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C. 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逐渐变大D. 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会变暗答案:AC解析:若内筒位置不变,则半透明膜位置不变,此时蜡烛的烛焰到小孔的距离大于半透明膜到106/177第四章 光现象小孔的距离,则像是缩小的,故 A 正确;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 B 错误;保持烛焰到小孔的距离不变,若向右拉动内筒,则半透明膜向右移动,像将变大,故 C 正确;保持烛焰到小孔的距离不变,若向左推动内筒,则半透明膜向左移动,靠近烛焰,像将变小,变亮,故 D 错误。二、填空题(本题共 5 小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13.如图甲是测量体温的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是一种___________(选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红外线测温仪是利用红外线的____效应工作的,其中____(选填“乙”或“丙”)图能反映测温过程中红外线的传播情况。答案:不可见光;热;丙解析: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测温仪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工作;红外线测温仪测量体温时,红外线来自待测物体本身,所以丙图能反映测温过程中红外线的传播情况。14.如图甲为手机防窥膜结构图,手机防窥膜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贴在手机屏幕上的效果如图乙所示,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选填“能”或“不能”)防止正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选填“增大”或“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107/177第四章 光现象答案:不能;减小解析:由图乙可知,屏幕正上方在可视范围内,所以此手机防窥膜不能防止正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15.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______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____(选填“甲”或“乙”)位置,若大气层消失,则白天的时间会______(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答案:折射;乙;变短解析:看到太阳落山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以下,此时我们能看到太阳,是太阳发出的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太阳变高了的虚像(即观察到的落日),则此时太阳实际在图中的乙位置;若大气层消失,太阳光将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地球是圆形的,所以只有太阳升到某一位置时才能观108/177第四章 光现象察到,而正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层,太阳光射入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所以能够提前观察到太阳,如果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时相比将延后,观察到的日落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时相比将提前,那么一天中白天的时间会变短。16.如图所示,夜晚,小华通过可左右推拉的竖直窗户玻璃观察发光吊灯的像和自己的像。小华靠近玻璃窗观察,她的像______,她与像之间的距离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向右推动玻璃窗,吊灯像的位置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答案:不变;变小;不变解析: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小华靠近玻璃窗时,她的大小不变,所以她的像大小不变;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则小华靠近玻璃窗时物距变小,像距也会变小,则她与像之间的距离也会变小。向右推动玻璃窗,像和物体仍关于玻璃窗对称,吊灯的位置不变,所以吊灯像的位置也不变。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像的大小取决于物的大小。生活中感觉面镜像会变大,是因为人距离像近了,视角变大了但实际上像的大小不变。17.小明在做光在液体中的传播实验时,他在玻璃缸内配制了白糖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白糖水中光的传播路径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弯曲的曲线,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保持激光入射方向不变,要使激光在白糖水中沿直线传播,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109/177第四章 光现象答案:白糖水不均匀,光发生折射;将白糖水搅拌均匀解析: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白糖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变的不均匀了,光在不均匀的白糖水中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从而看到光的传播路径为一条弯曲的曲线。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若保持激光入射方向不变,要使激光在白糖水中沿直线传播,应将白糖水搅拌均匀。三、作图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8 分)18.如图,体育运动会开始和结束时,太阳分别在 A 点和 B 点,为给裁判所在位置 CD 之间遮阳,需要在虚线位置水平架设遮阳伞,请根据光学知识用实线在图中表示出遮阳伞的架设位置(保留作图痕迹)。答案:如图所示110/177第四章 光现象解析:给裁判所在位置 CD 之间遮阳,则太阳在 A、B 两点时均不能照射到 CD 之间,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虚线位置的遮阳伞至少长度为 MN,如图所示。19.在图中作出物体 ABC 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答案:如图所示解析:要作物体 ABC 在平面镜中的像,先作点 A、B、C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C′,连接 A′、B′、C′即为物体 ABC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平面镜作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用虚线表示。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3 小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20.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将激光笔发出的一束激光紧贴纸板射向镜面上的 O 点。111/177第四章 光现象(1)在纸板上能看到激光路径,是因为激光在纸板表面发生____反射。(2)图甲中,激光与平面镜成 40°角入射,则反射角为____° 。(3)纸板上可以同时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说明它们和法线在__________内。(4)如图乙所示,纸板绕 CD 轴向后转动一定角度,再将激光紧贴纸板射向镜面上的 O 点,此时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保持平面镜和入射光线位置不变,要在纸板上同时显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应怎样调整纸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漫(2)50(3)同一平面(4)将纸板与平面镜垂直放置解析:(1)纸板表面粗糙,激光照射在纸板表面时发生漫反射,所以在纸板上能看到激光的传播路径。(2)已知激光与平面镜成 40°角入射,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则入射角为 90° - 40°= 5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为 50°。112/177第四章 光现象(3)纸板上可以同时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将纸板绕 CD 轴向后转动一定角度,再将激光紧贴纸板射向镜面上的 O 点,此时纸板不与平面镜垂直,而法线的位置没有改变,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与纸板不重合,故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要在纸板上同时显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应将纸板与平面镜垂直放置。21.小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为顺利完成实验,MN 应选择____________(选填“透明玻璃板”或“平面镜”),并将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将点燃的蜡烛 A 放置在 MN 前面,将外形相同、没有点燃的蜡烛 B 在 MN 后面移动,直至与 A 的像完全重合,重合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蜡烛 B 所处的位置即为像的位置。(3)改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步骤(2),可得三组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判断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用光屏替代蜡烛 B,然后______(选填“直接”或“隔着 MN”)观察光屏上有无像,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像。答案:(1)透明玻璃板(2)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直接;虚113/177第四章 光现象解析:(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在观察到蜡烛 A 的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板清楚地看到放在后面的蜡烛 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此选用透明玻璃板。(2)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可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3)观察如图乙所示的像与物的位置对应关系可知,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用光屏替代蜡烛 B,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没有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2 小明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光屏 F 可绕直径 NOM 前后折转。(1)实验时,先让光屏 E、F 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 E 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 F 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观察发现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______;小明将光屏F 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在光屏 F 上不能看到折射光线,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2)小明将光屏 F 恢复原状,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杯底的亮斑 B 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3)小明继续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沿着 BO 方向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 OA 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114/177第四章 光现象(4)小明让一束光照强度不变的激光从某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如图乙、丙),不断调整入射角,通过实验得到数据如表格所示。入射角 0 10 20 30 40 41.8 50 折射角 0 15.2 30.9 48.6 81 90 反射能量 5% 7% 26% 43% 84% 100% 100%①光的折射现象一般会伴随着反射现象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②当入射角α≥41.8° 时,折射光线消失,反射光线会变得更亮,即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图像丁中的图线___(选填“a”或“b ”)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答案:(1)两侧;在 (2)左 (3)可逆的 (4) ①增大 ②a解析:(1)由图甲可知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将光屏 F 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在光屏 F 上不能看到折射光线,该现象可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2)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水面升高,入射点比原先偏左,由于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故杯底的亮斑会向左移动。(3)继续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沿着 BO 方向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 OA 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①一般情况下,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②由表格数据知,当入射角为 41.8°时,折射角为 90°,所以图线 a 反映了上述实验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115/177第四章 光现象第四章 光现象 素养检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物理学中,LED(发光二极管)灯现在被广泛用作生活照明光源。20 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 LED 和绿光 LED ,1993 年日本科学家又发明了另一种 LED,使人们得以用 LED 凑出足够亮的白光,大大提高了人类照明的效率。那么日本科学家发明的是( )A. 紫光 LED B. 黄光 LED C. 蓝光 LED D. 橙光 LED2.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水中倒影 B. 树下光斑C. 墙上手影 D. 杯中“折”笔3.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在光屏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仍沿原来的方向传播B. 光屏上仍呈现白光C. 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D. 光发生偏折且不同色光偏折程度不同62/105第四章 光现象4.周六,小龙同学开始了他的家庭实验:他在桌面上放一个空碗,碗内底部放一枚硬币,让弟弟看过去,没有看见硬币,如图甲;弟弟保持不动,小龙慢慢往碗中倒水,弟弟突然看见碗中出现了一枚“硬币”,如图乙。对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看见硬币,说明硬币是光源B. 没有看见硬币,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C. 看见的“硬币”,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 看见硬币,表明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5.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发出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漫反射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63/105第四章 光现象6.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明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A. 雨后彩虹 B. 镜花水月C. 小孔成像 D. 海市蜃楼7.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光照射到一个空烧杯的底部。当烧杯中注满水时,杯底被照亮的范围用虚线圈出(如图乙)。若只有半杯水,烧杯底部被光照亮的范围是( )A. B. C. D.8.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入射角为 60°B. EF 为界面,上方为空气C. MN 为界面,左侧为空气D. 光线 CO 为入射光线64/105第四章 光现象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平面镜,镜面和桌面成 45 度角,一小球沿水平桌面向右滚动,那么镜中小球的像将( )A. 向下运动B. 向上运动C. 向左运动D. 向右运动10.暑假时小明一家自驾外出游玩,中午时分,强烈的太阳光几乎垂直射向地面。小明看到正前方一辆汽车后窗反射的阳光很强烈,稍靠近或远离前车,依旧十分刺眼,你认为前车的车型最可能是( )A. 甲车 B. 乙车 C. 丙车 D. 都有可能11. (多选)如图所示是人眼看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射入人眼时,人根据光射来的方向判断像的位置B. 由图可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C.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D. 通过光源发出的一条光线就可以确定像的位置65/105第四章 光现象12. (多选)小南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如图所示,保持小孔与烛焰的位置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内筒位置不变,此时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缩小的B. 若内筒位置不变,此时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C. 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逐渐变大D. 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会变暗二、填空题(本题共 5 小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13.如图甲是测量体温的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是一种___________(选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红外线测温仪是利用红外线的____效应工作的,其中____(选填“乙”或“丙”)图能反映测温过程中红外线的传播情况。14.如图甲为手机防窥膜结构图,手机防窥膜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贴在手机屏幕上的效果如图乙所示,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选填“能”或“不能”)防止正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选填“增大”或“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66/105第四章 光现象15.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______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____(选填“甲”或“乙”)位置,若大气层消失,则白天的时间会______(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16.如图所示,夜晚,小华通过可左右推拉的竖直窗户玻璃观察发光吊灯的像和自己的像。小华靠近玻璃窗观察,她的像______,她与像之间的距离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向右推动玻璃窗,吊灯像的位置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17.小明在做光在液体中的传播实验时,他在玻璃缸内配制了白糖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白糖水中光的传播路径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弯曲的曲线,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保持激光入射方向不变,要使激光在白糖水中沿直线传播,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67/105第四章 光现象三、作图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8 分)18.如图,体育运动会开始和结束时,太阳分别在 A 点和 B 点,为给裁判所在位置 CD 之间遮阳,需要在虚线位置水平架设遮阳伞,请根据光学知识用实线在图中表示出遮阳伞的架设位置(保留作图痕迹)。19.在图中作出物体 ABC 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3 小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20.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将激光笔发出的一束激光紧贴纸板射向镜面上的 O 点。68/105第四章 光现象(1)在纸板上能看到激光路径,是因为激光在纸板表面发生____反射。(2)图甲中,激光与平面镜成 40°角入射,则反射角为____° 。(3)纸板上可以同时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说明它们和法线在__________内。(4)如图乙所示,纸板绕 CD 轴向后转动一定角度,再将激光紧贴纸板射向镜面上的 O 点,此时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保持平面镜和入射光线位置不变,要在纸板上同时显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应怎样调整纸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小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为顺利完成实验,MN 应选择____________(选填“透明玻璃板”或“平面镜”),并将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将点燃的蜡烛 A 放置在 MN 前面,将外形相同、没有点燃的蜡烛 B 在 MN 后面移动,直至与 A 的像完全重合,重合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蜡烛 B 所处的位置即为像的位置。(3)改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步骤(2),可得三组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判断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用光屏替代蜡烛 B,然后______(选填“直接”或“隔着 MN”)观察光屏上有无像,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像。22,小明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光屏 F 可绕直径 NOM 前后折转。69/105第四章 光现象(1)实验时,先让光屏 E、F 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 E 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 F 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观察发现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______;小明将光屏F 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在光屏 F 上不能看到折射光线,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2)小明将光屏 F 恢复原状,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杯底的亮斑 B 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3)小明继续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沿着 BO 方向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 OA 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4)小明让一束光照强度不变的激光从某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如图乙、丙),不断调整入射角,通过实验得到数据如表格所示。入射角 0 10 20 30 40 41.8 50 折射角 0 15.2 30.9 48.6 81 90 反射能量 5% 7% 26% 43% 84% 100% 100%①光的折射现象一般会伴随着反射现象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②当入射角α≥41.8° 时,折射光线消失,反射光线会变得更亮,即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图像丁中的图线___(选填“a”或“b ”)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70/10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4章光现象素养检测卷 答案.pdf 第4章光现象素养检测卷.pdf